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风不起浪——浅谈“柏林空运”背后的博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0: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风不起浪——浅谈“柏林空运”背后的博弈
      }( c" Q: W) Q' d4 f/ Q" S( b3 G/ J8 N/ Q9 _
    本文实名发表在《军事文摘》2016年第12期上,以下是正文:
    # O( l( ~8 {' D3 b6 f9 m/ v) p3 H  q0 d7 X4 O5 {
    “第一次柏林危机”期间的“柏林空运”,一直是西方热炒的对象。相关的报道、回忆录及影视作品如过江之鲫。经过几十年的舆论宣传,在民众印象里,“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由邪恶的苏联挑起的。目的是为了排斥西方盟军在西柏林的地位,而“柏林空运”则是西方国家为了拯救200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西柏林居民而发起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是完全无私的,充满爱心的正义行为。然而,事情的起因果真如此吗?! m3 d5 E1 C: k/ }1 i( i& M. I

    ! w4 c5 \" O! K8 \( i矛盾初显  j  h( h& ]: n* N/ K  `9 G4 I# ~
    ! ?% o: T2 ?* Q3 @) Q$ E
    德国败亡后,美、苏、英、法四国达成协议,成立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德国的领土被分成四块,分别由四大国施行军事占领,并在各自占领区内成立最高军政当局。至于德国首都柏林,虽然是由苏军单独攻下的,但因其独一无二的政治意义,因此也被划分成四块,由四大国分别占领。' L* f5 b. w) k4 G) B& V' ~
    * Z/ J& b$ t/ ]# s
    由于柏林位于苏占区中心,其他三国要达到其在柏林的占领区,就必须通过苏占区。美、英、法与苏联经济谈判,最后确定:美、英、法占领区与柏林3个占领区之间的交通由3条铁路、2条公路、1条水路及3条“空中走廊”组成。其中,3条“空中走廊”各宽约32公里,分别从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直通柏林。除此之外,禁止使用任何其他交通联络。东柏林的国家铁路局负责管理柏林西区的铁路以及柏林与德国西区的铁路联系。水路由苏联控制。美、英、法军队在3条“空中走廊”上飞行,可不必事先通知苏联方面。. R. g" J: m. b0 C

    # v/ L# j( ?' I) }1 s按照协议,德国日后的政治重建等重大事宜,是需要对德管制委员会里的四大国代表一致同意的。而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严重对立,四大国明显分成两个阵营,在许多问题上要达成一致难上加难。因此,从对德管制委员会及占领区划分伊始,其实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1 W/ p" T3 J# ?
    ) v/ Z4 {9 O4 T) J, t
    对于美国来说,如何在废墟上重振欧洲经济,抵挡东欧方向上虎视眈眈的“红色瘟疫”,是其在战后的第一要务。为此,美国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德国虽然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是其发展潜力仍在,且由于位于欧洲心脏地区的德国已处于东西方阵营对垒的前线,因此美国迫切需要将德国纳入自己的阵营当中。
    . V. S9 f0 A7 ^9 J5 e5 R9 e, q! Q" A3 ?: l
    波茨坦协定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第4条规定:“苏联除在本占领区获得赔偿之外,尚可自西方区域获得赔偿。”鉴于当时美占区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保存美占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减轻美国自己的负担,并加重苏联的困难,美国决心不遵守这条规定。1946年5月3日,美国占领区副军事长官克莱在柏林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上宣布:为使德国恢复经济,“除先前已预支作为赔偿的工厂外,将不再从美占区提供一切赔偿。”接着,克莱还宣布了美国关于统一西方各占领区,实现德国分步“政治重建”的计划。
    7 G; V' b$ ~& S; c3 {/ C+ }' E9 H) F; e: m
    对于美国的决定,苏联自然坚决反对。7月10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关于德国命运与对德和约问题的声明》,强调在德国复兴的步骤上首先要建立全德的中央政府,实现政治统一。《声明》还提出,德国应执行对盟国所负赔偿义务,鲁尔区必须由苏美英法共管。
    # a- Y2 `; ~7 Y: Y  [* b+ E; S) @# S9 }" |# J4 w
    美苏双方都是提出复兴德国的口号,但美国提出首先经济统一,而苏联则提出首先要政治统一。美国方面认为,如果建立全德中央政府,一切政治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而且这个政府又设在苏占区的柏林,就可能导致苏联控制这个中央政府,进而控制整个德国。因此,7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声明,再次强调德国的复兴对于欧洲经济复兴是必要的。在美、英、法、苏要求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管理未取得一致意见之前,美国将同德国境内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占领当局全作,将各自的占领区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处理。
    2 M  T# q! B2 P0 X. x; V7 ]2 @- @6 d, @6 A% o. s0 q
    对于美国的建议,英、法反应不一。英国认为,德国的复兴可抑制法国,从而可实现欧洲大陆均势外交。此外,战后英国经济极为困难,为满足英占区的粮食供应,仅1946年即需进口3亿美元粮食,这使英国不堪重负。因此英国全力支持美国的建议。而法国则从自身安全着想,不愿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重新崛起,因此激烈反对美国的建议。法国人主张,鲁尔区必须视作一个独立于德国以外的政治实体,莱茵区应成为几个盟国部队占领的国家,萨尔的矿藏应再次成为法国的财富。+ v6 x0 I- s- Q8 F6 i" y

