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j8 `9 l( x1 i& H. f; n
《一、惊变》 9 a; ?/ |+ S5 e
! s: t: a u" Q& v7 z! _
% w- c# i; Z8 K( g4 |大唐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京师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如同以往一样沐浴在盛唐阳光里的人们,正惊讶地注视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策马狂奔,飞一般跃过乍暖还寒的集市街道,飞腾的马蹄溅起一片又一片的冰冷泥水…… `9 W( E; \& s: G+ K/ R! K
, B4 X' ^8 f# Q. P! `
很快,御宇天下已将近半个世纪的玄宗皇帝,得到了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继而欢欣鼓舞的消息——信使说,大唐天子最强大的对手,吐蕃的圣神赞普赤德祖赞,刚刚在西藏遇弑!杀害这位藏王的,是他的两位主要大臣,吐蕃国内已经一片混乱,此前被征服的各地土王们趁机起事,而其中的一位土王,已经派人与大唐联络,强烈要求归附。
* z$ u5 @" G. K p/ B. M
3 a6 ^& b5 M, ^# U. F! k: I3 P派出这个信使的,是一位身兼河西与陇右两大军区节度使的唐朝将军,他写给皇帝的这份奏章,后来被保存在著名的《全唐文》里,是为《奏苏毗王子悉诺逻降附状》,文章很短且言简意赅,颇合那个时代的武将风范:
* U7 j D2 P% h2 @
) T& ]' h$ W5 l“苏毗一蕃,最近河北,吐泽部落,数倍居人。盖是吐蕃举国强授,军粮兵马,半出其中。”' K4 u1 e* h7 H8 F. Q5 b- C
) L& d- E, y' i8 f& @. ~8 t/ v苏毗,就是这次要求归附大唐的土邦,它是吐蕃王朝最重要的藩属之一,吐蕃军团的兵源给养,有极高比例是由这个地方供应的。但是,关于苏毗的具体位置,后世一直众说纷纭,有说在今天西藏的日喀则地区,也有说在西藏昌都或青海玉树,甚至在四川甘孜州。而从这份奏章来看,当时苏毗王的势力范围,在青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的防区,与青海接壤而与另几个地方则相距很远。
: F8 F% n; d* K/ g% ~4 B' k7 a/ i3 L3 O! b7 b0 H
“自没凌替送款事彰,家族遇害。二千余人,悉其种落,皆为猜阻。今此王子,又复归降,临行事泄,还遭掩袭,一千余人,悉被诛夷,犹独与左右苦战获免。”, }& P! @3 K/ |* U; h$ n
$ @7 G) Z) ^% o0 f% @0 t- X* g5 a. i, t
没凌替(新唐书作‘没陵赞’)就是当时的苏毗王,据信他是弑君的主谋之一,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中,曾出现了他的名字,此人地位显赫,曾担任过吐蕃首相即“大论”。这场政变最后被吐蕃朝廷镇压下去,没凌替及其家人大多被杀,此事在敦煌文书中也有记载。而从这份奏章来看,赤德祖赞之死,唐朝似乎也参与其中,或其起码是事先知情的。' [3 ~( U8 S6 \% t6 r' {3 a& v) ]9 d
6 G2 |# M, M6 {& O
因为,奏章中明确说了苏毗王与唐方“送款”——这个词的意思很暧昧,本指男女之间传递情意,比如名诗人骆宾王便有“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之句,而更令人脸红的是,这首诗竟然是骆宾王替一位女道士写给男道士的情书!这个词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投诚或归降,唐朝另一位文豪张说曾在其诗歌《破阵乐》里写道:“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
! Z$ H0 C. o" ?. }+ W" d" K9 O' e$ D" I, @ r. ]% ]" l" D3 l
家破人亡后,没凌替的儿子悉诺逻带着两千多部属打算投唐,结果风声再次走漏,逃亡的苏毗属民中途遭到吐蕃军的劫杀,其中一千多人死于非命。靠着“左右苦战“,悉诺逻王子拼死突围,终于逃到了唐朝边境。此情此景看上去似乎相当熟悉,颇似一千年后的乾隆时期,土尔扈特蒙古人那场史诗般的《东归英雄传》之翻版。
8 e. q1 }* }: O: H- Y% L. ~& L- Y; R1 ]5 T- ~
“且吐蕃苏毗,互相屠戮,心腹自溃,灭亡可期。但其王逆逆归仁,则是国有盛事。伏望宣付史馆,旌其慕化。”大唐河陇节度使向皇帝指出,现在吐蕃内部自相残杀,灭亡似乎指日可待。另一方面,悉诺逻王子历尽艰难险阻投奔我大唐,实在是难得的盛世,希望陛下能大力嘉奖并把这件事记入史书,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些外族是如何向往我们的辉煌盛世。) {/ h" H1 v q+ y0 P* p
, K# t" \( T: x6 E( ~' b8 I+ f从唐朝史料来看,帝国果然没有亏待苏毗王子,悉诺逻被封为怀义王,并赐予国姓“李”。如同当年投唐的论弓仁(噶尔钦陵之子,被唐朝封为拔川郡王)一样,这个家族从此便在新的祖国繁衍生息下去,暂且不表。
$ p- n* a) Z. E- L6 B3 F$ U0 d* x- `7 F& D- n
