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海外逸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散雜文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38:46 | 只看该作者
談“攀比”

本人不瞭解外國人中有沒有這種攀比的現象﹐而在中國人中卻風行得很。一般要比
總是向上比﹐所以叫“攀比”。“攀”者向上方向的行動。如此說來﹐向下比是沒
有的了﹖世界之大﹐何事沒有。還真是有向下比的情況。譬如說﹐人要立志﹐立得
高就是好。但有人立志越低越好。低到人生只要能吃喝嫖賭﹐就滿足了﹐不想為人
類為社會做一點好事。
        至於比高比些什麼呢﹖這已是眾所週知的。比誰的房子大﹐擺設好﹐比誰的汽車高
檔。結婚時就比排場﹐誰的氣派大﹐化的錢多。再比穿著價錢誰高。還比誰能酒喝得
多﹐煙吸得貴。不知有沒有哪些大腕權貴比誰搞的女人多。這裡就會產生一個副比﹕
誰得愛滋病晚。當然誰貪污的錢多是不能公開比的。如果有鐵哥們在私下比﹐就不
得而知了。
        有孩子的人會比誰的孩子聰明﹐功課好。這個比還有點積極意義。有些暴發戶會比
誰的孩子會化錢。不知有否人會比誰的老婆年輕漂亮﹖即使公開不比﹐心裡也會比的。
但娶年輕漂亮老婆就得冒會有戴綠帽子副作用的險。而女士們會比誰的老公有錢。
男的只要有錢﹐英俊瀟灑到是次要的。特別做二奶的人﹐跟的多是老頭﹐還談什麼
英俊瀟灑。能夠身體健康就不錯了。女士們當然還要比衣服首飾﹐比誰會打扮。而
男士們在服飾上比是很少的。男士們穿得最好就是西裝革履﹐其間差別只在質料好
壞而已﹐比的意義不大。
        上述種種比屬於私比﹐其結果雖然各人心裡明白﹐但不能公開宣稱。至於公開的比
賽也是一種比﹐屬於社會活動範疇。比賽結果當然要公著於眾﹐但其結果的公正性卻難
以保證﹐因為評委也是人﹐常會犯錯誤﹐譬如看錯了﹐分打錯了﹐拿人家的手軟了等
等。
        私比是個陋習。幾千年的習慣要改變是很難的。倒不如把私比的種種項目拿出來公
開比﹐也不乏是個消滅私比的好辦法。以後也不妨多舉辦些單項比賽會﹐如比誰的鑽
戒大﹐誰的汽車貴﹐也可以包括比誰的老婆年輕漂亮﹐等等等等。人生就會豐富多
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39:49 | 只看该作者
談“頭銜”

擔任了一定職務的人就有一定的頭銜﹐這也是人類社會中的一個正常現象。但頭銜
的應用卻大有講究。到處亂用頭銜﹐是沒有修養的表現。把別人的頭銜亂用是表示
自己的無知﹐或簡直是亂拍馬屁。
        在正式場合﹐介紹某人的身份﹐可以提及一下頭銜﹐使別人知道他是什麼人。有時
候看到一個人的名片上有五六個頭銜﹐介紹時取其中一個最能表示其身份的頭銜即可。
如果把他所有的頭銜一一列舉﹐就有炫耀之嫌﹐違反了謙虛的美德。
        一個人的頭銜與其內在不一定是一致的。譬如說國內的教授頭銜﹐與他的學問往往
不成正比。因為據網文揭露﹐國內教授頭銜不是論資排班而來﹐就是拍馬拍來的﹐否
則為什麼老發生剽竊學術著作的情況﹐來裝點自己學問的門面。一個有學問的人﹐
自己拿出來就是﹐不必要﹐也不屑於剽竊別人的作品。
        由此可以聯想到許多評獎活動。評委都掛了不少頭銜﹐據瞭解的人說﹐從其肚子裡
的學問看﹐根本沒資格作文學詩歌賽的評委。有的評委自己寫寫還可以﹐但他沒有這
個學問﹐因而沒有這個資格去評判別人的作品好壞。所以被這種評委評出來的作品
究竟好到哪裡就有問題。這個得獎作品的水平究竟是否達到了頒獎要求的程度﹐或
者只是矮子裡面挑個長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因為那些邀請評委的人本身
沒有學問﹐他們不能確定那些人是有學問有資格作評委的。他們只能根據頭銜來發
出邀請。如果社會沒有弊病﹐學問與頭銜能夠一致﹐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可惜啊可
惜﹗唯有望頭銜而興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41:03 | 只看该作者
評“龍的傳人”

不像恐龍實有其物﹐中國的龍是假想出來的﹐並被吹捧為至高無上的﹐連皇帝都以
龍自喻。中國人也就自稱為龍的傳人。龍非實有﹐故不能成為國獸的象徵。中國的
國獸應該是熊貓。不過從動物學的觀點看﹐人乃萬物之靈﹐因為能思維﹐所以是動
物中的最高級。而龍也是一種動物﹐儘管屬假設之物。所以龍比人低級。現在人把
自己稱作龍的傳人﹐是不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這與將人比豬比狗有什麼兩樣。中
國人不是最恨人家把自己比作豬狗等動物﹐而現在居然自己要成為某種假想動物的
子孫﹐真不知中國人的腦袋是怎麼想的。
        這種比喻一定是中國人中沒有骨氣的人想出來的。他們可以甘作權貴的走狗﹐當然
不在乎當假想動物的傳人。凡是不願當動物子孫的中國人﹐決不應該稱自己為龍的傳
人﹐最好還是叫黃帝的子孫為宜。黃帝的子孫當然不是龍的傳人﹐否則黃帝豈非與
動物並列了﹖這是對黃帝的侮辱。看來龍的傳人是屬於那個壞蛋蚩尤的子孫。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42:43 | 只看该作者
教授還值幾個錢﹖

