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4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公驼汗,狮子汗,狮子王终级大PK, 黑汗王中兴之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元998年,于阗佛教政权发动了对黑汗王朝攻势最凶猛的一次进攻。黑汗王朝大汗,阿里·阿尔斯兰(狮子)汗战败身亡。 于阗佛军与喀什噶尔东山再起的佛教徒们,在鼓钹钟磬声中,再一次把战胜者的大旗插在了喀什噶尔城头。喀喇汗王朝已处于危急存亡的严峻关头。
1 H# A6 h3 i2 l$ W" M% ?9 L; C
但于阗国众并不知道, 此时的战略天平正在倒向黑汗国。

5 }  e) j% X9 U6 F# Q: s! h; R
在998年以前,黑汗国一直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状态。与东面的于阗国作战的同时,黑汗国从未放弃与西方的宿敌萨曼波斯王朝的PK。虽然在与于阗作战的40年间,黑汗国在东线屡战屡败;在萨曼波斯王朝的地盘上,中亚的河中地区,黑汗国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 J) b2 R8 Y- e5 M& i
之所以黑汗国能够在首都喀什噶尔屡次被占,大汗屡次被杀的情况下,还能够收复失地,并且对萨曼波斯保持攻势, 还要归功于黑汗国的双汗制和双都制。

6 B1 _- d- a: J4 f
黑汗国的双汗制虽然为将来东西汗国的分裂埋下了种子,却保证了王朝的延续, 并在王朝处于危急存亡的严峻关头拯救了汗国。

$ r: F" B" c7 Y; L8 ?( k
阿尔斯兰(狮子)汗, 阿里战死以后,他的儿子阿赫马德在黑汗国的第二都城,老汗庭所在地,八拉沙衮成为大汗。

- T. H3 h% @4 \- {. Y8 _
阿里的次子纳赛尔却在第二年,999年,带领大军,长驱直入河中萨曼波斯的最后保留地。像当年阿里的堂兄加副汗,博格拉(公驼)汗哈仑在992年一样,纳赛尔畅通无阻地进入了萨曼波斯都城布哈拉。不过跟他的堂叔哈仑不一样,纳赛尔身体好,没生病,在河中坐稳了位子。纳赛尔监禁了萨曼波斯末代君主马立克。萨曼波斯,中亚最后一个波斯王朝,灭亡。纳赛尔自己当了黑汗国副汗,还当了另一个突厥大帝国,横跨伊朗-印度-阿富汗的伽色尼帝国,之主,马合木的老丈人。纳赛尔与马合木以阿姆河为界瓜分了萨曼波斯帝国的旧地。

& o# K7 l  P# A) d0 }
上一届副汗,即博格拉(公驼)汗,布哈拉的第一个黑汗征服者,哈仑,有一个长子叫优素福。优素福也应该参加了对萨曼波斯的远征。他有他的打算。

* ^2 U  ?" _0 _7 v/ y* @
关于优素福(玉素甫)和四伊玛目的传奇故事,喀什市历史学家王时样的《喀什葛尔史话》中有详细描写,俺就偷一个懒儿,直接引用在下:6 r+ f1 a" p+ O3 ~8 {- P0 C

