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6-27 14:41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20:0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3-1-4 20:04 编辑

    小虎按:

    这就是我老家当时的情况,给非老区人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苏区革命。

    记得在XXH的年代,我说我是老区的山民,有个出言不逊的家伙说:当时革命的时候不是把你们都杀光了吗?你怎么没死。

    嘿嘿,我爷爷就是当时逃AB团时跑出来的。他当时是红区农会会长,因为保护一些领导不被误杀,结果自己差点被杀。躲过数次搜捕后,身背一个铁铲半夜奔逃数十里进了白区的吉安城,才没被自己的同志杀掉。在白区得到一个当大军阀的同乡的庇护,才没被国民党杀死。这才有了我们一家人。

    所以,对于随波逐流的普通人而言,历史是复杂的。




    http://act3.news.qq.com/5105/work/show-id-97.html





    读书笔记: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终于读完黄道炫先生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江西苏区百姓在“革命”笼罩下的真实生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著作史料引用丰富,许多未曾见过,分享几例,从中不难窥见1930年代江西苏区,在“革命”辉煌表象下的民生实况。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担未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然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年又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204期,1934年6月19日)

    二、“扩红”的手段粗暴
      
    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认为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员大会时,群众进入会场后,即把门关上,开会动员后让群众‘报名’,不肯报名的人,便不准他离开会场。方田区军事部长把不去当红军的群众,派人用梭标解到区苏去。”(《宁化落后的原因在哪里?》,《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

    4、“在扩大红军工作中,强迫命令是常见的事,如若谁一次开了小差,那就非绑起来不可……这种命令主义,在党的领导者与党员同志中间也是经常发生的,曾经为了要支部同志报名当红军,支部书记将支部同志整晚关在会场上不放的这种奇怪事情……扩大红军中间,如若我们完全采用强迫命令的方法,那必然是群众的登山,群众的反抗。”(张闻天,《关于新的领导方式》,《斗争》第20期,1933年8月5日)  

    三、攻击城市是获取资金的唯一出路

    5、周恩来:“由于缺乏资金,我们又决定扩大北部的苏区。但资金还是不够。我们又改变了先前的决定,决定派一个军团去福建,以解决资金问题。

    “在朋外的第3军团始终未能解决资金问题,因此……开始向漳州进攻。在漳州募集资金后,我军准备回过头来进攻广东来犯福建和江西之敌。”(《周恩来、王稼祥、任弼时和朱德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2年5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147页)
      
    6、李德:“中央军团甚至得到中央苏维埃政府的专门指示,进行这种实际上的游击行动。面对我们苏区经济基础的局限和敌人的严密封锁,这常常是获取以后进行战争所需物资的唯一出路。”(《布劳恩关于中央苏区军事形势的书面报告(1933年3月5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37页)

    四、苏区群众大规模逃跑

    7、“十余天来,各区群众向白区逃跑现象日益发展,从一乡一区蔓延到很多区乡,从数十一批增加到几百以至成千人一路出去,从夜晚‘偷走’变而为明刀明枪的打出去,杀放哨的,甚至捆了政府秘书走。”(《关于资城事变问题省委对资溪县委的指示信》,石叟档案008·222/3745/0247)
      
    8、“(于都)大部分模范赤少队逃跑上山,罗凹区十分之八队员逃跑上山,罗江区有300余人逃跑,梓山、新陂、段屋区亦发生大部分逃跑,有的集中一百人或二百人在山上,有的躲在亲朋家中”、“(新陂区密坑乡)精壮男子完全跑光了”(《于都发生大批队员逃跑》,《青年实话》第111期,1934年9月20日;《于都在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中已经开始转变过来》,《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

    9、“四十岁以上的男人很多都陆续地跑出苏区,到国民党区投靠亲友。有时搞到一点什么东西,也偷着回来一两次接济家里。因为他在家里实在是难以活下去。农业上那些地方都是山地,种植业不发达,有的连种子都没有,又缺少食盐,基本的生活都没有办法保证。而我们也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逃跑现象各县都有,特别是那些偏僻的山区里面,跑起来人不知鬼不觉。”(《李一氓回忆录》,人民出版社,2001,第156页)

    10、“江西全省动员到前方配合红军作战的赤卫军模范营、模范少队在几天内开小差已达全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不过四分之一,所逃跑的不仅是队员,尤其是主要的领导干部也同样逃跑,如胜利、博生之送去一团十二个连,而逃跑了十一个团营连长,带去少队拐公家伙食逃跑。永丰的营长政委也跑了,兴国的连长跑了几个,特别是那些司务长拐带公家的伙食大批的逃跑。”(《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军区总指挥部联合通令——关于模范赤少队开小差问题(1933年4月16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3-1934年)》,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印,1992,第107页)

    五、农民热衷于抢掠

    11、萧克:“农民想的是打土豪分田地,即便拿了枪,也只愿意在本地活动,不愿远出,也不大愿当大红军,大概这就是所谓‘土共’(敌人报纸轻视地方党员和农军的贬词,我们有时也诙谐地借用)的特点。”(萧克:《朱毛红军中的农民军》,《朱毛红军侧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第45页。)  

    12、“(农民自卫军)五军攻下分宜后即准其进城,但进城后全不问贫富,先抢劫一空,有时还乱杀乱烧,五军因得了这一经验,打下袁州即不许进城,同时还向他讲演并说明不许进城是因为敌人武装还没有完全缴得,恐进城受误伤,并马上没收一部分东西分给他们。但在当晚约一千余人爬进城来抢劫了数十家烧了房屋,军部马上派人来制止无效,继派武装弹压无效,并抢弹压士兵的抢,士兵以正当的防卫向空中开枪示威误打死一农民群众即镇压下去了,但引起了农民的反感。”(《赣西南刘作抚同志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263页)  

    13、“我们打罗源县时,群众戴了小斗蓬,拿了梭镖、扁担,足站了有五里路长。县城一打开就自动地拿东西,阻也阻不住,话也听不懂。”(《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经过的报告》,《闽浙皖赣边区史料》,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印,1954,第52页)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天地一沙鸥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5 04:34:4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农民进城抢东西那节,真是好有现场感。没有抢女人的情节吗?

    点评

    这个比较少,江西农村的礼教是很严的,抢东西叫革命可以接受,抢女人这个女人以后就活不了了,这就是杀害无辜了。这种事家族道德是反对的。  发表于 2013-1-6 09:5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3-6 10: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板凳
    发表于 2013-1-5 05:13:57 | 只看该作者
    希腊为什么是奴隶制,因为是山地,大牲畜耕作也不方便,所以主要劳动力是人。

    红军要扩红,不论是当兵还是服劳役,对山区的经济都是破坏极大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3-1-5 21:07:0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个,想起姜文的《让子弹飞》。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5 22:4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KryptonHelium 于 2013-1-5 23:07 编辑

    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里其实有反映。不奇怪,打仗是需要钱的,在贫困山区钱哪里来,只能是抢。其实奇怪的反而是,最后红军竟然最后成功了。

    所以,GCD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点评

    那当然,抓住了机会,策略是对的。  发表于 2013-1-6 09:5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2 19:01 , Processed in 0.05045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