按理說﹐教授這個頭銜是反映在大學裡教學者的一定的學術水平。跟大學教學沒有
關係的人當然不能得到教授頭銜。後來居然給不在大學教學的社會名流以名譽教授
的頭銜。這已經是濫觴了﹐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後來從大學外請來一些有專長的人﹐
上一些課﹐名之為客藉教授。問題是﹐這些人本身的專長有否達到教授的水平﹖為
什麼不可以給個名譽講師或客藉講師的頭銜﹖非得讓阿狗阿貓都當個教授不可﹖教
授的價值就這樣降低了。
        根據記憶所及﹐國內第一個非大學教書匠而被封為教授的是相聲演員候寶林。且不
說候寶林是否有資格當教授﹐而是他當了所謂的教授後﹐忘了本﹐忘記他本質上還是
個相聲演員。我忘了有次他在個什麼會上﹐可能是個聯歡會﹐下面群眾要求他說個
相聲﹐他堅決不肯。記得他說這個門不能開﹐開了不得了。意思是﹕當了教授﹐不
能再說相聲了﹐如再答應說次相聲﹐就會不得了。什麼是不得了﹖他沒解釋。大家
當能意會。於是有人說﹐他不就是個相聲演員嗎﹖擺什麼臭架子。
        如果我沒記錯﹐第二個被封為教授的是那個寫武俠小說的金庸。按理說﹐他是寫書
的﹐應該掛個這方面的教授頭銜﹐但封他的居然是歷史教授﹐不是他的本行。我不知
道他是否給學生上過歷史課﹐或給博士生傳授過歷史知識﹐當然不知道他是否出過
洋相。不過﹐後來可能他有自知之明﹐辭掉了那個本不應該屬於他的教授頭銜。
        現在演員及節目主持人都當了教授。教授頭銜更不值錢了。建國初﹐那些教授是真
正有學問有本領的。後來每況愈下﹐教授頭銜及連帶的工資福利成了領導對拍馬者的
恩賜﹐或者為了擺平底下﹐論資排班可得﹐跟學術水平脫離了關係。當時有些同事
評副教授﹐非得懂門外語不可﹐要表示懂外語﹐只要翻譯跟自己專業有關的外文文
章﹐刊登在雜誌等上面即可。我幫人翻譯過不少這類文章﹐當然以他們的名義去登
了。為人民服務嘛﹐不能計較個人得失。
        現在弄虛作假更厲害﹐抄襲剽竊之風更盛﹐當然教授頭銜裡的水份更多﹐教授就更
不值錢了。一個有羞恥心的人必定會拒絕這種頭銜的恩賜。至於博士頭銜究竟裡面有
多少水份﹐就看拿得出拿不出真才實學的東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44:20 | 只看该作者
名人與學問

在現代﹐學問二字牽涉的面很廣。科技電腦等專業知識也是一種學問﹐但不在本題
討論範圍內。筆者主要談論文學詩歌及語言寫作方面的學問。所以談及的名人也與
這方面有關。
        直截了當地說﹐名人與學問不一定成正比。現代的名人常常在這方面徒有虛名。古
代的名人如蘇東坡﹑鄭板橋等是因為有學問而出名﹐但現代的名人基本上不是因為本
身有學問而出名。有的人是被政府或其他人捧出來的。有的人有了錢自己用錢買出
來的﹐如自己出錢辦份報紙或雜誌等﹐就出名了。但看看他們寫出來的東西實在不
敢恭維﹐不但語法及標點符號錯誤不少﹐甚至語句也似通非通﹐中不中﹐洋不洋。
記得有人說過她能出這麼些書是因為運氣好。看了一些她的東西﹐相信她說的這句
話一點不錯﹐決不是謙虛。在有些人的一篇二三千字洋洋洒洒的文章中﹐居然看不
見一句中華語言文化精練濃縮的成語。不是說有幾句成語就算學問好﹐但一句成語
都寫不出﹐更談不上學問了。如果有人能用一百句成語連起來寫篇文章﹐或許句子
會不自然﹐但也難能可貴的。能知道一百句成語也不容易。有人寫的所謂詩﹐不知
所云﹐意義朦朧不明﹐除了自己外﹐恐怕誰也看不懂。這離開學問二字實在太遠了。
所以他們的出名肯定不是因為學問的緣故。
        現代的中國人﹐經過文革中思想被搞混亂的階段﹐經常陷入某些思維誤區。有虛心
好學的年青人﹐要求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於是就千方百計要去找些名人請教﹐似乎
以為名人必定是學問好的。而這些徒具虛名的名人怕露了自己繡花枕頭一包草的臭
底﹐經常擺起臭架子﹐不是推說太忙避而不見﹐就是敷衍了之﹐從沒有紮紮實實地
給年青人在學問方面作些指導。有的年青人因為追名人而浪費了許多寶貴時光﹐還
不如自己多看些書﹐自學成材的好。
        筆者在文革中認識一位老先生。他一點名氣都沒有﹐但學問好得很。他跟我談古論
今﹐滔滔不絕﹐得益非淺。他對我寫古詩方面給過不少指點。所以學問不是靠捧出來
的﹐不是靠吹出來的﹐是要自己日積月累苦學而得。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也不是靠人
捧說出來﹐而會在自己的作品中顯示﹐就像曹雪芹寫的紅樓夢一樣。詩曰﹕“桃李
無言﹐下自成蹊。”信乎然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45:23 | 只看该作者
何謂“大師”﹖

報上經常看到許多人被冠以大師的頭銜。搞藝術的稱作大師﹐什麼鋼琴大師﹑小提
琴大師等﹐連打拳的也有了大師的頭銜。以前常稱鋼琴家﹐小提琴家。現在改稱大
師﹐似乎“大師”的頭銜比“家”高一個檔次。以前打拳的有稱拳師﹐但拳大師卻
從未聽見過。如果“大師”的頭銜比“家”高一個檔次﹐那作家畫家就低一頭了。
但畫家也有被稱作大師的﹐最吃虧的是作家了。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麼多的人都有大師的頭銜﹐這個頭銜的價值就降低了﹐
再也不那麼值錢﹐真的成了“濫竽充數”﹐就像現在國內的教授頭銜一樣。
        為了不使大師這頭銜“濫竽充數”﹐最好先對“大師”這頭銜下個定義﹐訂個標準﹐
以後符合標準的才能叫﹐不合標準的就不能亂叫。記得那時﹐鋼琴家傅聰獲得國際大
獎﹐也沒有人稱他為鋼琴大師。如以他為標準﹐比他名望差的人﹐根本沒資格被稱作
大師。所以炒作者也要有點知識﹐炒作時不要糖醋醬鹽亂加﹐不但被炒作者遭人恥
笑﹐連炒作者的人品也為人所不恥。因此炒作也要實事求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47:15 | 只看该作者
電視連續劇觀感

