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博尔赫斯与“丧系浪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9-27 16:1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尔赫斯与“丧系浪漫”
    ( m7 i4 t4 f% `  d- O; T( E  M$ R; T$ K9 s/ V7 [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这位以其充满迷宫、时间、无限等元素的独特文学风格闻名于世的阿根廷作家,始终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作品常常被冠以“奇幻”、“神秘”、“形而上”等标签,近年来,网络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评价——“丧系浪漫”。这种评价看似新奇,却也引发了我们对博尔赫斯文学的深层思考:他的作品究竟是单纯的“丧”,还是一种超越“丧”的浪漫?
    : P& t" e. F5 m3 Q- Z/ j: \* M4 v  V4 R  j' O/ |4 _' `! g* H$ Z
    “丧系”一词源于网络流行文化,指的是一种对生活失去热情、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情绪,仿佛人生的画卷上只剩下了灰色的色调。而“丧系浪漫”则是在这种悲观情绪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对美的追求、对理想的渴望,如同在灰色的画布上点缀了一抹亮色。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却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对现实压力和精神困境时的一种复杂心态,如同在迷宫中徘徊,却依然渴望找到出口。其实丧系标签在当代年轻人的眼中更多的是太宰治那种《人间失格》式的表现。. ^# d1 x# s: M7 c# |, }  s  h
    & U& B9 Y  ~1 Z' @
    下面我将从一个中国读者的视角出发,结合太宰治作品中“丧系人生”的比较,深入探讨博尔赫斯文学中的“丧”与“浪漫”。其实,博尔赫斯的文学并非简单的“丧”,而是一种超越“丧”的形而上思考。他以迷宫、时间、命运等意象,展现了人生的迷茫和困境,如同在无垠的沙漠中寻找绿洲;但同时,他也以知识、幻想、无限等元素,表达了对意义的追寻和对超越的渴望,如同在浩瀚的宇宙中追寻星辰。2 U# }4 o5 ^. z

    0 F! k/ {2 F1 Z2 @1 X2 e博尔赫斯文学中的“丧”:迷宫、时间与命运+ P1 n" x" b1 \/ k2 R
    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丧”的气氛。这种“丧”并非单纯的消极悲观,更不是对具体事件的悲伤,而是一种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引发的虚无感和无力感。他以迷宫、时间、命运等意象,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师,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人类存在的困境,以及面对这些困境时的无力感,如同在无边无际的迷宫中徘徊,找不到出口。* h4 c3 k$ w4 L' L

    ) Q. b- \% b) y8 g1. 迷宫意象:6 Z1 J  d  ?" V

    $ I+ y* B  @- [$ s2 M0 s3 \* a/ L迷宫是博尔赫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同一个神秘的符号,象征着人生的迷茫、选择的困境以及对确定性的追寻。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主人公余准为了传递情报,选择杀害一位与目标城市同名的汉学家,最终却发现自己也身陷迷宫般的命运之中,如同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怪圈。这篇小说以迷宫为隐喻,展现了人生选择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如同在岔路口徘徊,不知该走向何方。
    9 ]6 P% ]+ a" ?! [. F6 }+ i8 y3 ]: {$ `$ C! V7 G: |( f
    在《死亡与指南针》中,侦探伦罗特试图破解一系列谋杀案,却一步步落入凶手设下的迷宫陷阱,最终死于非命,如同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篇小说以迷宫为象征,展现了理性在面对非理性力量时的无力感,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光明。
    2 v# U, L0 k( V* q0 E' o8 T) y" C( J, H! u- O, }% A+ y) q6 o
    博尔赫斯的迷宫与太宰治笔下“丧系人生”的虚无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同两条河流,最终汇聚成一片汪洋。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对人生意义的根本怀疑,与博尔赫斯笔下人物在迷宫中迷失的困境,都体现了现代人面对存在主义危机时的无力感,如同在无边的虚空中漂浮,找不到落脚点。
    1 r. n% U0 d" s0 H( n" X) W4 o/ T
    2. 时间主题:  ?$ J0 s& d8 o7 M3 [3 Y  `

