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完东西再反唐——历史上的薛家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3-2-21 08:55 编辑
6 i' Q3 U* w! V5 L7 n1 G
魔术师 发表于 2013-2-20 21:49
- h8 U; U7 B! ?# G: k) [话说跟吐蕃作战失利,在多大程度上与海拔高度有关?或者换个问法,有多少败仗是在低海拔地区打的?
- b0 u# W, w" R9 f6 X* z9 P

* l4 `/ h" c8 w$ K嗯,还真不都是在高海拔地区吃的败仗。比如唐军输的最惨的,在钦陵手下丧师超过10万的那几次吧:% M) `* I' O% J' `" w9 J& Z$ \
+ q7 }3 ^+ U* J4 n4 q
大非川之战,青海湖附近,海拔肯定算高的。
8 K: c  O* p& l8 R+ Q4 y$ _3 p( K/ V9 W$ w' |
青海之战,上半场还是在高海拔的青海湖,下半场移到了西宁附近,海拔两千出头,不能算高。
0 f  [' F( L+ J) B4 g. o) y* G" u* m; U; |# n
寅识迦河之战,在新疆伊犁附近,海拔不到一千米,肯定不高。
0 B+ M9 x5 T! J9 @- x
- s' X9 B/ |5 z/ W8 I! D洮州之战,在今天甘南的临潭,海拔两千多,不能算高。
- o5 K9 U/ Z' E& H0 T% f7 |
3 u# x- x! N1 p6 W6 N, ^反倒是在海拔最高的战场,两次战争唐军都赢了,那就是高仙芝破小勃律和封常清破大勃律,地点在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海拔高达四五千米。而更为著名的石堡城之战,海拔也相当高,唐军也赢了。3 L, i$ O! {; R. S! y+ g( P" p

+ z. Y0 Q  Q/ R( L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那就举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公元726年冬天,唐军在青海湖附近大破吐蕃军,战场几乎就在当年薛仁贵惨败的地方。
* j9 R; l& R8 y
3 m- _! s8 g4 @0 G7 ~6 w# r- N高海拔对战争肯定有影响,但优秀的统帅会尽量限制这种影响,否则就是真的靠天吃饭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09:00:12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3-2-21 07:05 + \4 ]; L: M6 U7 i( J
我猜也是这个原因。。。 平原人初上高原,跑都跑不动,还打仗呢。。。 1 e! H! Y4 }! @
7 B6 [1 J& X- T: M( z7 ^) Y9 {5 R8 j
反过来吐蕃人从高原跑到平原上, ...
. D4 x9 m3 R" j3 w- e

# P* m4 c1 g0 R" v3 [! h从高原跑到平原,身体同样要出大问题。" x5 s1 K$ \- L  E" u+ J

. {4 _( w3 P% T9 M$ |) |尤其是心脏和血管,因为他们的身体早已适应了低气压缺氧的环境,一旦到了内地,经常会出心脏病和血管病。
6 s' _2 [; E4 {! E1 Q( V7 U3 y3 \7 F6 z$ E8 G
另外影响更大的是瘟疫,高寒环境的藏人对内地疾病免疫力很低,比如那些传染病,对他们几乎是致命的,当年如果不种牛痘的话,绝大多来北京的藏人会死于天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09:06:23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3-2-21 03:16
. Y0 n  \! b6 }. Y# s6 x提供一个韩剧版的薛仁贵
& x% }4 V+ o' W/ M0 Z2 s3 F/ \$ a! Y6 d; V
韩剧《大祚榮》

, e+ b" }, P) I9 t大祚荣大概算是女真人的祖先,据说“大”就是古代通古斯语“酋长”的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3-2-21 09:23:17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杀降多和粮食不足有关。粮食不足就要造反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24-2-11 13:31
  • 签到天数: 141 天

    [LV.7]分神

    25#
    发表于 2013-2-21 09:48:55 | 只看该作者
    他打了这么多胜仗,败仗就只有这么一次,但这一次败仗就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1:00:07 | 只看该作者

    【续 薛丁山征西】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3-2-21 11:01 编辑 ; w, R9 L0 R/ U9 B