現在電視連續劇產量驚人﹐不斷有新的推出﹐不過像流行歌曲一樣﹐風行了一陣子﹐
猶如我記得的小時候一句歌詞一樣﹕“我的青春像小鳥飛去不回來。”
        現在的電視連續劇從服裝可分為兩大類﹕古裝劇和現代劇﹔從動作也可分為兩大類﹕
武打的和不打的。這不同的兩大類經常交叉在一起。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戲說乾隆一
劇。這位皇帝武藝超群。但既冠以戲說之名﹐就是乾隆會七十二變﹐也只能姑妄拍之姑
妄看之。不過﹐這些連續劇的編導不能盜首創之名。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明朝“正德
下江南”的小說。那位皇帝能使得一手好棍法。又有一本“清宮十三朝”小說﹐說
雍正在少林學過武功﹐還組織了血滴子暗殺隊。有了這些書打底﹐有誰把皇帝寫得
再神乎其神﹐也不會使我吃驚。
        有幾個演皇帝的大牌演員給我的觀感十分差。張鐵林常常兩手反背﹐身體發僵。張
國立穩重不夠﹐形象不如理想。陳道明的臉相就沒有皇帝的威嚴﹐加以動作缺乏皇家
應有的禮儀規範。所以要演好一個角色﹐不一定非得是大牌演員才能勝任。大牌演
員演得不如人意﹐反而砸了自己的牌子。選演員是導演的職權﹐選出的演員不符觀
眾期望﹐也是導演的敗筆。
        由於電視劇數量眾多﹐常出現雷同之處。劇情或對話都似曾相識。拍到愛情片﹐總
有三角甚或多角戀愛。特別女孩子經常愛上有婦之夫。如果真實生活中的女孩都學樣﹐
豈不打亂了社會婚姻秩序。最可笑的是在三角戀愛中﹐經常在同性的兩角間鼓吹
“公平競爭”﹐完全無視作為第三角那個異性的態度和權利﹐把他(她)當作可以
標價競買的拍賣品。如果這種情節台詞的安排是為了搞笑﹐也是太無聊的。
        另一個缺點是﹕一些警匪片或反貪片﹐為了使情節曲折離奇﹐不斷鋪述開去﹐搞得
非常複雜。這並不是壞事﹐但到了結尾時匆忙收場﹐弄得虎頭蛇尾。好故事的起頭﹑
開展﹑導向結束﹐都要有個合理的過程。劇情發展到高潮﹐是該結束﹐但也要有個
合理的安排﹐不能從高潮到結束像突然從懸崖上掉下去一樣。
由於電視劇的情節內容公式化﹐我們經常可以猜測到情節的下一步發展﹐給觀看的興
趣打了折扣。不過﹐許多結局雖然總是壞人受到懲罰而顯得程式化﹐但也滿足觀眾伸
張正義的要求。如果結局都是好人倒霉﹐壞人還是得勢﹐就像現實生活中一樣﹐恐怕
不會受觀眾的歡迎。因為群眾對現實生活中的壞人無可奈何﹐只能在虛妄的銀幕世
界裡尋求公正。
        在拍攝現代生活的電視劇裡﹐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一輛車子開來﹐在一幢大樓﹑
旅館或飯店門口一停﹐開車人跳下來直往裡去﹐那輛車就留在那裡。難道在國內﹐
車子就可以這麼亂停的嗎﹖也從來不見有警察來給個罰單﹐或者用拖車來拉走。這
樣的情節不是太脫離現實生活了嗎﹖除非國內的交通管理情況就是如此的。
        有些小問題也必須指出﹕片上字幕部份經常出現錯別字。有時背景音樂響度超過人
物對話聲音﹐使我們聽不清演員在說些什麼。這成了主次不分﹐喧賓奪主。人物對話
中﹐經常使用超時代語言﹐包括前朝人引用後代人的詩句等。還有小道具﹐如耳環
等﹐也是超時代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49:34 | 只看该作者
張藝謀的墮落

我看張藝謀的第一個影片是“秋菊打官司”﹐覺得很有現實意義﹐反映了社會的一
個普遍現象﹐從而覺得張藝謀能拍出這麼一個意義深刻的影片很有魄力。而鞏俐演
個農村婦女真是最合適不過﹐因為她的臉型適宜於演農民角色。她要演美人是一點
都不合適的﹐因為美人一般都是鵝蛋臉。而鞏俐的臉怎麼看也不能算鵝蛋形的。別
跟我說外國人說她漂亮。我發現外國人看中國女人的眼光有問題。我們中國人看出
來不好看的中國女人﹐外國人居然看成漂亮了。所以外國眼光不適合評價中國女人。

        我看的第二個他拍的影片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個影片雖然沒反映深刻而普遍
的社會問題﹐但總算也介紹了一個地區的風俗人情。要打分的話﹐也可以算是及格的。
後來又看過“活著”﹐更有現實意義。其他還有什麼影片﹐我就沒看過。
        突然他像發精神病一樣地拍了個影片﹐叫什麼“英雄”。他把秦始皇捧上了銀幕。
問題在於他是怎麼拍秦始皇的。他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歌頌那個歷史判定而人
民又認可的大暴君。張藝謀墮落了﹐成了統治者的御用奴才導演。據說他拍這個影
片是為了得奧斯卡獎。為了得獎就可以篡改歷史﹐把暴君歌頌成英雄嗎﹖他受到全
國人民的聲討﹐罪有應得。外國人在這方面到底有眼光﹐沒有給他那個破片一個獎。

