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9-1 17:46:06
|
只看该作者
二、刘项原来不读书
项羽本纪且放一旁,开始读高祖本纪: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 {2 ]& {$ g5 R7 b% S/ s9 i4 Y7 p0 K* J
老师的水平真高风格多样,不知道爹妈是谁的写成那样,知道爹妈是谁写成这样。古人浪漫没有那么多礼教,所以不是吞鸟蛋就是踩巨足,全是性交或者男性生殖器的隐喻。到了刘邦这里干脆更直接了,夢與神遇都巫山云雨了,后面还有蛟龍於其上连体位都描写出来了。意思是太公来了,赶跑了奸夫,肚子里有了生下个儿子。家里多一劳力,就这样了。
! p! Z7 k6 c9 a: ^8 S D" m* M+ V; @
刘邦被传为无赖,主要证据之一是司马老师偷偷塞到项羽本纪中的这一段: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
$ R5 v" O) V: ?5 n0 H* _8 d$ G7 r, P8 d5 v h, n6 b
自己爸爸都要让人蒸了,还调侃,不是无赖是什么?问题是您让刘先生怎么办?投降?项先生那为人,投降以后一锅蒸俩。干革命就要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段只能说明刘邦同志以解放被楚霸王剥削压迫的全中国人民为己任,不怕牺牲连爹都不要了,何况还不是他亲爹。6 V. ~' O- L1 k3 y4 n2 l: H3 ?
- O% F2 `8 ?* u n: O. }
汉得天下后,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禮,虽然后来小人多嘴免了,说明对养育之恩还是牢记的。就是喝高了原形毕露: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3 y5 l5 C/ Z- {6 D9 C
; o1 c4 r( q+ J- \, C) k f+ l 这一段可见老爹从小对这来历不明的就不喜欢,连一帮臣子都知道,一起嘲笑老爷子。老头兵荒马乱时东奔西跑饥一顿饱一顿的,在大锅上面都没心肌梗塞,结果让这么一嘲笑,第二年崩菜了。
7 u( N* s5 ^0 \ l- [# R' ]4 z8 P) d3 M
3 Y4 y9 Q! A* ?! G" `/ d4 |' ]% Z 司马老师努力把项羽写成顶天立地的英雄、刘邦写成落井下石的无赖,天下归了无赖以至两千年来越来越多的英雄都理所当然地往无赖上发展。悲剧的英雄不是没有,问题是项羽不是,不能说最后输了咱们同情他就树立他为英雄?司马老师这两篇本纪估计是改了无数遍自圆其说都不容易了。* @) ~, u$ R5 O6 U7 @" i8 \
; J5 E- C7 O3 r1 y 放下刘邦再读项羽: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4 y* H& H t/ B# c+ b
) |4 R* r* l8 r& l5 } 哈哈,读书击剑两无成,连兵法都学个皮毛,所以有自刎乌江的下场。过人之处是想取代秦始皇,事后诸葛亮们说他有大志。可是秦皇游會稽之时,秦朝如日中天,说这话只能说明这小子脑子有问题缺个心眼。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这段才和常理。最后一句说是个大个子,可以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不过拿金牌困难点,要不然张良博浪飞锥应该找到他头上。
& o: M5 s( J9 }( S1 N( T' m9 A7 e
哎呀,这个才氣過人是什么意思?不是学书不成嘛?连后人都知道的事: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才氣過人是怎么来的?翻一翻两篇本纪,里面不偏不倚一人唱了一段。2 u# G4 I2 u1 k8 B) @
3 a3 h, `+ U0 r! B! Z, k( _% a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6 v1 V, w9 B$ z: L+ i
' c+ R) n: w: f: h9 S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 h; U0 x9 ^7 A! l
* t2 L6 ^1 S4 T; g+ T
一样的縱酒一样的高歌一样的泣數行下,可是一个是悲歌一个是慨歌。就这两段来看,一个是英雄末路居然还儿女情长,一个是壮士暮年雄心不已,此兮彼兮天壤之别。头两天真看见有人断定大风歌是司马迁所作,不知道怎么考证的?从具体情况来看,伪作的可能是项羽那段。兵荒马乱的虞美人没有下落,后来干脆都说是自刎了。左右听歌的肯定和项王一起突围,到乌江全死光了,因此这段极有可能是司马迁的假货,要不怎么这么儿女情长,马呀美人的全是太监的幻觉。0 a# i7 g3 I: b" \8 E& X
7 G c" F1 c, }; v1 f |2 o$ u) ? 大风歌是高祖还乡时当着父老面唱的,虽然可能有个胡乔木类人物润色,可是绝对是皇上亲口说出来的,属于最新指示不能记错一个字、要马上上街游行的情况,别说司马迁没那气吞山河的气概,就是有了他也没法编。那才过了几代呀?相比之下,沁园春还经过柳亚子手一道,没准涂改了几个字。
: g2 [- Z. y, e. @
* J& j3 G* ]. o 最后这句纯属杜撰了。
1 e* t! P" w% N3 T" z, \6 m$ b' W ~&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