    4 E6 ?. b% W! Q0 Z12月2日,美英达成协议,美英双占区于1947年1月1日正式成立。) k+ M$ G" B3 d# |9 [  |' Y
    5 g( \* `3 k# Z4 O  M% Y- ?
    2月25日,苏联驻德最高军事长官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向盟军管制委员会发表声明,认为美英占领区的合并并不只是经济性质的,也是政治性质的;合并协定可能对德国的未来政治产生严重后果。
    , j- a% K1 T, N3 B4 `+ r; R3 _9 u( i
    3月17日,莫洛托夫发表声明,指责双占区违背德国经济统一的原则,实际上造成德国的分裂,要求立即取消。% Z2 t5 e7 d3 ?# l5 w

    & L. i+ z2 @) z( F3月22日,莫洛托夫针对美国关于经济统一的立场,重申苏联所坚持的政治统一原则,建议立即在柏林成立德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政府既能保证德国政治经济统一,又能负责保证德国执行它对盟国所负的义务。”2 r. Q* M9 P! `! A. P) D- {
    11月25日,在伦敦外长会议上,莫洛托夫又一次提出成立全德民主政府的建议,并指责西方国家对德政策怀有帝国主义目的。苏联代表还指出:实现德国统一的先决条件是,让苏联参加鲁尔的管制,承认苏联的赔款要求,以及同意苏联从德国现有产品中获得赔偿。' S  y( l5 a' z! t
    ) f: h1 ~. x* E1 r$ h
    刚开始,法国也反对美英双占区的建立。它主张只有在由各州代表组成会议机构,并在各占领区受该军事长官监督的情况下,才同意建立中央行政机构。美英两国为拉拢法国,表示支持法国的要求,在政治上把萨尔地区从德国分离出去,把它并入法国的经济、财政体系内。鉴于法国在战后的财政经济困难,美国控制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向其提供了2.5亿美元的贷款。1947年12月4日,在美、英的支持下,萨尔议会通过《萨尔宪法》,规定萨尔经济上并入法国,并建立自治政府,对外关系与防务由法国管理,最高权力归法国。
    & t' ]0 r3 b& I- M) @2 A
    - T6 l3 W2 R; P+ d4 o在利益的诱惑下,法国的态度发生变化,逐渐接受了美国合并占领区的建议。1948年2月23日,美、英、法三国副外长在伦敦召开会议,同意将占领区合并,共同成立西占区。这样,在德国的土地上,形成了由美、英、法控制的“西占区”和由苏联控制的“东占区”相对峙的局面。3 |4 Y. T* a7 c0 ^8 c. T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MacArthur + 8 涨姿势
    Pipilu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0:52:47 | 只看该作者

