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7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转载】读《资治通鉴》心得(二):政治家不是小白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23:4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自豆瓣,原帖已删除。
作者:wxmang

读《资治通鉴》心得(二):政治家(管理者)不是小白兔

这一个帖子是读《资治通鉴》心得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新君登基》2012年),还有几篇,以后慢慢有时间再整理出来,大家也许可以从我的心得看出我的看书模式: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个帖子的所有资料都来自《资治通鉴》唐纪7至唐纪15,为节省篇幅,一般不是特别精彩的原文,就直接翻译成白话文。

《资治通鉴》是一本政治教科书,在中国想搞政治,或者说想讨论政治,不看《资治通鉴》,就像小学生不学加减乘除一样。

由于管理与政治某些地方相通,例如都要管人,都要某个组织稳定和发展,所以我一直把《资治通鉴》当成管理教科书来看。在下面内容中,可能会觉得时空错乱,经常在管理和政治之间跳来跳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以史为鉴,都是为了解释当下的问题。其实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现在一切事情,历史上都有原型。

英国的阿克顿勋爵说过:伟人几乎总是坏人(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an)(这位先生还有很多其他名言,例如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社会主义是奴隶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选择的权力等等,当然这些话不是今天讨论的内容)。

与很多人意淫的不同,政治家(管理者)绝对不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是要咬人的,只是咬谁不咬谁,要看他自己的治国目标和利益平衡判断。一般说来,所有政治家都是要改革的,不改革,光是守成,是守不住的,而改革,就是打破旧有的秩序,打破旧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所以总是有得有失,都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而且大多数时候,是牺牲没有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任何当政者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有的政治家(管理者)比较厚道一点,跟你明说要咬你一口,要你顾全大局,忍耐(例如国企大下岗);有的比较奸诈一点,明明在将你的骨头熬你的油,还要说为了你的利益,为了你好(例如土地兼并)。

所以没有任何政治家(管理者)是可能完全站在良心发现的角度来照顾弱小的,政治家(管理者)只有利益判断和利益均衡,没有怜悯,没有同情。他们有时适当照顾弱势群体,也不是良心发现,而是为了卸掉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高压蒸汽,为社会长治久安服务(例如免掉农业税)。

很多人总是盼望出现一个政治家是大善人,能够同情自己,拯救自己出水火。对个别个体是有可能的,因为这时可能是个人行为,但是对一个群体,绝无可能,因为这种怜悯违反政治家(管理者)做事情的原则:利益优先,六亲不认。而这个利益是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个群体利益。

当然一些政治家(管理者)新官上任,也会用一些表演来博取支持,用一些夸张的言辞来感动别人,博得赞扬,例如扛99口棺材趟地雷阵之类的慷慨激昂(其实现在当政的也有一些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同样精彩的豪言壮语,只是不能说罢了),这些充满激情的表演,往往能够把缺乏为人处事经验和被骗教训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群情激昂。可是年纪大的人就不这么好骗,会说:听其言,观其行。

这种表演绝对是违反政治家的利益均衡原则的,所以绝对是不真实的,绝对是骗人的。其实孔夫子说得更直白:巧言令色,鲜也仁。麻辣白话就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这小子不是好人。

当然对政治家(管理者)不能用好人坏人这种标准来衡量,因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只有业绩和成果,是否实现国泰民安,国强民富(企业就是稳定繁荣,持续发展)。

其实政治家说什么真不能当回事,号称爱民如子,提倡忠孝仁义的蒋介石,1949年就把税收到1967年了(个别地方甚至到了1972年),号称要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汪精卫,最后把自己都卖给日本人了。

但是年轻人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认可和崇拜其实并不是政治家可以依赖的民心基础,他们可以为一句话崇拜如滚滚长江之水,也可以因为做一件事情不合自己意而反目相向。想想当年的什锦饭,八宝饭是一种什么样的激情四溢,群情激昂,旦夕之间,怎么又变成影帝和瘫宗?其实这些人最早的莫名其妙的无上崇拜是幼稚,后面又无限贬低是愚蠢。他们都只是在尽自己职责罢了。

《尚书》早就说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白话说就是老百姓都是白眼狼,不能随时给好处,随时就要翻脸。老百姓只看当下是否给好处。

其实很多时候,中国老百姓不满政治家(管理者)的理由主要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但是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要的公平、公正、公开只包括自己,并不包括别人,也即只要自己利益不能得到满足或受损,就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他们一切以自己是否满意为依据。网络上这种例子更多,一言不合,就谩骂侮辱。

所以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中国老百姓反对腐败,其实是不满意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反对特权,是反对自己没有特权。事实上生活中,那些极端变态反对特权的人,一旦有机会,利用特权更变本加厉,穷凶极恶。

这就是中国政治家(管理者)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纯洁善良,天真无邪都会死得很快。你必须有霹雳手段,还要有菩萨心肠;你必须赏罚分明,杀伐果断,还要有妥协退让,利益均衡;你必须洞如观火而又要装聋作哑,等等,等等。其实合格的政治家(管理者)都是面带猪象心头嘹亮之辈,那种一看起来就玉树临风,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眉清目秀,顾盼自如,才气纵横之辈,都不是政治家(管理者)的材料,他们只适合坐而论道,或胡说八道。

陈公博被枪毙前,留给儿子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搞政治,政治太肮脏,太黑暗,见不得人。虽然有言过其实,偏激之嫌,但是政治家(管理者)的确都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也不可能是老百姓说的好人。有时一些天真的年轻人把某个政治家想象成他们心中的明君,圣人,道德完人,十全牛人,德才兼备,既温柔又善良,还能杀伐果断,觉得要爱民如子,要公平分配,要公正严明,要公开一切,要均贫富,要给升官发财机会,最好还能给自己漂亮老婆。其实如果真这么做了,这人也就是别人一盘菜了。

