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6 14:0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6-12-16 14:28 编辑
3 h* d. \/ t. y& c
( J2 f: j+ h# N" E那些传奇英雄们/ |) S1 I, M3 J
2 G" E8 T1 v4 M, D# U
影片主人公之一的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传奇英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布琼尼以其完美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获得了代表着俄罗斯军人勇气和力量的全套四枚圣乔治十字奖章。要知道,在数量庞大的俄军中,能获得这一殊荣的少之又少。
4 ]; o0 n7 O8 |) h2 d0 y; u8 x! {% Z8 X6 z; V/ ^, |
影片中的布琼尼,勇敢坚毅,不惟命是从,每战必身先士卒,平日里待部下宽厚,战场上杀伐决断。在影片中,豪情万丈的布琼尼决心不再理会方面军的撤退命令时,还突发奇想,让人给邓尼金送去一封挑战书,让其第二天在城中广场上集合起全体反革命军队接受布琼尼的检阅。这个桥段有其历史原形:1919年10 月,骑兵第1军向沃罗涅日进攻。布琼尼让骑兵第19团团长奥列科•顿季奇带了一封充满着讥讽的、挑衅口吻的信给白军守将什库罗将军,大致内容是“明天我将拿下沃罗涅日,责成你让全部反革命力量在圆形广场列队,我要检阅,阅兵式的指挥我命令你这个白卫军杂种担任。阅兵式之后,你这个作恶多端,双手沾满工农血和泪的人,将被吊在圆形广场的电线杆上,如果你健忘的话,那我可以提醒你,这个地方就是你这个血腥的刽子手吊打和枪杀劳动人民和红军战士的地方”。
2 H8 y) T, f+ Y. n
. `8 d% H2 J k, p% b7 J) U6 Q' k
. R& `) l L$ x- f% |9 Q伏罗希洛夫的骑兵刀装了护手
7 M9 r7 f+ w, k& H N. R. J: p7 B9 m7 I; }) [
影片中另一位主人公——克列缅特•叶非莫维奇•伏罗希洛夫,位列1935年苏联首次授衔时五大元帅之首,号称“第一元帅”。工人出身的伏罗希洛夫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工作者,而且从未当过兵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长为一名军政双优的指挥员。从察里津保卫战到骑兵第1集团军,伏罗希洛夫在国内战争时期军功勋赫赫。战争时代,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认为:大批骑兵部队机动灵活而且威力巨大,苏联红军必须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兵集团军。于是,当布琼尼向党中央提出这一建议时,伏罗希洛夫表示完全赞同。1919年11月,伏罗希洛夫被任命为骑兵第1集团军的军事委员。布琼尼在回忆中写道:伏罗希洛夫“是领导全军作战的核心人物之一”,“骑兵部队的特殊组成要求任命不仅具有一般政治声望,而且要多少以自己的军事生涯闻名于众,享有一定威信的人”。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政委拥有最后决定权。在影片中,在布琼尼遭到南方面军苏维埃的指责的关键时刻,伏罗希洛夫力挺自己的搭档,愿意为布琼尼的抗命共同承担一切后果。在战场上,工人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老骑兵出身的布琼尼同进退,共同为部队作表率。在惨烈的白刃格斗中,面对凶悍的哥萨克白匪,伏罗希洛夫奋勇拼杀,毫无惧色。
) j- z9 \- N$ @4 Y
; g2 i% f% [' k3 S8 ]% O1 j$ K
1 d6 T0 A- L c1 I: o( O/ d& N" A
叶戈罗夫
+ G- R6 P. I* c$ X2 [
# c' [% l/ h& V& h)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是一位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军事统帅。不过,相校于形神兼备的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饰演叶戈罗夫的演员外形上相差太大。影片中的叶戈罗夫是一个大腹便便,面相苍老的老人。而实际上,叶戈罗夫与布琼尼同庚,都生于1883年。在影片故事所发生的1919年,两人都年仅36岁,正当风华正茂的壮年。影片中,叶戈罗夫乘坐机枪马车,率领骑6师冲锋时受伤的桥段也有历史原形:那是在1919年5月,时任第10集团军司令员的叶戈罗夫,命令骑6师从安德烈耶夫斯卡亚方向打击邓尼金白匪军。战斗开始后,骑6师在距离普列特尼奥夫村 400 米处,遭到了白军机枪的疯狂压制。叶戈罗夫为振奋军心,亲自组织骑6师再次发起冲锋,并光荣负伤。* D5 _- m+ g4 {2 u4 A- S
+ _) h: s1 G# {: V4 @ P5 E/ {/ ?