    5 j) C7 i9 {/ K评书中,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薛仁贵生平难逢对手,但他最后却阴差阳错地死在儿子薛丁山手中——这小子挂帅去救援被敌人围困的父亲,他朝着对手一箭射去,但这箭却无巧不巧地扎在了薛仁贵的颈嗓咽喉,可怜一代英雄就此归西。
    / z6 \% z3 _6 m; l  R2 S7 H5 Y4 s& N& p7 {8 s
    而薛丁山的结局也和其父差不多,他竟然也是因儿子而死,尽管并不是像他当年那样直接——薛丁山的儿子薛刚闯了滔天大祸,这小子大闹花灯吓死了病重的高宗皇帝,导致薛家被武则天满门抄斩,薛刚被迫只身逃亡,从此浪迹天涯。
    # z# {2 U2 I- _& k' e5 }  T, Y" f9 P. ^4 e' v0 H
    那么在历史上,这位薛丁山真地这么倒霉吗?其实,他活得可是相当滋润。
    8 ^2 R) I/ R5 V! E% ?! o: i# w; ]$ b7 X$ _
    # V! i' c& M! y0 I
    . f) s" \' s5 v* w9 [' c0 @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吐蕃十万大军入侵,他们直扑临洮大肆掳掠,随后又进犯至渭源,抢劫了大量牲畜。临洮不仅是陇西重镇,更是李唐皇室祖先即陇西李氏的初兴之地,而渭源则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之地,地处河西走廊的要冲,离大唐的西京长安也并不算远。. }& r6 A5 H5 r( R- ^6 O' v4 m

    7 t% J, q$ `. G$ W& R消息传来,京师震动,人心惶惶,刚刚掌权没几年的玄宗皇帝不得不下令进行全国总动员,要求中央府兵和各地方部队火速集结,准备随自己御驾亲征。但在大臣们的极力劝阻下,玄宗所宣称的亲征最终没有成行,名将薛仁贵之子薛讷被皇帝任命为主将,率大军反击吐蕃。
    3 B3 e8 k1 [5 ^; v! _
    3 l% K2 f4 S( f9 T4 I这位被后世神化的薛丁山(薛讷字慎言,但民间传说他字丁山)当时已经六十八岁。尽管有个勇贯三军的老爹,但薛讷却并不以武艺著称,恰恰相反,他本来是一个文官,而且是个相当称职的地方官,武周时期,他曾担任蓝田县令,在任期间竟然敢拒绝当时权势喧天的酷吏来俊臣的不合理要求,因此颇为世人称赞。! p4 i5 V; d4 \# q/ m# ^9 Q" O  @
    3 L( M/ ~) |2 K9 f: I
    当时,一个富商重金贿赂来俊臣,从这个权臣手中得到了从国家储备仓库也就是所谓“义仓”获得数千石官粮的批条,但去薛讷那里领粮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灰,薛县令死活不予支付,他厉声道:“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按照以往惯例,做为一个胆敢顶撞来俊臣的人,人们用怜悯的目光已经把薛讷当做了一个死人,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时正赶上武则天要拿这个大酷吏当替罪羊开刀,薛讷于是竟然奇迹般地毫发无伤。+ L: N6 `" c9 t5 b- N
    ' w( d( F) X3 B7 z3 K$ x2 q
    一直到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五十岁的他才由文职改为武职,出任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派到河北前线抵御突厥人,从此便以高级军官的身份在帝国军队服役,历任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等要职。5 B7 R; g  Q2 k- d1 q, Y