那种柔情似水,爱民如子,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的理想主义的政治家,只能是书生坐而论道的胡说八道产物,在现实中从来不会出现。政治家需要妥协,尤其需要向自己厌恶的对手妥协。伟大如毛主席这种千古第一的最爱民,最有平等意识的政治家,也不得不跟他毕生最厌恶的强大官僚体系妥协,让他们为所欲为。到最后忍无可忍,奋起一搏,发动文化大革命,结果打开了一个引起全民动乱的潘多拉盒子,不但目的没达到,反而强化了想消灭对象的势力,可以说惨败收场。今天许多问题,其实都是文革的反动,而且过犹不及。

举例来讲,李世民是几乎大家公认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其贞观之治的辉煌成就是后代所有政治家的梦想,例如能够做到“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也能做到把一个“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隋书》)“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全唐文》)“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贞观政要》)的烂摊子建设成为一个“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路,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民富国强。李世民的业绩最重要的是证明了即使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也存在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道路,并不是只有动乱和战争才是我们民族的宿命。

但是李世民绝对不是老百姓口中的善人,好人,更不是那些拍马屁的书籍文章中记载的伟光正大人。

其实“人善被人欺,好人命不长”。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被某些人的意淫蒙蔽,看清现实,以后也就不会失望和绝望。

1、李世民心狠手黑,等价说法叫果敢决绝

(1)、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发动玄武门事变。如果说杀掉自己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有不得已为之的迫不得已,那么铲草除根,杀掉对手全家,包括杀掉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全家老小,还在宗室的名册上除去他们的名字,就太心狠了。而且还把这些人的部族,手下也一并满门抄斩并踏上一万只脚,叫永世不得翻身,这是政治家的果敢决绝,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现在研究表明,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李建成心腹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也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行动)。

(2)、玄武门之变时,让尉迟恭全副武装威胁李渊,以武力强迫退位,六月癸亥(初七),高祖被迫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交付太子处置决定,然后再报告朕知”。六月壬申(十六日),李渊被亲笔诏书:“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

其实中国历史上所有权力非正常交替都是这样的,需要非常精神,当年华国锋粉碎四人帮,在中南海抓人,也是如此。

2、深深懂得运用权力,封官许愿,收买人心,凝聚队伍

(1)、六月戊辰(十二日),玄武门政变后第五日,李世民任命自己亲信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李世民母亲舅舅)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洗马,还将齐王国府的金银布帛器物全部赏赐给尉迟敬德(因为杀死李元吉,且逼迫李渊退位)。

(2)、六月乙酉(二十九日),玄武门政变后第二十二日,李世民撤除天策府,正式接管权力。五天后,七月己丑(初三),以秦府护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壬辰(初六),任命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癸巳(初七),任命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还任命从前的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和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将军。(长孙安业是长孙无忌的哥哥,李客师是李靖的弟弟)。

李世民论功行赏就是给官,其实这是常识,哪一个新君登基不是如此,看看新加官进爵的人的名单,大概就能把权力运作和权力分布,以及新君心态掌握八九不离十了,再看看这些新官们的简历,就更能对新君班底和实力了如指掌,也就能判断未来施政纲领和路径,甚至老成的人,能够判断成败得失。

3、善于表演,也有一代影帝风采

(1)、八月甲子(初九),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零一天即位登基,大封杀死李元吉,李建成的功臣,但是十月就立即翻脸成痛心疾首,追悔莫及的样子,追封被他杀掉的太子李建成为息王,齐王李元吉为海陵王,并依礼重新改葬,李世民不仅亲自痛哭志哀,并且命令原东宫、齐府的僚属统统参加。又以皇子赵王李福为建成后嗣。意在稳定局势,安抚人心。

(2)、至于收服李建成手下,也是表演精彩,高潮迭起。据《贞观政要》记载:“初,息隐、海陵之党,同谋害李世民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例如李建成的心腹将领薛万彻,事变之时曾带兵攻打玄武门和秦王府,失败后与数十骑逃亡,被李世民派人好言相请劝了回来,并收服己用。而原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在知道李建成遇难,依然领兵反抗,杀死了李世民的屯营将军敬君弘,后被李世民收服,授为左屯卫中郎将。

(3)、至于收服魏征的表演就更经典,主角配角对角色理解都很到位。魏征在回答李世民责问(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呢?)时,气宇轩昂,慷慨激昂,从容不迫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心领神会,立即闻言大喜,对他倍加器重,先封其为詹事主簿,后又升为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李世民需要魏征,是因为山东、河北这一带李建成苦心经营的地区开始造反,如果不能宣慰,收服,皇帝位置是坐不稳的,当然武力镇压也可以,但是成本太高。更精彩的是为了争取人心,宣慰山东的魏征还建议李世民下诏免关东赋税一年。因为山东、河北之地的人们对李建成颇有好感,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之后,“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例如当年九月幽州都督王君廓就造反。

(4)、李世民对可能威胁自己权位的大臣,甚至儿子(例如齐王李佑)和外甥(例如贞观十七年四月丁亥(初八),李世民姐姐长广公主的儿子赵节牵涉进承乾太子狱案,公主以头触地,哭泣着为儿子的罪过道歉,李世民回拜并流着泪说:“赏赐不回避仇敌,惩罚不袒护亲属,这是天下至公至正的道理,不敢违背,因此有负于姐姐。”)一般是宁愿杀错也绝不放过,但是对待对自己没威胁的人,又是另外一幅嘴脸。

例如对待党仁弘案。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年唐高祖李渊进入关东时,隋朝武勇郎将冯人党仁弘率部下二千多人在蒲阪归附高祖皇帝,并且跟随他平定了京城。不久官拜陕州总管,唐朝大军讨王世充时,党仁弘负责转运粮饷,没有断绝,历任南宁州、戎州、广州都督。仁弘有才识韬略,所到之处均留有声誉,李世民十分器重他。然而性情贪婪,被罢免广州都督,被人控告,贪赃一百多万,其罪应当处死刑。

