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4-5 12:39 编辑
" t4 P: F. r9 J8 \' ?# j; E0 W+ }/ u; N' T" Y8 V* q! E# D
4月1日是愚人节。以色列在这一天做了一件大愚若智的事情:轰炸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附属的领事处建筑。轰炸很精确,周围建筑没有受损。轰炸也很有杀伤力,14人丧生,其中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穆罕默德·礼萨·扎赫迪准将和另外七名军官。. w; n* D, B6 l
0 Y/ u6 r/ x3 m! r% m以色列这是明目张胆地践踏国际法,但伊朗在驻外使馆里设置军事指挥部也是违反国际法的。7 R7 y) |! E) V7 ^) s6 V
8 t; Q2 _1 q+ j; S- N. s% T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伊朗会怎么办。% j+ u6 p% ~( k. {
+ K3 S A5 q! ]" ]伊朗誓言要严厉报复,一般估计是会用中程导弹。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埃拉特等地干扰GPS信号,事态很紧张。但要是伊朗从长计议、按既定方针办呢?* Y! W1 e) ?: f- m
& H5 |/ P0 n) I1 i5 d以色列和伊朗是老冤家了。& x3 k% x! P- c( }) l
% g" q! x8 u& ]2 u; m- v0 H# p
以色列身处伊斯兰世界的中央,在伊斯兰世界是万人嫌。在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就是以色列最高调的敌人之一,但直到近二十年,伊朗海外势力大增,弹道导弹力量成型,核弹也若隐若现,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才实质化。9 k: x( q% ^% {1 z% m
+ r$ D7 X- E# M3 x伊朗与以色列不接壤,中间隔着逊尼派的沙特、约旦等国家。
4 i( ~% Q4 L4 a+ O8 l& e7 c
9 i3 f# s- `, y0 `3 H0 O, P/ A1 Z伊朗是什叶派的,什叶派在历史上就受到逊尼派的打压,在伊斯兰世界里长期偏居一隅。& }3 `) Q2 c8 ^7 g2 l9 A, ?6 O* _: t" |
, @$ A" ]' r+ X. a1 S) h黎巴嫩的真主党也是什叶派,与伊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加沙战争以来,真主党对以色列引而不发,对以色列是非常大的压力。以色列不怕大打出手,但怕长时间的张弓待发,国家小,受不了长期处于准战争状态的重压。
$ V5 V& O& m* y# y9 j3 X3 r' ?( A0 p. }0 Y
叙利亚的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在阿拉伯之春之前,叙利亚刻意淡化宗教教派色彩,但阿拉伯之春最后成为逊尼派反对派与阿拉维派政府之间的冲突,重新站稳脚跟的阿萨德没有选择,只有向伊朗靠拢。伊拉克本来是逊尼派少数派统治,美国打掉萨达姆意外地促成什叶派统治。这样,从伊朗开始,借道伊拉克、叙利亚,最终搭接到黎巴嫩南方,“什叶派新月”与以色列接壤了。
}9 E$ I# p! E- ?2 V( O/ a( L6 ^3 L+ V" t. s% y
加沙的哈马斯是逊尼派的,应该与什叶派不对付。但哈马斯当前(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头号敌人是以色列,在共同反对以色列的问题上,与伊朗携手没压力。在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的现在,伊朗对于哈马斯的坚决支持也显得不那么“别有用心”。据说哈马斯接受了不少伊朗支援。, `/ V( z; o. Q$ W# \, _
0 e+ {/ M/ F ~* k! Q在南方,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在红海挑起危机,顶着美国为首的西方护航,继续用无人机和导弹袭扰红海航运。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亚太制造,欧美消费”。苏伊士运河是东西方航运命脉,红海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使得本来就没有消停的欧美通胀和伴生压力再次冒头,在经济上消磨欧美支持以色列的决心和定力。
- _3 v" V9 p) [( ?