        張藝謀還賊心不死﹐現在又拍了個“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次他換了個花樣﹐把得
獎的希望寄託在女人的大奶奶上。他忘了外國人看得多了﹐豈會在乎他那一招。以前
他是政治上的墮落﹐而現在他是道德上的墮落。他再拍下去﹐是不是要讓鞏俐拍個
全裸戲﹖已經墮落到拍裸奶了﹐再墮落到拍裸體﹐怕也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別。
如果他一定不得奧斯卡獎誓不罷休的話﹐我可以教他最後一招。他可以自導自演﹐
拍個自己的裸戲。或者外國人看他一片誠心﹐肯為藝術犧牲自己﹐或許會賞他一個
什麼獎。
        以前中國人民是有骨氣的﹐外國的東西﹐不管怎麼好﹐咱們都不要。現在張藝謀為
了得外國獎﹐真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為了得外國獎的野心﹐已經化了幾億。在中國
窮人還那麼多的時候﹐把這幾億錢拿去改善人民生活﹐可以救助多少人。這種沒人
性的狗東西﹐就是得了外國獎也是在往廣大窮苦人民臉上抹黑。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0:10 | 只看该作者
張藝謀應迷途知返

張藝謀的“黃金甲”終於落選了。他應該汲取教訓﹐總結一下﹐究竟為什麼無緣問
鼎奧斯卡。他原來以為拍些中國古代大場面的片子﹐弄得色彩鮮艷﹐琳琅滿目﹐可
以達到譁眾取寵的目的。難道他不知道﹐那些評委不是一般外國觀眾﹐可以用場面
色彩來哄蒙的。他們見過世面﹐不但看形式﹐還要看內容。像這種篡改中國歷史﹐
美化專制獨裁者或者不知所云的內容會受外國評委的青睞嗎﹖所以張藝謀應該把落
選作為醍醐灌頂﹐當頭棒喝﹐清醒過來。
        張藝謀曾經拍過“秋菊打官司”和“活著”這兩個反映現實生活的好片。只有這種
內容深刻的片子才能打動人心。如果以這種內容的片子參賽﹐說不定反而能得大獎。
對張藝謀來說﹐幾經挫折﹐迷途知返﹐此其時也。趕快回過頭來﹐拍些內容充實的
片子以補其過。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1:51 | 只看该作者
張藝謀危言聳聽

張大盜(導)最近說﹕奧運開幕式必須成功﹐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他說這句話不知
有沒有經過大腦思考。恐怕是屁股思考的結果。難道一個開幕式不成功就死路一條
了﹖究竟是誰的死路一條﹖是中國的死路一條﹐還是他個人死路一條﹖
        現在讓我們來逐個探討這些問題。首先﹐一個奧運開幕式成功與否﹐竟會牽涉到國
家的存亡問題。這種說法是否反映了頭腦發熱﹐神志不清﹖把一個單純的開幕式與國
家命運前途聯係在一起。記得上屆希臘奧運會上﹐張大盜也導演了八分鐘的演出﹐
效果不佳﹐頻遭網友批判。按張大盜說法﹐即使在國外演出不成功﹐至少也得半死
吧。但中國也沒有為此而受到什麼影響﹐一切照舊。開心的照舊開心﹐受苦的照舊
受苦﹐貪污的照舊貪污﹐腐敗的照舊腐敗。
        如果說這是他個人的死路一條﹐恐怕也是多慮。他會自殺嗎﹖會被憤怒的群眾殺死
嗎﹖看來這都不可能。他決不是那種會動輒自殺的人。而憤怒的群眾在網上罵他的可
能是有的﹐為此而殺死他是不可能的。
        再說﹐像這種開幕式表演﹐怎樣算成功﹐怎樣算不成功﹖受到觀眾鼓掌算成功嗎﹖
如果觀眾都是組織好教導好的呢﹖這種鼓掌就毫無意義。如果批評聲大﹐就算不成功
嗎﹖這也很難說。像這種沒有國際統一標準的純藝術的事情﹐見智見仁﹐無所謂成功
失敗。如果他要藉機歌頌專制獨裁﹐那肯定要遭萬人唾罵﹐就像電影“英雄”一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1#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3:42 | 只看该作者
春節要保衛嗎﹖

近來國內有人在向節日開戰。有人提出要抵制聖誕節。現在又有人提出要保衛春節。
這種提法是否有現實意義﹐還是只不過要譁眾取寵﹐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聖誕節是外國節日﹐隨著開放形勢引進國內。所以不是聖誕節自己闖入中國﹐而是
崇洋媚外的中國人請它進來的。這就不能叫作文化侵略了。其實﹐不管以什麼名義聚
會慶祝﹐說聖誕節也好﹐說春節也罷﹐都是人們借個名目湊在一起﹐熱鬧一下而已。
如果有道學家把過聖誕節提到衝擊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來看﹐那也屬一家之言﹐未
必得到全國人民的一致認同。況且﹐一個堅實的文化基礎是不怕衝擊的。老是怕這
怕那﹐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示﹐再要大叫大嚷﹐是庸人自擾了。我們不是一直提倡洋
為中用﹐吸收別國的文化精華來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嗎﹖難道我們就沒法來同化聖
誕節﹖幾百年前﹐整個滿族都讓我們同化了﹐還在乎一個聖誕節﹖如果我們要化時
間精力去抵制聖誕節﹐還不如去抵制愛滋病。
        保衛春節的提法更是莫名其妙。因為沒人不讓中國人過春節。只有1949年後春節過
得越來越簡單了﹐一點沒有傳統的節日氣氛。要說破壞春節傳統﹐只能算那個時期了。
不過那不是外國文化對中國春節傳統的破壞﹐恰恰是中國人自己破壞自己的文化傳
統。而現在傳統過年花樣正在逐漸恢復﹐且有越來越火紅的趨勢﹐一點沒有遭外國
文化破壞的跡象。甚至其他各國華人也在所在國慶祝春節。沒外國人抗議我們在破
壞他們的傳統文化﹐已屬上上大吉。在這樣的形勢下﹐有什麼要保衛的﹖如果說保
衛春節和抵制聖誕節﹐是一個概念的兩種提法﹐那實屬吃飽飯沒事幹的人想出來的。
況且﹐這兩個節日在時間上毫無衝突﹐過完聖誕節﹐再過春節﹐不是有兩場熱鬧嗎﹖
吃飽飯正可以有點事幹幹﹐有什麼不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5:32 | 只看该作者
人向高處走