    * S9 j! Z0 `1 m  N7 `# E& o这里要提一点的是,“节度使”这个代表着唐朝后来藩镇割据的标志性官职,其源头就是由薛丁山开始的——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薛讷被睿宗皇帝任命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史载“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s/ z: L6 z$ j& e
    9 p- |$ R9 V3 ?+ S" W' J
    真实的薛丁山并没有一个叫做樊梨花的厉害老婆,他的夫人也从来没有奇遇过什么黎山老母。而且,也许是因为半路改行的缘故,薛讷的战绩并不像其父薛仁贵那样突出,他曾率军先后与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作战,期间有胜有负,功劳也许不多,苦劳肯定不小,“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
    % _8 W  c4 T0 C- s# b$ i0 O9 B6 T4 V
    / B/ Z* S) Q8 ]9 v) `5 m, a尤其是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薛讷做为主将率兵六万征讨契丹,在滦河(今河北承德滦河山谷)中了埋伏,唐军全军覆没,薛讷“脱身走免”。随后发生的一幕让人不禁怀疑起这位薛将军的人品——他向皇帝上书,将战败的责任推给八名部将,导致这几个倒霉蛋全都被皇帝下令斩首。
    0 h0 J$ P/ ]+ C% z/ G6 h* Y; a7 }+ s- u7 ]- b
    从史料来看,薛讷即使不是败仗的主要责任人,起码也是难脱干系,因为此人正是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他出兵前给皇帝描绘了一个极其乐观的前景:“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但满朝上下却都不这么看,认为太一厢情愿了,“时议咸以为不便”。最后,直到皇帝亲自拍板支持他,才“议者乃息”,但即使是皇帝恐怕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嘴,战争的最后结局果然被这帮乌鸦嘴不幸说中。
    " W" T8 R% V7 s5 l( u' o
    3 i( [4 I0 T1 M% w0 d& [6 ?吃了大败仗的薛讷仅仅被朝廷免官了事,没有受到进一步处分。玄宗之所以这么处理,很可能是因为薛讷以往留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史载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十月初十三日,刚刚真正掌权而志得意满的玄宗在骊山下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共有二十万唐军参加,但这场国庆大阅兵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许多将领率领的部队军容不整,队形散乱,阅兵场差点儿成了菜市场,让本来兴致勃勃的玄宗大为扫兴继而大发雷霆,阅兵总指挥、时任兵部尚书的郭元振差点因此丧命。+ ?) V% q# G+ P/ R* s6 i3 R2 |* W$ q) s- S
    + S# k. P( ]1 o' V. F! I/ z+ @
    其中,只有薛讷和另一名将军率领的部队威严齐整,让皇帝最为满意,从此这两位治军严整的将军便简在帝心。对于此事,史书上这样记载:“玄宗即位,于新丰讲武,讷为左军节度。时元帅与礼官得罪,诸部颇亦失序。唯讷及解琬之军不动。玄宗令轻骑召讷等,至军门,皆不得入。礼毕,上甚加慰劳。”于是,“当代周亚夫”的光辉形像就深深印在了李隆基的脑海里。- ~0 {) d( t3 N- Y. u
    ' X) m* X& ^9 W
    吐蕃入侵后,军容威风但打仗确实稀松因而有着“薛老太太”(按照史书的说法是‘薛婆’)之称的薛讷,被一向欣赏他的皇帝乘机起用,罢官后还是平头百姓的他以“摄左羽林将军”的身份出任陇右防御使并统兵出征,麾下包括右骁卫将军郭知运、大仆少卿王晙、杜宾客(薛讷的老下级,也是滦河之战中唯一没有受处分的将军,因为他事先曾劝说过主帅不要冒进)以及安思顺(他的一个本家弟弟后来更有名,这厮名叫安禄山)等将领,先锋官为丰安军使王海宾。9 K3 T7 }  O  T) d9 w( W

    1 h/ a1 C! Q1 ?, ]! i/ G0 M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月,唐蕃两军在洮河(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流经甘肃南部,以流量大著称)会战,吐蕃大败,尸体堆积如山,甚至让汹涌的洮河为之断流。仅一场战斗中吐蕃就被斩首一万七千名级,损失马七万四千匹,牛羊四万头,最后不得不从河曲地区(即今天青海、甘肃、四川交界的黄河上游地区)退却,唐军乘胜毁掉了敌人在河曲建立的桥头堡和挺进基地。
    0 c" M+ {% F9 H3 e2 F
    ) L3 b/ @6 U/ s5 ~史载,洮河之战进行得极其惊险和惨烈,当时唐军已经被吐蕃军队分割成两部分,形势十分危急。就在此时,唐军先锋官猛将王海宾率先拔阵,他“盘矛赴敌”,“跃马先其掩袭,挫彼锋锐”。在王将军身先士卒的激励下,唐军一举突破吐蕃军阵地,原来被吐蕃人分割的两支部队则趁机将劣势演化为优势,他们“犄角夹攻之,大破贼众”。" i8 d7 i3 ^0 H* i3 I0 A
    . Q: f! t; |+ |" J2 ?! ^. P3 v
    吐蕃主帅坌达延率残部退到一个叫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的地方,再次结阵拒敌,此时他们已经背水一战退无可退,只能拼死向前。王海宾仍纵马横枪,率先领兵冲向敌阵,随即被敌人团团包围,双方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3 z/ `/ g' T- U
    1 v+ y2 M3 W, W$ i0 P1 v
    但就在这时候,唐军将领们纷纷展现出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史载“诸将嫉其功,按兵不救”。最后,孤军奋战的王将军血战陨身,吐蕃军亦遭受重创损失惨重。见到两败俱伤,薛讷等唐军将领知道摘果子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将士乘势进击,又破之,杀获数万人,擒其将六指乡弥洪,尽收其所掠羊马。并获其器械,不可胜数。”
    . O. D! I+ m# Q1 S4 V5 M6 @4 q
    1 U4 G/ O$ I; o得到捷报后,本来一直嚷嚷要亲征的玄宗皇帝顺势借坡下驴,史载“时有诏将以十二月亲征吐蕃,及闻讷等克捷,玄宗大悦,乃停亲征”。
    4 A3 h$ p) V# R6 R" R  b1 D
    5 b" j1 P8 E6 ]5 s, s因这次战功,唐军主帅薛讷受封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并恢复了当年在契丹战败而被剥夺的平阳郡公的爵位。玄宗随后做的一件事则让人们感动不已。皇帝宣布,自己将收养洮河之战大英雄王海宾烈士的遗孤、当时年仅九岁的王训,并将孩子改名为“忠嗣”,从此“养于禁中累年”,与李嗣升(后改名李亨,即后来的肃宗皇帝)等皇子一起长大。在皇帝的亲自培养下,这个叫王忠嗣的男孩后来成长为大唐一代名将,是吐蕃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 |# |7 m& P, {6 t& P' A2 J9 g2 F3 Y, p/ |( z  G! d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吐蕃军团大举进犯陇右,结果同样铩羽而归。按照《册府元龟》的记载,唐玄宗照瓢画葫芦,再次任命洮河之战中的那些老搭档们领军迎敌——本已退休在家的薛讷披挂上阵,第二次出任陇右防御使,郭知运为防御副使,杜宾客为丰安军使,安思顺为临洮军使。也就是说,除了王睃以外,当年曾经对王海宾见死不救的唐军“诸将”几乎悉数到齐,而王睃本人则因与郭知运不和并被郭所算计,在这一年的九月已贬为梓州刺史。
    * o! w0 i, l- |. U
    * [1 L! d1 K9 c, Y, c/ ]9 g战争的具体过程不详,但在这一年的十月,以上唐将都被皇帝加官进爵并得到优厚赏赐,朝廷的理由是“并赏破吐蕃之功也”。由此可见这一仗唐朝确实是打胜了,从这些人精将军们都全须全尾的结果来看,此战应该没有再发生洮河之战里内部倾轧的悲剧。
    9 z) T* V: @% N) q4 [! z+ P5 `" y) _- |+ K* H) f7 H1 w  y
    于是我们终于知道,与民间传说和演义里不同,真实的薛丁山并没有射死父亲薛仁贵,他自己也没有死于儿子薛刚导致的满门抄斩——就在陇右胜利的同一年,唐军主将、七十二岁的薛讷在家中安详地去世,死后赠太常卿,谥号为“昭定”,史书的盖棺论定是他虽然不爱说话但却很有魄力,“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3 i7 N  E! _% k. ^; N

