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海上花絮(23)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20:0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姑父妇都自认是粗人,不懂阳春白雪的名堂。他们是70届,确实在基础教育方面受到文革的很大影响。后来直接工作,也没有考大学,就一直这么下来了。人品的善良并不能完全补偿教育的缺失,这是他们的遗憾。现在说这话已经晚了。

但他们其实挺阳春白雪的。

偶然发现小姑父特别喜欢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时不时自己放一放,听一听。他的iPad和一套Yamaha音响通过蓝牙连接,可以隔空放送。Yamaha的CD部分好久没用了,现在都是B站或者头条上搜索后,隔空放送。

既然小姑父喜欢《波莱罗舞曲》,估摸着他也会喜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果然,这也在他的收藏之内,不时会放一放。

那莫扎特的第21钢琴协奏曲(又名艾尔维拉协奏曲)呢?他也有!

Goerge Zamfir的《孤独的牧羊人》(不是《音乐之声》里那个)呢?他也熟悉。

我以为他也会喜欢德彪西的《梦幻曲》(Reverie),有点鬼里鬼气,和《波莱罗舞曲》、《孤独的牧羊人》一样,属于melodic、soulful的,结果他不喜欢。

再试试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也无感。

这时小姑插进来了,“有没有《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咦,《多瑙河之波》不是罗马尼亚电影吗?确实,这也是电影里插曲的名字,尽管是电影从曲名,而不是曲名从电影。作曲家杨·伊万诺维奇只有这一曲传世,现在也是著名曲目了,维也纳之春音乐会常奏的。但这个圆舞曲很容易和《蓝色的多瑙河》混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曲调。

小姑特别喜欢这个圆舞曲,不仅因为曲调和那个罗马尼亚电影,还因为当年农场里一个“社青”常用小提琴拉这个曲子,另一个他常拉的就是《云雀》,也是罗马尼亚的曲子。他还爱拉《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社青全称社会青年,在农场里,社青是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但分配到农场来的青年,知青一般指应届生。

这个社青据说家里住在淮海路,是上海滩上的“老钱二代”,文革中是落魄时代。他平常不怎么说话,干活也三心二意,穿着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罩衫,永远不扣钮子,只是左右前摆交叉一搭,然后一根草绳腰里一绑。没事就抱着小提琴自己拉,最常拉的也就是《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云雀》、《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或许因为这两个是政治正确但又足够“洋气”的曲子。已经是“资产阶级狗崽子”了,既想用小提琴排遣和舒发,又不想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改革开放一开始,他就去美国了,估计海外关系挺硬。后来就不知道情况了。

这是一代奇特的人们,有着奇特的人生。有的成为《繁花》里的阿宝,有的成为愤世嫉俗的海漂。

小姑有点难为情地说:我其实听不懂,我就是喜欢。

其实小姑一点不用难为情。音乐为知音而存在,听着有感觉,那就是知音。有什么听得懂听不懂呢?

乐理、时代背景、音乐手法、演奏技巧的分析可以留给专家,其实他们那也大多是对己弹琴,谁会因为他们的分析而去听音乐?

听音乐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一点:就是有感觉!喜欢!不需要理由!

不喜欢也不需要理由!

所以小姑父可以喜欢《波莱罗舞曲》,可以对《梦幻曲》无感,这才是听音乐的正确打开方式。

别人怎么说?专家怎么说?和我有什么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6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方恨少 + 12
常挨揍 + 10
老树 + 2 精彩
长叶林 + 8
landlord + 1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70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24-6-4 20:15:5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央广有档节目叫《一支外国名曲》,主持人在对比介绍伊万诺维奇、胡温蒂诺·罗萨斯和小施特劳斯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把自己都绕糊涂了。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4-6-4 23: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695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24-6-4 20:45:28 | 只看该作者
    黄序 发表于 2024-6-4 20:15
    以前央广有档节目叫《一支外国名曲》,主持人在对比介绍伊万诺维奇、胡温蒂诺·罗萨斯和小施特劳斯的时候都 ...