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李世民对身边大臣说:“朕昨天看见大理寺五次上奏请求处死仁弘,朕可怜他白发苍苍而被处斩,正吃晚饭,便命令把食案撤掉;然而想为他求条生路,最终也难以找到理由。如今只想变通法令请求你们同意免他一死。

十二月,壬午朔(初一),李世民又召见五品以上官员齐集太极殿前,对他们说:“法令,是君王受命于上天所得,不可因私情而失信。如今朕偏袒党仁弘想要宽赦他,这是淆乱法度,有负于上天。朕想要在南郊坐在席子上,每日只进一次素食,用三天时间向上天谢罪。”房玄龄等人都劝道:“生杀的权柄,都掌握在皇上一人手中,何至于如此自我贬损呢?”李世民不答应,众位大臣一再磕头请求,从早晨直到傍晚,李世民才降下诏书说:“朕有三项罪过:识别人而不能明察,是一罪;因私情淆乱法令,是二罪;亲近善人而未予赏赐,讨厌恶人而未予诛罚,是三罪。因为你们执意苦谏,暂且依说情者。”于是将党仁弘废黜为平民,流放到钦州。表演精彩。

(5)、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乙酉(初六),李世民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赐弟弟汉王李元昌在家中自尽,太子一党的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皆处斩。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等人以不能劝谏太子,均获罪免为平民。

四月癸巳(十四日),李世民下诏解除魏王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等职务,降爵位为东莱郡王。李泰王府的僚属中凡是李泰的亲信,都迁徙流放到岭南;杜楚客因兄长杜如晦有功,免去死罪,废为平民。给事中崔仁师曾私下请求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降职为鸿胪寺少卿。

贞观十七年八月癸未(初七),将废太子李承乾流放到黔州,第二年就死于流放地。甲午(十八日),将顺阳王李泰流放到均州。在流放之时,李世民说:“父子之情,是出自于自然。朕如今与李泰生而离别,还有什么心思自处!然而朕为天下人的君主,只要能使百姓生活安宁,私情也当割舍呀。”又将李泰所上表文拿给身边大臣看,并说:“李泰实在是有才智,朕常常念叨他,你们也都知道,但是为了社稷江山,不得不以道义与他断绝亲情,让他居住在遥远的地方,这也是两全之策呀。”表演好得很。

但是在贞观十七年四月丙戌(初七),在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庆祝的宴席上,李世民对身边大臣解释是说:“李泰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与李泰均安然无恙。”

然后是贞观十七年十二月,李世民私下里又对长孙无忌说:“你一再劝我立李治为太子,李治过于懦弱,恐怕他不能守护好社稷江山,怎么办呢?吴王李恪英武果断很象我,我想要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执意争辩,以为不能这么做。李世民说:“你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义厚道,真正是守成的有文才的君主;太子皇储的位置至关重大,怎么可以多次更改呢?望陛下再细细考虑这件事。”

而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丙寅(十五日),李世民对大臣们说:“听说外面士大夫传言承乾太子有脚病行走不便,魏王李泰聪颖悟性高,由于李泰多次跟随朕游幸,便突生疑义,一些别有企图的人,已有附会其法的。太子虽然脚有病,但并不妨碍行走。而且依据《礼记》:嫡长子死,应立嫡长孙。承乾的儿子已有五岁,朕终究不会以庶子取代嫡生子,来开启觊觎皇位的根源。”

李世民用这种反复无常的表演来反复试探大臣,让大家无法摸清他的底,也就无法附和蒙蔽他,这样他就知道真相,所谓万里如见,就是靠这种权术手段实现的,张居正其实也是这样来防止被下属蒙蔽的。

(6)、担心死后形象受影响。例如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曾对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的吏事,都不让君主看见,这是为什么?”房玄龄答道:“史官不虚饰美化,也不隐匿罪过,如果让皇上看见必然会动怒,所以不敢进呈。”李世民说:“朕的志向不同于前代君主。朕想亲自翻阅当朝国史,知道先前的过失,以做为以后的借鉴,希望你撰写完成后上呈给朕看看。”谏议大夫朱子奢上书言道:“陛下身怀圣德,行动没有过失,史官所记述的,按理都是尽善尽美的事。陛下惟独要翻阅《起居注》,这对史官记事当然无所损失,假如将此规定传示给子孙后代,恐怕到了曾孙,玄孙之后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饰过错袒护短处,史官必然难以避免身遭刑罚诛戮。如此下去,则史官们都顺从旨意行事,远避危害,那么悠悠千载的历史,有什么可相信的呢?所以说前代君主不观看国史,正是为了这个缘故。”李世民不听其谏言,一定要看。房玄龄便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改成《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呈上李世民。你说这是糊涂吗?