    : L/ |5 E6 d& T# S6 U9 h) k只不过,史书中并没有记录下有关薛讷之子的任何事迹,即使他有儿子的话,大概也是默默无闻。但是,薛讷却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侄子,这小子在历史上还真地反过大唐,可他的名字并不叫薛刚。! B& n/ H$ U4 g
    ; B* \; G6 O6 d: d% f6 _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2 C* B/ m. g: X, L' S6 ?) N  Q+ z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42 学识 +5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6 精彩
    苏鲁锭 + 2 谢谢分享!
    老芒 + 10
    Highway + 8 谢谢分享!
    橡树村 + 3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3-2-21 15:33:44 | 只看该作者
    来了啊
    % m8 a8 j5 i2 R5 T8 y% Y, j" ]
    8 ]+ G8 @8 P4 s这里可以开个东东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3-2-21 19:56:36 | 只看该作者
    鹰从天降 发表于 2013-2-20 12:04 8 y4 e# X( L/ e1 J- G3 l( R; L7 @4 r
    我小时候,常看见藏人在街道上卖奇怪的药材,包括很多动物的头骨、腿骨、雪莲花之类。即使不太冷的日子,藏 ...
    8 `+ [$ V, ^5 X5 t( N* V2 s" @
    藏兵本来就是骑马的,唐军不敌藏兵恐怕重要原因是高原作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3-2-21 20:01:52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3-2-21 08:53 9 G- s, f7 i4 B/ Z
    嗯,还真不都是在高海拔地区吃的败仗。比如唐军输的最惨的,在钦陵手下丧师超过10万的那几次吧:
    & \; [3 {% f- @7 g0 @$ `4 U
    ; a$ T# i- b) p6 \6 y/ K& S! A) c大非川 ...

    * C. _0 R" `, w8 I( o( G1 b! y. v8 P钦陵死了,吐蕃也就没有像样的统帅了。钦陵比那个时代中原的任何统兵将领都强——老一辈不算。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0-16 16:09
  • 签到天数: 835 天

    [LV.10]大乘

    30#
    发表于 2013-2-21 20:19:13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唐军干不过吐蕃多半是因为不适应高原气候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3-2-21 21:21:32 | 只看该作者
    “且听下回分解。”——又掉坑里了。5 X, M2 B% ?* a0 u

    & s. z4 R6 c7 k2 H2 @4 w5 U% T$ ?
    ; y7 B! I' O/ U. S1 R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7-7 20:03
  • 签到天数: 525 天