; D6 j! k/ a7 l! e, n0 e# n) ?/ w欧美支持的动摇对以色列影响巨大,但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以军在战场上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才是对内坦尼亚胡最要命的。+ o @5 Z' ~. J1 C+ J5 i
. f- G* F8 Y" m# w* S2 Z2 E
哈马斯深挖洞广积弹,从一开始就是准备打持久战的。以军最怕的就是持久战。打进拉法是消灭哈马斯主力的最后机会。不消灭哈马斯主力就撤出加沙是以色列的彻底失败,这是以色列不能接受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即使永久占领加沙,也是以消灭哈马斯主力为前提的。
4 f" S( d) u# R& A, d0 l$ L$ U0 i7 k4 @; g2 o7 g
加沙战争对以色列是突如其来的。1973年的十月战争也是突如其来的,但那是正规军之间的战争,以军在初期极端不利中醒过神来,19天后,埃及、叙利亚在不利情况下被迫接受停战。1 A& Q" o! m, }5 S
0 p0 ]9 e" ^7 D' c9 k. A, y1 B这一次,以军在近一个月后才大举入侵加沙,大打出手五个月后,战事走向依然不明不白。
1 w! U$ L' f6 Y" z& @
4 a+ ]# N$ t4 p7 Q1 b以军在加沙北部打进去又撤出来。按照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说法,加沙北部现在陷于无政府状态。这是客气的说法,事实上是在说:以军没有可靠控制加沙北部,地下的哈马斯并没有被消灭,表面阵地现在都处于暧昧状态。北方哈马斯只是转入蛰伏、待机状态。0 d/ }" S v, M2 s- I
. t7 U5 E3 q6 W$ k3 L- Y以军转而进攻中部的坎尤尼斯,应该是试图切断北部哈马斯的后援和机动空间,困死哈马斯。看来没有奏效,否则:; k: \6 U5 ~& v9 F3 ?+ @$ j4 U
& U8 ~6 P" n+ x# j+ p8 d& E
1、加沙北部应该太平了,而不是无政府状态。
1 X f6 l N6 \1 t2、没有必要坚持进攻拉法3 n" L+ w& W7 G$ R- g
; E/ B9 L' A1 V* w以色列进攻拉法的理由是彻底消灭哈马斯,否则龟缩拉法的哈马斯会卷土重来。这是似是而非的。& P, T4 y+ d8 }+ u: m8 n
7 ?' q% f2 ^. M
以色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的话,在一开始,就应该北、中、南三路同时进攻,在直捣加沙市的同时,直捣坎尤尼斯和拉法。现在这样先打加沙,固然有吓跑平民、攻打空城的好处,但部分哈马斯混在难民里撤往南方,和南方哈马斯汇合,这是用膝盖都能想到的。难民逃入南方城市,使得后续攻打加倍困难。以军现在想进攻拉法又不敢,就是自己造成的。
4 i& p( ~9 S6 c' g6 e# h. W" f* a; G/ C8 s1 p+ E
加沙战争初期,以军常备军加上动员兵力有30万,哈马斯兵力估计是3万,这是10比1的绝对优势,以军有足够兵力全线进攻。何况加沙从南到北一共只有40公里,纵深不超过10 公里,全线进攻也谈不上多长一条战线、多深一个战场。
* p7 l4 l+ d- o6 E6 R/ D& m" V) L O/ W- {* U
以色列还是首先集中猛攻加沙,应该还是寄希望于迅速消灭实际能抓得住的哈马斯主力,甚至希望哈马斯不惜自我牺牲也要坚守死战。即使不能在表面阵地的战斗中直接消灭北方哈马斯,围困拉法、切断与北方的联系,也能最终困死留守哈马斯。全部消灭所有加沙哈马斯本来就是不可能的,除非把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斩尽杀绝。
i) v! J9 z" P0 B7 e1 f$ M) z6 c: I* D- P
有意思的是,《耶路撒冷邮报》3月27日报道,以军在战前估计哈马斯有3万战斗人员。在战斗中,以军估计击毙哈马斯13000人,击伤1万人,俘虏2000人,但估计还有15000人在战斗。也就是说,仅以军入侵加沙以来,哈马斯已经越打越多了。这些哈马斯当然不是拿着棍子在战斗,哈马斯的武器弹药储备早就充裕,又有永不枯竭的兵力来源,这是哈马斯斩不尽杀不绝的根本原因。
4 m0 u( ~7 M( i0 h
* Z: y) X$ f: Y, p1 s) \$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在加沙骑虎难下,加沙战争可能长期化。
1 h _8 R. _$ |& R. n& x
+ P; \5 v/ }6 t以色列只有美国坚决支持才可能继续打下去,对加沙永久军管更需要美国支持,但美国对不听话的以色列越来越不耐烦了。如果说乌克兰对美国是由盈转亏,以色列一直是亏的,现在则是血亏。; B4 P. J4 o3 {+ B% Y @& C
