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甲查到了一些科举时代比较牛的家族,就此罗列出来和小李探花家较量一番。且按照籍贯为他们排序。4 K) u5 g. i7 p9 s
/ ], A }9 @ D4 N1 {* c
第一队:山东诸城刘家。清代百余年间就有考上进士者十一人。
% N! ^. j1 v0 h+ k# e刘统勋、刘镛父子皆官居要职。刘统勋的工作成果比他儿子其实强一些。但是刘罗锅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当然刘镛的书法更好一些。" P9 }4 N# ~# F1 G. R" n: E
7 B6 G" W7 g# Z, G
第二队:安徽桐城张家。七代十三进士。7 |4 h9 [7 S) L. ]
一人配享太庙,父子大学士(张英、张廷玉),三世得谥,四世江苏学政,五朝金榜题名,六代翰林。
3 t; I( T, i. Q! B) W1 M( f3 w% Q2 k, H, F, I! G
第三队:山东滨州杜家。一门七进士五翰林。
; U% K f; |5 {
( F# W5 G# e7 |0 v9 V杜谔嘉庆年间进士,最终官至吏部左侍郎,95岁高龄时病逝于北京家中。是清朝中期的山东文坛盟主。与其子杜受田,孙杜翰、杜乔,重孙杜庭琛5人皆为进士,皆入翰林院,称其为父子五翰林。上述五人再加上杜谔的侄子杜受履、侄孙杜宾2人,就是一门七进士。杜翰,曾是咸丰顾命八大臣之一。( p1 t/ `" s" G4 ` @9 f( U
5 A4 g5 r- H; Q* J& d
第四队:福建福州翁氏。绵延不绝37进士
, Y6 D l3 i8 |& x- l6 V& q9 l( ]6 O- w8 A1 n5 I) a
翁巨隅生有三子:长子翁承赞,次子翁承裕,三子翁承检。翁承赞,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探花;翁承裕,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进士;翁承检,唐天祐三年进士。
+ M9 r0 A, a$ A; p F' q) a! V( {$ m; x2 h3 P: U7 @$ V
翁承赞生四子,长子翁玄度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进士。翁玄度生四子,第三子翁伦,字延休,登科年不详。翁伦生二子,长子翁仁著,曾登科年不详,次子翁仲潜(字仁显),亦曾登科年不详.7 s' T+ w4 T4 u" u- r' c
% f, ?) Q% Q6 ~; y0 ?
翁承赞有堂侄翁乾度,避乱外逃,生有六子,其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后中进士,即三科六进士:长子翁处厚,字伯起,堂号为敦煌,改姓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进士; 次子翁处恭,字伯度,堂号为济阳,改姓江,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进士;三子翁处易,字伯简,堂号盐官,保留本姓。宋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四子翁处朴,字伯淳,堂号河南,改姓方。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进士;五子翁处廉,字伯若,堂号武陵,改姓龚。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六子翁处休,字伯恭,堂号平阳,改姓汪。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
# l' L p( e9 I% j/ Y" Q) c F
+ J5 i9 I7 p# d翁家一共三十七名进士,其中最后一名进士翁正春状元及第,致仕后晋太子太保,谥文简。$ h6 U- k/ Z Z- z9 v
% Y) X# R5 r8 C第五队:山东曲阜孔氏。兄弟三状元,也实在太强了。! [+ j8 e& E7 B& E" Y4 C
孔纬,字化文,为孔子第20代孙,唐大中十三年(859)己卯科状元,曾任唐刑部尚书、御史大夫、集贤殿大学士、司徒等职,封鲁国公。其弟孔 考中唐咸通十四年(873)癸巳科状元;孔纬、孔 之弟孔缄为唐乾符三年(876)丙申科状元。于是,17年间一门兄弟三人考中状元,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兄弟三人状元。3 _5 t. }" [, [5 A6 f3 b
* o4 h+ U3 n! c$ K* l' w第六队:常熟翁氏。状元门第,帝师世家。
. W9 L% j8 q' F; v: N' L: e+ I( D7 c9 ^. _$ p* D- \4 b
翁同龢与其父翁心存均为两朝帝师兼宰相,翁同龢与其侄翁曾源都是状元及第。别的进士也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r4 R& G# ^) O/ G: n
7 B. W9 _+ t; ? Z5 z8 U3 o第七队:山西陵川武氏。 叔侄三状元。! }6 p+ i& N' M5 j+ b3 i1 ~; A
7 \& @4 d+ u# i5 |
! q" S$ Y8 b' w$ e& i8 q+ c0 k- j
