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3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上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0:5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1-8-10 10:56 编辑
+ e% V  `: C+ _5 u$ N* q- I
6 }/ }1 y2 F8 ~! Q3 p/ `- X4 S8 c( X0 K% r; D8 X: F

! r1 k% q( S4 W0 r/ p% J! k
引子

1 T: T1 o" S: ~! G, e7 u* I' n' C$ @
1945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进入尾声。37日,美军夺取鲁登道夫大桥,突破德军莱茵河防线。330日,盟军完成了对鲁尔区的合围,德军B集团军群43万官兵成为瓮中之鳖。415日, 一名美军上尉出现在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部,向司令官莫德尔转交第38空降军军长李奇微中将的劝降信。这绝非一封普通的劝降信,李奇微在信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无论西方历史还是军人职业,都未曾见过比美国的罗伯特-李将军更加高尚的人物、更加卓越的战争艺术大师、更加忠诚的国家公仆。八十年前的今天,他忠实的部队残破凋零,被优势敌军重重包围,并且失去了继续战斗的一切手段。他选择了体面的投降。现在同样的选择摆在您面前。为了一个士兵的荣誉,为了德国军官团的名声,为了您国家民族的未来,请立刻放下武器。您的人民急需您拯救的生命去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您保全的德国城市是民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 J$ z* _) h* f3 E" G* X/ q
莫德尔仔细看过劝降信,抬头问他的参谋长瓦格纳少将:“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足够对历史有一个交代?一个战败的司令官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我知道在古代他们通常服毒自尽。思忖再三以后,莫德尔请瓦格纳带给李奇微一个口信,表示他必须遵循对希特勒的誓言,因此不能投降。在以后的几天里,莫德尔发布一系列命令,遣散18岁以下的少年兵和老兵,将库存军火分发给各个部队,允许部队指挥官决定何去何从。
- C9 L+ k; `, O, E& Z" T
一切安排妥当以后,莫德尔开始走向自己的归宿。他带着几个副官驱车到处乱撞,期望找到美军防线的缝隙得以逃脱。当莫德尔意识到逃跑的努力都是徒劳,自杀这个字眼就频频出现在他的谈话中。忠实的副官试图说服他回心转意,向美军投降,莫德尔无奈回答:“我不能这么做。俄国人已经宣布我是战犯,美国人肯定会把我交给他们绞死。我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 421日,在杜伊斯堡附近的一个树林旁边,莫德尔从容镇定地跟几个副官一一握手,嘱咐说:“你们可以把我葬在此处。”然后独自走进树林。几分钟后传来的一声清脆枪声,为陆军元帅莫德尔卓越的军事生涯划上一个沉重的句号。

/ K  `. j* j# [7 k  l% L
, j. }2 C8 A- y( N9 N2 A- e+ u
1. 出身布衣的将军
' u. t3 @, L" ~! E
二战历史著作浩如烟海,但关于莫德尔的专著却凤毛麟角,这与他的军事成就极不相称。战后最为流行的三本德军将领回忆录古德里安《装甲部队指挥官》、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以及梅林津《装甲战》长篇累牍记述东线战事,却很少提及莫德尔。其他历史著作即使谈到莫德尔,也大多只有寥寥几笔脸谱化的勾画,大多表现他的永不疲倦、口无遮拦、以及对希特勒的鞠躬尽瘁。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托兰(John Toland)对莫德尔的评价非常具有代表性:“莫德尔是希特勒的狂热信徒,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命令,坚守每一寸土地直到最后关头。”因此很多读者形成这样的错误印象:莫德尔浪得虚名,完全依赖希特勒的惠顾才成为德军最年轻的陆军元帅。
* i. p# v1 X$ n8 p7 ^) Z
莫德尔在东线征战三年,屡次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他在勒热夫突出部的坚韧防守和犀利反击,使朱可夫遭受其军事生涯最为惨重的失败;1944年秋天他接手西线,指挥残兵败将挫败了盟军“市场花园”攻势,稳定了防线,使盟国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梦想成为泡影。德军名将曼托菲尔(Hasso von Manteuffel)在战俘营接受利德尔-哈特的采访时说:“莫德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战术家,防守时的表现比进攻时更好。他很善于把握一支部队的长处和短处。他处事风格简单粗暴,经常让德军高层无法接受,却受到希特勒的欣赏。莫德尔当面顶撞希特勒的做法是其他任何人不敢想象的。”这个评价才算客观中肯。
( ^+ ]" T5 }) L2 N. }+ Q% f
德军将校大多出身普鲁士容克贵族,在这个群体中,莫德尔是个另类,他和隆美尔、凯塞林一样,出身中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家庭。莫德尔1891年生于根特海姆(Gentheim),父亲是当地一所女子学校校长,祖上没出过一个职业军人。少年莫德尔身材瘦小,体质羸弱,没有展现任何军事天赋,最喜欢的课程是希腊文、拉丁文、和历史,另外还是文学社的活跃成员。莫德尔常去的教堂旁边驻有一个轻步兵营,15岁那年莫德尔偶然观看了一次部队操练,印象深刻,鬼使神差地萌发从军的念头。正巧莫德尔当银行家的叔父是勃兰登堡步兵团的一名预备役军官,17岁时莫德尔借助叔父的关系进入奈斯军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6 U" \6 v: y( Y: Z3 k

