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0 _# o6 A) ?0 y* o
谢谢您的细致啊,。。。我对欧致富的回忆录有疑问其实来自王耀南的回忆录,如果有机会,这个回忆录变成电子版就好了。1 K6 i2 D( c o9 G# y
- Q! N! G; m" l5 U/ [因为1941年的时候,鬼子的战斗力是很强悍的。在王耀南的回忆录里有很多的记载,一般来讲,当时八路军要歼灭一支日军,至少要在数量上达到10:1,不仅有士兵素质的区别,还有日军通讯发达,援军比较快。所以包围部队还有考虑阻援和打援部队。" Q, g% c5 G2 i! w
1 j/ l( n: {! N7 K' L7 P
另一个例子,115师的精锐部队(不是后来扩招以后,是平型关战役后不久,还都是老红军),和日军发生遭遇战,先头部队是343旅直属队加685团两个营,带队的是陈士渠(后来的开国上将),在遭遇日军之前,王耀南是工兵营,侦察到日军前进消息,马上通知陈士渠,后者以为是虚报,对王的通报不屑一顾,扬长而去* {1 G/ m; J8 Z: S$ y! x/ V
" h3 n @/ J, U( K& b) K p: K3 Z
结果不一会儿,前方打起来了。后面的686团闻讯赶来支援,团长同样是开国上将李天佑。但王耀南制止了他,建议李天佑马上根据地形挖工事据守,“686团不能上去,要马上占领阵地,因为我们武器弹药不如日军,这样打下去,我们会吃亏。”1 d* r+ I5 N+ Y! a$ k
- i2 K0 V# Y- c4 a9 B
李天佑说“不上去,旅直属队顶不住要吃亏.” / {0 z9 Z( d" b4 E1 `王耀南的回答是:“上去,你们一起完蛋!你们2000人不是日军1500人的对手。” 8 r9 S. L9 h" o I5 E0 Z . c: |" H* {7 m! Q2 J, P因为王耀南事先勘察了地形,又是115师工兵主任,李天佑服从了他的命令。后来陈光旅长,杨得志团长赶上来,他们同意王耀南的建议。 % \& F( B. F# C8 @ G3 G 2 b6 D' t3 o X x+ i) \+ D' A7 {此时,前方遭遇日军的部队边打边撤,退下来了,然后日军杀了过来。% }( |; ]0 _ `7 G
' K9 A; [ `; Y! x6 `还好,在之前的间隙中,我军已经挖好了工事(王耀南的工兵营专业很强。)所以扎住阵脚。 " K/ p) b7 K t5 e- j) P, d3 @8 [/ }3 ]+ N _2 m* w4 f
打了一天后,我们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由于害怕天黑被埋伏,日军撤退,脱离接触。8 }- H4 B, C W0 K' t- E5 ^
/ T: i' K( ]' r% Y此战,我343旅,旅直属队加上两个主力团,将近5000多人,在野战工事对抗日军1500多人,后来的战果是1 y+ b* [/ f6 ~) o' Q: B
我方阵亡280人,伤480余人,毙伤敌200余人。(需要指出,由于在战斗过程中,双方交换了各自阵亡尸体,这个战果是比较准确的。)6 `4 ?: N5 [4 B/ r9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