    [LV.9]渡劫

    32#
    发表于 2013-2-21 21:37:17 | 只看该作者
    唐和吐蕃的关系真微妙,唐兴起,吐蕃兴起,唐衰亡,吐蕃衰亡,双子星座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33#
    发表于 2013-2-21 23:15:58 | 只看该作者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3-2-21 09:06 , e7 e" t8 E+ R$ Y8 ^/ w2 n. F' R3 ?! F
    大祚荣大概算是女真人的祖先,据说“大”就是古代通古斯语“酋长”的意思。 ...
    + w4 v# V4 u& l, M
    大祚荣是渤海人,渤海的开国君王。渤海人出自粟末靺鞨,金女真人出自黑水靺鞨。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1-20 11:50
  • 签到天数: 794 天

    [LV.10]大乘

    34#
    发表于 2013-2-22 14:32:41 | 只看该作者
    锦候 发表于 2013-2-21 08:36 ( B9 c, m. _# g8 I, h) f
    没那么厉害,他们靠的是少数民族政策,普通人不想惹那些麻烦罢了。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和维子冲突过,一对一 ...

    ; @. i" h: W* M( m1 W/ b说得很好,赞一个!年少轻狂时跟藏蛮子打过两次,两次都打断他们鼻梁骨的矮小四川人飘过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35#
    发表于 2013-2-22 14:44:38 | 只看该作者
    毘沙门 发表于 2013-2-21 15:33
    5 _. h' k' h* t' c来了啊8 V# Q6 w: @+ ]! I+ w
    6 }( a2 m0 m( {$ `) Y) z
    这里可以开个东东河了
    + O4 p4 x' O) I" M% H
    别老想着西西河,这跟那没关系。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2-2-10 23:05
  • 签到天数: 237 天

    [LV.7]分神

    36#
    发表于 2013-2-22 14:5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锦候 于 2013-2-22 14:58 编辑 ! T- ~1 v2 C8 v0 G7 K) y& {
    青青的蓝 发表于 2013-2-22 14:32
    3 u" b9 O8 o. b8 v, K说得很好,赞一个!年少轻狂时跟藏蛮子打过两次,两次都打断他们鼻梁骨的矮小四川人飘过 ...
    6 ?/ I9 z% F$ N* _( Q: a4 d9 ]2 S

    ' j1 k9 l* b/ G% n% s兄台厉害
    9 H4 _. o' A+ ]* v2 q; J- U少数民族在国内比较厉害,是因为民族政策,不是他们彪悍,单兵战斗力多强。他们动手没什么后顾之忧,所以敢下重手,一般汉人不敢和他们正面冲突罢了。我和维子动手都是在外地狭路相逢,动了手我们也下狠手,最多打完了离开那里就是了。/ Z, g+ {7 M8 N

    ( W! Y8 S4 l" E) R# q' g; q以前俄罗斯人最厉害的黑帮是车臣人的黑帮,当地人对此的评价是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说的明白点就是命不值钱,随时可以为了任何事情拼命。普通人哪里有那心情陪他们玩。
    % C/ Z$ f# P5 i+ S
    ( b& l& v) A8 K. W8 n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18 07:01
  • 签到天数: 1014 天

    [LV.10]大乘

    37#
    发表于 2013-2-22 15:51:0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3-2-21 03:16 3 g0 {8 p0 }* I: B( ^
    提供一个韩剧版的薛仁贵4 ~- @  s4 u7 ^9 g3 l/ y

    7 x" Z0 T) ?2 X" M& ~韩剧《大祚榮》
    ( ?2 ?% J  l* k0 q
    那是相当的萎缩呀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1-20 11:50
  • 签到天数: 794 天

    [LV.10]大乘

    38#
    发表于 2013-2-22 16:01:31 | 只看该作者
    锦候 发表于 2013-2-22 14:56
    # v8 E* t2 \. T& q! U8 t兄台厉害
    ' U2 V% @. [* W+ g/ P- ]# V少数民族在国内比较厉害,是因为民族政策,不是他们彪悍,单兵战斗力多强。他们动手没 ...

