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1-5 00:48 |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
淮海战役三大功臣依次是:常凯申,刘峙和286。! ?% Z4 Z* P d$ F5 }$ T8 z" v" d
7 W; i( ]. j# V0 W- d, B
286那个当然是说这位脸皮太厚了,没他啥事的。
, |2 r" Y8 f8 x, p9 E
3 q9 i, t7 m" g没有常凯申多年致力于内部制造派系,也不会有国军各部只想自保实力,等着别人卖命为自己解围,也就不会有粟裕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机会。' |+ ^# g$ t) [5 s, h& X
0 B2 R5 [$ z8 n8 `- ^& z5 l没有刘峙在杜聿明走后,不按照形势需要调整部队布置,使得在淮海战役开战的时候,部队完全沿着津浦线排开,完全没有纵深可言,结果彻底被动挨打。2 X# M7 a2 i1 {! e
+ Y( |. i& g/ S4 I/ M
结果就是账面的八十万对六十万,兵棋推演怎么着也不会完蛋的局势,愣是被一步步地走成了死局。# D6 s4 C4 K4 \
2 p! Z& T6 y/ b% X1 y0 }* \先是黄百韬所部被围,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出动两个来解围,这两个兵团各出一个军,每个军各出一个师。于是声势浩大的两个兵团来解围就给摆成了个宝塔阵,实际用来作战的只有尖上那两个师,而共军用来阻击的就超过了两个师,因此打不动是正常的。后来老蒋急了,于是这才全力以赴,可是共军阻击部队的主力也上来了,于是还是打不动。于是只好紧急调黄维所部来解围。3 e) w0 I& C6 n3 D( q' u5 a" `
2 ?5 e% o l2 _5 ]黄维这个书呆子误了不少事,没能解围,自己也进去了。
& {( a' I9 d7 j
5 ?' p# e3 }0 L# a/ U6 k( e; M后来黄维所部被围,老蒋在南线的两个兵团,刘汝明、李延年两部一样照抄北线集团的做法,一样的宝塔阵,一样的打不动。. Q0 Q2 z6 n( E
0 m3 g, n% D J$ R. G) O3 a* d
等到黄维完了,那就轮到杜聿明集团了,于是南线的两个借机撤退鸟。; y- g+ @/ H# d- [& B: ?
# w/ X* l2 c3 U2 V4 h6 D杜聿明明白自己的危险,因此想要轻装突围,可是邱清泉所部是他的基本部队,而其核心,第五军,是重装备部队。邱清泉认为要是轻装突围的话,势必要扔掉所有重装备,这样即使突围出去了,没有了重装备,也就没有本钱了,因此坚决反对,于是杜聿明也就没辙了,只好听天由命。 z$ r; `" \& @3 I, x
, A8 D% Q$ d3 U( i3 O就这样的玩意儿,说啥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