俗謂﹕“人向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什麼事情總要越做越好﹐才是人性所趨。但
事情也有例外。據說現在國內有些年青人﹐本來是想努力奮鬥成為中產階級一員﹐
但由於競爭太烈﹐又沒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受到幾次挫折後﹐就再也不思上進﹐
甚至也不工作﹐背靠大樹乘涼﹐啃爸媽的老骨頭﹐也無羞恥之心。
        這種不思上進之情況﹐也不僅在於生活方面。就在我們文人寫作上﹐也有這種情況。
有人喜歡寫作﹐這是好事﹐但卻不肯艱苦學習﹐自我提高﹐滿足於能夠寫點文章﹐寫
寫詩或寫本書。特別在有東西發表在報刊雜誌上﹐或有書出版後﹐更以為自己水平很
高了﹐再加上週圍親朋好友一捧﹐就飄飄然起來。既然已有名有利﹐還不好好享受
生活﹖還要自討苦吃﹐學習提高做什麼﹖其實﹐有些人水平差到不知自己作品裡存
在不少錯誤或不足之處﹐居然以大師級人物自居﹐或者被吹鼓手捧到那個位置上去。
雖然有人因批名人而出名﹐但本人沒興趣一個個地把他們的作品拿來從語言寫作方
面去批判﹐只是提醒讀者不要迷信名人。
        有個有趣的現象是﹕沒聽說過有寫新詩的家長把自己的新詩教自己子女背誦。這說
明他們對自己的新詩沒有信心﹐知道質量太差﹐不能用來去誤導自己子女﹐所以還是
讓子女背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唐詩。
        有的人雖然想提高﹐但不知該怎麼做。他們讀來讀去都是些現代東西﹐跟他們自己
寫作能達到的水平差不多。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這種東西就是讀一千本﹐怕亦無多大幫助。他們怎不想到﹐中華有幾千年文明。我
們祖先留下了多少寶貴文學財富﹐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多讀些祖先遺留下的精品﹐
也可打開自己的眼界。
        讀東西不要先看作者名字﹐先讀這作品水平如何。先看名字後﹐有人會先入為主﹐
認為名人寫的東西一定好﹐而不知道名人與寫作水平不成比例。有的好文章或好詩﹐
我背已能背出來﹐卻沒記住作者或詩人是誰。因為我是要汲取其中可借鑒的寫作養
料﹐而不是想把自己的腦子做資料庫。況且現在古狗一下﹐什麼都可得到﹐而借鑒
汲取﹐提高自己﹐才是閱讀的主要目的。
        巴金總算是大名家了。據有的分析評論家說﹐他的“家”三部曲是模仿“紅樓夢”
的。模仿並非不好。據說“紅樓夢”是模仿“金瓶梅”的﹐但“紅樓夢”的成就和
水平超過“金瓶梅”﹐而巴金的作品與“紅樓夢”相比實在差得太遠了。所以我說﹐
在祖先留下的幾千年文學精華面前﹐現代東西只能被看作是垃圾。難道這些現代東
西有資格與我們祖先留下的幾千年精華一較長短嗎﹖當我說在祖先的精華作品面前﹐
現代東西﹐包括新詩﹐是一堆垃圾時﹐有人說我狂妄。如果我是狂妄的話﹐我不是
自我狂妄﹐而是為我們祖先的幾千年文學成就而狂妄。這也不是你們的祖先嗎﹖你
們也可以狂妄﹐或者說驕傲。同時看到這些垃圾﹐又為子孫的不肖而沮喪。
        現代東西不但語言運用水平差﹐而且精練性也不夠。古人的寫作態度是“惜墨如金”﹐
而現代人經常寫得嚕嚕囌囌。只有在學生做作文時﹐才不考慮簡潔問題。老師規定
寫五百字﹐一面寫一面數字﹐儘量加進“的﹑了”等字以增加字數。到了501個字時﹐
馬上停止上繳。再舉個中文例子﹕“我們很吃力地爬到山頂。已經天黑了﹐只能在
山上農家借住一夜。”(別跟我討論內容﹐有沒有這種情況。)“已經”和“了”
在意義上重複﹐因為兩者都表示動作完成的概念﹐用一個就夠了。其次﹐寫好後看
看﹐能否改得簡潔些。看下面改動是否好些﹕“我們奮力抵達山頂。天已黑﹐只得
投宿山上農家。”如果有人看到一個句子﹐看不出是好句﹑一般句﹑還是病句﹐那
他的語言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學生階段。
        既然人總是向高處走的﹐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寫作水平推向高層次﹖別一聽見批評說
水平低就不高興。水平高低是自己表現出來的﹐不是別人批評出來的。自己真的水平
高﹐別人批評能把你水平批低嗎﹖如果我有一大筆錢﹐我要做的一件事是大家想不
到的。我要把自己冷凍起來﹐過一百年解凍回醒﹐那時可看看現在這些東西還有多
少沒被時間淘汰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7:2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賣給美國了

有一對夫妻欲帶兒子來美。週圍人說﹕那就是把兒子賣給美國了。言下之意是他們
兒子肯定會變成美式孩子﹐不復再有中國痕跡留在他身上﹐除了還有張中國特徵的
臉。那對夫妻想﹕沒這麼厲害吧。言過其實了。
        抵美後﹐兒子進了七年級(相當中國初一)。幸好這對家長有先見之明﹐在國內時
給兒子加工些英文﹐再加美國學校特殊輔導﹐功課居然也混了過去。但兒子學美國生
活方式比學課程還快。不久﹐匹薩餅和漢堡包成了他的主食。這對家長來說﹐不是
什麼問題。匆匆六年一過﹐孩子中學畢業。幸運的是﹐孩子沒學抽煙酗酒﹐跟毒品
當然更不沾邊。所以家長也很滿意。大學四年過得更快﹐平平安安﹐也沒特殊情況
發生﹐只是學會獨立生活﹐家裡有房不住﹐在外自己租房。這在美國也是正常的。