    2 V+ g0 Q7 ~9 x/ [& \  ]( E危机爆发
    2 ~: [- U1 j2 c* p3 h3 E- D& \. B! B
    对于美、英、法三国的做法,苏联无法容忍。1948年2月下旬,苏联占领当局宣布,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苏管区出席德国人的集会。索科洛夫斯基发表声明,指出柏林是苏占区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利用他们的地位损害自己留在柏林的权利,应立即离开此地。
    2 i  ~( z1 S; O& T4 M0 I0 b7 A5 e) [% n( a- T9 a3 Z
    3月20日,索科洛夫斯基主持召开盟国管制委员会会议,要求美、英、法等国立即停止讨论有关德国问题的协议,遭到美国军事长官克莱的拒绝。) S6 r  t' Y0 ^7 u5 t
    - @% f8 b' ]7 ^; C5 l, C+ S) T
    3月30日,苏联代表通知驻柏林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以及检查所有货运和除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并开始在柏林实行一系列为期10天的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交通限制。
    ) ^' T/ {! `" \2 e+ B5 u  C! C8 x5 T$ z: H% |+ v
    美国对苏联的做法提出抗议,指责苏联违背盟国的有关协定。美国为试探苏联限制地面交通的决心,故意从西柏林开出一列火车。结果,当火车进入苏占区线路后被调转到侧线上,被迫在那里停留几天后撤回。空中交通限制的情况尚未及试探,恰巧发生了一场空难。
    9 {" g4 m3 \- T0 [6 L6 v4月5日,英国一架运输机在英管区的机场着陆时,与一架在柏林上空作特技飞行表演的苏联战斗机相撞,双方机毁人亡。英国驻德国军事长官罗伯逊立即向索科洛夫斯基提出强烈抗议,并下令用战斗机护航。苏联政府立即提出要对柏林和西占区之间的飞行实行限制。通过走廊的飞机要在24小时以前得到苏方的批准。美英拒绝了苏联的这一要求。
    7 X0 w5 c  o- e% b0 u2 e9 b  D
    + @$ s  ]9 i6 Z* D# @/ W8 Z4月10日,苏联方面如期解除了对柏林的交通限制。但东占区和西占区的矛盾却并未化解。6 q2 U3 \! U2 U( ~; _

    ! U, `+ X* M0 J. P* u" X1948年6月18日,西占区经济委员通过了《货币改革后经济政策指导原则法》,规定只要有可能就应取消新产品管理和物价限制,并宣布自6月21日起实行币制改革,用“B记”马克代替正在流通的旧马克。, h9 f# _+ D+ r1 U" h1 C

    5 b% @2 v6 l5 n) Y" r; y/ `西占区单独进行币制改革,势必会冲击东占区的经济。苏联政府于6月19日发表声明宣布,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道实行下列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运输;(2)禁止西战区汽车和马区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许可并彻底检查后才能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检查后才能放行。9 t* ^; b/ L, S. B" v" ?

    " Y; Z$ s0 c6 O: [6月23日,东战区军事当局也宣布进行币制改革,规定以1:10的比价实行新旧马克兑换,新的马克以“D记”为标志;同时,以柏林位于苏占区,在经济上构成东占区一部分为由,宣布把“D记”马克作为全柏林的通用货币。
    ! p& Y6 H: l, g* d# X& \" V+ x
    2 _$ w9 S: [2 c4 S两种不同比价的货币,立即使柏林陷入混乱之中。6月23日下午,柏林市政当局决定在市政厅(位于东柏林)举行特别会议,讨论货币问题。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不少示威群众还冲进会议室。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决议:苏占区的币制改革只适用于东柏林,西占区的币制改革只适用于西柏林。; v" f# Z" O. C
    / c  u1 k" K- J4 Z: `0 \' U
    鉴于市民强烈不满的情绪,苏联虽然对货币使用范围做出让步,但决心进一步向美英表示强硬。从6月24日起,苏联占领当局宣布彻底封锁柏林,先后切断西柏林与西占区之间的陆上和水上交通,停止苏占区对西柏林的煤、电供应,以及柏林周围地区对西柏林的食品供应。
    " X6 d& h3 G3 e& |$ c' p! n
    7 p9 N, u# E& T# b6 `+ Z面对苏联对西柏林的封锁,英美也对苏占区采取封锁措施。6月24日,英国中断运往苏占区的煤、钢。6月25日,英美双占双经济委员会决定进一步限制同苏占区的贸易,甚至对取道美占区来往于东柏林与波茨坦的苏联人加以留难,以示报复。
    * N( m" G+ j# V1 k# A$ \: N( A. n8 @& l' S) R0 f: p, \
    6月26日,美国宣布将载有原子弹的两个B-29轰炸机大队派驻英国,在英国建立战略空军基地,并加紧策划建立北大西洋军事同盟。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造舆论,指责苏联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惜将200多万西柏林居民当作人质,把制造紧张气氛和分裂德国的责任推给苏联。从6月29日起,美英开始加强对柏林的空运。: G8 B& i! q0 ^; p
    0 W2 O7 t! Y3 E9 U0 I- U! S1 f( ?
    法国虽属西方阵营,但它却与美英拉开了距离。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声称法国占领军留在柏林完全是出于不得不追随美国,但无力派出飞机参加空运。法国愿意与苏联谈判解决柏林危机。2 v, P0 n) o9 a
    ( v- M, V4 J; t+ H. a
    苏联对美英的空运行动马上做出反应。7月1日,苏联驻军代表邀请西方代表到柏林盟国城防司令部开会,宣布四国管理柏林的机构不复存在。接着,苏方工作人员撤出总部大厦,降下苏联国旗。0 X6 f2 [4 s: A
    ; o# M7 W6 i2 T4 p. M, T
    但是,苏联尽管声称要加强对西方飞机在空中走廊飞行的限制,但由于担心干扰行动可能引起美英采取护航措施,导致双方军事冲突,因此并没有封锁空中走廊。
    6 D! s1 N7 P+ B2 C( b- l3 M' b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6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Pipilu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0:53:33 | 只看该作者