但是与自己无关的,却又很明白,例如贞观三年(629年),当时房玄龄在监修本朝国史,李世民对他说:“近来翻看《汉书》载有《子虚赋》、《上林赋》,均华而不实。凡有上书议论国事,词理直切的,朕从与不从,均当载入国史。”

再例如贞观三年(629年)四月乙亥(初四)李世民说:“中书、门下省,都是机要的部门,诏敕文书有不当之处,均应议论提出意见。近来唯见顺从旨意,听不见相反意见。如果只是过往文书,那么谁不能干呢,何必又要慎择人才呢?”房玄龄等人均磕头谢罪。其实如果谁真的相信了,才是活得不耐烦。

例如贞观七年(633年)李世民问魏征:“群臣上书多有可取,等到当面对答时则多语无伦次,为什么呢?”魏征答道:“我观察各部门上奏言事,常常思考几天,等到了陛下的面前,则三分不能道出一分。况且行谏的人违背圣上的旨意触犯圣上的忌讳,如果不是陛下语色和悦,怎么敢尽情陈述呢?”于是李世民接见大臣时语言脸色更加温和,曾说道:“隋炀帝性情多猜忌,每次临朝与群臣相对多不说话。朕则不是这样,与大臣们亲近得如同一个人。”(这也说明大臣们都是明白人)

另外一个例子是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李世民问魏征:“近来朝廷大臣们为什么不上书议论朝政”?魏征答道:“陛下虚心纳谏,就一定会有上书言事者。大臣们愿为国徇身者少,爱惜自身的人较多,他们害怕获罪,所以不上书言事”。

(7)、喜欢人家拍马屁。不过这个马屁当然要高明,不漏痕迹。例如贞观三年(629年)十二月乙酉(十九日),李世民问给事中孔颖达:“《论语》说:有能力的人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人向知识匮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象空无所有一样,如何解释?”孔颖达完满地解释其本义,且说:“非独一般人如此,帝王也当如此。帝王内心蕴含如神之明,但外表却当沉静无为,所以《易经》说‘以久表蒙昧来修养贞正之德,用藏智于内的办法来治理民众。’假如身居至高无上的地位,炫耀自己的聪明,依恃才气盛气凌人,掩饰错误,拒绝纳阑,那么就造成下情无法上达,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史书记载,李世民十分赞许他的话。

其实政治家(管理者)都必须是一个好演员,随时做好自己分内的表演工作,表演有时是你知我知,老百姓不知的事情,可以凝聚民心,鼓舞士气。但是千万牢记,真相并不是看起来的那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是不对的,舞台上的上天入地,翻云覆雨,并不是真的,舞台上的豪言壮语,慷慨激昂往往只是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

不过中国政治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那就是不能无底线摸黑政治对手,不能肆意诽谤污蔑,泼脏水,要适可而止。因为对对手的污蔑,只能让老百姓恍然大悟,认为上当受骗,更愤世嫉俗,更不相信任何政治家,结果损害大家的利益,损害政治家这个行业是信用,损害国家凝聚力。例如南朝鲜和菲律宾都有后任总统把前任总统送进监狱的传统,这是极为愚蠢和幼稚的,除了伤害国家元气,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中国历史上很少对政敌穷追猛打的,一般都会好好安葬政敌,不仅仅是为收买人心,做给活人看,让对方阵营不至于铤而走险,更重要是给老百姓看,让大家看到一个有情有义的政治家,看到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政治家,看到一个有底线,有道德的政治家,让大家仍然团结在某中心周围,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4、善于控制权力,清除异己

李世民收服重用表演和罢黜惩罚表演,都是政治需要。例如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成功后认为有“佐命之功”的裴寂,玄武门政变时对李渊夸奖李世民是“功盖宇宙,率土归心,委之国事,无复事矣!”的萧瑀(李世民称赞是“真社稷臣也”,并为其题字赐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还在正式登基前就任其为左仆射;在玄武门政变之前就不断在李渊面前为李世民说好话的陈叔达(李世民对此很是感激:“武德时,危难潜构,知公有谠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结果李世民登基后就免掉他们。因为这些人不是自己心腹,是前朝元老重臣,不能重用。就算有大功也不行(贬裴寂于静州,渐次免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提拔自己心腹杜如晦、房玄龄、王珪、李靖、魏征、长孙无忌等)。

而且找的借口很有意思,例如贞观三年(629年)正月辛未(二十九日),李世民找借口勒令遣送裴寂回老家,并数落他说:“你的功劳平庸,怎么能达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因高祖皇帝恩泽才使你列居群臣第一。武德年间,贪污受贿风气盛行,朝廷政纲混乱,均与你有关,只是因为你是开国老臣,所以不忍心完全依法令处置。能够回家守着坟墓,已经是够幸运的人!”。

李世民为什么要罢黜元老重臣呢?主要还是为了统一治国理政思想,确定核心。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武德九年,李世民登位之初,请大家对以后治国的方针畅所欲言。

当时元老重臣(例如裴寂,萧瑀,陈功达,封德彝之类)认为由于大乱刚过,百废待兴,百端待举,以乱求治难度极大(李世民自己也说“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认为“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理。”(大乱之后人心大坏,光以仁厚宽和的儒道行秩,只怕急忙间不好收拾),所以必须乱世用重典。

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之类认为要乱后人心思定,容易教化,就像饥饿的人不挑食,很容易就会吃饱一样。但反对派认为不容易,“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魏征反驳:“此据常人,不在圣哲。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而响,不疾而速,期月可言,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这是孔子《论语》的话)

当时担任右仆射的封德彝也引经据典,从夏商周三代一直说到秦汉:“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岂能理而不欲?”并指责魏征的说法将会耽误国家,让国家乱得更加不可收拾。所以封德彝的主张依然是要用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

魏征再次反驳:“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说明大乱后达到大治的事例多得很,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在一乱一治,乱中求治中得到发展的。否则的话:大乱之后接着大乱,到了现在,大家岂不是都变成野兽魔鬼了,怎么能谈到教化的力量呢?