        兒子有了個不錯的工作。父母之心就希望有個媳婦﹐越快越好﹐可以早生貴孫﹐而
且希望是個國產媳婦﹐不要洋妞。但兒子似乎不急﹐從沒帶個女朋友來家玩過。父母
有時去看孩子﹐也不見房裡有女人痕跡。在美國﹐他們的兒子做和尚的可能性是絕
對沒有的。最壞的情況就是娶個黑姑娘。早在中學快畢業時﹐他媽跟他說起今後娶
媳婦之事﹐叫他千萬不要娶個黑姑娘。他偏說就是要娶個黑姑娘﹐半夜不開燈時嚇
死他媽﹐還說這是種族歧視。
        現在立了業﹐成家之事應該提到日程上來了。有一次﹐他媽問他現在有沒有女朋友。
兒子回答說這不關她的事。是啊﹐既然獨立了﹐這事也屬於他自己獨立考慮範圍內的﹐
旁人無權過問。這時夫妻倆才真正感到兒子是賣給美國了。
        老爸有個老同學﹐在國內混得很好﹐當了一個小城市的市長。既作市長﹐當然要有
個年輕漂亮的太太﹐帶出去應酬也風光。也不知他有沒有二奶﹐有的話﹐也只能黑屋
藏嬌﹐不能透光。太太既然年輕﹐兒子當然還小。那市長也希望兒子能到美國來。
這次趁來美訪問之便﹐找了那位老同學﹐拜託他幫助解決兒子的前途問題。老同學
說﹐要幫這忙沒問題﹐兒子也可住在他家﹐但警告那市長說﹐兒子一旦來美﹐就等
於賣給了美國。市長當然不信﹐還以為老同學藉詞推脫。老同學就帶了市長去看他
兒子﹐剛好在家。老同學請市長在客廳坐一下﹐他進房去叫兒子出來。市長在外間
聽到了父子倆的對話。
        “還記得朱伯伯嗎﹖他現在當了一個市的市長。這次來美國看我們﹐想見見你。你
出去一下吧。”“他有沒有跟我約定時間﹖”“這孩子說什麼話﹖長輩來看你還要約定
時間﹖”“你不看我正在忙嗎﹖沒約好我不能見他。”“他現在當了市長。”“這跟
我有什麼關係﹖我不記得我選過他當市長。”那市長聽著又氣腦又好笑﹕中國的市
長要一個美籍華人的孩子來選舉嗎﹖不過他當場作了決定﹕再不送孩子來美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8:07 | 只看该作者
男人交換市場﹖

有位太太特煩她男人﹐老是說有什麼地方可以交換男人﹐就像交換商品或交換郵票
那樣﹐有個市場。但她這個概念並不新鮮﹐不是首創。現實生活中﹐早已有幾對夫
妻混在一起的活動﹐還有所謂的換妻俱樂部﹐雖然不成市場﹐但已有交換之性質﹐
只是臨時交換﹐不是長期交換。這種情況如果國內現在還沒有的話﹐不久一定會有﹐
因為美國已經有了。國內人學國外往往先從這種地方學起。這種地方往往學得快﹐
而且常常青出於藍。而學正經事時﹐卻往往走樣﹐說是要適合中國的特殊國情。為
什麼學這種東西就沒有特殊國情了﹖
        其實在史前人類中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對象﹐狗貓等動物中也沒有固定對象﹐為什麼
我們現代人中必須要有固定對象﹖聽說國內現在離婚率高。那就是因為對象固定的壞
處。如果對象不固定﹐就不會有離婚這件事。現在既然對象已經固定了﹐看來補救
的辦法是可以開闢男人或女人交換市場﹐使大家可以各得其所。現在既然什麼都可
以改革﹐當然除了政治以外﹐為什麼男女之間的關係不能改革﹖當然這得先改革婚
姻法﹐容許男女之間有更大的關係自由。說話寫文章的自由可以不給﹐但男女搞對
象的自由一定得給﹐否則讓人怎麼生活下去。
        現在可先設想一下﹐怎麼建立男女交換市場。其實很簡單﹐只要有塊地方﹐讓男女
自由進來﹐相互交流﹐就行了。雙方看中﹐就另換地方交流﹐這就跟旁人沒關係了。
如果再建立市場管理機構﹐又可以收費﹐這更符合了講究經濟效益的現況。簡直是
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有人或許會說這是道德的墮落。可現在國內﹐道德已經墮
落到地底下去了﹐還有什麼事會使道德更墮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9:26 | 只看该作者
死亡狂想曲

