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在西藏过藏历新年——雍布拉康、昌珠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5:51: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求真唯美 于 2014-4-6 16:06 编辑

藏历新年初三,我们到著名雍布拉康参观。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高耸于雅砻河东岸的扎西次日山顶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据史书记载宫殿是公元前二世纪,当地苯教徒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经不断扩建,成为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将王都迁往拉萨。不过松赞干布也忘了雅砻这块吐蕃的发祥之地,不时还回来居住,以后由宫殿改作佛教寺庙。据说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期,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我们把车停在雍布拉康下面的一个村庄旁,看到每栋藏居房顶的四角都飘扬着崭新的五彩经幡。挂五彩“经幡树”是藏族同胞过年的一个传统。经幡树在藏语称“塔觉”,就是将五彩经幡缝在树枝上。五彩经幡的制作工艺很有讲究,需要先在长方形的布、麻纱或丝绸上印以“风马旗”图案,然后由专门的工匠按照从上至下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的顺序缝制在树枝上。这样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因为各种颜色的经幡有着天地自然的象征,分别代表了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黄土,是人们将美好愿望寄托自然,敬畏天地的一种表现。每逢藏历新年,人们就要制作新的五彩经幡树插在屋顶上,以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藏民不仅在自家的屋顶插经幡树,也要送去敬神。在山脚下,我们看到一队队抗着经幡树的藏民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爬到雍布拉康背后的小山上去敬神。抗树的大都是青壮年,也有一些是妇女和半大的孩子,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们也随着人群徒步上山,远远望去,山坡上的经幡堆处燃起了浓浓的白烟。这是藏民们在“煨桑”。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传说古时藏族男子在出征或狩猎归来时,部族首领、老年人、妇女儿童聚在寨外郊野,燃上一堆柏树枝和香草,并不断地向出征者身上洒水,意为用烟和水驱除各种污秽之气,因此煨桑成为雪域高原先民同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时至今日,煨桑仍是藏民族过年的一个传统活动。“桑”是藏语,其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等净化之意。但以其薰燃过程、人们煨桑时的心态以及所用物品来看,则是一个很明显的供奉仪式。所以煨桑有两层含义,一是净化,二是祭祀献供,因为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脱水的柏技和香草外,还要供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苹果、清水等众多食品,确有祭祀奉供之意。我们先来到雍布拉康背后的山坡上,观看藏民敬神的仪式。他们先把五彩经幡树在经幡台安放好,然后走到桑烟堆前,将柏树枝放置桑炉内(桑烟堆前)点燃,再供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酒等。最后煨桑者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并口诵“六字真言”。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解脱。在山上,一位老者看到我,把手里敬神的青稞酒瓶递给我。我按照藏族传统先敬天、敬地、敬人,然后喝了一口。老人高兴地与我握手拥抱。

站在山坡远望,雄伟的雍布拉康对面能看到西藏著名的神山——贡布日山,当年猴王和罗刹女在菩贤菩萨的主持下成的亲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雍布拉康脚下,是广阔平坦的雅砻河谷平原,这是藏族农耕文化的诞生地。在雍布拉康远处的一座座小山上,也燃起一堆堆桑烟。在内地,拜佛的人多在寺庙内点燃香火烧纸钱,烟熏味浓得令人受不了。在藏区煨桑炉大都位于寺庙外的开阔处活山坡上,西藏天高地远,柏枝香草纯天然,不冒黑烟,气味好闻,燃烧后的白烟随高原清风慢慢散开,在蓝天白云下桑烟袅袅,如丝如缕,轻盈飘逸。冉冉升起的桑烟寄托着藏民对神的敬畏,对美好生活诉祈求。

从山上下来,我们到雍布拉康参观。雍布拉康建在山顶上,地势狭窄,殿堂规模不大。由于这里是由原来的王宫改做寺庙,所以佛堂除了供奉三世佛等菩萨外,也还供有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以及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历代吐蕃国王和王后的坐像。以及吞米桑布扎、禄东赞等大臣的立像。在二层有一排经架,堆满了经书,传说公元5世纪时,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掉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从雍布拉康下来,我们赶到5公里外的昌珠寺。昌珠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吐蕃时期第一个佛堂,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属格鲁派寺院。昌珠”是藏语“鹏与龙”之意。相传吐蕃王松赞干布时代,当时此地为一片大水,内藏毒龙,松赞干布想泄水筑城,用法师之计,以大鹏降龙,7日水干,筑基建寺。另一则传说则是:文成公主初入藏时,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全域的地形极似一仰卧的罗刹女,极不利于吐蕃王朝立国,须在罗刹女的心脏和四肢建庙以镇之。于是昌珠寺便屹立在了罗刹女的左臂上。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

昌珠寺建筑规模宏大,由大殿、转经围廊、廊院三部分组成,共二层,砖木结构。主体建筑是措钦大殿(大经堂),大殿下层布局和形式与大昭寺大殿相仿。有60根粗大的木柱支撑,是全寺僧人每日诵经和举行重要宗教活动的场所。大经堂的周围分别排列着12座神殿,每座神殿供奉的神佛菩萨各不相同。据说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和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密宗修行大师米拉日巴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修行过,使得昌珠成为许多佛教信徒的朝圣圣地。昌珠寺的镇寺之宝——珍珠唐卡,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这幅用珍珠串起成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坚期木厄额松像),相传是文成公主带领宫女所绣。但按文献记载,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镶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历经文革劫难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离开昌珠寺,我们就踏上返回拉萨的路程。两天的山南之旅时间很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管并不很仔细,很深入,但还是印象深刻,久久回味。

1、扛五彩经幡树上山


2、雍布拉康


3、拜佛的藏民


4、雍布拉康门前的煨桑炉


5、山坡上的煨桑堆


6、点起一处处煨桑堆


7、扛经幡树的老藏民


8、拜佛的小夫妻


9、敬神仪式


10、到山顶了


11、煨桑堆前


12、雍布拉康全景


13、藏经架


14、昌珠寺


15、击鼓的喇嘛


16、庄严的佛像


17、寺内的佛像


18、煨桑炉前祈祷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不爱吱声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4-4-15 18:05:52 | 只看该作者
老兄跑得真快,
云南刚刚回来又奔了西藏。马不停蹄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7 09:54 , Processed in 0.04985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