所以魏征、房玄龄等年轻一派的人算是当时的少壮改革派,那么封德彝、萧瑀这些元老重臣可以算是当时的元老反对派。

在封德彝去世之后,接替他职务的萧瑀也依然坚持己见。结果当然是被退出政治舞台,有一段话记载了萧瑀后来的落寞之态:“与宰臣参议朝政,瑀多辞辩,每有评议,玄龄等不能抗,然心知其是,不用其言,瑀弥怏怏。玄龄、魏征、温彦博尝有微过,瑀劾之,而罪竟不问,因此自失。”(在萧瑀和房玄龄、魏征等人每次就政策问题进行讨论时,尽管说起理论来萧瑀略占上风,但皇上依然不过多采纳萧瑀的意见;同时,那些年轻人,少壮派,偶尔有什么闪失,被萧瑀抓住把柄,他会立刻报告皇上,但皇上对这种事儿也基本是不闻不问,搞的萧瑀觉得挺没意思的)。

有时这种意识形态大讨论,内容本身并不重要,就像是鹿是马本身并不重要,关键看站队是否正确,是否站在领导一边,领导说是鹿,管他是老虎,狮子还是大象,都必须是鹿,不然就是异己,必须清除。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可是大家不知道这是政治原则之一:站队比什么都重要。

在站队上,形式比内容只要,没有黑白,没有是非,只有站队。大家也许看过前一段时间某个纪录大片,展示了当时军队内部对某真理大讨论的不同立场,事实结果是站队不正确的,都被淘汰了。其实某真理是不是真理,真的不重要,至少提出讨论的人并不觉得重要,只是用这种手段区分自己人和不一条心的人而已。

5、李世民也是雄猜之主,对大臣猜忌也很厉害

(1)、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人或言卿反,何也?”对曰:“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为之流涕,曰:“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有人说你要谋反,为什么?尉迟敬德回答说:我谋反是实。我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锋箭头的痕迹。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因而脱下衣服置之地上,展示身上的疮疤。李世民见此流下眼泪,说:你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2)、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朕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怎么样?尉迟敬德叩头辞谢说:我的妻子虽然微贱,但与我同甘共苦好多年。我虽然才疏学浅,听说过古人富贵了不换妻子,此并非我的本愿。李世民只好作罢)

(3)、贞观十五年十二月,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拜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房玄龄、高士廉路上遇见少府少监窦德素,问道:“北门近来在营建什么?”窦德素奏与李世民。李世民大怒,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只管执掌南衙朝中政事,北门小小的营缮事,与你有什么相干?”房玄龄等磕头谢罪)

(4)、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离开京城时,命令房玄龄相机处理政务,不必再去上奏请示。有人到房玄龄留守处声称有密谋,玄龄问密谋人是谁,答道:“是你本人。”玄龄让驿传送到李世民的行宫。李世民听留守处有上表送来告密人,非常恼怒,让人手持长刀立于帐前,而后见到告密人,问他告谁,答道:“房玄龄。”李世民说:“果然不出所料。”喝令将告密人腰斩。又亲下玺书责备房玄龄不能自信,称:“再有类似的事情,你可以独自处置。”

(5)、贞观十九年杀刘洎更是心狠手辣。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准备亲征高丽,留下侍中刘洎在定州辅佐皇太子,仍然兼任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总理吏、礼、户三部尚书事。李世民将要出发前,对刘洎说:“我今远征,尔辅太子,安危所寄,宜深识我意。”对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罪者,臣谨即行诛。”上以其言妄发,颇怪之,戒曰:“卿性疏而太健,必以此败,深宜慎之!”及上不豫,洎从内出,色甚悲惧,谓同列曰:“疾势如此,圣躬可忧!”或谮于上曰:“洎言国家事不足忧,但当辅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定矣。”上以为然,庚申,下诏称:“洎与人窃议,窥窬万一,谋执朝衡,自处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赐自尽,免其妻孥。”(朕如今带兵远征,你辅佐太子,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望你深深体会朕的心思。刘洎答道:望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李世民认为他出言妄自发论,颇为奇怪,告诫他说:你的性情疏阔又刚直,必会因此而遭祸,应当慎重行事。等到李世民有病了,刘洎从内室出来,面容非常悲哀,对同僚说:病得如此厉害,皇上的身体值得忧虑。有人对李世民进言道:刘洎说朝延大事不足忧虑,只是应当依循伊尹、霍光的故事,辅佐年幼的太子,大臣中有二心的杀掉他,自己也就安定了。李世民也认为是这样。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庚申(二十六日),李世民下诏称:“刘洎与人私下议论,窥探朕有不幸时,阴谋执掌朝政,自比于伊尹、霍光,无端猜忌大臣,想要将他们全部杀戮。理应赐他自尽,赦免他妻子儿女)。

(6)、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陕人常德玄告刑部尚书张亮养假子五百人,与术士公孙常语,云“名应图”,又问术士程公颖曰:“吾臂有龙鳞起,欲举大事,可乎?”上命马周等按其事,亮辞不服。上曰:“亮有假子五百人,养此辈何为?正欲反耳!”命百官议其狱,皆言亮反,当诛。独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上遣长孙无忌、房玄龄就狱与亮诀曰:“法者天下之平,与公共之。公自不谨,与凶人往还,陷入于法,今将奈何!公好去。”己丑,亮与公颖俱斩西市,籍没其家。(有人告张亮谋反,李世民命令马周等人按察其事,张亮坚决不服。李世民说:“张亮养有义子五百人,养这么多人做什么?不正是要谋反吗?”命文武百官议定其罪行,众人都说张亮谋反,应当处死。惟独将作少监李道裕说:“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不应当判死罪。”李世民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与张亮诀别说:“法令是天下公平之物,朕与你共同遵守。你自己不谨慎,与恶人往来,深陷于法,如今已毫无办法挽回。你好好地去吧。”己丑(二十七日),张亮与程公颖一同在西市被处斩,家产被抄)其实李世民不爽张亮另有原因,那就是其信佛。曾经对张亮说:“卿既事佛,何不出家?”。一年多后,刑部侍郎空缺,李世民命宰相们遴选人选,拟定了几个人,都不称李世民的心意,李世民说:“前一段李道裕曾议论张亮的狱案说谋反证据不足,这话有道理,朕虽然没有听从,至今仍在后悔。”于是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7)、贞观十六年(642年)十月记载,李世民曾经停靠在一棵树下,很喜欢这棵树,宇文士及在身边也称赞不已,李世民正颜厉色道:“魏征常常劝朕远离谄谀的小人,朕还不知道是指谁,也怀疑是你,今日一见,果然不错。”宇文士及磕头谢罪。