% B+ [1 k& t0 r
两年的军校生活对莫德尔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他几乎没能坚持下来。莫德尔的同窗士官胡贝(Hans-Valentin Hube)回忆,莫德尔在军校期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名将潜质,班长经常训斥他,说他缺乏一个军人必不可少的韧性(胡贝后来成为德军一员悍将,在东线指挥一个装甲集团军)。这也难怪,传统的普鲁士士官体制强调循规蹈矩,古德里安当士官时就抱怨说:“这个体制不适合有雄心壮志的人,只适合平庸之辈。”
0 x  h6 t4 M) |; j, Y# w
19108月,莫德尔结束学业,成为第52步兵团的一名中尉。很快一战爆发,莫德尔随部参战,在色当战役中作战英勇,多处负伤,因此荣获一级铁十字勋章。由于德军越来越庞大,战损越来越严重,各部队都急需参谋军官。19164月,莫德尔得到部队首长推荐,接受总参谋部培训。
  u5 w  l( s# h
德军总参谋部有一百年的历史,培养参谋军官的柏林战争学院被誉为德军的研究生院,二战中大多数德军高级将领都是参谋部出身。和平时期总参谋部培训为期三年,战时压缩为八个月,砍掉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律、物理、化学等科目,只留下数据统计、战史、战术、防御工事、围城作战、以及通讯等核心课程。莫德尔完成学业以后返回原部队,按照惯例交替担任旅部参谋和前线连队指挥官,以开阔视野、增长经验。1917年底,莫德尔奉命参加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土耳其考察,该团领队便是二战德军的缔造者西克特少将(Hans von Seeckt)。任务完成以后,莫德尔返回部队,而西克特应邀留任土军总参谋长。次年一战结束时,莫德尔正担任第36步兵预备役师上尉军需官。
4 j" j( A8 O- c8 E& L
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拥有10万国防军,其中包括4千军官。国防军部队署署长西克特担负改组德军的重担。尽管停战以后大规模遣散部队,此时德军依然有现役官兵40万人,包括11,000名军官。西克特拟定4千人的军官团名册时煞费苦心,而最终名册上便有莫德尔的名字。显然几年前的土耳其之行,莫德尔给西克特留下很深的印象。1920年初,正打算脱下军装另谋生路的莫德尔收到一纸委任书,来到第14步兵团担任连长。
: z+ K' Y( p( `
魏玛时期的国防军升迁缓慢,莫德尔熬了9年才晋升少校。1930年,莫德尔调到部队署训练处,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到德军最先进的战术理论和实践,并且有幸结识一些重要人物。后来出任德军总司令的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这时是莫德尔的顶头上司;二战期间相继担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海德尔(Franz Halder)和凯特尔(Wilhelm Keitel),此时都是莫德尔的同事。1931年,训练处派出一个代表团秘密前往苏联考察,莫德尔随行参观了苏军部队和军事设施,回来撰写一篇考察报告。此时的莫德尔肯定没有料到,10年以后他将与这支军队进行殊死搏斗。