    " b1 S6 {0 I' W* L- M年轻气盛惹了不少祸啊不过您说得很对,不是他们很彪悍,都是被俺们自己的背时政策给惯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3:15:38 | 只看该作者

    【再续 薛刚反唐】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3-2-25 13:51 编辑
    4 r+ _+ z2 g8 L; V2 X8 x5 W+ j# l" r4 \
    尽管名为《薛刚反唐》,但评书中的薛刚反的其实并非大唐,而是武则天,不仅如此,正是在薛刚等人的努力下,正牌的天子唐中宗才能最终复辟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书不如改为《薛刚反武》更合适一些。2 x) ]# L* x$ `# ^/ F
    2 N, c0 ~# ]( I% v$ W
    评书中薛刚反唐的起因,是这位小爷在元宵节喝多了,借着酒疯大闹京城,结果合着他倒霉,搞得声势太大竟然吓死了病重中的皇帝,最后不得不逃亡。如此看来,人家这官二代做的才叫够劲,就算有什么情绪也不向平头百姓发泄。
    * r1 }0 q7 m: o, k$ A1 W7 x
    ! x! |7 H$ ^0 T) ~: P5 O " g( H7 C9 Z3 @4 |

    3 M2 Z% h" N8 v9 P其实,要论起官二代的这副不愤劲头,历史上的薛刚和评书里的他还真有一拼。前面说过了,此人的真实名字并不叫做薛刚,他也不是薛丁山的儿子,而是其侄子薛嵩。这里还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评书中薛家将的故事基本发生在唐太宗至武则天时期,比如薛仁贵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太宗时期,薛丁山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高宗时期,而薛刚反的是武则天,但事实上,薛讷直到武则天晚期才开始其军事生涯,其战绩主要是在玄宗时期取得,薛嵩则根本与武则天毫无交集——等他出名的时候,连唐玄宗都早已经下台了。
    ( G$ J9 y; j+ Z- u2 q, Z
    - ?$ J. `! F3 l) V1 r2 P6 Q8 `薛嵩的老爸,是薛讷最小的弟弟薛楚玉——薛仁贵共五子,分别为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尽管没有父亲和大哥那样有名,但薛家小弟也并非泛泛之辈,担任过左羽林将军、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等要职,同时也是帝国伯爵之一,他的军事成就主要是在中国东北与契丹和奚人作战期间取得的。. ~# f5 N$ R- t9 E
    % h6 [, @. w# c% M7 Z8 j
    按照史书的记载,出身将门世家的薛嵩年青时的表现,无疑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仗着有老爸和伯伯们罩着,整天游手好闲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快乐耍子,对家里的事情则是一副甩手大掌柜的模样,而且他不读书不看报,简直就是个文盲:“嵩少以门廕,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这里的“廕”是“庇护”的意思,“落拓”并不是指落魄,而是豪迈的意思。
    * B1 l, J# f: V/ B/ [3 j
    ; v% Z* z: n# y# Z2 r在历史上,这位官二代竟然真地反过唐,尤其可气的是,他反的并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武则天太后,而是真正的大唐朝廷,我们帝国的合法政府,因为薛嵩正是那支导致大唐帝国由顶峰急速滑落的安史叛军的干将。
    4 G# t5 D$ v' k: g: G8 P/ h, m& x( r- E  w* f
    关于薛嵩如何加入安史叛军的经过,也许是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因(因为薛嵩后来又反正归唐了),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只是含糊地说他“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但个人觉得,这位心中充满叛逆情绪的官二代,没准就是单纯为了寻求刺激,才参加了反叛朝廷的安史军队,很可能他认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兼大秤分金的叛军们,和自己更对脾气吧。. x: k) K$ J7 T; ^
    1 P" s9 A/ H. C
    薛嵩在叛军中混了好几年,据说期间他战功赫赫,做到了相当高的位置,因为史书中明确记载,他后来为叛军的最后一任首脑史朝义镇守着战略要地相州(在今天河南的安阳一带),如果您不清楚这个地方,那我如果说出它更古老一些的名字,您可能就明白它的重要性了——相州就是古代的邺城,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战场。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史叛军委任薛嵩的职务,正是邺郡节度使,除了相州以外,他还统辖着卫、洺、邢等另外三个州。
    $ u& q. l! v( A" G/ O, ?. O3 }! ?5 y  p$ T8 C5 Q( W& R1 c- S7 O
    到了唐代宗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63年,随着东都洛阳被唐军收复,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叛军就像秋后的蚂蚱,已经蹦达不了多久。此时的薛嵩早已不是当年意气用事的豪门混混了,数年厮杀中思想已经日趋成熟的他显然不想为安史之流殉葬,当得知大唐名将仆固怀恩正向自己这里进军的消息后,他立即做出了决断,史载薛嵩下令部队解除武装,他自己“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孙子相。心理得到极大满足的仆固怀恩果然不为己甚,马上释放了薛嵩,不仅让他官复原职,还上书皇帝封其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 \4 H0 k, p0 S8 N6 {6 r