    ( L% f5 E$ r3 i" q7 \. D; ?外交博弈
    ) |% K9 q  o3 E5 M4 r( Q
    ( g, ?7 }+ P# w  |9 I% J- S#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表面上,苏联与美英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但双方都不想挑起战争。为了缓解危机,双方都在幕后展开外交活动。) E. ^* p( U2 Q4 [* V* G8 }; F

    + T: B+ q2 W: j2 H* P7月6日,美、英、法分别向苏联提出内容相同的照会,既抗议苏联对柏林的封锁,也特别申请愿就柏林管理 问题上所存在的任何分岐进行四国谈判。
    1 L# s  k: I4 j. N/ W: x7 r, v
    ! y$ R8 J+ L7 _0 v8 F- J; ], O: j: ?7月14日,苏联向三国复照,认为:“在柏林造成的现状,是由于美、英、法三国政府破坏四大国对德国和对柏林一致通过的决议而产生的。破坏此种决议表现于实行单方面的币制改革,表现于对柏林西部区域采用特别的货币,以及表现于分裂德国的政策中。”复照最后说,苏联政府并不反对进行谈判,但不能仅限于柏林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不能够和四大国管制德国的总问题分开的”。2 e3 c/ T) w0 r& P* ^- \& M& D1 G
    5 z4 p. b+ z' w
    美、英、法政府希望通过谈判解决柏林问题,并要求会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8月2日,斯大林在接见苏、美、英、法四国代表时指出:只要把德国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盟国占领军驻在作为首都的柏林,那是自然的。但柏林在地理上却位于苏占区的中心;作为伦敦会议的结果,在西德已建立一个单独的国家,并以法兰克福为首都,事实上已经形成两个首都了;鉴于上述两点,西方国家的部队驻留柏林的权利已失去了合法的基础。斯大林提出解决柏林问题的两条原则:一是在苏占区和柏林发行“D记”马克以代替“B记”马克,解除所有交通限制;二是苏联虽不再要求以暂缓实施关于建立西德政府的伦敦协议作为条件,但这一点是苏联政府坚定的愿望,必须写进记录。
    0 I# ~% I, i/ F
    + v4 S% e: \( y  h" L: E2 X& H. o根据斯大林提出的原则,8月6日至16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在莫斯科进行了4次会议。尽管对于柏林封锁是否全部解除,柏林流通货币是否由四国共同管制和发行等问题存在争议,但还是就这些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协定。- T0 x2 V9 k$ R' T, k( m
    : ?! M- G8 w9 Z
    8月30日,四国政府分别向自己驻柏林的军事长官发出指示:(1)撤销新近实施的对于柏林和西占区之间有关交通、运输和贸易以及来往于德国苏占区货运的限制;(2)苏占区的“D记”马克应成为柏林唯一货币,回收“B记”马克;(3)柏林通货的流通由苏占区的德意志银行管理,并设立由四国军事长官代表所组成的财政委员会控制上述财政协定之实施。
    , a; E. T* [8 Z8 n8 U7 F8 m6 j! `5 s, `6 Q
    8月31日至9月7日,四国军事长官会议商讨具体落实事项,结果又发生了争论。四国军事代表只强调解除柏林交通管制和通货等具体问题,回避讨论整个德国问题。苏联军事代表认为,美、英、法三国如不重新考虑伦敦会议关于建立西德政府的决定,就失去留在柏林的合法基础,因此反对四国财政委员会有监督“德意志银行”发行东德马克的权力,要求由苏方完全控制柏林的贸易和限制民用空中运输。由于存在这些分岐,四国军事长官会议毫无结果,使莫斯科协定未能落实。4 B8 \# T' r( v1 k% ?
    % g0 i3 E+ u: J* t- @
    在这种情况,美国拉拢英法,准备将“柏林危机”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解决。不过,英法认为此举只能堵死外交渠道而于事无补,建议通过外交照会向苏联表明自己的意见。
    7 T4 P5 P1 l3 V; y$ g. S( O0 Z1 o3 {& t( b- p* M: G7 t
    9月22日,美、英、法国政府分别向苏联发出照会,重申过去的立场。9月25日,苏联政府向美、英、法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复照,同时由塔斯社发表关于柏林问题的声明。苏联对3个有争议的问题作了答复:航空线不能继续不受限制;不同意财政委员会控制苏占区德意志银行的活动;同意四国共管柏林同西占区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包括发给适当执照。但是,9月26日,美、英、法外长聚首巴黎时,又决定将此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 P8 ?. ^6 s+ I, a4 W2 V" _" @0 e6 n) r7 C; G
    10月3日,苏联复照,拒绝在安理会讨论柏林问题,指出柏林形势问题与整个德国问题,以及分裂德国、建立西德政府问题密切相关。而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7条规定,上述问题应由占领德国的三国政府负责,无须提交安理会。同时,苏联建议根据波茨坦协议,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柏林和整个德国问题。苏联的上述建议被美、英、法国断然拒绝。5 U$ f  d) \' K$ o$ g; u3 k
    . w8 r: d7 f/ s( H5 d+ C: M
    10月4日,美英法将柏林问题提交到安理会。10月22日,安理会提出一项议案:要求立即撤销所有交通限制,按照莫斯科协定解决柏林的货币统一,举行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整个德国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一提案,苏联投了反对票。1 U2 r' t9 y$ p