    小时候看《静静的顿河》,硬逼着自己背下来主人公的全名:葛里高利.潘泰莱耶维奇.麦列霍夫。  

    后来慢慢觉得,这么长的名字,配得上俄罗斯文学里浸润深厚的苦难历史感,因此变得更喜欢了。


    听音乐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一点:就是有感觉!喜欢!不需要理由!


    很赞同晨兄这句,也是上海人的真实写照。


    多年前刚客居魔都的时候,租住在一个高楼小区里。小区门口有个垃圾站,夏天傍晚的时候,总有一位褴褛背心大叔收拾出一小块空地,摆好茶水和躺椅,然后摸出一把小提琴拉上一段。

    拉的还行,属于能略微引起共鸣的水平,再配上夕阳的余晖和下班的人群,那光景就甚是了得。总让人忘记这位大叔的主业是收垃圾。

    那一瞬间让我有点震撼,觉得魔都这地方处处藏龙卧虎,不可小觑。

    ***         ***      ***


    下厨的时候喜欢放点背景音乐,有次正炒菜,票太发现俺正在听玛利亚.卡拉斯的歌剧《O mio babbino caro》,感到很惊讶。

    俺有点难为情地说:我其实听不懂,我就是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70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24-6-4 22:22:40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4-6-4 06:45
    小时候看《静静的顿河》,硬逼着自己背下来主人公的全名:葛里高利.潘泰莱耶维奇.麦列霍夫。  

    后来慢慢 ...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列宁同志的一封信》,全班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能不打磕绊地把收信人名字念下来,老师就叫我领读。我读的时候还带点自认为的洋腔,时间长了那名字就忘不掉了:

    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邦奇·布鲁耶维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695 天

    [LV.9]渡劫

    5#
    发表于 2024-6-4 23:24:11 | 只看该作者
    黄序 发表于 2024-6-4 22:22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列宁同志的一封信》,全班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能不打磕绊地把收信人名字念下来,老 ...

    列宁的名字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不加点是因为真的是一口气背出来的               



    苏联早期电视剧《办公室的故事》,男主角每次都称呼女主角全名,配音配的极好:

    “你说我干巴巴的?!”   “不不不!您湿乎乎的,柳德米拉布罗科夫耶夫娜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870 天

    [LV.10]大乘

    6#
    发表于 2024-6-4 23:45:56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4-6-4 09:24
    列宁的名字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列宁同志是发信人。

    还记得一个格鲁吉亚人:约瑟夫·维萨廖诺维奇·朱家什威力。

    还有一位名号长的好像是大阿亚图拉·伊玛姆·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名号太长像查理五世那种的就记不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11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24-6-4 23:46:03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24-6-4 23:24
    列宁的名字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湿乎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695 天

    [LV.9]渡劫

    8#
    发表于 2024-6-5 15:57:09 | 只看该作者
    黄序 发表于 2024-6-4 23:45
    列宁同志是发信人。

    还记得一个格鲁吉亚人:约瑟夫·维萨廖诺维奇·朱家什威力。

    要是阿拉伯人那就更长,有时候要加上经名

    很早以前看《心灵史》,记住个名字够长的:维尕叶·屯拉.穆罕默德.召裴.伊布拉欣.马明心

    还有很多音译的专用词汇,比如什么乌斯里、阿布戴斯、阿米乃...,第一遍读的时候真吃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1-3 14:45
  • 签到天数: 1128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24-6-8 16:18:06 | 只看该作者
    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看完这句我就把书给合上了,再也没看过...

    点评

    油墨: 5.0
    油墨: 5
      发表于 2024-6-8 2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24-6-10 09:26:0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音乐最顶级的那批属于没听过的人听到第一耳就能把人抓住,属于第一流的境界,拉威尔那么多人听下来他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也就波莱罗,然后像左手钢琴协奏曲国内演的都很少。德彪西除了大海,大家熟悉的也不多了,也是这个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2 23:47 , Processed in 0.0854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