    ( b" U7 P4 x! x) u& j0 a3 a被朝廷招安后,曾经豪气干云的薛嵩开始了自己谨小慎微的生活,所作所为与他地盘周围的邻居们,也就是那些大唐节度使如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颇得朝廷赏识。要知道这些节度使都不是善茬儿,他们和薛嵩一样有着严重的历史问题,多是来自安史叛军的降将,即使归顺朝廷后仍仗着手里有兵无法无天,时不时就向皇帝挑衅一番,“得肆奸无怖忌”。
    9 U4 j. Z$ w1 {) n+ @+ U3 C: `
    ( m0 o1 v( G* y& I- c" ?! j与之相反,薛嵩却“谨奉职,颇有治名”,始终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人,再加上他显赫的家庭背景与那些丘八出身的节度使同僚们判若云泥,显然让皇帝更为信任,史载“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而薛的表现也确实不错,他“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也就是将辖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 Z0 C% }/ t7 r4 s# x4 |, `2 R' s( T; G4 Y! o6 p
    到了唐代宗大历初年也就是公元766年左右,薛嵩的爵位终于达到了其父祖无法企及的高度——他被朝廷册封为高平郡王,不仅有了实封二百户(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封户通常徒有虚名,只有加实封者,才能得到封户的租税,后来又演变为向政府领取相当于这些封户赋税的津贴),其辖区也已经扩充为六个州,这块地盘此后统一称为昭义军。后来他又被皇帝提升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即带上了帝国荣誉宰相的头衔,其爵位也改封为平阳郡王。
    ! `: I  O8 E& b. U7 N. B9 c2 F
    . B1 s. x% ^4 I; o大历七年(一说为八年)也就是公元772年,深受皇帝信任的帝国昭义军节度使、平阳郡王萧嵩病逝,死后获得了一个臣子所能得到的顶级头衔之一——被朝廷追赠为三公中的“太保”,可谓备极哀荣。薛嵩的弟弟薛崿被任命为代理节度使即“知留后事”,但不久之后,薛崿的部将发动叛乱,带领军队投奔了邻居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光杆司令的薛崿只得灰溜溜一个人回到朝廷。2 ?4 r4 k8 d& U7 ~3 q9 G
    4 A" P# D, ]) \8 e  R; i
    薛嵩的儿子叫薛平,担任过平卢军节度使、河中绛隰节度使等军界要职,他除了率兵多次平定各地藩镇的叛乱外,还在兴修水利工程造福民众方面成绩斐然,史载他的辖区内“兵甲完利,井赋均一”。不仅“远近畏伏平之威略”,而且老百姓对薛平的印象非常好,史书上说当他离任的时候,“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时人以为近日节制,罕有其比。”显然,他是中国古代标准意义上的好官。
    0 Y, K& Y. j: K9 V
    ) a* q( H# \( Z( {薛平的儿子叫薛从,在担任汾州刺史期间,他宏扬了父亲当年兴修水利的传统,为老百姓造福甚多。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在调任濮州以后,他下令“储粟二万斛以备凶灾”,在后来的山东大水灾中,这些救命粮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薛平最后在左领军卫上将军的任上逝世,死后被朝廷追赠工部尚书。
    % Z( {$ v! T& R9 c' b4 g1 U4 b2 F% n5 f( A1 I2 n
    薛嵩还有一个同族的侄儿叫薛雄,叔叔死后朝廷任命他为卫州刺史,后来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发动叛乱时,曾派人劝说他一起干,结果被薛雄断然拒绝。恼羞成怒的田承嗣没有办法,只能派刺客偷偷暗杀了他。. h! X( x6 D6 ^6 j* b9 s* U
    - S9 g  l& e7 N" @8 r* B* G
    纵观大唐的这个将门世家,除了薛嵩早年德行有亏外,确实可以称得上大唐的钢铁干城。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日子里,这个家族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朝廷的权威,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除了薛雄被田承嗣暗杀外,薛崿也被田承嗣搞成了孤家寡人,而薛家与田家,本来却是儿女亲家。
    ! W) L6 K% H: e9 Q5 O" `7 s
    + x7 k, v$ D3 e5 e" z这些悲剧的源头大概要从薛嵩开始。薛嵩在大唐节度使的位置上总共干了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尽管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只是说这期间他对朝廷表现得极其恭顺,但他与田承嗣等周边节度使们肯定不会太好,可以想像,被朝廷目为忠臣的薛氏和这些桀骜不驯的家伙之间,大概时长会起冲突,而这些积怨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他们对薛氏的报复。# i6 r. M: _- n8 T) B' N
      g2 a; O9 i( I# m. K* a1 U
    可能让当事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冲突事件很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为市井民间所知晓并被人们广泛地津津乐道,最后,与祖父和伯父相比并不怎么出名的薛嵩,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唐朝最有名武侠小说之一的男猪,尽管在小说中,他其实只是陪衬无敌女侠的绿叶,但很有可能,小说本来就是薛家为自我标榜而请人写的软文。& ?+ U8 B) R. x1 Q