  n5 [7 l4 t9 X! t8 r* q
1933年,莫德尔在训练处任上迎来了德国政坛的剧变。平心而论,莫德尔对希特勒上台的态度符合德国军官团的主流立场。莫德尔仇视布尔什维克,厌恶魏玛共和国以社会秩序为代价的民主制度,而纳粹政权带来的社会变革让德国军人耳目一新。陆军元帅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回忆说:“必须承认,我的所见所闻留下深刻印象,我非常敬佩他们完善严密、运转有效的组织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莫德尔始终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派基督教徒,并没有屈从于纳粹宣传而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 M% z$ R5 Y9 u2 }7 e
无论如何,纳粹政权给德国军人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1935年,希特勒公开宣布大规模扩军,德军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发展了,军官晋升的机会剧增。这年10月,莫德尔晋升上校,出任总参谋部八处处长,负责新式装备。莫德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项工作,主持研发突击炮和240毫米自行火炮。他同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内林等少壮军官一道,大力提倡将坦克部队集中起来扩编为装甲师和装甲军,担当攻击箭头。这个先进理念显然与德军传统步兵战术背道而驰,因此遭到军方保守派的压制。为了克服阻力,莫德尔频频与纳粹党领导层接触,后来经戈培尔牵线见到了希特勒。希特勒对装甲战理念的热衷和对先进武器的酷爱,让莫德尔满怀知遇之恩。

1 n5 e; W: b( m$ q8 N
1938年,“苏台德危机”爆发,希特勒命令德军做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准备。以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贝克为首的德军高层认为德军没有能力发动一场全面战争,于是想方设法阻挠备战,并暗地里策划军事政变,试图推翻纳粹政权。希特勒对军方高层的束手束脚非常不满,几次大发脾气。莫德尔虽然位卑言微,但丝毫不惮于表现自己。他组织了对苏台德地区捷克要塞的一次模拟进攻,并邀请军政首脑现场观看。这次演习让总参谋长贝克非常恼火,却赢得希特勒的赞赏。不久英国首相张伯伦签署《慕尼黑协议》,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德军兵不血刃开进苏台德地区。希特勒的豪赌赢了个大小通吃,立刻抓住机会清洗德军高层,莫德尔过去的同僚海德尔替换贝克,出任德军总参谋长。莫德尔有昔日的首长和同僚主持德军统帅部,从此官运亨通。
: ]. i3 ]5 U* @; J: I
19383月,莫德尔晋升少将。同年11月,莫德尔离开总参谋部,来到德累斯顿的第4军担任参谋长。次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4军隶属南方集团军群参战。莫德尔表现出色,很快调到新成立的第16集团军担任参谋长,并晋升中将。19406月,德军发动法国战役,莫德尔所在的第16集团军部署在阿登山区的南侧,进攻路线是向南突破法军防线,然后折向东迂回到马其诺防线背后,策应正面进攻的第1集团军围歼法国守军。
2 e6 o5 X1 D- f+ p& q
16集团军下属3个军13个步兵师,司令官布施上将(Ernst Busch)头脑愚钝,能力平庸,指挥二十万将士的重担大部分落在莫德尔肩上,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莫德尔不负众望,细致周密地制定了一揽子作战方案。由于第16集团军并不处在主攻方向,德军统帅部非但不提供空中支援,还釜底抽薪,将集团军直属的14个重炮营调走6个,2个突击炮营全部调走。莫德尔虽然牢骚满腹,也只能因陋就简,屡次修改作战计划,寄希望于古德里安第14装甲军的进攻吸引大部分法军主力。事实证明莫德尔的判断准确无误,开战以后南面的法军防线只坚守两天就崩溃,第16集团军长驱直入,短短两个星期之内就与第1集团军会师,完成了对马其诺防线的包抄合围。625日法国投降,在德军第1、第16两个集团军的包围圈里,40万法军官兵放下武器。

' g& Y+ ?; U" P1 ]3 Q  A8 P
法国战事结束以后,第16集团军被调到法国北部,准备入侵英伦三岛。莫德尔意识到跨海登陆作战不同于陆地作战,第一攻击波登陆以后18个小时以内不会有后续部队增援。因此莫德尔将每个师分为前后两个攻击波,担任第一攻击波的战斗群(Kampfgruppe)由两个加强团组成,总兵力6,762人,装备机枪372挺,迫击炮226门,反坦克炮27门,榴弹炮22门,高射炮12门,装甲战车58辆,卡车127辆,摩托车181辆,自行车1,908辆。这种突击战斗群的编制集火力、突破能力、机动性于一身,具备长时间独立作战的能力。不过该战斗群编制中的两千辆自行车,也折射出德军步兵师机械化水平的低下。这个缺陷一直到战争后期都没有改观。
( X1 e7 a' s' g& X( }, w* H
由于德国空军无法夺取制空权,德军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最终成为泡影。194011月,莫德尔接到一纸委任状,调任第3装甲师师长。
4 I! U7 `. N% Y' [& t1 t
7 N! P- q* d/ P  ]0 t
2. 3装甲师