(8)、其中疑心病最极端的一次是怀疑魏征谋反。魏征曾经推荐杜正伦与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请求任命侯君集为仆射,而且说:“朝廷安定不忘危亡,不可以没有大将,各宿卫兵马应该委派君集专管。”李世民认为君集喜欢自我夸耀,没有重用。等到后来杜正伦因泄露罪被贬职,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处死,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之嫌。又有人上书言称魏征自己抄录前后在朝中的谏言给起居郎褚遂良看,李世民更加不高兴,于是罢除魏徽的儿子魏叔玉娶公主一事,并毁坍自己为魏征所撰碑石(当时魏征已经去世)。

初,太子承乾失德,上密谓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杜正伦曰:“吾儿足疾 乃可耳,但疏远贤良,狎昵群小,卿可察之。果不可教示,当来告我。”(我儿承乾如果仅有脚病倒还说得过去,只是他疏远贤良,亲昵小人。你应当加以监察,如果真不可教诲,请你来告诉我)。正伦屡谏,不听,乃以上语告之。太子抗表以闻,上责正伦漏泄,对曰:“臣以此恐之,冀其迁善耳。”上怒,出正伦为谷州刺史。及贞观十七年承乾败,秋,七月,辛卯,复左迁正伦为交州都督。(杜正伦多次劝谏李承乾都不听,杜正伦便将李世民对他讲的话告诉承乾。太子上表章给李世民,李世民责怪杜正伦泄露此事,杜正伦答道:“我想用陛下的话恐吓他,希望他能弃恶从善。”李世民大怒,降杜正伦为谷州刺史,等到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反被发现,七月辛卯(十四日)又将杜正伦降职为交州都督。)

伴君如伴虎,就算皇帝是李世民也不例外。

而且李世民猜忌大臣还有有自己的理论,例如贞观十七年二月丁未(二十七日),李世民说:“君主只有一颗心,而攻心的却有很多人。有的以勇武力量,有的只凭口才,有的以谄谀逢迎,有的以奸诈邪恶,有的以嗜好欲望,各类人凑在一起,各自兜售自己的一套,以图取得恩宠。君主稍有松懈,而接受其中的一类人,则危亡随之而来,这便是君主行事之难呐!”

其实所有政治家(管理者)都危如累卵,如履薄冰,每天都是战战兢兢的,赵匡胤同志说过一句名言:有多少人看着我的座位流口水,眼睛灼灼放光,我还能睡得着吗?

所以预防性阻止任何觊觎或试图靠近位置或权力的人就是必然的,所以中国传统政治格局中谁最危险?是老二或后备老二或可能成为老二的!一般情况下,雄猜之主很多工作都是围绕阻击老二靠近权力巅峰进行的,有时看起来云山雾罩的行为,只要想清楚谁是当时的潜在老二,就一目了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了。

7、李世民是权术大师

(1)、李世民玩收服人把戏是很熟练的。例如李世民去世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李绩才智有余,然而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不能够敬服你。我现在将他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他俳徊观望,应当杀掉他。”五月,戊午(十五日),任命同中书门下三品李绩为叠州都督。当然李绩也不是等闲之辈,接受诏令后,没有回家即去上任。

(2)、但是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李世民曾经从容对李绩说:“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世流涕辞谢,啮指出血,因饮沈醉,上解御服以覆之。(朕一心想找到一个可以托孤的大臣,没有人能超过你的,往年你曾经不负于李密,岂能辜负朕!”李世流着泪辞谢,咬破指头沾血为誓,喝得酩酊大醉,李世民解下身上的皇袍给他披上)。

(3)、李世民实际上让人提意见,是有选择的控制的。例如贞观十八年(644年)四月壬子(初九),李世民对身边的大臣们说:“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者极少,如今朕想要听到关于朕的过失的话,诸位当直说无所隐瞒)长孙无忌等皆拍马屁曰:“陛下无失。”

只有刘洎曰:“顷有上书不称旨者,陛下旨面加穷诘,无不惭惧而退,恐非所以广言路。”(近来有人上书不合陛下圣意的,陛下都当面百般责备,上书者无不惭愧恐惧而退下,恐怕这不是广开言路的办法)马周曰:“陛下比来赏罚,微以喜怒有所高下,此外不见其失。”(陛下近来赏罚,略有因个人喜怒而有所高下的情况,此外没有见到过失)

这种情况说明,李世民并不是哪些拍马屁文章说的那样喜欢听别人意见的人,否则这些大臣就不会这样小心翼翼,提心吊胆了,更不会说“陛下旨面加穷诘”和“喜怒有所高下”,因为这就是真相:容不得不称心和喜怒无常。

(4)、对封德彝秋后算账,也不能说很厚道。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竞争时,封德彝暗中骑墙,其实是各为其主。杨文干叛乱后,李渊想要废掉李建成而改立李世民,封德彝执意劝谏而停止。此事非常隐秘,李世民当时并不知道,等封德彝死后才知道。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壬辰(十六日),李世民开始追究此事,下诏罢除所赠官职,改谥号为缪,削掉所得食邑和实封户。这实际上是在杀死鸡给活猴看。封德彝死于贞观元年,十七年后才报复,可想而知。