接待悉诺逻的那位大唐河陇节度使,便是著名的哥舒翰。此时,按照中原史料的记载,唐帝国在对其宿敌吐蕃的战争中,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史官对此大好形势赞美道:“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 _, r& L0 E+ N. Z4 Y) `" A
7 Y: x8 C& h, K
之前两年也就是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唐军在河陇战场取得重大胜利,一举收复了被吐蕃占据了整整四十年之久的河曲地区。“河曲”指的是黄河最初的几个大拐弯所流经的地域,大致包括今天甘肃的临洮县、临潭县、玛曲县、四川阿坝州的若尔盖县、青海海南州的贵德县、贵南县等一大片地方,水草丰美盛产良马。当年,这一地区被吐蕃以金城公主嫁妆的名义索走,河西走廊此后便不得安宁,几乎吐蕃人每次犯边,都是从河曲之地出兵。( r7 L$ ~9 A* T: ?& t9 ` W) |
; Q& l# C# ~$ b7 ^) C! k% w
一年之后,唐军在河曲再次击败来犯的吐蕃军,为了巩固胜利成果,玄宗下令将该地彻底汉化,按照内地的制度设立郡、县、军等行政机构,包括洮阳(在甘肃临洮)和浇河(在青海贵德)两个郡,以及神策(在甘肃临潭)和宛秀(在青海贵南)两个军——“军”是唐朝在边疆设立的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内地的州郡,但实行军管。
6 @) q1 q- L* G. c; _: D: }; D7 {( L( \& _
从此,河曲之地由吐蕃进攻内地的桥头堡,华丽转身为唐朝攻击吐蕃的前进基地。为庆贺这一重大胜利,当时正在河陇节度使幕府做“掌书记”即秘书官的边塞大诗人高适,特意写了一组三首的诗作,这就是相当有名的《九曲词》:
! i6 T& j) V4 X0 T& y+ e: r0 P' X! B4 x# m$ h; u% {0 S
其一:# [, ^- ^" L5 a8 W: Z. Y
# u1 \- o9 w2 z* a6 s5 z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 K% |& ?2 ~0 c& }& |" T$ k$ g7 g: p) ^6 k; u* t. z; W8 R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0 |$ u4 K& U, K1 D! I7 w6 J6 h( l! \9 g. M, y: E, ~' y9 j0 I
其二:
' `% ^9 `' @$ W7 Y# X* Q1 F
5 W7 D6 ?$ ?2 e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9 h0 O: @) A7 ~" C& M2 {! H
2 I- x: h3 r. D% R6 w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2 D7 L: [1 m4 `8 N* p6 @/ w& P
% n) S! D2 V; r, F5 ?其三:( L4 S5 c: H3 n5 B5 g, Y
' b5 }# O3 D4 A2 H. d. e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l/ }% b* B* F; a, U! U0 q5 z% f6 o
1 M- U: n! p# u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 E8 x6 P& q+ c- d3 n; m% e
+ y2 ^4 }* \/ Z5 ~2 I$ {高适诗中所赞美的这位“铁骑横行铁岭头”的“异姓王”,正是时任河陇节度使、因这场战功而被封为西平郡王的哥舒翰。天宝九年即公元750年,玄宗的宠臣安禄山已经被封为东平郡王,从而开唐朝武将封王的先河——后来《资治通鉴》对此事特别评论道:“唐将帅封王自此始。”1 h( ] q& ?; t- g
& R" N; _' K1 }" ^( z k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唐朝的藩镇们就开始纷纷当上王爷了,而在此之前,即使像李靖、李勣这样立下盖世军功的名将,爵位最高也不过国公而已。现在,哥舒翰又被封为西平郡王,单单从这两个王号来看,似乎在安禄山与哥舒翰之间,玄宗皇帝正刻意维持着某种平衡。
' m2 n$ F0 Y( u8 E5 Z* n2 z$ j: ~' R L7 Z
“哥舒”这个姓氏,出自于西突厥,《旧唐书》写道:“哥舒翰,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裔也。蕃人多以部落称姓,因以为氏。”也就是说哥舒翰其实是个突厥人,而且还与当年曾威震中亚的突骑施汗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u! E, m- H7 y2 u
+ q4 d4 p: H, Y- B$ o* R# Q' \不过与高仙芝类似,起码从哥舒翰的祖父起,这个家族便归附了唐朝——其祖父哥舒沮,做过唐朝的左清道率,这是一个太子系统的官职,相当于东宫卫队长之一;其父亲哥舒道元,做到了安西副都护这样的高官。
6 r2 U. |7 E5 M0 c4 c; o. m. K* N1 y/ A
从家族背景来看,哥舒翰无疑是个官二代。
/ L5 h7 o0 M( X, t- ]3 K
/ Z$ a( O6 ~/ z) k7 Y【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