% Y# S0 G$ u5 u6 A: `
3装甲师成立于193510月,是德军最早组建的三个装甲师之一。现任师长斯腾普夫(Horst Stumpff)和现任第5装甲旅旅长布莱特(Hermann Breith)是初创元老,无论在波兰还是在西线都有卓越表现。因此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莫德尔这个外人来当师长。由于德国装甲部队西线“闪电战”的成功,装甲师师长成了德军将领趋之若鹜的热门,竞争异常激烈,德军人事部对候选人的资历要求极高。1939年底,第2轻步兵师改编为第7装甲师,隆美尔要求担任该师师长,人事部就予以拒绝,认为他的资历只够指挥一个山地师。后来还是希特勒亲自干预,隆美尔才如愿以偿。

, B: K, Y- c1 M$ k  x
无独有偶,莫德尔的意外升迁也归功于高层人物的破格提拔,此人便是德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布劳希奇对这位昔日的下属照顾有加,为了给莫德尔腾出位置,不惜将斯滕普夫调到新成立的第20装甲师当师长。莫德尔上任伊始就展开大练兵。他完全打乱各部队的隶属关系和战斗序列,随机组建多兵种混成的战斗群。第3步兵团团长曼托菲尔(Günter von Manteuffel,名将曼托菲尔的哥哥)经常发现自己的一个步兵营被调走,然后临时配属好几个连的工兵、反坦克炮、榴弹炮、以及装甲战车。这个做法让很多观念陈旧的指挥官怨声载道。虽然短短几个月以后的苏德战场,随机应变的各种战斗群成为德军的主要作战编制,此时并没有多少指挥官能够具备和莫德尔一样的远见卓识。
7 p- `3 X1 L8 |! i8 T; N9 j9 }
莫德尔的魔鬼训练并非无缘无故,他已经得知希特勒打算进攻苏联。莫德尔和大多数德军将领一样,对苏德战争的前景并不乐观。他曾经私下跟总参谋长海德尔说,如果德军在春天入侵苏联,必须在圣诞节前赢得战争,否则就根本别想打赢。正是基于对这场战争残酷性的充分认识,莫德尔才驱使自己的部队埋头苦练。

: c( X7 Q) `6 Q6 a
19415月间,莫德尔终于接到参战命令。第3装甲师编入施维彭伯格中将(Leo Geyr von Schweppenburg)的第24装甲军,隶属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便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部署,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Hermann Hoth)3装甲集群一南一北展开钳形攻势,围歼苏军西方面军。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将充当古德里安的突击箭头。此时第3装甲师拥有198辆坦克,包括58II型,108III型,以及32IV型坦克。