自唐以后,武家除金代出过三位状元外,还有进士九个,翰林六个,尚书五个。
" s" k& I( t2 n& {- [! _! I, c武明甫24岁于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词赋科状元;同胞兄弟武天佑于章宗承安四年(公元l199年)词赋科状元;武天和为章宗泰和年间的经义科状元。
7 T: j9 F* b6 h) p8 V$ L. q- _' \3 Q) [, G& L
第八队:山东郓城梁氏、河南洛阳安氏,河南睢县张氏 俱为父子状元9 c1 y. m6 j" Z4 Y0 L
梁颢(963—1004年),郓州须城人(今东平县),北宋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开封知府。梁有三子,长子梁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科状元,历任密州通判、户部判官等职。成就了父子状元。更让人羡慕的是,梁颢的三子梁适虽然没中状元,但官至宰相。0 D ? F2 e, `7 C' C5 D8 M! F. y) a
安德裕,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字益之,一字师皋。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安守亮,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壬申科状元。仅距三年,间隔两科。2 m* v4 q0 E* R) r! l! Y
张去华,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字信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辛酉科状元;张师德,字尚贤,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辛亥科状元。张在父亲夺魁五十年后,张师德又金榜题名第一。
" L8 L( B) ^2 C' a/ Y: Y% s6 m) @/ Y( m1 ]# X
第九队:河南汝南孙氏 一门三状元
7 p' n" G+ ?6 L1 x- w' T2 n" u孙何,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是宋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
$ C7 I3 C9 u9 q, P孙仅(不是孙权),字邻几,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戊戌科状元;
2 g4 ^9 ~, M. C2 D7 Z) W) q5 w孙暨,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己亥科状元。他这个状元是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下来的。虽然这样,能有被砸到的资格也是很不容易的。
9 f( g4 {& W0 q2 {
8 U. c+ m/ c! y5 `: s; Z2 l$ U第十队:浙江海宁查氏 一朝十进士
/ g/ N* Y0 d+ Y6 R* f明清其它时期不算,康熙朝间,查氏一家出十个进士,有“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的美称。查氏据说还有一支在天津,没考证就不列入了。
; Z6 O) f& u3 |! c6 g查氏最著名的应该是后代出了一个金庸。这下古龙输给金庸一点点,他笔下的人物也比实际生活中的金庸家族差了一点点。5 q4 Y1 ?# V. W& y, Y1 Y3 h8 d
3 C4 ^" w" W b1 P& _1 t9 t, b第十一队:最牛的归儿子归孙子们排在最后
8 V4 _( T8 A3 S U: {+ Z
: D. O( X, z2 U: T% K- l; N归仁泽为咸通十五年(874)状元,归仁绍为咸通十年(869)状元,归黯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归佾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辛酉科状元;归系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5 U0 U2 Z, h7 v* M* k( I$ L) P, h: i
其中归仁绍是归仁泽的哥哥,归黯是归仁泽的儿子;归佾是归系的哥哥。另归仁翰有材料说是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科状元。0 `) Z ^2 l7 q* b0 V/ s$ D
% v& `( x! u s, G
总而言之,小李探花家里有七个进士,人家老归家最少五个状元。! a! Y& |8 y3 H- m7 O
* e* s* K; n& g% R: j0 Z0 S3 z4 F1 _
; d/ O- h/ \7 e
, b, r0 z4 C3 V7 n2 m6 ^, q
* y! n8 K9 D. l, {3 ]5 h; K& g3 ^. m$ S3 L
5 w/ |1 U7 P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