    4 K4 J2 X# [5 i9 b在四国紧张地进行外交谈判,谋求解决柏林危机时,柏林的分裂趋势却在加剧。柏林市议会曾在东柏林开会讨论选举问题,东柏林的部分群众冲进会场,使会议无法进行。后来,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在英管区国会大厦广场举行有30万人参加的抗议性集会,抗议“暴徒”冲击市议会。少数人登上位于苏、英管区中间的勃兰登堡门,取下苏联国旗并予以烧毁。苏军前往制止,导致发生双方流血事件。在此情况下,统一社会党议员认为,柏林市议会举行的选举不合法,拒绝出席选举会议。11月30日,东柏林召开由各工厂、群众团体代表参加的“特别议会会议”,宣布撤销市政府,组成新的临时市政府。12月2日,苏联驻德军事长官正式承认这个市政府是柏林全市唯一合法的行政机构。12月5日,西柏林也举行了市议会的改选。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至此,柏林东西部已正式分裂成为各自有立法、行政系统和货币制度的两个城市。
    . I+ S) J# q; P2 n' a9 |( G3 G) K+ g. P  a$ ]6 ?1 m2 s
    从1949年1月起,西方也加强对东柏林和苏占区的经济封锁,给东德经济造成严重困难,焦炭和钢尤其缺乏。9 M4 X+ a5 k4 o, r( Q# {

    5 ^  g, D4 E% e9 Q4 u封锁柏林,未就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手段,但苏联实施封锁后,不仅未达到目的,而且越来越陷于不利境地。因此,它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主动缓解柏林危机。
    7 x& B! B4 _; k8 z2 J
    9 g$ @5 l4 R& V+ Y4 K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在会见美国新闻界人士时表示:如果美、英、法同意把建立单独的西德国家推迟到研究整个德国问题的外长会议召开的时候,“苏联政府不认为取消运输限制有什么障碍。但是,同时要取消三大国所实施的运输和贸易问题的限制”。, q6 u# d; t* [6 P5 k