7 X& C( _; U/ @; J/ p) S
1941622日,德军入侵苏联。古德里安和霍特的两个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仅仅花费6天就攻入明斯克,完成了对苏军3个集团军的围歼。此战俘虏苏军官兵28万余人,缴获坦克2,585辆。斯大林怒不可遏,枪毙了司令官巴甫洛夫大将为首的一批西方面军高级将领。
5 I' V$ j' H7 {" J
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作为突击箭头狂飙突进,8天内推进了500公里,先头部队于73日抵达第聂伯河,在东岸构筑一个桥头堡。这时军长施维彭伯格担心部队推进过快,他麾下的4个师散布在200公里长的战线上,侧翼防御异常虚弱。施维彭伯格主张暂停攻击,等待步兵部队跟进。古德里安不为所动,指示装甲集群各部队指挥官,不要理会来自侧翼和后方的威胁,绕过固守第聂伯河据点的苏军,坚决果断向纵深推进。施维彭伯格接到命令,第24装甲军向斯摩棱斯克西南150公里的克里乔夫(Krychev)进攻,掩护装甲集群其他部队完成对斯摩棱斯克的包围。710日,莫德尔的主力部队渡过第聂伯河,5天以后拿下克里乔夫。716日,斯摩棱斯克陷落,苏军第161920集团军被合围。
! i9 n8 k/ J$ \( r/ z- G/ d/ H
斯摩棱斯克失守前两天,新上任的苏军西方面军司令官铁木辛哥元帅集结7个集团军,向德军南北两个侧翼发动猛烈反击,企图撕开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库兹涅佐夫大将(F. I. Kuznetsov)指挥的第21集团军猛攻第24装甲军防守的南面侧翼。这是一次计划周密的攻击,库兹涅佐夫发动正面进攻的同时,还派遣一个骑兵军从西面插入德军背后,切断第24装甲军的补给线。在此后一个星期的激烈战斗中,第3装甲师是德军防线的中坚力量,莫德尔不但要坚守自己的阵地,还派遣一个战斗群充当消防队,到处堵塞防线的漏洞。莫德尔频频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发号施令,鼓舞士气。719号这天,莫德尔先在比霍夫指挥官兵堵住苏军的突破口,接着又出现在普罗布留斯克组织防御苏军的重型坦克,而这两个地方相距50公里远。
* {- d: N; h+ s! p
苏军反击虽然猛烈,但部队之间缺乏协调,支援炮火贫乏,后勤补给跟不上,攻势很快难以为继。一个星期以后,落在后面的德军步兵师陆续赶到,接替装甲部队的防守任务。古德里安一旦腾出手来,立刻展开机动作战,上演包抄合围的拿手好戏。他调遣第2447两个装甲军奔袭罗斯拉夫尔(Roslavl),又将苏军第28集团军装进口袋。85日,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30万苏军放下武器,德军缴获坦克3千多辆。3天以后,德军又在罗斯拉夫尔俘虏38千苏军官兵,缴获坦克200辆。

. r: Q1 l4 [$ z% h! E3 |
苏军最高统帅部认定德军的攻击目标是莫斯科,因此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之间部署了11个集团军,莫斯科东面还有4个集团军正在组建。然而扼守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后方,苏军只有3个集团军的预备队。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军没有继续前进,斯大林误以为铁木辛哥代价高昂的反击战挫败了德军攻势,于是指示宣传部门大造舆论。此时斯大林并不知道,德军已经改变攻击方向,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奉命挥师南下,迂回到基辅背后,配合南方集团军群围歼基辅附近的苏军西南方面军。
5 C2 X' u6 C& p# H
莫德尔再次领衔担当攻击箭头。他的任务异常艰巨,第3装甲师将单刀直入,渡过三条河流,深入苏军防线275公里,期间没有兄弟部队提供侧翼掩护,后勤补给完全依靠空投。而此时第3装甲师只有41辆坦克能够作战。826日,第3装甲师强渡杰斯纳河,插入苏军第1321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倘若这两个集团军反应敏捷,协同作战,两面夹击,莫德尔的部队无疑将遭到重创。然而苏军第1321集团军隶属两个不同的方面军,彼此缺乏协调。自从巴甫洛夫大将被枪毙以后,苏军将领变得谨小慎微,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苏军两个集团军坐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第3装甲师从容渡河,长驱直入。
  L. i, l% T% f4 v
两个星期以后,莫德尔的先头部队抵达基辅东面180公里的罗姆尼。此时军长施维彭伯格再次表现出极度的忧虑。第24装甲军在乌克兰的泥泞土路上挣扎前进,队伍绵延230公里,途中不断遭到苏军炮火、坦克、甚至轰炸机的攻击。施维彭伯格的军部遭遇一股苏军突袭,他本人险些成了俘虏。古德里安来到第24装甲军军部时,惊魂未定的施维彭伯格声称遭遇强大的苏军坦克集群,强烈要求转攻为守,花几天时间聚拢部队。

2 b# v' R# |. ^+ G( q2 M8 ]
这时连胆大包天的古德里安也犹豫起来,决定视察第3装甲师以后再做打算。古德里安途中屡次遭遇苏军炮火和飞机轰炸,到达第3装甲师师部以后却没有发现莫德尔的踪影,只见作战参谋庞陶少校急得发疯,因为第3装甲师遭受敌军三面进攻,只剩下10辆坦克能够运转,这个节骨眼上却没人知道师长在哪里。古德里安驱车赶到先头部队所在的罗姆尼,果然发现了莫德尔。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次邂逅:“天黑的时候,我到达莫德尔的指挥部。他身边只有一个团,其他部队依然远远落在后面。他告诉我,周围聚集的苏军主要是后勤部队,只有少数具备野战能力。发现的苏联坦克大多是为了掩护苏军撤退从附近维修站临时调来的。”, N5 D$ L4 ~. T0 @) p