人死後就變成鬼﹐或叫靈魂。死亡是實體生活的結束﹐是虛質生活的開始。這虛質
就像宇宙中的暗物質﹐看不見摸不到﹐但是存在的。其實我們可以這麼認為﹕靈魂﹐
或者叫作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存在於另一個時空裡。我們把這個時空稱作
負時空。而我們的現實世界是存在於正時空裡。這兩個時空可以隨意交叉﹐但不能
相互影響和作用﹐直接作實質性的聯係。因此被謀殺者的靈魂不能自己來報仇﹐甚
至不能告訴警方誰謀殺了他/她。但意識這種特殊物質可以因兩個時空交叉接觸﹐而
進入胎兒這個實體中﹐使胎兒具有意識。當人死後﹐這個意識就脫離實體而回到負
時空裡去。據說目前已有科學研究證明。實體生命是暫時的﹐只是整個生命中之逆
旅。虛質生命是永恆的﹐與不滅的物質同存。人來到這世界上﹐就像住在旅館裡﹐
而人死了﹐靈魂脫離軀殼﹐就是回家去了。如果再次為人﹐就是再作了一次旅行。
我現在正在旅行﹐並不急於歸去。先享受一下這個五星級旅館的豪華設備和週到的
服務。但總有一天﹐我要搬出旅館﹐向服務人員說聲再見。陶淵明說﹕“聊乘化以
歸盡﹐樂夫天命复奚疑。”
        如果有不信鬼或靈魂的同志朋黨﹑父老鄉親﹑母姨舅叔﹑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同
事同窗﹑鄰里姻戚﹑大款二奶﹑諸輩同仁﹐聽我一勸﹕信比不信好。可以心神安定﹐
瀕死不懼﹐而且充滿希望﹐因為鬼魂不但能知過去之事﹐還能預知未來。可以知道
自己的兒孫命運如何﹐以及自己下世將投向何方。作鬼魂其實是不錯的。而且鬼魂
與鬼魂之間在那廣大的虛空裡﹐各不相擾﹐沒有矛盾﹐決無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
大家和平相處﹐客客氣氣﹐因為鬼魂不需要物質享受﹐沒有爭權奪利之必要。雖然
林肯說“人是生而平等的”﹐事實上人是生而不平等的。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
賊生的兒子掘壁洞。當官的子女還是當官﹐富人的子女還是富人﹐而窮人的子女總
是窮人。只有鬼魂之間是絕對永恆的平等﹐因為誰都無求於誰。
        當我離開人世時﹐我的靈魂升上負時空間。我從永恆的高度俯視地球上的人群﹐見
他們忙忙碌碌﹐熙來攘往﹐為權力金錢相互撕殺。像這種世界﹐我還要去投生做什麼﹖
我還是享受一下靈魂的無拘無束﹐逍遙自在。我要遨遊太空﹐以動念即至的速度進入
宇宙的深處﹐探索其一百五十億年古老的奧秘。因為鬼魂是虛質﹐沒有實體﹐所以不
受幾千萬度高溫的灼傷。我可以進入恆星裡去觀察一番﹐看那熱核聚變是怎麼回事。
因為虛質也不受萬有引力的影響﹐所以我可以自由出入黑洞﹐去見識一下裡面究竟
有些什麼花樣。如果鬼魂能如此自由自在﹐何必要投生人世來自尋煩惱。我可以把
看到的一切托夢給科學家﹐告訴他們宇宙的實情﹐免得他們東猜西猜﹐老是修正他
們的理論。這也算是死後對人類的一點貢獻。
        在我的喪禮上﹐請不要奏喪禮進行曲﹐請再奏一遍風流寡婦圓舞曲。這是我之最愛。
我會在那虛空裡隨曲暢舞﹐享受那最後的友情獻禮。再留下付自輓聯﹕
實業無就﹐半世尚可溫飽﹔
詩書有成﹐一生不算虛度。

(下面是各網站上跟帖的祭文輓聯﹕)

給海外逸士的祭文
文之初

全世界的科學家盼了多年,他本人望眼欲穿,海外逸士終于死了。科學家都忙著去
睡覺了,好第一個得他的托夢,揭開千古之秘,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慶祝他的离去,
“藍色多瑙河”在墓地回響著,陽光燦爛,鳥儿也在喚唱,這是個多么美好的時刻,
一個逸士將實現他的理想,在宇宙間飄蕩。
        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在人們中央,用抑揚的聲調朗讀著:“我榮幸的向大家宣布,今
天在這里獲得自由的是我們尊敬的海——外——逸士!”人群沸騰了,歡呼聲口哨聲
連成一片。老者面帶笑容,万分激動的讀如下祭文:
美哉逸士,文成百卷才未盡矣,譽滿四海名亦隨之。文心人杰﹐當數逸士。人比幽
蘭﹐靜立山隅。甘泉為伴﹐鄰有翠竹。朝迎旭日﹐幕浴清風。生來瀟洒﹐死去從容。
今得自由﹐幸甚至哉。君切先往﹐吾等自來。

戲作輓海外逸士文
肥貓

今有逸士﹐狂想死亡。死之必至﹐宇宙之常。
死而有魂﹐人心所望。魂將永在﹐長嘯天壤。
憶君文字,金石鏗鏘。讀君自輓﹐悲壯蒼涼。
辛勞一世﹐僅充飢腸。留得詩書﹐日月同光。
嗚呼逸士﹐魂歸何方?魂兮有靈,來格來嘗。
尚饗!
秋雁班主賀蘭雪聯曰:

斯世何關物能化,
此生無以死為非。
橫批:自然而然

魂兮何所适               
zhanlei123

海外逸士先生的“死亡狂想曲”,視死亡為笑料,我不避東施之陋,獻上一首,以
博一笑﹕

魂兮何所适﹐我欲上天堂。上帝愛詩人﹐并排坐吃糖。
三國四方會﹐玉皇怒若狂。無神論份子﹐豈可入天堂。
釋迦雙合什﹐阿彌陀佛長。宜入千層獄﹐輪回做犬羊。
閻羅忙抗議﹐此案莫倉皇。滅教欺神者﹐追魂不到場。
居留三國拒﹐哭笑兩情歡。宇宙風煙闊﹐云霞日月長。

清談天地版主雨清女士輓詩

蓬萊山下報, 逸士大夢歸. 落霞升日月, 仙風拂重幃. 席間多羡慕, 欲問幻中机.

子既觀滄海, 當知万世微. 何為生如是? 何謂死之非? 死生今何處, 可在彩云飛?


清談天地淼女士輓詩

逸士翩如鴻,今去亦從容.盼君托夢來,仙界信息通.
天堂善者聚,地獄惡人逢?天堂大無邊,地獄有多重?
宗教門派眾,應將何神供?凡人問題多,此為第一宗.
證得地獄在,惡行將絕蹤.大愿得所償,西天日更彤.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3:01:53 | 只看该作者
怎麼死最稱心﹖

人總有一死。規律如此。有古人說﹕“知死之不可逭﹐坦而受之。”因為你不受之
也不行呀。人到了老年﹐總會想到以後會怎樣死去。病死是最普遍而正常的現象。
無疾而終倒是不多見的。不過我外婆和父親都是在八十多歲時睡過去了。如果基因
起決定作用的話﹐我也會享受到死神的這種待遇﹐只不過需要在高齡時才會發生﹐
但有人替我算過命﹐說我壽命是七十多歲﹐在現代情況下﹐還談不上什麼高齡。所
以從這個角度看﹐我無疾而終的可能性不大。想到古人又說過﹕“人固有一死﹐或
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重於泰山﹐我沒機緣。要去打仗為國捐軀﹐我可太老了。
但輕於鴻毛﹐卻不甘心。既然人固有一死﹐總要死得其所﹐死得稱心如意﹐沒遺憾
才好。所以我常想如果我能從河裡救起個小孩而自己卻淹死﹐或者從車禍中救出個
年青人而自己被軋死﹐這才是充份利用了我的生命﹐一點沒浪費。不過看到比我年
紀大的男人﹐我可不去救他﹐因為他既然比我老﹐應該比我先死。這也可算是按規
律辦事﹐無可非議。但看到比我年紀大的女人﹐我必須犧牲自己去救她﹐因為這是
文明社會的紳士風度。我不能在最後時刻喪失我的紳士風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21:41:20 | 只看该作者
悼張純如