    ! q  d: @1 W' r# t  N6 l; z! z4 e美国方面认为:“在俄国声明中这是第一次没有把封锁柏林同货币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判断这是苏联发出的解决柏林问题的试探性信号。
    3 a7 I5 \4 Q' i6 i" P# {9 z' q( m8 i+ S9 ]3 z( F' T
    美国政府命令驻联合国代表杰塞普立即同苏联代表马立克进行秘密谈判。从1949年2月15日开始,双方经过反复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妥协。
    ; W) H' J0 C' ~% i/ ?
    2 y3 {; M, X) |5月5日,苏、美、英、法四国同时发布《关于德国及柏林问题的联合公报》,宣布自5月12日起,解除彼此施加的全部封锁和限制,并于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至此,第一次柏林危机终于落幕。, s7 n1 T# b! n5 [1 `( Y% p
    ( l2 C: y: Z. ?7 L
    结语4 r2 i4 _( I5 {; b2 k

      b0 o! E: z  r6 g0 Q% J综上所述,从拒绝苏联自西占区得到赔偿、美英占领区合并,到单方面进行货币改革,违背战后四大国达成协议的,挑起事端的,并非是苏联,而是美国。苏联所采取的种种交通限制措施,是在对方违背协议在先的情况下,而被动采取的反制措施。虽然从最终结果来说,苏联方面在付出很大代价的情况下,并未达到当初的目的,无疑是博弈中的输家。但这个结果是由对峙双方综合国力的巨大差异决定的,并不能因此就得出最终的获胜者就代表着正义和公理的结论。0 C0 i7 e- L( N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6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Pipilu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7-1-12 12:3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1-2 05:43
  • 签到天数: 886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7-1-12 13:18:43 | 只看该作者
    到 第一次柏林危机落幕. 1949年5月12日 ,解放大军已经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0 M" P/ m  C+ Q0 v
    9 o% K  l2 `1 u4 M7 ~7 U
    有关吗?多少有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7-1-12 19:27:47 | 只看该作者
    忘情 发表于 2017-1-12 10:53. j8 w! Y5 X- v
    外交博弈9 w7 H/ h0 S& K- D
    $ L" r3 B' o3 Q$ V" Q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表面上,苏联与美英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但双方都不想挑起战争。为了缓 ...

    % [- j0 j/ h- _9 l3 S- b没觉得苏联在这件事情上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苏联所谓的德国政治统一的主张完全是不可行的,分裂德国是所有占领国的默契。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主导一个完整的德国,所以按照占领区分裂德国是一种必然。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7-1-12 23:4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racula 于 2017-1-12 23:47 编辑
      C1 i, F3 U: r* x& \; x/ {3 Y
    猪头大将 发表于 2017-1-12 19:27  Y5 ~6 S& z" e  u4 F8 f
    没觉得苏联在这件事情上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苏联所谓的德国政治统一的主张完全是不可行的,分裂德国是所 ...

    6 `3 C1 Y4 G- ]. o& o& ^3 ~  e) F2 p& _) @
    美国和苏联其实都认为德国应该被分裂,强大统一的德国必然会导致欧洲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他们在德国问题上冲突是苏联认为德国最好是变成个虚弱的农业国,这样苏联在西边就没了威胁,而美国则认为经济繁荣的德国才会真正保证欧洲的稳定,西德是马歇尔计划的重点援助对象。当时德国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苏联滥发德国马克,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恢复。美国在其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从经济上讲是必须的,但是西德的重新工业化也就引起了苏联的不满和反对。斯大林这时提出德国统一,就是bluffing,他很清楚其实没有人愿意德国统一,他是用这个当借口迫使西方撤出柏林。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20 22:27
  • 签到天数: 20 天

    [LV.4]金丹

    8#
    发表于 2017-1-13 08:29:4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是写给国内读者看的。所以不要乱评论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4:53: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地址 发表于 2017-1-13 08:29
    # }/ W% `5 w: v% J这篇文章是写给国内读者看的。所以不要乱评论了。

    " p# I" y7 q, _( ?公开刊物能登出来的东西,是要受限制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16 00:59 , Processed in 0.05463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