    , h, Y0 N5 T: n# S$ C博尔赫斯对时间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时间并非线性流逝,而是循环往复、无限延展,如同一条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河流。在《永生》中,主人公卡塔菲勒斯经历了漫长的生命,最终却发现永生并非幸福,而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折磨,如同被困在时间的牢笼中,无法逃脱。这篇小说以永生为隐喻,展现了时间对人类的束缚,以及对永恒的渴望,如同在时间的长河中漂流,却始终找不到彼岸。  j" g1 ~3 f* ]
    6 |! S' C  ^; X( t
    在《阿莱夫》中,主人公博尔赫斯看到了一个包含了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点,这个点象征着无限,如同宇宙的奥秘,令人敬畏。这篇小说以无限为隐喻,展现了人类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渴望,如同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无限的可能。
    2 s7 U. J5 S/ @* Y6 h6 p- H# P
    9 K' v* e" n; p( E+ @8 ]9 _% J8 ]; b博尔赫斯的时间观与太宰治作品中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形成对比,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太宰治在《斜阳》中写道:“时间在流逝,而我却无能为力。”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博尔赫斯笔下人物在循环时间中迷失的困境,都体现了现代人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如同在时间的洪流中被冲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N$ q' }* M3 P" P8 a
    " L8 {% [) D7 q! n
    3. 命运观念:6 t8 m6 m6 z3 [6 E" c  d* _8 j
    7 J; ^9 }& c: I. M% N* z
    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思考,他认为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类的自由意志只是幻觉,如同被命运的丝线所操控,无法挣脱。在《叛徒与英雄的主题》中,主人公基尔帕特里克为了爱尔兰的独立事业,甘愿成为叛徒,最终被自己人暗杀,如同被命运安排了一场悲剧。这篇小说以命运为隐喻,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如同在命运的棋盘上,只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 S$ u5 V/ ^& @" o/ W* s6 P
    $ ?1 L3 |# t, ], ]在《结局》中,主人公马丁·菲耶罗为了报杀弟之仇,最终杀死了仇人,却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同被复仇的火焰所吞噬,最终化为灰烬。这篇小说以命运为象征,展现了复仇的徒劳,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如同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却始终无法逃脱。
    ' ~* V" I& y/ U+ k$ n. j+ y
    . y' y- c, I' k9 ]博尔赫斯的命运观与太宰治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如同两面镜子,互相映照出彼此的悲凉。太宰治在《维庸之妻》中写道:“命运总是捉弄人。”这种对命运摆布的无奈,与博尔赫斯笔下人物在命运安排下走向毁灭的结局,都体现了现代人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如同在命运的巨轮下被碾压,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 s9 _# j9 T/ A
    ; k- h& w+ X1 D+ p: {. j
    超越“丧”的浪漫:知识、幻想与无限
    3 C( ]: ]# s& C! m4 O尽管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充满了“丧”的气氛,但他并非一位悲观主义者,更不是一位沉溺于虚无的作家。他以知识、幻想、无限等元素,如同一位点灯人,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盏明灯,表达了对意义的追寻和对超越的渴望。这种超越“丧”的浪漫,才是博尔赫斯文学的精髓所在,如同在荒芜的沙漠中开出了一朵朵鲜花。5 i* ?& h: j- ^8 G
    9 e  x( H- E- ~
    1. 知识的追求:9 q8 A* Y0 e& C. C5 [1 }
      B( `+ a+ e5 x% c: ~) M: j
    博尔赫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知识的热爱,如同一位饥渴的旅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在《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中,主人公富内斯拥有超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他所经历的一切细节,却也因此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同被困在细节的迷宫中,无法看到整体。这篇小说以知识为隐喻,展现了知识的局限性,以及对无限知识的渴望,如同在知识的阶梯上攀登,却始终无法到达顶峰。
    4 }1 ]9 m1 m# ~/ @% G5 u' U: C4 |$ s4 x; b1 I* z' m( m
    在《巴比伦彩票》中,博尔赫斯虚构了一个以彩票决定人们命运的社会,这个社会象征着偶然性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如同一个巨大的赌场,每个人都在命运的赌桌上押下自己的筹码。这篇小说以彩票为隐喻,展现了人类对掌控命运的渴望,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如同在命运的迷雾中摸索,却始终看不清方向。7 _! W, M( A* ]
    2 y4 n: D& H5 Y1 R8 m, ~
    博尔赫斯在知识中寻求慰藉,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而太宰治则在虚无中沉沦,如同在深渊中越陷越深。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我一直在欺骗世人,为了不被世人抛弃。”这种对自我的否定,与博尔赫斯在知识中寻求肯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如同光明与黑暗,截然相反。
    6 z1 Z# j" B0 P' S! c/ _" q. \+ Y( c  k* p  E# R0 |% ~
    2. 幻想的力量:! H1 l2 z5 X+ k; Z
    1 Y7 k0 l& V3 n2 I
    博尔赫斯还是一位充满幻想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幻、神秘的元素,如同一位魔术师,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在《凤凰教派》中,博尔赫斯虚构了一个以秘密仪式维系信仰的教派,这个教派象征着人类对信仰的渴望,以及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如同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找精神的寄托。这篇小说以幻想为隐喻,展现了人类对超越现实的渴望,如同在幻想的翅膀上飞翔,逃离现实的束缚。
    $ a: @4 T# g; _- R- z* M1 E* l7 P
    5 @3 @2 \6 p8 ^2 \4 o在《南方》中,主人公达尔曼在一次意外受伤后,被送往疗养院,最终却在一次决斗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如同在死亡的边缘,重新发现了生命的价值。这篇小说以幻想为象征,展现了现实与虚幻的交织,以及对命运的抗争,如同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寻找生命的真谛。5 z8 m* N" a3 _2 H6 N# W$ d& [
    8 B# q# H, @1 i
    博尔赫斯与太宰治都借助幻想来逃避现实的痛苦,如同在暴风雨中寻找避风港。太宰治在《奔跑吧!梅勒斯》中写道:“我想要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现实。”这种对现实的逃避,与博尔赫斯在幻想中寻求慰藉的态度,都体现了现代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如同在现实的压力下,渴望逃离到一个自由的世界。5 v% I. S& n  D& c! W4 v+ }4 h
    ) ~' K' L0 ]: o! Y% \3 h, v
    3. 对无限的渴望:
    ) l+ k7 a- d( G  h# S! t# [# J9 G& }
    博尔赫斯也是一位对无限充满向往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无限的思考,如同一位天文学家,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未知的领域。在《阿莱夫》中,主人公博尔赫斯看到了一个包含了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点,这个点象征着无限,如同宇宙的中心,包罗万象。这篇小说以无限为隐喻,展现了人类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渴望,如同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无限的可能。4 U, @- Y2 o, e$ F! V