    & y6 ~9 c% \' O5 N- v! h最后,就让我们再欣赏一下那部著名的唐传奇——《红线传》吧:
    : T! S' ]" v6 Y9 j* {) ~4 h( D, W5 M3 J( y/ M; K& a' o4 N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善弹阮,又通经文,嵩遣掌笺表,号曰内记室。, \. _2 \: E. ]3 @5 T) F
    2 ?% Y# d1 D1 q) t0 q& _0 U
    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必有事也。”嵩亦明晓音律,曰:“如汝所言。”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
    4 O, S% U. A3 w3 l: o& q$ m2 C
    6 S( N# M( b/ \* z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初置昭义军,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嵩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章女。三镇互为姻娅,人使日浃往来。而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 3 d7 u- a/ t. [: s- ~. T! H; F( S1 X
    0 d- l* u) d, h9 C# R
    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时夜漏将传,辕门已闭,杖策庭除,唯红线从行。红线曰:“主自一月,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无邻境乎?”嵩曰:“事系安危,非汝能料。”红线曰:“某虽贱品,亦有解主忧者。”
    6 D0 P. b+ K3 F6 E" H" q7 ?$ }  R# I
    嵩乃具告其事,曰:“我承祖父遗业,受国家重恩,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请先定一走马兼具寒暄书,其他即俟某却回也。”
    $ D7 F% b5 F- \" G. @0 D2 q5 T( g6 R% L9 ^) I0 {7 j# s' ?, v  K$ Z2 ]
    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我之暗也。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 乃入闺房,饰其行具。梳乌蛮髻,攒金凤钗,衣紫绣短袍,系青丝轻履。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乙神名。再拜而倏忽不见。 3 p5 p+ x  g' k% ?0 a+ @0 c
    ( i- {8 I0 ]5 l! E4 [* ?. [6 |4 l
    嵩乃返身闭户,背烛危坐。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嵩喜而慰问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
    6 V/ c  E$ J0 z0 `" F, G/ z  Z6 I  P% L$ A8 _
    红线曰:“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闻外宅男止于房廊,睡声雷动。见中军卒步于庭庑,传呼风生。乃发其左扉,抵其寝帐。见田亲家翁止于帐内,鼓跌酣眠,头枕文犀,髻包黄縠,枕前露一七星剑。剑前仰开一金合,合内书生身甲子与北斗神名。复有名香美珍,散覆其上。扬威玉帐,但期心豁于生前,同梦兰堂,不觉命悬于手下。宁劳擒纵,只益伤嗟。时则蜡炬光凝,炉香烬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罗。或头触屏风,鼾而鞍者;或手持巾拂,寝而伸或。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归。既出魏城西门,将行二百里,见铜台高揭,而漳水东注,晨飚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4 B! X7 U! h, K! C6 k: D: z2 a7 {( F7 ~5 N( T( u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床头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 4 J: i* _1 Q4 U% O: Z- i

    5 i7 V0 [+ W) ^5 K+ G- A" F使者以马挝扣门,非时请见。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遂驻使者止于宅中,狎以宴私,多其赐赉。明日遣使赍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他物称是,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役当奉毂后车,来则挥鞭前马。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他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 s) Q! c' O/ y2 A+ {由是一两月内,河北河南,人使交至。
    ; S! G3 g$ B# R8 g
    8 [6 f3 a3 Y& g4 @5 I# N而红线辞去。嵩曰:“汝生我家,而今欲安往?又方赖汝,岂可议行?”红线曰:“某前世本男子,历江湖间,读神农药书,救世人灾患。时里有孕妇,忽患蛊症,某以芫花酒下之。妇人与腹中二子俱毙。是某一举杀三人。阴司见诛,降为女子。使身居贱隶,而气禀贼星,所幸生于公家,今十九年矣。身厌罗绮,口穷甘鲜,宠待有加,荣亦至矣。况国家建极,庆且无疆。此辈背违天理,当尽弭患。昨往魏都,以示报恩。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同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8 N7 i% i$ D: y: D" |

    " H) Y3 p9 F* T4 o嵩曰:“不然,遗尔千金为居山之所给。”红线曰:“事关来世,安可预谋。” 嵩知不可驻,乃广为饯别:悉集宾客,夜宴中堂。嵩以歌送红线,请座客吟朝阳为词曰:“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歌毕,嵩不胜悲。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其所在。2 ^3 u' E( a2 H4 D3 W) z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8 学识 +4 收起 理由
    苏鲁锭 + 2 谢谢分享!
    橡树村 + 8 + 2
    MacArthur + 8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3-2-25 13:39:18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真是没听过薛家将,坐在小板凳上送花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7 04:55 , Processed in 0.05073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