! x' e5 }7 p( N# q在大选年,以色列在加沙的倒行逆施更是使得拜登在失去基本盘,这是拜登不容许的。在安理会加沙停火议案中投票弃权,而不是只身为以色列挡子弹(包括英法日韩、斯洛文尼亚、瑞士的其他成员国全部赞成,无人反对,仅有美国弃权),就是对以色列强烈的警告。就算特朗普,也在说以色列在犯下错误。国会两党在血挺以色列方面,更是保持微妙的暧昧。
& E: z. R' E. C2 `$ G- m- h9 }( u0 i; t7 ]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一旦不再绝对,对以色列来说,和绝对不支持已经相距不远了。
& v# s# u- s& I" _) X1 N; y+ n5 }, D1 U3 E/ O" h9 ^
拜登在以色列轰炸“世界中央厨房”车队之后,直接把美国继续军援与以军在进攻拉法时确保平民安全相关联,但拜登在这之前已经反复暗示了。拉法这个弹丸之地现在集中了150万人,任何战斗都会造成不可思议的平民伤亡。这是拜登在命令内坦尼亚胡不得进攻拉法。但内坦尼亚胡明确告诉全世界:拉法非打进去不可。
; R8 A+ D7 H! |: @; m: G! Z4 F+ ]) C# r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坦尼亚胡需要打破美以僵局,轰炸伊朗大使馆、击毙扎赫迪就是用来转移话题的。8 A3 m. ~7 c7 ?0 T" {
9 y. `: `3 S6 `, A& z
内坦尼亚胡早就想挑事收拾伊朗。在奥巴马时代,内坦尼亚胡就极力挑动美国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奥巴马没理他,反而和伊朗签订了核协议。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但还是没有如内坦尼亚胡所愿,在美国RQ-4高空无人战略侦察机被伊朗击落后,依然按兵不动。美国用空袭击毙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准将,伊朗发射几枚导弹,击中美军在伊拉克的基地,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 f9 j4 @4 ~0 K: G# A) X. r4 j; U- a; a
美国不肯出手打伊朗,伊朗也避免与美国对抗升级。以色列要改变这一现状,用空袭大使馆的激烈行动,诱使伊朗过激反应。内坦尼亚胡寄希望于美国不能坐视以色列受到伊朗的直接军事攻击。要是能诱使伊朗反击扩大化到攻击美国目标,那样就铁定把美国拖下水了。加沙战争作为“伊朗阴谋”的一部分,就成为美国必须支持以色列把战争长期化的理由,美国的有条件军援就可能继续无条件了。( @5 e" x0 |" n
* h+ g. V& X4 W7 w7 x1 [
美国的反应很有意思。在以色列轰炸后第一时间,就通过直接接触,告诉伊朗“这没有美国的事”,以后又再三警告伊朗不要借机打击美国目标。美伊之间早就没有任何官方渠道了,直接接触是怎么没接触的,美国官方没有说,以后透露的时候,一定会有惊喜。
) I. J1 q" M3 e, e/ B9 f
% ?5 B& t, B& d+ G$ a6 I n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以色列在行动前通知美国了。美国的反应不得而知,但美国对伊朗的表态可以解读为美国实际上是反对的。9 X2 ?" o( h9 b- W$ I8 F4 [
/ v: q: R* y: v# J这不奇怪,美国最不需要加沙战争扩大化和长期化,不管从政治、经济层面,还是军事、舆论层面,这都是美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F7 k1 M- f: N- g
) A# B2 x5 Q/ K" o/ t+ R A但内坦尼亚胡一意孤行,这是在向美国挑衅:不管你支持还是不支持,我都要打到底。他在赌美国最后还是必须支持以色列。他也是在向美国两党政治中间打楔子,这是危险的。美国两党都不乏支持以色列的人,但外国操纵美国政治大方向,这是两党都不容许触碰的“规矩”。
+ Q( M/ j( d& @1 g' N) i- R/ `1 @. O V; g% H6 C. U
在以色列空袭“世界中央厨房”造成欧美志愿者死伤后,美国高调要求国际调查,追究责任,以色列推出两个中高级军官搪塞。这与以军轰炸阿赫利阿拉伯医院后的反应完全不同。美欧的政治压力会越来越大。
3 _$ o3 Q k: x% z; r
6 m% ~! B6 T# S! u1 S2 r: ^另一方面,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是否扩大,主动权在伊朗,但以色列一方面不是太担心,另一方面实际能干的也有限。