    5 ]' t% _5 I# b4 k; ]% ^8 l9 m在《沙之书》中,博尔赫斯虚构了一本包含了无限页面的书,这本书象征着无限的知识和无限的可能性,如同一个无尽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探索。这篇小说以无限为象征,展现了人类对无限的追寻,以及对无限的敬畏,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永远不会到达彼岸。* @6 m( s+ K# Y. j/ t
    1 A- b- L/ M  l
    博尔赫斯在无限中寻求超越,如同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永恒的价值,而太宰治则在虚无中迷失,如同在迷宫中徘徊,找不到出口。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我的人生,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这种对人生意义的迷失,与博尔赫斯在无限中寻求意义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如同迷失与寻找,截然相反。
    8 e5 K$ S( M; t! X' o0 r& I
    2 o- g' @. h1 n, e0 h5 E中国读者的视角:文化差异与共鸣: j# ^! r. `' a7 R, ]3 a0 [
    中国文化中对“丧”的理解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如同两条河流,流淌在不同的土地上。中国文化强调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消极悲观的情绪持批判态度,如同在逆境中依然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因此,中国读者对博尔赫斯“丧系浪漫”的评价,往往带有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如同隔着文化的屏障,难以完全理解彼此的思想。
    # K  Q; D: T$ @( q: ?3 o/ F8 p* k% ?; B
    然而,中国读者也能够与博尔赫斯的作品产生共鸣,如同两颗心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依然能够互相理解。博尔赫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知识的渴望、对无限的向往,都与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相契合,如同两条河流,最终汇聚成一片汪洋。例如,博尔赫斯对迷宫的思考,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道”的观念有着相似之处,如同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宇宙和人生的奥秘,有着相似的思考。
    $ q! L9 v7 u" v% ?
    3 e& @2 R  I3 N/ a拉美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源流:历史与文化的影响2 a* b- c5 @- l+ X  x1 g9 v
    拉美文学与日本文学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受到欧洲文学和本土文化的影响,如同两棵大树,根植于不同的土壤,却都枝繁叶茂。拉美文学受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殖民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等本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如同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构建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日本文学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物哀、幽玄等美学风格,如同在细腻的笔触下,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8 I: n4 f$ q' k- ^& E
    1 l# H* g! K- F9 ~# _5 ^6 Z& Z7 h1 C拉美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共同点在于对现实的反思、对身份的追问、对美的追求,如同两面镜子,互相映照出彼此的文化特质。博尔赫斯与太宰治的作品都体现了现代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以及对意义的追寻,如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人生的困惑和追问,有着相似的表达。+ L9 d) c; u8 E( A, t# _2 j
    4 Q# o3 |& M, U5 @: [4 T$ x# [- ~( {
    博尔赫斯的“丧系浪漫”是一种超越性的思考  c/ M7 L3 u5 P5 k1 S7 P
    博尔赫斯的文学并非简单的“丧”,而是一种超越“丧”的形而上思考,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迷茫中追寻方向。他以迷宫、时间、命运等意象,展现了人生的迷茫和困境,如同在无垠的沙漠中寻找绿洲;但同时,他也以知识、幻想、无限等元素,表达了对意义的追寻和对超越的渴望,如同在浩瀚的宇宙中追寻星辰。- z2 q4 g3 k; V8 n2 ^- m
    $ ~, C# l# ]) S6 \, J( B: u
    博尔赫斯的“丧系浪漫”对当代读者有着深刻的启示: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面对迷茫、追寻意义、拥抱无限。他的作品提醒我们,人生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如同在命运的迷宫中徘徊,但我们依然可以以知识、幻想、无限等方式,来抵抗虚无、追寻意义、超越自我,如同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火种。9 A3 d3 h9 k1 B' \
    ' N, t7 }) h% z" u! v" }) K  R
    总之,博尔赫斯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充满迷宫、时间、无限的奇幻空间,也是一个充满知识、幻想、浪漫的精神家园,如同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收藏着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丧系浪漫”风格,引发了我们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超越“丧”的可能性,如同在迷茫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8 + 2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3 14:32 , Processed in 0.0327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