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8 15:2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7-5-18 15:56 编辑
% v3 V+ P& R6 ^/ Y( K& I
2 m \/ ~6 `6 ~' }考据严谨的装备细节 u% Q: g# e4 c* q" Z
+ w8 w: ]; }5 p. \坦克
% ?$ C* P; Z3 Q) H
# f, V0 }$ S3 A8 e) ^/ D《潘菲洛夫28勇士》反映的是场反坦克阻击战。因此坦克和反坦克武器,自然成了全片的主要道具。若细心分辨,片中出现的德军坦克分属两个型号:Ⅲ号G型和Ⅳ号F1型。
" n) D9 j$ z8 E! C8 B
% U. c. F1 z8 L, {' b7 [4 j
; P, ~( [# E' H3号坦克G型
& _) x( k) Q! t; `( w; L6 W+ V# K. n6 o" T' g3 e. t, v9 d
Ⅲ号G型的识别特征是:6对负重轮、3对托带轮;50毫米的L42主炮使用外部防盾;防盾右侧的并列机枪仅有1挺;采用了新型指挥塔;指挥塔前加装了一扇通风扇;炮塔后部焊有杂物箱;此外还采用了新型驾驶员观察窗。该型坦克生产于1940年至1941年间,出现在影片中是合情合理的。
/ X1 N c3 `" ]/ b+ F) g) p! O/ C& [# \3 ]
) U; z& x" U% ]/ t5 k" K三号G型坦克# Z2 Y A+ F ?" _5 }' }) y- k
6 N. {' l3 E* |- ^+ @! d拥有8对负重轮、4对托带轮的Ⅳ号F1型则是最后一款配有短车身以及24倍75毫米短管炮的Ⅳ号坦克。同时也是第一款炮塔两侧的逃生门改为两片式左右开启的Ⅳ号坦克。此前的Ⅳ号A、B、C、D、E型炮塔逃生门均为单片式向前开启。影片中,德军装甲兵曾从炮塔逃生门里探出身子,打算使用MP40冲锋枪向苏军战士射击。也有苏军战士跃上被打瘫的Ⅳ号F1型坦克,一脚将正准备从逃生门中爬出来的德军踢回炮塔里,并顺手扔进去1个燃烧瓶。从这两个桥段中,观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逃生门的细节。除此之外,该型号坦克车体前装甲重新改回一片式平直型;加厚型驾驶员观察窗上方有一个可以放下挡住窗口的保护装甲,该设计从F1型开始一直延续到IV号生产结束。此外,炮管护罩下方那个弯折的支架(用于在炮塔转动时提前将车体上的天线压倒,避免并例机枪误射到天线)明显是用角铁弯折而成,这与早期用铁管弯成的支架完全不同。
. J$ v& D* w" {! w" u$ x- `7 E1 [3 G9 z3 U+ U; k6 G" F
7 I: ~. J, u3 Y5 J4 e% R
德军装甲兵从炮塔逃生舱门中探出身体,准备用MP40冲锋枪射击。
1 n* A3 Z# O) ?5 |- i
, [' J* x; _0 [% T/ m
, V S9 \1 {7 s1辆炮塔后部未焊杂物箱的Ⅳ号F1型坦克 I0 l6 E/ D8 p3 q$ V# O
0 F! s. T# U- L& p( I, r
/ G- l! W, c' J& D: A% x
/ l2 a0 r2 j. I; S炮塔后部加焊杂物箱的Ⅳ号F1型坦克
2 Y( ?1 A$ w n
3 S' z9 i' z" t4 e# k影片中的部分Ⅳ号F1型坦克炮塔后部并没有焊杂物箱。例如冲进苏军步兵阵地,用履带反复辗压战壕,企图活埋苏军战士的那辆。实际上,Ⅳ号F1型初始生产型上没有焊杂物箱,生产过程中厂家才根据前线意见反馈予以加装。该型号坦克的生产从1941年4月持续到1942年3月,共生产了487辆。在1941年的德军装甲部队中,该型坦克无疑是新锐。1 Z8 Q. O" J+ r* R, }- a1 c ]
7 i' ~/ T- s" I6 k3 q
; l4 |" M Q( z7 G ]+ ^- Y0 ]" J
+ U' Q- v# y! L% z# P9 x9 L
Ⅳ号F1型坦克正面特写。8 N# J6 E4 H# _6 `, n* }
5 C+ l( n B5 j) K B# w. i在影片中,Ⅳ号F1型坦克炮管里的膛线清晰可见。将备用履带板、备用负重轮安置在坦克车体甚至炮塔上,这种战时装甲兵用来增强坦克防护的通行做法,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让人不得不佩服俄罗斯电影人的细致和用心。
: Q! A* f+ l ~* ?9 Q0 F0 E2 i) x. T/ b: f: b
7 S6 T2 n7 l, m1 U! G将备用履带板放在炮塔上增强防护,是一线装甲兵的通行做法。. ^8 i9 J: R1 I3 K" z5 z' D5 T2 d6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