- B5 h  g4 i) ?# g9 h- ~2 j
尽管麾下只有区区数千兵力,莫德尔依然决定勇往直前。914日,莫德尔派遣一个连的装甲掷弹兵,由仅存的10辆坦克开路做最后冲刺。这天下午6点,该战斗群同北上的第16装甲师一部胜利会师。基辅包围圈终于合拢了。
% k( L) w0 b& K
基辅战役是德军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围歼战,被围苏军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以及第5212637四个集团军,官兵70余万人。斯大林直到917日午夜才勉强允许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西南方面军只有15千人成功突围,司令官基尔波诺斯大将阵亡,665千苏军官兵走进战俘营。第3装甲师斩获甚丰,俘虏苏军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M. I. Potapov)和他的整个参谋部。波塔波夫是苏德战争初期表现最优秀的苏军将领之一,他在基辅前线的坚韧防守,曾经让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龙德施泰德一筹莫展。
: U/ P6 {" p1 k, K6 M8 B; P  Y
基辅战役结束以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回师中路,加入德军向莫斯科的最后冲击。德军面对的苏军防线无比宽广,两个方面军下属的13个集团军125万官兵严阵以待。然而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不许擅自移动一步。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德军装甲部队迂回穿插的天赐良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任务是围歼布良斯克附近的苏军两个集团军。第24装甲军再次一马当先,不过这次轮到第4装甲师担任突击箭头,莫德尔的部队掩护侧翼。

8 L6 u4 {3 ^/ |7 s
此战德军遭遇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列留申科少将(Dmitri D. Lelyushenko)指挥的第一近卫军展现了苏军罕见的战术素养,该部装备T-34坦克的两个坦克旅成功伏击了轻敌冒进的德军第4装甲师,击毁击伤德军坦克一百多辆。古德里安震惊之余,不得不承认对手善于学习,提高得很快。然而个别苏军部队的优异表现并不能挽回败局。1025日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落幕。苏军又有6个集团军覆灭,70万官兵被俘。战役结束的第二天,莫德尔双喜临门,荣升装甲兵上将,并调任第41装甲军军长。
4 {  ]2 }% ^0 T. F- u, f$ o1 l( _
41装甲军隶属德军第3装甲集群,奉命从西北方向冲击莫斯科。此时挡在第3装甲集群前面的苏军,是科涅夫大将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包括4个集团军大约30万人。莫德尔接手时,第41装甲军只剩下第1、第6两个装甲师,兵力严重不足,直到11月底才配属了第23步兵师。雪上加霜的是,莫德尔上任不久便碰上秋雨连绵的天气,道路成为泥潭,部队举步维艰。莫德尔坚信苏军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只要坚持不懈,胜利就在眼前。他一如既往亲临前线,鞭策部队,振奋士气。一个参谋副官指出,第41装甲军此时只剩下40辆坦克,莫德尔大声回答:“没什么可抱怨的,我在基辅作战时只有10辆坦克。”* g0 \7 ~9 L' P' G8 A: \/ W: Y, m
& k" j$ \, S7 p- q" v* [3 ^1 y
6装甲师刚从列宁格勒前线调来,未及修整就披挂上阵。莫德尔打乱编制,把第1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和第23步兵师的一个团配属给第6装甲师,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攻击箭头,直扑莫斯科。第6装甲师从苏军第16和第31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突入,和第7装甲师一道齐头并进。12月初,两支部队推进至莫斯科以北50公里的雅霍罗马小镇,而第7装甲师的卢克战斗群单刀直入,进入莫斯科北郊35公里。德军装甲部队在西北方向的犀利突破惊动了斯大林,他焦急询问朱可夫:“你确信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朱可夫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一定守得住。”" e( F; j3 P: i
- a6 h( x) r- l
朱可夫决非盲目乐观,他集结了110万苏军,正等待时机迎头痛击进犯德军。124日,机会终于到来。这天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度,德军的进攻陷于瘫痪。第6装甲师师长劳斯(Erhard Raus)在回忆录中写道:“酷寒天气下,德军士兵冻得浑身僵硬,无法端起步枪瞄准射击;步枪枪栓卡住,撞针一击即碎;机枪结了一层冰壳,润滑油冻在枪膛里;弹药供给中断;迫击炮弹钻进深深的雪窝里发出一声空洞无害的爆炸声;地雷完全失效。”1 i0 E/ l1 }' {, y7 E/ B

