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胡克上任后,率13万大军还是走直线南下,夜宿沼泽地时被南军名将石墙偷袭,乱成一团之际,胡克也被震成脑震荡,就在石墙前去侦察地形,打算趁敌军后卫部队半渡之际将之击败,然后彻底摧毁波托马克军团于沼泽地之时,被己方哨兵误伤,使得波托马克军团得以逃脱,石墙数日后去世。在这场战役中,西格尔斯出现严重的判断性错误,石墙迂回侧翼偷袭时,他认为敌人是在撤退,导致波托马克军团对侧翼毫无防备。
; b( b! D/ z I4 j0 y沼泽地战役之后,李将军决定再次入侵地区,林肯则对胡克失去信心,临阵易帅,从军团各军长中提拔资历最浅的梅德为帅,此时距葛底斯堡战役之有三天时间。
y: U: ]0 L, w+ k葛底斯堡战役是一场遭遇战,李将军一反前几次战役防守反击的做法,和七日战役一样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北军虽然兵力倍于南军,但面对李将军的威名和北维吉尼亚军团不败的战绩,波托马克军团采取守势。& w# b) q( a$ E4 i8 E2 N* P
第三军赶到时,第一天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梅德认为次日敌军进攻的主要方向是西部,就没有顾得上左翼的防御。西格尔斯率第三军负责那里的防守,他一直在问部队应该布置在哪里,梅德也不回答,等下午第三军进入前沿后,比其他部队突前半英里,不仅和其他部队分开,而且暴露了第二军左翼。
& @ m$ h; q ]: s; v; C石墙死后,北维军团将帅都不在状态,准备了大半天也没有准备好,看看已经下午了,梅德不知道敌人是否还会进攻,便召集各军军长开会,西格尔斯说太忙不能参加。梅德再下严令,西格尔斯只好骑马往回赶。
0 Y: ~& d# W. }就在这时,南军的第一军突然进攻左翼。梅德马上意识到忽视了左翼的防御,亲自率预备队第五军前来增援,在半路上遇上西格尔斯,一问第三军的防御地点,才发现过于突前,梅德勃然大怒,要西格尔斯解释。西格尔斯解释说这是要抢占高地,梅德打断了他:“将军,这里是比后面高一点,可是前面还有比这里更高的,如果你一直前进,你就会发现还有其他高地直到你登上最高峰。”话音刚落,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梅德的坐骑受惊,驮着他一直跑到后方。
! s* S, F& B. ^& ]* A% g- Z第五军赶紧去堵第二军的左翼,在敌人的进攻下,由于第三军过于突前,在第二军和第五军的阵地之间出现一个一英里宽的缺口,整个阵线险些被敌人攻破,直到七点,才封住了缺口。8 H! `0 @$ i5 X1 N' W
西格尔斯差点毁了波托马克军团,但这家伙的运气实在没法比,战斗的关键时刻,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一条小腿受伤。5 y' z% u/ d6 G/ J# h% r9 Z& M* `
南北战争中,双方军官都身先士卒,一场大战下来,将军死伤一大溜。安特提姆那场血战,不算胡克这种受重伤的,双方战死的将军各有九名。, F r r, d: g" ?
西格尔斯虽然是政客出身,重伤之后居然方寸不乱,先按军中顺序把指挥权交了,然后被抬到后面医院,医生一看:这小腿保不住了,要截肢。; l5 ^9 F! Y/ m1 H/ S) f
那年月没有麻药,轻一点的手术给伤员喝威士忌,这种截肢手术威士忌不管用,来俩壮汉把西格尔斯按住,嘴里咬块棉布,免得一会疼得把舌头咬断,然后医生拿一大锯就开始锯,西格尔斯疼得把那棉布吐出来,像被杀的猪一样叫,护士在一边拿着棉布,等他疼得叫不动了,再把布塞回去,这会医生把骨头锯下来了,伤口也处理好了,给西军长喝上小半瓶威士忌,手术结束。. A6 c2 e3 P8 K4 J' a6 {$ m
要说西格尔斯杀菲利普真不是君子一怒血溅五步,这家伙天生的硬茬,手术刚完,就要求把锯下去的那半条腿给他放担架上,因为他刚刚要求国会的朋友提案,建立战争博物馆,这就是展品呀。然后再要求马上送他回华府。
" L7 S/ \/ K& Y$ p: c4 y别人说你这也算重伤了,要好好休养,最好不要移动。4 v: Y3 A9 l5 s) }. N
西格尔斯不干,非要回华府。7 R" M5 r6 i0 T
他算这场战役最高级别的伤员了,梅德本来就烦他:让他去,让他去。心说死半道上是他自找的。' g0 W3 o* D6 [# T! Z2 l4 V6 J
梅德这倒不是小人之心,因为当年还不知道什么叫细菌,没有消毒的概念,结果术后感染率高达80%,大部分伤重不治的不是死于伤而是死于感染,石墙就是截肢后伤口感染而死。' Y4 ^, w2 _( n
西格尔斯运气就是好,术后感染不严重,他之所以非要回华府,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成为英雄的机会,等他到了华府,葛底斯堡战役胜利的消息也传到华府,这一下他彻底脱掉了杀人犯的帽子,真成了英雄了。本来梅德要送他上军事法庭的,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敢了。他那条小腿骨到现在还在国立健康和医学博物馆展览。
0 Q/ Y/ w1 n3 s4 H3 S成了一腿半后,西格尔斯继续在军中服役,但接替梅德并指挥全军的格兰特对他很不感冒,知道他那点能耐,再也没有让他指挥战斗部队。
5 I' K& d9 I, M( M1 Z1 h4 A杀了人没有受到惩罚,现在还成了战争英雄了,这种事看在首席大法官塔尼心里能舒服吗?
, B( m. r7 d5 m: }; J! x林肯上台后,塔尼一直为难他。但林肯运气不错,上台的时候最高法院有个空缺,刚就职又有俩空缺。; d- ]6 p0 d5 D$ ?4 O% W, Y
最高法院这会有九名法官,不算塔尼,四名南方人,四名北方人,马里兰也可以算南方。斯考特判决可以看出最高法院的倾向,四名北方籍大法官中,两人支持两人反对,南方籍大法官全部支持。事后反对判决的来自麻省的本杰明•柯蒂斯大法官愤然辞职,布坎南提名支持奴隶制的新罕布什尔人内森•克利福德,在参院勉强通过。因此林肯上台时,最高法院真正反对奴隶制的只有来自俄亥俄的约翰•麦凯恩大法官一位。
1 d0 J# G, j9 z) W p1860年3月,来自维吉尼亚的皮特•丹尼尔大法官去世,在选举年,这个位置只能等下任总统提名了。分裂不可挽回之际,来自阿拉巴马的约翰•坎布尔大法官辞职,后来出任南方政府战争部副部长。内战刚打响,麦凯恩大法官就去世了,于是1862年有三名大法官经林肯提名进入最高法院。
( K: i- O: T- l7 A7 q- K& l接替麦凯恩的是根据他建议的维吉尼亚人诺亚•斯韦恩,此人虽然是南方人,但反对奴隶制,非常符合林肯的用人标准。" q) _( m& A6 E$ p
接替丹尼尔的是肯塔基人塞缪尔•米勒,肯塔基是留在联邦党蓄奴州,米勒反对奴隶制,支持林肯,也很符合林肯的用人标准。' X9 F# b2 z' L |
接替坎布尔的是马里兰人戴维•戴维斯,此人就不是一般地支持林肯了,林肯能成为总统,完全是他的功劳,因为他是林肯的竞选经理。
, R6 H. X% ]*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