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 创: 草 药 郎 中 ( 十一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6: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网友《落九天》回复道:“我回帖说的俺家乡的那种膏药,其中的成分并不全是草药,医家自己说的,配方中有样东西,竟然是我们当地的“鸡”。是的,活生生,咕咕叫的鸡。但究竟用的是的鸡内脏,骨骼还是肉皮或者羽毛?反正他们是“打死也不再往下说”。
  那副膏药在当地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叫作‘鸡子药’。”
  看罢回复,不由得勾想起早年间曾见过的一件真事,那件事,便与这活鸡有牵扯。
  当年,我在机关工作,隔壁住的邻居,有这么个人,利用自己所学的技艺,人寻上门来,便替人治跌打损伤,用的就是活鸡配药。
  说来话长,扯白话说事儿得从头讲起。不然,直接从中间插上一杠,厮哩猛咚,撩头不接尾,大伙也看不明白,闹不清到底是啥事体。
  77年夏天,我从基层工厂调到工业管理局。
  文化大革命那阵,举国上下,时兴起“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随着“砸烂公检法”开始,一夜之间,所有的管理机构统统成为“封资修”‘管卡压’的工具,陆续被撤掉。到‘革命委员会’建立,县以上只设立‘农业组’,‘工业组’之类几个管理办事机构。
  75年,“总设计师”再次登台,大力进行整顿,抓企业管理,先前撤掉的那些机构,又得重新恢复起来。这工业局就是恢复机构之一。
  可怜见,机构恢复,堂堂正正的管理局却没得个地方立足。后由县委领导出面,找到县某某管理站打商量,把他们楼上空置的一层,暂时借给工业局作为栖身之处,等候工业局修了房子再退还给他们。
  办公的地方总算是有了着落,可局机关工作人员住的地方却又得再想法儿。
  没得法,由局长大人亲自出马,找到县委工交办协调,由同处一个大院内的航运公司帮忙,空出几间房子让与我们,这才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落脚之处。
  那年头,时兴讲大局,讲风格,单位的头头大多是土改,合作化时期的老熟人,朝不见面晚碰头,再加上领导出面说话打了哈哈,也就不打推辞,想方设法空出了几间房子给了我们。
分给俺的那间小平房一共八平方米,吃住睡也就这么大一块小天地。
  隔壁住的是航运公司的一职工,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
  儿子姓张,大名叫桂林。桂林他妈不晓得姓啥。依本地习俗,出嫁后从夫,俺便称呼老太太为张伯妈。
  那时,计划生育只是口头在喊,行动上管得还不太严。桂林两口子很能生养,三十出头,只想要个儿子,一连生下三个女娃,硬是等到得了个老儿子,这才结扎。夫妻俩都在公司船厂里头做事。几个小孩统统交把了当家理事的老母亲照管看着。
  老太婆身体硬朗,交劲得很。除了照管着一群孩子,天天洗衣做饭,从早到晚,忙得一包子的劲。
  同为邻居,房抵房,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见了面少不得要打招呼。一来二往,时间长了,慢慢地,这才知道老太太的一家,原先住在大伏溪的山里边。解放前,老太太和丈夫俩口子,一直驾着条小货船,在溪河里漂泊,帮人把山里的出产运出山来,回头,又替人把外边的洋广杂货运进山里边。
  五十年代中期,时兴起集体化。原先在水上讨生活的那些船民——俗称‘船拐拐’,也组织起来,成立起运输合作社。这运输合作社跟随时代潮流直往前滚,滚到七十年代初,又摇身一变,改名换姓,招牌换了个记,变成了“航运公司”。
  水上职业,风里来,雨里去,钱挣得多不错,可风险也是极大,是个不被人看好的活路,基本上是子承父业,代代沿袭。虽说是兴起集体,可干起事来,还是一家人照管着一条船,俗称是‘家人班子’。吃水上饭的人,上滩拉纤,顺水撑篙,尤其在水急滩多浪险的溪河里行走,少不得有瞌瞌碰碰,时时刻刻,都有性命之忧。为防备万一,水上人多懂得用草药治疗跌打损伤的技能,防备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老话说得是,行船跑马三分险么!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2 收起 理由
冰蚁 + 8 谢谢分享!
燕庐敕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6 15:24 , Processed in 0.03630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