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26 09:24:57
|
只看该作者
( |( n- p' T% S* w i
华野的变阵
" v6 j8 ]1 z$ I4 [3 `! @1 n4 T$ e( ^, t
客观地说,华野面临的形势,的确非常严峻。不过,中共高效的侦察系统再次大显身手,提前获悉了“鲁南会战计划”细节,使得华野提前有了心理准备。9 c1 w% H! Z2 ~/ ~4 j
2 h- k5 C, J! T. t, |% \刚开始,华野将注意力集中于南线,于1月26日提出集中50个团的兵力,在郯城、码头地区,首先分割围歼国民党军主要攻击集团的右路——整编第25师、整编第65师及整编第67旅的作战方案。次日,中央军委复电表示同意。 " J" W0 I( ~) U! ?
! ~5 K2 S; A4 i- Z# M* }; U/ K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指示:“陈诚直接指挥之进攻,将于不久后发动。我军似以待其进攻再打为有利:一可使我军获得充分休整时间,二可打敌之立足未稳,三可连续作战歼灭多数之敌。但如敌进攻时间推至2月底3月初,则我军不宜等待太久”。
) J+ g$ ]1 E. ^+ a. j+ E0 X- \$ j% s& y" o9 D
1月31日,中央军委又电示:“蒋军日内即将进攻,似此甚有利于我在野战中大量歼敌。我军方针仍宜诱敌深入,不宜行动过早。总之,对战役要有全盘计划,胶东鲁中的我主力部队迅速开至胶济路南待机歼敌,以对付敌人南北夹击的计划。”* P2 p' c7 k6 z: e
; O2 }2 K2 c* o$ j; o7 x# T% ?! i- Z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华野前指决定忍耐待机,让敌主要攻击集团进入不便机械化部队运动的鲁南山区腹地,再寻找战机,特为此制订了三套作战方案:. F# I' R' ~8 `' N
4 B1 y8 c! D. S! V$ _
方案一:待敌占领郯城、码头后,首歼其较弱的右路整编第25、整编第65师一部于郯城以东、海州以西地区;
% Q4 R; M8 N' O8 X& J7 E+ D& [
7 _5 U: E* `; k# i: p6 E方案二、如左路之敌整编第11、整编第59、整编第64师前进较快,拟在沂河以西的苍山地区首先歼灭该路敌人主力整编第11师;3 Z/ a. ^" [* M. S* t6 R
4 I: ]/ u8 {+ \方案三、如左、右两路敌人均不突出时,则于沂河、沭河之间首歼敌整编第74师。
% J4 r& { u0 I( ?7 b+ D) o
% _( O9 K2 M1 L5 o三个方案中,华野将重点放在了争取实现第一方案上,这是因为该部只有6个整编旅,是敌3路进攻纵队中兵力最少的一路。相对而言,该敌战斗力稍弱,且侧翼暴露,属于易打之敌。' x$ V* Y4 E; A0 t1 Y
$ t3 ~& b" c8 x6 ]) G
为争取实现在一翼首歼敌人的方案,华野前指命令3纵在沂河、沭河之间阻击中路之敌,逼其两翼突出,以创造歼敌条件。6 B7 \2 S! ?0 G- e9 c2 n) H
, ?0 Q) U5 W4 x! z
1月31日,南线的国民党军如期发起了进攻。参加进攻的各部队,忠实贯彻陈诚的战术要求,在正面40公里的战线上,集中了39个团的兵力。每天上午8时才在空地火力掩护下发起进攻,白天只小心翼翼朝前推进几里或十几里,16时即停止前进,天黑前收缩固守。各部队第1梯队和第2梯队紧紧靠在一起,让华野根本无从分割其战斗队形。至2月3日,南线国民党军先头部队才到达重坊、郯城、桃林一线,4天前进不足50公里。华野主力等待了四天,未能捕捉到战机。
) w" Z( M5 Y4 u3 k2 f; g1 I. u0 T; W
据此,华野前指决心放手诱敌北进至临沂外围地区,再予以各个歼灭,同时作了保卫临沂的动员准备。2月3日,华野前指重新拟定了在临沂及其以南地区作战的三个方案上报中央军委:8 U/ n8 e$ U' R V
! X% |4 f. i5 y& K
方案一:以1、2个纵队,向东南方向之白塔埠出击,消灭该地区郝鹏举的第42集团军,以吸引北进之右路敌东援,从而分割右路和中路敌人联系,并逼迫中路之74师迅速北进,尔后我集中兵力歼灭其中较弱的一路,再视敌情变化,歼灭另外一路。* d. x s8 j. R7 P