嗚呼純如﹐英年早逝。哀哉痛矣﹐泣血以祭。憶昔日寇侵華﹐卿尚隔世。金陵血屠﹐
是為國恥。而卿雖生美﹐仍為華裔。遠隔重洋﹐心系慘史。是以殫精竭慮﹐數載秉
筆。遂成巨著﹐留傳後世。詎料倭寇驚怖﹐頻施威脅。卿情何堪﹐擾亂日滋。一夕
驚聞﹐卿已謝世。芳華盛年﹐遽然夭逝。華人獲知﹐皆感痛惜。余雖陌路﹐玉容未
睽。悲悼之情﹐實深余懷。故成此文﹐以申哀思。嗚呼痛哉﹐伏維尚饗。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21:42:25 | 只看该作者
宗教與神

我不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現在扳手指來算算看﹕在中國有佛教﹐是舶來品。啊﹐
不對﹐是馬馱來的﹐不是船裝來的。還有道教﹐是純粹的國貨。還有白蓮教﹐如果
也能看作一個宗教的話。更有清真教﹐是回族人的專利。而喇嘛教應是佛教的分支﹐
不過也是一個獨立大隊。在西方有天主教﹑基督教。在俄國有東正教。在中東有伊
斯蘭教。還有些特殊名稱﹐如美以美教﹐洗禮教﹐鞭身教等。
        凡是宗教都崇拜一個或多個神。不拜神的就不能算作宗教。如西方主要拜上帝﹐中
東主要拜真主。佛教拜佛或菩薩。不同於上帝和真主的是﹐佛和菩薩都是人做的。而
道教拜的是老子。不過這個老子究竟是騎青牛出涵谷關的老子呢﹐還是封神演義裡
鴻鈞一氣化三清的老子﹐即太上老君﹖或者本身就是二而一。既然東方的神是人做
的﹐就有一些人被當做神來拜。
        並不是所有的神都構成某種宗教。如有些少數民族崇拜某種動物﹐卻不認為是種宗
教。而希臘神話裡的許多神也沒構成一種宗教。所以神與宗教還是有點差別的。我是
只信神﹐不信宗教的。要知道我信什麼神﹐付耳過來﹕維納斯。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21:44:42 | 只看该作者
談信神

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信神的。後來有人鼓吹無神論﹐不許大家信神。但是幾千年來
的信神意識﹐就像別的封建意識一樣﹐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不是幾十年中能夠剷除
的。信神意識當時也就深藏和掩蓋了起來﹐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又死灰復燃﹐興盛了起來。
        由於本人長在血旗下﹐而信神意識已轉入了地下﹐所以本人到是深受無神論的影響。
事實上﹐像我這種年齡層次的人﹐及以後二十年中出生的人﹐都受無神論的影響。自
改革開放後﹐中共對信神意識(不是對宗教活動)的壓制逐漸鬆弛﹐特別寺廟經濟掛
帥後﹐辦成旅遊點﹐更是助長了信神意識的復蘇。
        本人從切身經歷中體會到人的命運似乎有神來安排好的﹐包括婚姻問題。來美後﹐
友人帶我去教會活動。本人也想從基督教的講道中﹐探索一下神的真諦﹐但是一段
時間下來﹐覺得非常失望。因為他們把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各種經不起推敲和辯駁的
說法當作神的教導來傳播。這種說法只能蒙蔽愚氓﹐為智者所不取。
        宇宙中只有一個神﹐不可能有兩個神的。不同的民族把這個唯一的神叫作不同的名
稱﹐並賦予不同的內涵。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但有些愚蠢而心胸狹隘的宗教人士提
倡信別的宗教者都是異教徒的說法﹐引起宗教紛爭﹐甚至流血衝突。信教本是好事﹐
釀成流血事件﹐大違各宗教的慈悲教義。本人不反對宗教﹐但反對排斥其他宗教的
說法和行為。
        於是本人就信自己心目中的神。祂創造了這宇宙﹑這世界﹑人類和所有的一切。因
為許多科學假設﹐包括大爆炸學說和進化論﹐沒有足夠使人相信的事實證據。而且科
學家自己還在爭論不休﹐修改不定。加之﹐我外婆死後給我托了個夢﹐預言了我的
婚姻和未來﹐結果我的其後經歷證實了﹐所以我相信鬼神是有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21:45:51 | 只看该作者
談“瞻仰遺容”

追悼會的重要節目之一是瞻仰遺容。不管遺容化裝得如何美﹐總不及活著時臉容生
動活潑。所以一般在可避免的情況下﹐我總是盡可能不參加追悼會。因為我不想在
我的最後記憶裡﹐留下一張死人的臉。每當我回憶一個熟人時﹐我要記得他的音容
笑貌﹐好像他還沒死一樣。這難道是個不合理的要求嗎﹖
        記得有個同志者對我說過﹐他唯一要記住的死人臉是他仇人的臉﹐可使他知道仇人
已死﹐可以大快人心。我沒有仇人﹐沒有這種體驗。突然想起許多人去瞻仰毛的遺容﹐
是否其中也有人懷著同樣的心情。看你活著時整這個整那個﹐現在你死了還能整誰﹖
就像蘇東坡在赤壁賦中所寫的那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不管人死後是否有知﹐但軀殼總是長已矣。躺在那裡﹐任人瞻仰﹐還有什麼意義。
花了活著親人的錢﹐去做無意義的事﹐實在不是達者所為。所以我已與某一醫院簽
下合同﹐遺體捐給他們作解剖實驗之用﹐也算是最後的一點貢獻。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30 23:39 , Processed in 0.0424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