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2 10:53:33
|
只看该作者
( L% f5 E$ r3 i" q7 \. D; ?外交博弈
) |% K9 q o3 E5 M4 r( Q
( g, ?7 }+ P# w |9 I% J- S#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表面上,苏联与美英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但双方都不想挑起战争。为了缓解危机,双方都在幕后展开外交活动。) E. ^* p( U2 Q4 [* V* G8 }; F
+ T: B+ q2 W: j2 H* P7月6日,美、英、法分别向苏联提出内容相同的照会,既抗议苏联对柏林的封锁,也特别申请愿就柏林管理 问题上所存在的任何分岐进行四国谈判。
1 L# s k: I4 j. N/ W: x7 r, v
! y$ R8 J+ L7 _0 v8 F- J; ], O: j: ?7月14日,苏联向三国复照,认为:“在柏林造成的现状,是由于美、英、法三国政府破坏四大国对德国和对柏林一致通过的决议而产生的。破坏此种决议表现于实行单方面的币制改革,表现于对柏林西部区域采用特别的货币,以及表现于分裂德国的政策中。”复照最后说,苏联政府并不反对进行谈判,但不能仅限于柏林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不能够和四大国管制德国的总问题分开的”。2 e3 c/ T) w0 r& P* ^- \& M& D1 G
5 z4 p. b+ z' w
美、英、法政府希望通过谈判解决柏林问题,并要求会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8月2日,斯大林在接见苏、美、英、法四国代表时指出:只要把德国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盟国占领军驻在作为首都的柏林,那是自然的。但柏林在地理上却位于苏占区的中心;作为伦敦会议的结果,在西德已建立一个单独的国家,并以法兰克福为首都,事实上已经形成两个首都了;鉴于上述两点,西方国家的部队驻留柏林的权利已失去了合法的基础。斯大林提出解决柏林问题的两条原则:一是在苏占区和柏林发行“D记”马克以代替“B记”马克,解除所有交通限制;二是苏联虽不再要求以暂缓实施关于建立西德政府的伦敦协议作为条件,但这一点是苏联政府坚定的愿望,必须写进记录。
0 I# ~% I, i/ F
+ v4 S% e: \( y h" L: E2 X& H. o根据斯大林提出的原则,8月6日至16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在莫斯科进行了4次会议。尽管对于柏林封锁是否全部解除,柏林流通货币是否由四国共同管制和发行等问题存在争议,但还是就这些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协定。- T0 x2 V9 k$ R' T, k( m
: ?! M- G8 w9 Z
8月30日,四国政府分别向自己驻柏林的军事长官发出指示:(1)撤销新近实施的对于柏林和西占区之间有关交通、运输和贸易以及来往于德国苏占区货运的限制;(2)苏占区的“D记”马克应成为柏林唯一货币,回收“B记”马克;(3)柏林通货的流通由苏占区的德意志银行管理,并设立由四国军事长官代表所组成的财政委员会控制上述财政协定之实施。
, a; E. T* [8 Z8 n8 U7 F8 m6 j! `5 s, `6 Q
8月31日至9月7日,四国军事长官会议商讨具体落实事项,结果又发生了争论。四国军事代表只强调解除柏林交通管制和通货等具体问题,回避讨论整个德国问题。苏联军事代表认为,美、英、法三国如不重新考虑伦敦会议关于建立西德政府的决定,就失去留在柏林的合法基础,因此反对四国财政委员会有监督“德意志银行”发行东德马克的权力,要求由苏方完全控制柏林的贸易和限制民用空中运输。由于存在这些分岐,四国军事长官会议毫无结果,使莫斯科协定未能落实。4 B8 \# T' r( v1 k% ?