, i7 k+ L5 r2 Z% X C) q
方案二:如执行第一方案仍未调动和分割敌人,便以1个纵队的兵力在临沂以南地区监视敌人。我主力部队集中于临沂以北地区休整,于敌人继续北进中再寻机歼灭之。
; }2 n1 e. M% \* O2 W3 N
; w% s; X' U* v2 X r: j E- W方案三:如南线敌人仍未被凋动,我以1个纵队的兵力在临沂地区与敌纠缠,主力部队挥师北上,歼灭李仙洲的3个军。1 }% L2 E% o- c, ^8 t
" q- N: g! @. N9 `' l( U2月3日这天,华野3纵奉命坚决抗击中路之敌,同时以小部队挺进敌纵深展开游击,破袭敌交通线,力求迟滞敌北进。3纵从郯城至码头,沿郯临公路两侧布置了防线,对中路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展开顽强阻击。谁知对手非常谨慎,中路之敌遭我阻击后,左右两路敌军不但不冒进突出,反而立即向中路收缩靠拢,各路均停滞不前。
+ M' N1 z& I9 }8 R1 o, ]+ r" ^) k
2月4日,中央军委来电指示:“解决郝鹏举部很好。但就全部战略方针来说,如你们的方针是解决南面,则似乎打得早了一点。可能影响敌各部进展得更谨慎……如你们方针是先解决北面,则打郝鹏举无碍。你们须在两个方针之间首先有所抉择。”,“敌人愈深入愈好,我打的愈迟愈好。只要你们不求急效,并准备在必要时放弃临沂,则此次我必能胜利。因为敌人的策略是诱我早日出击,将我扭打消耗后,再占领临沂,你们切不可上当。晋冀鲁豫野战军正在积极活动,对华东作战会有良好的配合作用。”
; i: J% b3 b- _$ I
$ I6 {8 A- ?1 e7 m U2 @* a就在同一天,位于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后续部队已经陆续开始北移,在鲁西南待机的国民党军也有东进迹向,北线李仙洲率领的3个军已自明水、博山分两路南下,其先头部队已于2月4日进占莱芜。+ i6 W" I7 L* g# u. k8 O6 |! f
7 f( q8 \! [, h8 K8 ^形势愈发严峻了。此时的华野前指,主要注意力仍集中在第一方案上。因为在临沂以南打一仗,政治上十分必要。如果轻易放弃临沂,而又未能取得较大战果,则军心、民心,士气都将受到打击,对今后作战十分不利。而消灭反复无常、战斗力弱的郝鹏举部,政治上十分迫切,军事上有十足把握,且可就近用兵,部队无需作大的调整。为更有把握歼敌有生力量,华野前指仍决心待敌主要攻击集团进至临沂以南地区再打,并急调位于胶济线附近的第9、第10纵队迅速南下临沂,准备参战。
1 f7 q. d$ v7 m' {$ R+ u' b* U, z% @6 [- g* c2 u$ U5 F7 U
2月6日,华野前指命令2纵及滨海警备旅向郝鹏举第42集团军发起攻击。3纵、4纵大张旗鼓造势,对外声称准备攻取海州,实则准备配合2纵,歼击可能东援的国民党军右纵队。
0 P# W% Z4 J, M, }: p
5 I4 Y# O! z% \4 u( i4 W2 s按作战预案,2纵第4、第6师直捣白塔埠,第5师向白塔埠以西陇海线驼峰地区进攻,准备打援。仅2月6日一天战斗,郝鹏举部就被歼5000余人。经过两天的战斗,2纵及滨海警备旅全歼郝鹏举的第42集团军总部及所属2个师,生俘郝鹏举。# b0 O+ d7 U: d5 G. m
; o- W! n2 M1 ^, ]
胜利虽然毫无悬念,但事实证明,华野对此举能调动对手估计过高了。别说郝鹏举这样的“五姓家奴”,就是国民党中央军嫡系之间,也往往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就在华野2纵痛打郝鹏举部时,国民党军主要攻击集团并没有东移增援,也未突出北进,其右路部队反而向南收缩至桃林地区,以防华野从右翼对其实施突击。
0 y+ h8 E( u% t