8 W1 {$ }2 ] @! ?2 b# P
叶戈罗夫的扮相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
! a, Q- T' G1 \% Z& t
4 I# m" e/ |/ v/ I, p除了以上三位未来的苏联元帅,影片里那位在战场上坚毅果敢,但平时纪律散漫的旅长阿帕纳先科也是位传奇英雄。他与布琼尼一样,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全套4枚圣乔治十字奖章。骑兵第1军成立之初,布琼尼是骑4师师长,阿帕纳先科是骑6师师长,两人资历难分伯仲。后来,因为阿帕纳先科在作战中游击习气严重,为严肃军纪,布琼尼将其降职为第2旅旅长。直到1920年,因为师长铁木辛哥作战不利,阿帕纳先科才重任骑6师师长。这位传奇英雄日后晋升为大将,卫国战争开始时,他坐镇远东,为稳定东线局势,震慑日本关东军,动员人力物力支援苏德战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当他准备到苏德战场大显身手时,不幸于1943年8 月 5 日,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员的岗位上,牺牲于德军空袭中。4 w, ~4 P e4 I
3 J& C0 j! u% f) Y( G
4 D% q- V! m8 @/ ~4 E阿帕纳先科大将
3 _. Z6 ]; f7 E p5 r/ o, d4 p/ Y2 X( }) A
至于影片中那位浑身上下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军侦察处长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秋列涅夫,也曾在沙俄军队中获得4枚圣乔治十字奖章(但不是一、二、三、四级全套),在这次战斗后不久,就正式转任骑兵旅长。1940年,秋列涅夫晋升大将军衔,卫国战争初期任南方面军司令员。0 q, X4 x8 t S. E/ A
4 a/ c- k1 T1 X4 p" r
$ r# D# D& s: j; Q) s/ F4 b: E
国内战争时期的丘涅列夫
- i8 u7 U) ~7 V+ O( M7 ]- \6 a, x9 v3 r+ d" G9 ]9 i# J
, J+ w3 x3 g; Q# j5 K9 X8 ~! l
军侦查处长丘列涅夫,日后的大将) h1 S9 |" p0 {! g$ U9 f, P
- K0 U- a8 }. z: a0 F
丘涅列夫大将标准照
% k; i7 J) S' o4 x
( p/ H5 v' i r% L) i6 C影片虽然对骑11师政委巴赫特洛夫着墨不多,但此人却极富代表性。大战即将开始,他着急战士们没有军歌可供鼓舞士气,亲自写诗并打算谱曲。文化水平不高的他为慎重起见,请来了刚来部队报到的彼得堡大学副博士来参考意见。在没有得到正面评价后,师长莫罗佐夫出言教训眼前这个出言不逊的“小资产阶级份子”,却被巴赫特洛夫出言制止。他坦率地承认“也许你是对的,我作的可能真是歪诗”。在巴赫特洛夫身上,体现出那个年代里苏联红军政委们的普遍特点:出身工农、文化程度偏低,但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待人接物能实事求是,能诚恳地做自我批评。9 l% ~! |6 ~3 E* }* g+ B1 ^( s
% {5 n( Q' h/ Z' I此外,影片中还刻划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小人物”。像满怀激情前来报到的军校毕业生;代理步兵排长、喜欢充老大的老兵油子苏奇科夫;平日里放浪不羁,喜欢戏弄副博士的哥萨克;敢当众质问军长,敢向军长讨子弹的侦察兵;初上战场,向老兵讨教如何识别敌我的新兵蛋子;发现了对方阵营里的老乡,担心对方安全的哥萨克机枪手;为自己爱人提心吊胆的女护士们,等等。
5 p) p K6 k# J8 G& I+ S/ E, P( E- P/ H
在诸多“小人物”中,那位性格内向,但却不唯上,初来乍到就敢直言师政委的诗是“歪诗”的彼得堡大学副博士,其原形是曾在骑兵1集团军里担任过战地记者的巴别尔。1920年苏波战争期间,26岁的巴别尔加入了骑兵第1集团军。这位戴着眼镜、稍有谢顶的战地记者化名柳托夫,他在战地日记的基础上创作了短篇小说集《骑兵军》,1930年的版本曾经在7天内销完,巴别尔也由此成为上世纪二十年代苏联文学界最耀眼的新星。在这部小说里,巴别尔花大量笔墨写了布琼尼的红色骑兵们不广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是反映了战争年代存在的大量军纪问题。《骑兵军》发表后,布琼尼非常不满,他指责巴别尔把骑兵军描绘成了马赫诺匪帮。1939年,巴别尔被捕,他哀求审讯者让他完成 “最后的作品”,但仍于1940年初被处决。, j( z3 ?& r! `" ^$ c1 e9 `
, }* B ~5 q' I' w. E
到了《第1骑兵军》拍摄年代,苏联电影人已经不再为尊者讳,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些真实情况了。在影片中,红军侦察兵们在问完口供后未经上级批准就杀死战俘;政委伏罗希洛夫斥责阿帕纳先科的部下拿老乡的草料,以及男女私生活问题。阿帕纳先科油腔滑调地诡辩,布琼尼以部下的赫赫战功为由,拼命地护犊子。而伏罗希洛夫对违纪行为也只是泛泛而谈,并未深究。这一切在影片中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也真实地反映出当年这支英雄部队的另一面。( x0 T4 f! u. n: R; |4 r
/ k5 f4 P4 H. _/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