% g0 i3 E+ u: J* t- @
在这种情况,美国拉拢英法,准备将“柏林危机”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解决。不过,英法认为此举只能堵死外交渠道而于事无补,建议通过外交照会向苏联表明自己的意见。
7 T4 P5 P1 l3 V; y$ g. S( O0 Z1 o3 {& t( b- p* M: G7 t
9月22日,美、英、法国政府分别向苏联发出照会,重申过去的立场。9月25日,苏联政府向美、英、法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复照,同时由塔斯社发表关于柏林问题的声明。苏联对3个有争议的问题作了答复:航空线不能继续不受限制;不同意财政委员会控制苏占区德意志银行的活动;同意四国共管柏林同西占区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包括发给适当执照。但是,9月26日,美、英、法外长聚首巴黎时,又决定将此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 P8 ?. ^6 s+ I, a4 W2 V" _" @0 e6 n) r7 C; G
10月3日,苏联复照,拒绝在安理会讨论柏林问题,指出柏林形势问题与整个德国问题,以及分裂德国、建立西德政府问题密切相关。而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7条规定,上述问题应由占领德国的三国政府负责,无须提交安理会。同时,苏联建议根据波茨坦协议,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柏林和整个德国问题。苏联的上述建议被美、英、法国断然拒绝。5 U$ f d) \' K$ o$ g; u3 k
. w8 r: d7 f/ s( H5 d+ C: M
10月4日,美英法将柏林问题提交到安理会。10月22日,安理会提出一项议案:要求立即撤销所有交通限制,按照莫斯科协定解决柏林的货币统一,举行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整个德国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一提案,苏联投了反对票。1 U2 r' t9 y$ p
4 K4 J2 X# [5 i9 b在四国紧张地进行外交谈判,谋求解决柏林危机时,柏林的分裂趋势却在加剧。柏林市议会曾在东柏林开会讨论选举问题,东柏林的部分群众冲进会场,使会议无法进行。后来,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在英管区国会大厦广场举行有30万人参加的抗议性集会,抗议“暴徒”冲击市议会。少数人登上位于苏、英管区中间的勃兰登堡门,取下苏联国旗并予以烧毁。苏军前往制止,导致发生双方流血事件。在此情况下,统一社会党议员认为,柏林市议会举行的选举不合法,拒绝出席选举会议。11月30日,东柏林召开由各工厂、群众团体代表参加的“特别议会会议”,宣布撤销市政府,组成新的临时市政府。12月2日,苏联驻德军事长官正式承认这个市政府是柏林全市唯一合法的行政机构。12月5日,西柏林也举行了市议会的改选。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至此,柏林东西部已正式分裂成为各自有立法、行政系统和货币制度的两个城市。
. I+ S) J# q; P2 n' a9 |( G3 G) K+ g. P a$ ]6 ?1 m2 s
从1949年1月起,西方也加强对东柏林和苏占区的经济封锁,给东德经济造成严重困难,焦炭和钢尤其缺乏。9 M4 X+ a5 k4 o, r( Q# {
5 ^ g, D4 E% e9 Q4 u封锁柏林,未就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手段,但苏联实施封锁后,不仅未达到目的,而且越来越陷于不利境地。因此,它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主动缓解柏林危机。
7 x& B! B4 _; k8 z2 J
9 g$ @5 l4 R& V+ Y4 K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在会见美国新闻界人士时表示:如果美、英、法同意把建立单独的西德国家推迟到研究整个德国问题的外长会议召开的时候,“苏联政府不认为取消运输限制有什么障碍。但是,同时要取消三大国所实施的运输和贸易问题的限制”。, q6 u# d; t* [6 P5 k
! q d: @1 W' r# t N6 l; z! z4 e美国方面认为:“在俄国声明中这是第一次没有把封锁柏林同货币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判断这是苏联发出的解决柏林问题的试探性信号。
3 a7 I5 \4 Q' i6 i" P# {9 z' q( m8 i+ S9 ]3 z( F' T
美国政府命令驻联合国代表杰塞普立即同苏联代表马立克进行秘密谈判。从1949年2月15日开始,双方经过反复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妥协。
; W) H' J0 C' ~% i/ ?
2 y3 {; M, X) |5月5日,苏、美、英、法四国同时发布《关于德国及柏林问题的联合公报》,宣布自5月12日起,解除彼此施加的全部封锁和限制,并于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至此,第一次柏林危机终于落幕。, s7 n1 T# b! n5 [1 `( Y% p
( l2 C: y: Z. ?7 L
结语4 r2 i4 _( I5 {; b2 k
b0 o! E: z r6 g0 Q% J综上所述,从拒绝苏联自西占区得到赔偿、美英占领区合并,到单方面进行货币改革,违背战后四大国达成协议的,挑起事端的,并非是苏联,而是美国。苏联所采取的种种交通限制措施,是在对方违背协议在先的情况下,而被动采取的反制措施。虽然从最终结果来说,苏联方面在付出很大代价的情况下,并未达到当初的目的,无疑是博弈中的输家。但这个结果是由对峙双方综合国力的巨大差异决定的,并不能因此就得出最终的获胜者就代表着正义和公理的结论。0 C0 i7 e- L(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