当然,说法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例如贞观二年(628年)二月李世民对房玄龄等人说:“为政莫若至公。昔诸葛亮窜廖立、李严于南夷,亮卒而立、严皆悲泣,有死者,非至公能如是乎!又高为隋相,公平识治体,隋之兴亡,系之存没。朕既慕前世之明君,卿等不可不法前世之贤相也!”(处理政务没有比大公无私更重要的了。以前诸葛亮流放廖立、李严到南夷之地,诸葛亮死的时候,廖立悲痛万分,李严哀伤而死,如果不是大公无私能这样吗?再如高为隋朝丞相,公正无私,颇识治国之本,隋朝的兴亡,与高休戚相关。朕既然仰慕前代的明君,你们也不可不效法前代的贤相啊)

再例如贞观二年十二月李世民与王珪交谈,有一个美女在旁侍侯,李世民指给王珪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妾,李瑗杀了她的丈夫而收纳她。”王珪离开座位说道:“陛下认为庐江王纳她为妾是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说:“杀了人而娶他妻子为妾,你怎么还要问对错呢?”王珪答道:“从前齐桓公知道郭公灭亡的原因,在于喜好良言而不能采用,而桓公本人弃置进良言的人,管仲认为这与郭公没什么两样。现在这个美女子还在您身边,我认为陛下是认为庐江王做得对。”

其实李世民是知道心口不一的危害的,例如贞观二年(628年)二月戊子(十三日),李世民对亲近的大臣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朕翻阅《隋炀帝集》,见其文辞深奥博雅,也知道推崇尧、舜而非议桀、纣,然而其行事为何与其文章相反呢?)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君主虽然是圣哲之人,也应当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谏议,所以智慧的人奉献他的谋略,勇武之人竭尽其勇力。炀帝恃才自傲,骄矜自大,所以口诵尧、舜的言语而身行桀、纣的作为,竟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而至于覆灭)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可惜没人能够完全战胜自己内心的阴暗。

(5)、为了减少高层人人自危,贞观二年李世民说:“近有奴婢告其主子谋反的,这是个弊端。谋反不是一个人干的事,必然有其同伙,还担心事情不会暴露吗?何必让其奴婢告发呢?从今以后有奴婢告其主子的,均不受理,仍行处斩。”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看家本领,都有自己金刚钻,都有行业应知应会,都有从业基本技巧。那么政治家(管理者)的基本技巧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判断能力,知道谁是敌人,谁是问题;第二个是善于掩盖自己企图(也即所谓权术,指东打西的能力);第三个是善于驭下,让下级能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战战兢兢,忠诚无比。归结起来其实就一个能力:认识人心,感觉人心,洞察人心的能力。

政治家(管理者)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大师。那些医院的心理医生,或江湖骗子,或传销大师与他们相比,也就是幼儿园与大学差距。

周恩来可以几句话就让一个人生死相许,抛头颅,洒热血,例如熊向晖,例如吴石。哪个心理医生或江湖骗子做得到?

《资治通鉴》一个人有一个人读法,很有意思,比《红楼梦》有意思多了,不信你试试。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3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10
mezhan + 4
shijz + 8
星新行 + 2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23:43:03 | 只看该作者
附录一:李世民语录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2、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犹如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
3、大敌必勇,匪为身谋;大憝必诛,志安天下。
4、致治之君,远馋佞,近忠良,屈己以伸人,故能成其化;为乱之主,亲不肖,疏贤臣,虐下以恣情,用能成其乱。明君遵彼以兴国,暗主行此以亡身。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6、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乏则忘廉耻。故躬耕东郊,敬授民时。国无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温。然而莫不带犊佩牛,弃坚就伪,求技巧之利,废农桑之基,以一人耕而百人食,其危害也甚于秋螟。
7、为君之道,处至极之尊,以亿兆为心,以万邦为意。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不可以威武安民,不可以文德备塞。
8、夫选贤之义,无私为本;奉上之道,当仁是贵。
9、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闻所未闻,日慎一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23:45:08 | 只看该作者
附录二:讨论回帖
1.
我写这一篇,其实与我个人完全无关,我只是看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盲目乐观或悲观,盲目崇拜或诋毁,对中国形势乱判断或不判断,对一些江湖上似是而非,甚至别有用心或江湖骗子的观点心醉神迷。我只是用历史说明一个事实,就算是贞观之治那个伟大时代,唐太宗李世民那种伟大领导,历史事实也不是那么小清新,也不是那么愉快而兴高采烈的,所有人的处境都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博弈。

中国会慢慢走向成功,但是不能低估走向成功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包括老百姓付出的代价。其实贞观之治老百姓付出代价也很大,只是大家不愿意正视现实。

2.
贞观之治辉煌只有23年(627--649),为什么这么短?原因是付出代价太大,已经无法继续维持。按照现在观点,一个有序高效社会体系维持的能量远远大于一个无序低效社会需要的能量。

唐太宗执政之初,为了了拨乱反正,为了长治久安,集中了一切国家资源,并且通过有限的民主集中制,凝聚了大家共识,使全体官僚体系都能向一个方向努力,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力,其实这才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动力和原因。

但是为了这种凝聚,就必须思想统一,强化意识形态(也即只有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府,只有一个领袖,只有一种思想,只有一个目标),这种一元化思想的负面代价就是:会迅速导致领导人个人权威的恶性膨胀,由于领导人开始自高自大,就不能容忍任何反对自己意见,就会与非心腹形成对抗,就会进一步陷入只信任极少数心腹境况,开始变成孤家寡人和独断专行,这时凝聚力就会瓦解,就会导致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群体的合力遭到破坏。

结果这种一致性,会迅速消灭国家公务员队伍思想的活力和创造能力,很快社会就会失去活力,失去创新,失去竞争,大家都是消极怠工和磨洋工来自保。这时社会创造财富能力就要下降,为维持社会高效和秩序的能量开始入不敷出,这时就要加紧对老百姓财富的巧取豪夺来维持,这样就进入恶性循环,贞观之治就进入黄昏了。