% s- M' c( ~) X; B( O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谍战”热,在歌颂我党隐蔽战线同志们卓越功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夸大了情报的作用。仿佛只要获悉对手的底牌,我军取胜便易如反掌。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更是极力将军事上的失败归罪于“匪谍”。客观地说,情报在帮助我军统帅机关洞察先机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决胜沙场,仅有情报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依靠军委运筹帷幄,前线将领们临机应变,战士们奋勇杀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踊跃支前。
. t& a8 B- P# p# j0 I2 G7 E
) j& O! g# I7 @, s2 v# K正在华野上下苦于寻找不到战机之时,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来电报,要求华野不要急战,而是诱敌深入,必要时可放弃临沂。本来因为临沂是有政治影响力的重镇,陈毅、粟裕还不敢轻易放弃,在构思战役计划时就有些束手束脚。接获这个电报,二人顿感浑身轻松,陈毅提出:不如执行第三方案,置南线敌重兵集团于不顾,而以主力北上,以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之敌。因为李仙洲集团南进较快,比较孤立突出,我军突然挥师北上,完全可以出敌意外。消灭了北线之敌,不仅可以打破陈诚两路夹击的计划,还可以巩固后方,整训部队,以逸待劳,从容还击南线的敌人。如李仙洲集团畏我歼灭,向北收缩,我可出击胶济线之敌,收复淄川、博山,将鲁中、胶东、渤海3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再迎击南线之敌,亦属有利。( @5 j, {: x' H% O9 V u" r5 C, U
. Z) Y3 q, I8 B) A中央军委也来电同意华野主力挥师北上,执行第三方案。军委认为:“执行这个作战方案;将使我军完全处于主动地位”,要求华野“全军在原地整训,对外伪装成决心与南线敌人作战的姿态,待北线敌攻占莱芜、新泰之后,隐蔽地将部队向北转移,迅速歼灭第73、第46、第12等三个军,得手后攻占胶济线”,并再三强调 “不能犹豫不定”。4 B' N3 F& D, h6 @: e8 Y
* W* X+ K8 V- E2 s1 }& Y u0 v' s
2月6日,就在华野一部对郝鹏举部发起进攻的同时,北线李仙洲集团先头部已进至莱芜及吐丝口。沿途的鲁中军区地方武装和民兵,不断对李仙洲集团进行抗击和袭扰,人民群众实行空舍清野,并且广泛破毁公路,断敌运输补给,使其粮弹供应陷入很大困难,不得不作一线式的分散配置,把3个军沿博山、吐丝口镇、莱芜、新泰一线分散摆开,将第12军绝大部分兵力用于维护交通,保障其后方安全。这样,北线李仙洲集团不仅脱离了胶济线,深入华东解放区腹地,而且兵力分散。这个辅助突击集团只有第73军是中央军嫡系部队,整编第46师是桂系部队,第12军是原东北军余部,且后两支部队是不仅前刚空运至山东,不熟悉华野的作战特点,不了解山东的地理、民情,不习惯北方生活。由于有派系矛盾,该部作战中很难同心协力,更谈不上互相支援。
1 E; _$ S2 {% n3 h: y' A6 ?# P
) F" b- I* K k3 v6 `9 ^根据敌情变化,华野前指于2月10日最后下决心,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渠率领南线指挥所,统一指挥第2、3纵队,华野总部骑兵团、华东军区特务1团、鲁南10师、滨海地方部队等,在南线佯装主力,节节阻击北犯之敌。由陈毅、粟裕率第1、4、6、7、8、9、10纵及特种兵纵队,兵分三路隐蔽北上。粟裕的作战预案是:在整个北线敌6个军中,首先求得歼灭其3至4个军。如能歼灭其三分之二(即4个军)的兵力,则不仅解除了敌对华野后方的威胁,同时也解决了胶济线上的敌人,从而打通渤海、胶东和鲁中的联系,便于华野今后集中更大兵力南下出击,向津浦线、向中原以至向大别山发展,也便于山东军区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援今后更大规模的战争。至于具体的作战计划,粟裕此时还心中无底,只能是在北上途中,根据敌情变化再行制订。
2 n1 R) z) n( B3 O& g! S A'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