# ~, z- n$ f8 V8 Y3 }
125日,苏军的大反攻正式打响,坦克、骑兵、和雪橇兵组成的突击部队如同暴风雪一般扫荡德军防线。1214日,德军总参谋长海德尔未经希特勒批准,允许德军前线部队相机后撤。两天以后,希特勒撤销了这个命令,要求德军坚守阵地,不得后退一步。德军早在一战就确立了“弹性防守”的战术原则,并不死守固定防线,而是逐步后退,依靠纵深部署的防御阵地集中火力消灭敌人。希特勒的这个命令遭到大批德军高级将领的强烈反对。希特勒针锋相对,在以后的一个月里相继撤换德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三位集团军群司令官,以及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三十多位高级将领。

4 G6 d  q" ~& J; I$ ?8 g
莫德尔率领第41装甲军且战且退,后撤至拉玛河一线构筑防御工事。由于天寒地冻,德军士兵的铁锹毫无用处,而第41装甲军没有任何挖掘机械。莫德尔命令工兵用炸药开掘防御工事。依靠这样一条由弹坑连接而成的防线,第41装甲军打退苏军多次进攻,坚守阵地整整10天。19421月初,由于西面的德军防线被苏军多处突破,第41装甲军岌岌可危,被迫后撤至安全地带,不久第1、第6两个装甲师相继被调走。莫德尔牢骚满腹,向集团军群司令部抗议,却得到一份出人意料的礼物 - 9集团军司令官的委任状。
8 ]3 D) _7 L' K4 N; e# _
虽然三个月里连升两级,莫德尔此刻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今后的几个月里他将面临生死悬于一线的残酷考验。
6 i& Q4 {5 P9 q6 f3 [: G

9 Y1 r* \' D" f- u" J/ V- C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15 捐资 +2 学识 +1 收起 理由
大胖子 + 4 涨姿势
爱思伯爵 + 4 精彩
树袋熊毛毛 + 2 精彩
煮酒正熟 + 5 + 2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8 00:00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沙发
    发表于 2011-8-10 12:14:51 | 只看该作者
    先送花欢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8-10 14:12:24 | 只看该作者
    此公不自杀落到美国人手上,莫非真要被绞死?

    点评

    不会,参考其他德国将军的处理,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判刑,最终假释,安度晚年  发表于 2011-8-10 15:43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1 12:03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地板
    发表于 2011-8-10 14:3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史鉴 的帖子* c5 y) R' Z6 Z: q
    8 Y% E% L/ I. A+ e+ x/ E; q
    好文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08:11:25 | 只看该作者
    旅途愉快 发表于 2011-8-10 14:12 , z" D, O/ E+ e# W2 X! e: ?/ q
    此公不自杀落到美国人手上,莫非真要被绞死?
    * z5 I( u9 g/ K5 c: [$ \  ^
    二战以后英美没有杀过一个被俘的德军将领,倒是苏联杀了几个,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军哥萨克骑兵军军长潘维茨。莫德尔是害怕被美军引渡落地苏联手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0-5 09:3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andy 于 2011-10-5 09:38 编辑
    " A3 o2 z. R1 `  R; e2 Y% S/ _
    - ?) }8 X8 ^* |% B! B德军的体制我有时候看得稀里糊涂,集团军参谋长外放我觉着应该是军长,再不济也是副军长,怎么就是个师长呢?哪怕是装甲师。中将师长,听着就怪。
    * x8 R" @) @8 @# A" j$ J" p还有一般德军师以上单位是什么结构,一个主官,一个参谋长,有副军长,副师长吗,都有几个?还是只有师长,军长助理。
    / g7 N2 D/ U4 T0 V; ~3 L: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5 10:05:32 | 只看该作者
    landy 发表于 2011-10-5 09:35 8 z& W3 F3 O; g9 |/ p- J7 c: u
    德军的体制我有时候看得稀里糊涂,集团军参谋长外放我觉着应该是军长,再不济也是副军长,怎么就是个师长呢 ...

