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9#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8 15:44:38
|
只看该作者
/ p, B) c5 @# c6 x$ _2 }0 `- m l
战术运用, b3 `7 z3 n$ N% ?/ B, d6 O
; n* Y0 d2 [: E1 o2 W影片中敌对双方采用的战术,非常写实。
; l2 d4 C' b+ ^7 w0 |7 U: K3 {1 o$ x& f& v7 C, Z7 P) S
3 M& v; m6 [, a L7 H德军坦克引导步兵冲击。# D8 [) I( ~7 x" H
/ |" S" O a ~ ~0 k R* @% o德军发起冲击前,先出动侦察机,然后炮兵先试射,再实施效力射。射击停止后坦克引导步兵发起冲击,这是德军进攻的标准战术。德军步兵大多数时候是跟在坦克后面,沿着车辙前进的。这么做的好处是积雪已被坦克压实,步兵可提高前进速度,节省体力。缺点是不能很好地掩护坦克。这是德军两害相较取其轻的结果,在莫斯科会战中是普遍现象。- |2 a% G2 r v* I* U% p- j
" B* `; \1 [, f8 h! E
德军发起冲击后,苏军支援炮兵在前方观测所的指挥下,先由连基准炮试射,修正射击诸元后再实施全连4发急促射,是苏军炮兵的标准战法。当发现敌机临空时,炮兵为防空而后撤,也是合情合理的。9 h5 n) T6 Y! M3 [3 o& r' @$ `
% `$ K5 g, o& m$ g6 P1 A2 s F
德军炮火准备时,反坦克支撑点各阵地上的苏军官兵均进入防炮洞或隐蔽部,待炮击结束才各自进入阵地待机。德军进攻队形被苏军炮兵拦阻射击打乱时,反坦克支撑点各种火器均严守射击纪律,保持沉默。这是因为炮弹爆炸腾起的烟尘严重影响了苏军武器的瞄准视线,此时若贸然开火,命中率不高,白白浪费弹药是小,更重要的是暴露了阵地,得不偿失。7 g. G3 `1 B, y* n9 T
( r+ S7 O* J8 Y$ W3 q当德军逼近前沿,苏军指挥员一声令下,步兵武器才率先开火。在头两轮齐射打倒了不少德军步兵后,德军坦克明显减速,以便与步兵保持协同。此时位于侧翼的苏军反坦克排才突然集火射击,第一轮射击即打瘫了1辆Ⅲ号G型坦克。
1 b+ ]% H5 d5 Q2 z+ h g1 k
" ~1 k3 a, r3 P+ |德军坦克受到打击后,选择了车体转向,攻击反坦克炮。对于德军装甲兵来说,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将防御最强的正面朝向最大威胁,不仅获得了最强防御力,而且还减少了自己在反坦克炮瞄准镜里的外廓尺寸,降低了被对方命中的概率。但如此一来,装甲薄弱的坦克侧面便成了反坦克枪的绝佳目标,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这是苏军正确部署的必然结果。德军在此情况下,坚持先压制对已威胁最大的侧翼反坦克炮和重机枪火力,再转向正面继续进攻,这也是对的。否则的话,德军的损失将会更大。* \) Y2 D4 |9 Y) v5 f4 q
, L& `- B' W" L( A; `- }. M5 h _
0 ]( \& j) l0 `) w. I" Y% k$ [# ^
步兵阵地上的德普式轻机枪。9 J. I7 Z: }* h/ z# _& y& f
7 }) N/ q: M; t影片中,苏军反坦克枪射击坦克时,射手不仅对同一辆坦克反复射击,而且尽可能攻击驾驶员观察窗之类的防护薄弱处。这是因为反坦克枪弹虽能穿透Ⅲ号坦克正面和Ⅳ号坦克侧面,但穿透后效很差,需要连续命中才有可能让坦克瘫痪。为了提高攻击效果,苏军条令中规定反坦克枪应优先攻击敌坦克的观察窗、舱门和观瞄装置;火炮及机枪等武器装备;车体和炮塔侧面,车轮、履带、油箱以及发动机。影片中,苏军反坦克枪连续发射后,终于有一发子弹穿透了坦克驾驶员观察窗,将驾驶员击毙。行驶中的坦克也由此失去了控制。
2 g! D8 I8 x/ w" P- f+ k% m m: e4 L3 P1 d
在战斗中,苏军步兵武器频繁更换发射阵位,这是符合实战要求的。苏军步兵近距离攻击坦克时,只要有可能,苏军都尽可能形成配合。即一个人使用手榴弹或燃烧瓶攻击坦克,另一个人用冲锋枪掩护同伴。手榴弹和燃烧瓶主要攻击部位,是坦克的发动机舱,履带或车底部,这些都是坦克的薄弱部位。苏军步兵还利用两道战壕,从坦克后部发起攻击,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
" z8 z4 M) x; \* E p% q0 Z( [6 |
, ?$ Y3 Y, k( y2 p/ Q. f
* r! J- b3 `' T+ ~
从坦克后半球发起攻击。: o4 c, B; z8 G1 u
1 m+ V, Y; J. p3 f: z( N: c a9 ~7 F德军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坦克使用倒档后退,而不是掉头加速脱离战场,这也足见其优秀的战术素养。因为掉头逃跑虽然速度快,但却把防护比侧面还薄弱的尾部暴露在苏军反坦克火器面前。倒档后退,不仅可始终将防护最强的正面对敌,而且发现苏军暴露的人员、火器时,坦克仍可以随时短停射击。, x" y5 F3 R: k% \
( A6 a6 u8 h5 W. Z第二次进攻接近尾声,步兵阵地上的苏军官兵已所剩无几,且弹药基本耗尽,准备用刺刀和工兵锹进行殊死一搏了。关键时候,复苏的重机枪火力点重新发出怒吼,密集的弹雨打得德军步兵血肉横飞,进攻随即宣告瓦解。考虑到战场上的德军坦克所剩无几,残存的步兵也成强弩之末,因此这个结局是合理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挺起了关键作用的重机枪既没有打长点射,更没有打短点射,而是长时间的扫射。如果说战场形势迫使机枪手顾不了那么多的话,或者说被炮弹震晕后苏醒过来的机枪手神智和体力均未恢复,无力精确瞄准,只能死死按住发射机构的话,还能说得过去。只是那条250发的帆布弹带,却无论如何没法让M1905/10式马克沁机枪连续扫射1分钟。6 x( o, K6 T" |" ]
x# B$ ]$ K3 Q. l# p& l( D' Z
, {4 e2 }$ }" r" ~. ^8 F+ C马克沁机枪使用帆布弹带。
3 q& [5 l6 q) l; P! \8 {( G* p3 c; t% h) Y$ J# ^
结语
- Y1 }$ ~" V9 e- i$ H4 E9 c2 `
1 B: t ]! y* n' x% K5 D除去结尾处那个小小的瑕疵,《潘菲洛夫28勇士》简直可以看作是一部拍给军迷看的军教片。一部小成本电影能把武器装备和战术细节考据到如此细致的地步,堪称奇迹。尤其值得国内那些神剧的编导们好好学习一二。- c0 L6 f+ r, }; l. Z, o;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