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1-7-12 15:48 |
---|
签到天数: 621 天 [LV.9]渡劫
|
86名个人投资者用5.6亿元的资金,投资于49家号称总注册资本达24亿元的企业,再通过层层类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动对安邦98%股权、600多亿元的注册资金(111倍资金杠杆)和超过19000亿元的资产(超过3400倍的资产杠杆)的最终控制,这应该是代表了古今中外资本市场历史上杠杆利用的终极水平!这是“幼蛇吞巨象”式的控股,安邦股权结构的最大问题是,这86名背后的个人股东并未实际出资600多亿元现金支撑安邦的运作,而是通过对49家公司合计约5.6亿元的股权投资实现对安邦的最终控制的。这58家最末层背后控股公司的总注册资本金额为24亿元,其中8家是注册资金为50万元的超微小型公司,24家是注册资金100万-300万的微型公司,5家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另有9家注册资金1000万-3000万元,只有3家公司(6%)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近95%)的安邦最终控股公司是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或超微小型公司!尽管中国在2014年开始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但包括保险在内的27个行业,仍然施行注册资本实缴制,也即安邦集团这499亿元的新增资本,需要“真实出资” 。
仔细分析安邦的关联企业股东后,有理由认为,499亿元中至少一半以上、甚至全部增资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而“创造”资本的真正奥秘之一,在于这些公司之间的相互出资,而背后持股人都疑似与安邦掌门人紧密关联。安邦的资本结构,是安邦资本魔术的命门。研究资本结构,就不得不研究安邦2014年的两次大手笔共499亿元的增资,使得安邦的资本金在短期内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619亿元。这比业内资本额第二名的中国人保集团领先了近200亿元。作为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保险集团,人保集团资本金为424亿元。历次增资都震动市场的中国平安集团,资本金为182.8亿元。
在第一层非国有的37名安邦股东里,13家企业(35%)成立于2010年-2013年,这些成立到认缴时历史只有2年-4年的企业认缴的投资额都是自己注册资金的1.5倍-3.7倍,这已是神奇。但到第二层股东时,这种神奇几乎变为荒谬,资金杠杆之大超出任何正常商业或金融规律可以解释的程度。
下面的两个图表统计了安邦第二层股东的情况。非国企的37家安邦股东背后的第二层股东共有40家企业及3名个人投资者。这43家企业和个人股东大都与吴小晖及其家族或关系圈有关,而且,大部分二层企业股东(37家)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35%(15家)企业在2014年成立,另外8家二层企业股东成立于2012年-2013年。在这些成立历史短于五年的公司中,除了一家“深圳天旻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其他企业的注册资金全部在5000万元以下。这22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下、发展历史5年以下、合计注册资金约为1.4亿元的小公司(平均每家企业注册资金不到650万元),通过对安邦第一层非国有企业股东号称总计达151亿元的认缴投资,间接控制了安邦58%的股权和高达357亿元的注册资金!
最显眼的是,5家注册资金各为50万元(其中三家成立于2014年二季度)的超“微小型”有限公司(上海开明广告、广州万圣智禹投资咨询、北京盛京阳光投资管理、上海添擎创业投资、北京又好又快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计注册资金250万元,却号称对其控制下的5家安邦直接股东合计投资了35亿元(认缴投资额为其注册资金的1400倍),并通过对第一层安邦股东的控制掌握了安邦16%的股权、或101.8亿元的安邦注册资金。
类似的情形在接下去几层的间接股东名单里继续出现。所有注册资金50万-100万元以下的公司都号称对所控股的公司投入了少则几十倍、多则数百上千倍于它们注册资金的数额。
如果把安邦37家非国有企业股东背后的64家分布在第2层-5层股东结构的企业做个统计(见表:安邦非国有企业法人股东),将近80%的隐形企业股东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
不需要很复杂的分析,常人根据上面几点特征,靠直觉和粗浅的商业常识,大多可以推测这些公司里有很多是与安邦关联的公司,而这些微小型公司之所以可以四两拨千斤地神奇地控制对安邦的几十亿的投资,就是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安邦的“自家人”。在正常商业实践中,若非安排自家的关联企业,一个注册资金只有50万-100万元的企业,怎么可能真实控股有能力出资几亿、几十亿元的大企业?
如果分析这200多家安邦关联企业圈企业的成立年份,可以发现,在安邦重要增资日期前几个月,新成立的公司数量激增。左手倒右手虚增资本
(举例见图:相互投资例子)
(见图:虚假增资例子)
自我循环注资的真相
由于短期内需要“增资”的额度巨大,安邦控制人干脆使用了比相互投资更直接、快捷的循环投资圈,经由6套有限合伙企业的三层传导机制,最终实现用安邦的资金给自己注资。这是分析了这200多家安邦关联企业后,笔者得出的结论。
对上述投资循环系统的粗浅分析,已经可以确认,安邦自己向自己“增资”了至少将近300亿元,可谓触目惊心。(见图:安邦循环投资部分实例)■
要理解安邦,搞清楚谁给他成都商行和天津信托,谁让自己马仔做内线,让其控盘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几个问题,就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