    + @( f' m$ \& ?: v2 j德军的参谋长军衔不一定高,莫德尔在B集团军群的参谋长瓦格纳,不过是个少将。他自己在16集团军当参谋长时军衔是中将。德军的军衔没有准将,所以少将大致相当于英美军队的准将,中将大致相当于英美军队的少将,以此类推。德军少将担任师长的情况也有,但大多不是主力部队。装甲师师长往往是中将。德军的军衔跟指挥权没有挂钩关系,巴尔克到西线当G集团军群司令时,军衔不过是上将,而他的前任布拉斯科维茨是大将军衔。7 g$ l" y" m# Y1 ~+ r% O1 c& b
    ; a- w/ `4 l3 [+ U6 _9 ]( l& i0 V
    德军好像是没有副职的,一般参谋长就相当于副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1-10-5 20:46:09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1-10-5 10:05
    ) L6 R! \9 R8 q  Y德军的参谋长军衔不一定高,莫德尔在B集团军群的参谋长瓦格纳,不过是个少将。他自己在16集团军当参谋长 ...
    1 B+ q. i$ G# i; e6 _# ^
    唔,多谢,这个解释了军衔问题。那就是说参谋长在德军体系里就是低人一等啊,嘿嘿。不像我军参谋长外放至少是下一级机构的主官。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28:47 | 只看该作者
    landy 发表于 2011-10-5 20:46 6 Q! ^1 m/ @. I- a5 I4 R4 }- I1 B
    唔,多谢,这个解释了军衔问题。那就是说参谋长在德军体系里就是低人一等啊,嘿嘿。不像我军参谋长外放至 ...

    $ I/ P( V  f$ m: ~) r% X3 _# c# v不能小看德军的参谋长啊,德军高级将领大多数都当过参谋长。

    点评

    曼施坦因也是参谋长出身的 好像38年就是第一军需总监,当年鲁登道夫的位子  发表于 2011-10-6 13:33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1-10-6 13:32:19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1-8-11 08:11 # X: d. c+ g" J. C! Q3 x9 {: F5 g
    二战以后英美没有杀过一个被俘的德军将领,倒是苏联杀了几个,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德军哥萨克骑兵军军长潘维 ...
    ! g6 _' }" ^8 W
    毛子也不杀德国将军吧 哥萨克骑兵军这个编制没听说过能提供点资料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1-10-6 13:32:54 | 只看该作者
    landy 发表于 2011-10-5 20:46 2 i! H, c7 s  g$ P( `2 _3 N& N
    唔,多谢,这个解释了军衔问题。那就是说参谋长在德军体系里就是低人一等啊,嘿嘿。不像我军参谋长外放至 ...

    " s" l$ Q) A- |. t8 S+ R德军参谋长是管具体事务的。很牛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00:03:31 | 只看该作者
    道孙吴 发表于 2011-10-6 13:32 ' o  U3 ~& K# [5 b
    毛子也不杀德国将军吧 哥萨克骑兵军这个编制没听说过能提供点资料吗?
    3 g/ ^7 j0 _$ p0 `& g: K
    潘维茨就是正宗的德国将军啊。哥萨克骑兵军是德国在苏联占领区组建的部队,主要从顿河哥萨克部落里招募,二战后期部署在南斯拉夫打铁托的游击队。下面是维基百科里潘维茨的条目。
    1 e( g( b+ s: j1 B' ~& |/ h
    & y! x5 T$ W. X' e% {( k6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lmuth_von_Pannwitz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1 23:13
  • 签到天数: 8 天

    [LV.3]辟谷

    13#
    发表于 2016-1-18 10:18:52 | 只看该作者
    Franz Halder国内一般译为哈尔德。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被解职。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6-1-18 22:38:38 | 只看该作者
    收了几百个德军坦克装甲模型再回头来看军史文,果然有收获。6 a( O. ~9 Y* {% J
    那些坦克都是有考证的,带着各自隶属部队涂装,编号和师徽,11师,7师,骷髅师... 一个个都具体化了。) d, r: P1 b) O9 W) H* N
    那就顺手贴个图吧8 k3 S: ]$ h8 a5 y4 M4 f

    ' a; D9 s4 D& d, G. ^+ l
    9 M( k) ]* O" u3 F6 y* A  y" S11装甲师15团的。车身上带着鬼魂团徽。: f/ E$ g8 W/ }7 A8 z, u
    0 o- \- e* Y$ b+ ?. h0 p' [

    0 _. q- x7 Q. ?- {8 A: H1 m德军对苏联战争初期,坦克完全不占上风。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3 19:48 , Processed in 0.07479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