; J; I; L/ F, f( c% L' l. N
-----------------传奇故事开始------------------------
公元998年的英吉沙大战,几乎使喀喇汗王朝毁于一旦。在这危难之际,历史把中兴王朝的利剑交到了玉素甫·卡德尔汗的手中。
  c# D4 p5 C& o% Z
    玉素甫。卡德尔汗是奥布里·哈桑·阿里·本木萨· 阿尔斯兰汗的堂侄,即在公元991年配合阿里·阿尔斯兰汗 共同夹击萨曼王朝,而后于993年返回喀什噶尔途中病死的 王朝副汗哈龙的长子。公元996年,当阿里·阿尔斯兰汗率军东救喀什噶尔后,玉素甫·卡德尔汗便以战功卓著的王族贵胄身份接手了中亚事务,留守在撒马尔罕一带。他与阿里·阿尔斯兰汗之子阿赫麦德·阿里联手,在稳定中亚局势 和开拓王朝西疆的大业中做出了可观的努力。
7 w! o7 ^3 ^1 E+ I
    公元998年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的那一天,由玉索甫·卡德尔汗与阿赫麦德·阿里所率领的王朝西部大军彻底击溃了萨曼王朝残部,俘虏了该国的末代君主,在布哈拉仇敌昔日的 王宫中举行了盛大庆典。但是,就在这喜庆欢呼声中,却传来了王朝大汗阿里的死讯和王都失守的消息。乐极生悲并未给玉索甫·卡德尔汗带来惊慌失措,中亚的辉煌胜利正让他踌躇满志;王朝东部的失利,正是天将降大任进而大展雄图的良机、他深信王朝气数未尽、中兴有日。
6 M  G  I! v. D
    公元999年,玉素甫·卡德尔汗从驻地撒马尔罕派出使节,向中亚伊斯兰世界求援。由麦达音(即布哈拉)的4位 著名伊玛木(伊斯兰教首领)率领的穆斯林志愿军,以及从巴格达、伽色尼(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花刺子模(在中亚乌孜别克斯坦)等地招募的士兵纷纷加入了进军喀什噶尔征讨异教徒的行列。这支号称4万(一说2.4万)的伊斯兰十字军。翻越帕米尔高原浩浩荡荡地杀逼喀什噶尔城下,其锋锐不可当。于阗佛军与喀什噶尔佛教首领诺古特热希特被迫放弃喀什噶尔城一齐向南撤退。玉素甫·卡德尔汗旌麾南指穷追不舍。于阗佛军虽早已在今叶城库木热瓦特一带布垒设防,但士气正盛的伊斯大军还是在极短时间内把战线推进到于阗城下。于阗王朝首领拒绝改变信仰。更不愿俯首就降,只得忍痛弃地,退到昆仑山区去打游击。
. K( s# Q# x8 }0 h8 J
玉索甫·卡德尔汗乘胜追击,却忘记了“穷寇勿追”的原则,竟然驱兵撵上了自己不熟悉的莽莽昆仑,结果在对方神出鬼没的数次出击后,接连损失了来自巴格达的将军加拉里丁与花刺子模的将军卡西姆,但他们依然冒险前进。公元1000年11月11日,战线转移到今策勒县南部山地的波斯坦乡。为了激励穆斯林们的士气.喀喇汗大军在虎视耽耽的敌 军就在附近的情况下,离开战马解下武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礼拜。于阗佛军当然毫不犹豫如猛虎扑食般冲下山来,打得喀喇汗军一败涂地。“圣战者们像雪崩一样被杀死”。 这一场鏖战,来自麦达音的4位伊玛木全部丧生,至今在波斯坦乡还能看到有名的“四伊玛木麻扎”。玉素甫·卡德尔汗于是败北而归。这一年多的“圣战”,使喀什噶尔到于阗的千里大道两旁,留下了一座又一座被后人称为“舍依德(圣战殉难之墓)”的麻扎,到今天仍历历在目。
- n! \/ h: Q) F: W
在1004年(草蜢注:也就是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同年),玉素甫·卡德尔汗把当时喀喇汗王朝大汗阿赫麦德·托干汗(即阿里·阿尔斯兰汗长子)再从喀什噶尔驱逐往八拉沙衮,自己在喀什称汗。
  W& |! P' y' g5 D0 b$ z
公元1006年,经过相当的休整恢复,雄心勃勃的玉素甫·卡德尔汗再发大兵进击于闻佛教政权。在一场殊死的决战之后,于阗王战败身亡。随着于闻地区的被征服,整个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势力开始宣告消亡

* I6 \' N6 O* f5 _' |
-----------------传奇故事结束------------------------
/ W  w$ |' H- I2 P
于阗与黑汗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长达将近半个世纪之久。关于这场战争,至今和田(于阗)民间仍有“百年战争”的传说。

9 f, F* R' H! S$ A; [$ Q6 w6 D
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壁画中的于阗城
3 C- h  l6 c: s
# y; \9 Y! ]- S7 I2 [

6 M. g0 K( ^! _1 o
此时在八拉沙衮的大汗阿赫麦德已经仅仅是黑汗国名义上的共主。在新征服的河中地区,大汗的胞弟纳赛尔自称阿尔斯兰(狮子)·伊列克(比汗低一级的王),是实际统治者。喀什噶尔的优素福·卡迪尔汗成为副汗,占领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南缘,割据一方。
: T. ?8 W- l7 b$ z! `
然后在1017年,一支异教徒的大军从遥远的东方大举深入汗国境内,到达了距汗庭八拉沙衮8日路程的地方。