其实历史上,任何领导人一旦开始党同伐异,开始划分心腹与非心腹阵营,就会武大郎开店,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贞观后期官员能力已经开始退化,大量只会胁肩谄笑的捧哏专家成为心腹,不顺从李世民都不好意思上朝开会。要提意见,也至多是:领导我要批评你,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身体。其实贞观后期大臣大多是摆设,混日子的居多,从不发表反对意见的居多,曾经的勤奋、进取、直言敢谏变成混日子,保名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惟恐获罪,得过且过。贞观后期,大唐全国范围内的公务员消极怠工和磨洋工不是耸人听闻。

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惜代价,不能只赢一把,然后以后把把输。

很多药短期起奇效,但是无法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就是毒药,会破坏肌体系统的循环和正常的生命代谢过程。举例来草乌能够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能够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 痹,痈疽,疔疮,瘰疬。不过这玩意长期用就是毒药。

有时救命用猛药是一回事,是不得已为之,不能因为一次使用有奇效就长期用,这就是傻冒了。

3.
魏征不是花瓶,魏征是参谋或参谋长,有点叶剑英的味道。其实叶剑英也是魏征这种人,从未站错过队。

魏征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做李世民捧哏的,什么时候需要把李世民不好说的话说出来,什么时候需要表演痛哭流涕,大义灭亲,感天动地,他是真正的政治家。

4.
这是在下明棋:李世民问:你服不服小皇帝?李绩立即表态服。如果李绩不去,就是表明自己实力足够不服小皇帝,也不再忠诚老皇帝。

李世民是不得以而为之,因为当时在能力,资历和实力上能够压住李绩的老家伙,大多死球了。而且李绩在历史上一直不是李世民铁杆心腹,一直有选边站,投机的痕迹,属于有劣迹的,所以不得不防。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5-6-4 05:53:52 | 只看该作者
    duanjian 发表于 2015-6-3 10:45
    附录二:讨论回帖
    1.
    我写这一篇,其实与我个人完全无关,我只是看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盲目乐观或悲 ...

    国家公务员队伍思想有活力和创造能力,我就没见过哪个国家的公务员队伍会有这些东西的,都做官僚了,你还指望他们能有这样的出息,可能嘛。

    另外,社会是否有活力要看对贪欲的调控,这与政治无关。否则加拿大这样的民主典范就应该是非常有活力的国家了,现实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5-6-4 09:35:19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6-4 05:53
    国家公务员队伍思想有活力和创造能力,我就没见过哪个国家的公务员队伍会有这些东西的,都做官僚了,你还 ...

    忙总借史喻今呢,谁都看出来了这两年言论上面不那么奔放了,很多大V被朝阳区群众举报吗。所以呢,很多很多人不自在,其实贞观之治或者说历史上治乱之道到底怎么回事,整不明白,整明白了还那么起起伏伏?
    中国人是记录历史最勤快的民族,我们不是照样朝代兴废,老祖宗留下的物质遗迹甚至不如埃及、土耳其、希腊、罗马这些用石头造房子的民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5-6-4 12:26:41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6-4 05:53
    国家公务员队伍思想有活力和创造能力,我就没见过哪个国家的公务员队伍会有这些东西的,都做官僚了,你还 ...

    这个活力和创造力要与放任贪腐放一起看。现在管得死,增加了官僚创收的难度和风险,自然就没活力和创造力了。
    官僚只有通过大干快上地干政绩,自己的腰包才能水涨船高,这积极性不就来了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5-6-4 22:44:45 | 只看该作者
    看过李世民亲征辽东,真跟演戏似的。楼主很有见地,顶一把。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5-6-6 12:07:19 | 只看该作者
    这儿留个底,挺好的事情。谢谢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8-4 22:0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9#
    发表于 2015-6-6 12:29:18 | 只看该作者
    萧瑀的死也很有意味。

    从好搜中摘录: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萧瑀位列第九。唐太宗称赞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前朝宰相中,只有萧瑀一人直到贞观二十年还始终在权力中心活动。但也五起五落,即五次拜相,五次被罢相,甚至削去爵位,被贬出京。

    萧瑀被贬出京,他的姐姐萧皇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她已是风烛残年80多岁的老人了,竟然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74岁的萧瑀送走了最后一位同胞、从小就相依为命的姐姐萧皇后之后感到无比孤苦和寂寞。虽然这时候,皇上已恢复了他的宋国公封爵,还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又加"特进",这是授予公侯中有特殊地位者,可萧瑀仍然十分消沉。这时李世民身体也不好,住在玉华宫,他传召萧瑀到玉华宫休养。萧瑀奉召到玉华宫。谁知萧瑀被送到玉华宫,病情突然加重。不几天便去世了,这是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终年74岁。时离萧皇后去世仅三个月。

    以后,他的孙子、曾孙、玄孙辈以及从子(侄子)一支有8人为相,与唐朝相始终可谓兴旺发达,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5-6-7 21:02:01 | 只看该作者
    以后回来慢慢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2-10 12:42
  • 签到天数: 101 天

    [LV.6]出窍

    11#
    发表于 2015-7-5 01:13:21 | 只看该作者
    duanjian 发表于 2015-6-3 23:43
    附录一:李世民语录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2、明主 ...

    mark,文集里没找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8-5-31 18:42:38 | 只看该作者
    duanjian 发表于 2015-6-3 23:45
    附录二:讨论回帖
    1.
    我写这一篇,其实与我个人完全无关,我只是看到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盲目乐观或悲 ...

    贞观之治的时间评价最有意思,可能比李世民以及为什么无法延续极有现实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8-6-2 13:43:08 | 只看该作者
    薄荷糖家族 发表于 2018-5-31 18:42
    贞观之治的时间评价最有意思,可能比李世民以及为什么无法延续极有现实意义。 ...

    这篇文章有针对性的。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4 11:35 , Processed in 0.04873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