8 A7 ]" } P; v+ S& j
$ b' A6 r; R+ U8 |5 j4 c伊朗与以色列不接壤,伊朗反击只有用弹道导弹。以色列有“爱国者”和更加专用反导的自制“箭2/3”,具有一定的反导能力;伊朗弹道导弹数量有限,只能对以色列造成一点皮肉伤。- q% H' C. M( c1 ~1 H8 f
8 u& z# {& h8 w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对伊朗也使不上力。以色列陆军没有“什叶派新月”那样的地理搭接,除了通过与印度合作控制的俾路支“正义军”在东南制造麻烦,无法从地面把战争引到伊朗。' O" y) U% e: ]9 @0 L) P' [
7 q# b% T2 Z- C
以色列空军可以投送的弹药吨位大得多,但要飞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沙特等国才能往返伊朗,而这些国家几乎不可能同意以色列作战飞机飞越。
: C9 z- F$ \& ~: w$ `9 g5 K* S* s7 L3 v, A, j. Z( x# ^5 A
从红海、阿拉伯海绕飞则是不可能的,作战飞机航程不够,空中加油也太危险。伊拉克奥希拉克反应堆那样的作战是一次性的偷袭,别国领空闯了也就闯了。打伊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里的反复作战行动,擅闯领空就是大问题。( l' x. W; ~& _, \; L& e
, ` ^2 ^! U* d5 {+ y
以色列海军太小,“海豚”级常规潜艇能发射以色列自制的Popeye Turbo巡航导弹,但艇和弹都数量有限,对伊朗只能造成点皮肉伤,除非动用核弹头。但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主动核攻击的话,自己里末日也就不远了。1 U: X/ M5 O4 ^% Y t
: P. ^/ K) w0 s换句话说,内坦尼亚胡扩大对伊朗军事行动的选择很有限,他其实干不了什么了。. V# c$ U5 } P3 E
5 Y) q! F: X: r
伊朗的选择反过来。
! N( c. b, a i. C; i( N
6 Q$ j1 S" G& q伊朗中程导弹的射程足够达到以色列,但是否能突破以色列的反导拦截不好说。突防成功是伊朗的好消息,要是拦截成功,伊朗的导弹威慑就破产了。8 @: K% s* j1 ^, m) z
2 l5 a F, {5 r) s4 k
但要是伊朗对突防成功有信心,有限的导弹攻击反而有理有利有节,既展示龇牙必报的决心,又不随意扩大冲突,很有可能避免美国卷入。如前所述,以色列的再反击能力其实有限,控制进一步冲突的主动权还是在伊朗。
5 j4 J+ g# V) ^+ S2 }" ^$ \+ d& J8 H( N
要是伊朗导弹张弓待发,对以色列可能是更大的威胁。伊朗具有真实的导弹反击能力,而且愿意使用,这在伊朗导弹攻击伊拉克美军基地时已经展现过了。美国炸死苏莱曼尼是2020年1月3日,伊朗导弹反击是1月8日。这说明伊朗具有很快侦察、锁定目标和组织导弹反击的能力。以色列为此已经再次征召预备役,这一次主要是用于补充防空力量。3 D4 |4 T7 p/ x9 ? R
( c' r4 K ^6 F. F防空是力气活。伊朗导弹落点在哪里谁都不知道,不打特拉维夫,专找基布茨的麻烦,同样是可观的宣传效果。以色列只有处处设防,这也决定了防空征召的人数不少,还是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步兵扩招相似的压力,成为耗死以色列的一部分。
E2 {) P3 W6 q6 T3 ?, |2 Z
1 e: B% C2 o0 i# u伊朗更可以通过“什叶派新月”从地面输送力量到以色列周边,这正是扎赫迪在大马士革做的。谁也说不准革命卫队人员是否直接加入真主党作战,但伊朗对真主党、哈马斯和胡塞武装的支援和影响是确实的,支持哈马斯坚持战斗也是确实的。
- }8 {. m/ e2 R- _
7 C: M/ ]3 @ X+ g) @4 B1 b伊朗不需要直接下场,通过真主党、哈马斯和胡塞武装,继续用持久战耗死以色列,是最可行的,而且避免了美国直接卷入。
; q$ H+ A( `1 a/ |' f
' f7 Q) s+ w( ?# A% u在可预见的将来,谁是穆罕默德的正宗传人没有谁领导下打败以色列更重要。在伊朗领导和支持下,穆斯林世界最终打败以色列,这将是什叶派历史性胜利,堪比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
G! {3 o% L# T" ? C" A
! w. `. U7 l- Z) y伊朗至今还没有直接回击,伊朗会继续发扬定力吗?不知道,但伊朗的斗争智慧不宜低估。
3 u! O6 X2 H9 n7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