/ d1 d) b7 O( g  G: O4 [
喝水。
5 B, x0 |$ k2 v0 h$ J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8:30:0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后注:5 T% d5 a2 e7 W4 @9 C
  e2 R% M. m& n- S) g( R
阿尔斯兰汗阿里的战死,为喀什噶尔留下了三处“圣战”遗迹。近1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喀什噶尔穆斯林每逢年节必去朝拜的宗教“圣地”。
) {2 l9 x3 r. F5 {5 N2 Y( e
* T3 H$ B% q0 Z; M2 X4 `4 G" L第一处,即艾斯克萨古城遗址。“艾斯克萨”,在现代维吾尔语中即“破城子”,在今喀什市郊东南部的艾斯克萨村。6 t! Q- W8 M9 b2 n* P. z4 P* z$ b7 F

# s# O# m1 `7 v& o8 X& j( J3 b' r公元996年当于阗佛军第二次进攻阿里·阿尔斯兰时,喀什噶尔佛教首领诺古特热希特也率领本地潜伏已久的佛教徒发起暴动,占领过王都与这座古城堡。当阿里自中亚返回后、佛教徒们便退守古堡坚守抵抗。这座城位于南边的克孜勒河与东面的吐曼河之间的高地上。据传说,当时阿里命令士兵从上游切断两条河水道断其水源,城中守军只得掘井汲水。喀喇汗军又改用地道战术向城内掘洞,又被城内发觉而挫败。围城5个月后,城堡内弹尽粮绝又外无援兵。只得突围撤回于阗。当公元998年阿里·阿尔斯兰汗在英吉沙战死后,敌军在战场上取下阿里的首级占领了喀什噶尔,就曾将阿里首级悬挂在这座古堡城头上。这座古城是两大宗教在古喀什噶尔争夺的历史见证。
" W" |  E7 C9 w- V3 z6 i3 z
- m# O. G6 C! x% K近年来史学界又进—步上溯考证,认为这座古堡正是公元74年至92年的18年问,东汉名将班超曾经驻守过的盘橐城。( G) e0 A. g) e% W8 ~
" H. {& x1 m8 q, b3 a. k2 M/ V
第二处古迹是奥达木麻扎。“奥达木麻扎”,维吾尔语即“皇族陵墓”;位于今喀什市东南约50公里处的疏勒县与英吉沙县交界处的阿拉甫流沙地带;这正是公元991年与998年于阗佛教政权与喀喇汗王朝两次血战的杀场。
7 g3 n: ~  l! L; \3 O
2 {" R7 g7 \; _* d7 V* H- ^这里正是公元991年与998年于阗佛教政权与喀喇汗王朝两次血战的杀场。, }- x: c1 n, _

  u' y6 x+ _7 D9 }' `, M
6 a) ]3 T# L9 T' @
5 }5 }, v9 U- Y* H2 B$ g
1 e1 O$ I3 L1 F8 p% M7 G( k9 w" e
第三处最著名的遗迹,便是阿尔斯兰汗墓。8 L  x: W% R  E, _  r' J2 V

  D8 x) s/ g/ h0 u4 r5 t阿里.阿尔斯兰汗战死于英吉沙后,他的躯体便被于阗佛军抛弃在奥达木麻扎,而头颅被带到喀什噶尔悬挂于艾斯克萨城堡墙头。后来,阿里的头颅就被喀喇汗王朝隆重安葬在距艾斯克萨古堡不远的吐曼河畔,这就是我们今日所看到的“阿尔斯兰汗麻扎”,也叫苏丹麻扎或苏丹墓。1 B* `7 w/ g9 \$ f9 m/ t! t  y
7 n( z3 ^0 i7 q; p7 y; S
阿尔斯兰汗麻扎
1 w  e" ~  x: K* Q0 A) {7 f$ O# r'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6 15:45:20 | 只看该作者
追到这里,又中断了,什么时候续后文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3:12:42 | 只看该作者
猪头大将 发表于 2013-11-16 15:45
! a' K7 ]4 [) ?; M4 d" {追到这里,又中断了,什么时候续后文呢?

' k. ^  p1 w. ?后面,改名了:
# p" c3 R1 E5 e' f/ h" k- q0 A4 d4 M2 g, V8 c4 y
草蜢版草原帝国:从中亚到朝鲜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1-17 14:48:32 | 只看该作者
猪头大将 发表于 2013-11-16 15:45
; U; R; ~! ~3 u+ Q9 W/ K1 G" g追到这里,又中断了,什么时候续后文呢?
0 q! K3 E* x) M/ s
这帮杂碎,当年要是输了多好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09:50 , Processed in 0.03961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