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3-19 12:22 编辑 , c' P+ Q/ T/ q+ M* `
K" g/ k# F. t- J0 N6 n! Q J欧洲曾经有很发达的常规潜艇工业。在80年代,德国是老字号,法国也实力很强,还有独树一帜的瑞典。此外,英国、荷兰、意大利也都研制和建造先进常规潜艇,而且各具特色。
. R. H/ S7 ^- m9 }) n
7 f1 T( c0 e; m4 i9 n5 D英国潜艇以大型远洋为特色,“奥白龙”级曾经是西方海军唯一可以与苏联海军在远洋叫板的常规潜艇,“支持者”级则是按照核潜艇标准建造的,堪称常规动力的核潜艇。意大利的“萨乌罗”级艇小鬼大,特别适合在地中海使用。荷兰的“海象”级率先采用X形尾舵,在保持“尾容量”和操控能力的同时,尾舵翼尖不至于超出艇体半径,减小阻力,也便于浅水行动,X形尾舵已经成为新一代潜艇的典型配置。荷兰还以“海象”的上一代“剑鱼”为基础,向台湾提供了“海龙”号和“海虎”号,在最新的台湾自造“海鲲”号投入使用之前,是台湾海军仅有的水下主力。: L/ M! m, T3 S* w6 y. w# J8 c( ]' j
' ~% Z: Q" J: `/ O1 V3 x但是现在,英国、意大利和荷兰的常规潜艇工业都消失了,而且永远没有再恢复的希望。8 u! A2 @2 v3 ~ c D$ _
) p6 t" p9 [. d, \4 \9 H3 l
英国潜艇全核化了,几艘还很新的“支持者”级很便宜地卖给了加拿大,但一身的毛病使得加拿大海军吃尽了苦头。意大利海军新一代潜艇干脆利落低引进德国212级,完全放弃自己设计和建造的能力。现在,荷兰海军也引进法国“梭鱼”级的设计,替换已经老旧的“海象”级。这意味着荷兰也永久放弃自己设计潜艇的能力了。1 N, p, v/ _, G: |7 n6 P
7 s, B4 |; I. a& `7 i: w0 D/ _. n说起来,在80年代时,荷兰还有两个海军造船厂有潜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大的是RDM,这也曾经是荷兰最大的造船厂,曾经有12个浮船坞一字排开,但在1996年下市了,成为私有公司,而且也因为竞争力不足,退出造船,潜艇部门转售给Damen集团;小的是Wilton-Fijenoord,1999年就关门了,“残骸”也并入Damen集团,台湾“海龙”、“海虎”就是这家的产品。
- X* w) y) z. z( i0 ]$ t8 C' f& b. Y' t6 T
现在,荷兰海军订购了4艘法国“梭鱼”级潜艇。更加决绝的是,所有四艘(“虎鲸”号、“剑鱼”号、“梭鱼”号、“虎鲨”号)全部在法国建造。也就是说,Damen集团的潜艇造船能力都被放弃了。Damen倒是和瑞典萨博(潜艇老字号考库姆并入萨博了)联手用瑞典A26设计竞标,德国蒂森-克虏伯也用加大几乎一倍的改进型212级竞标,但最终法国“梭鱼”级入选。+ D8 \" D3 z2 Y! w3 `7 v
% x2 l8 s9 O3 \! O& f
“梭鱼”级是很有法国特色的设计。这是核动力的。为出口订单改用常规柴电动力后,号称西方最大、最强常规动力潜艇,曾入选澳大利亚的下一代潜艇,后来被美国背刺挤出,弄得法国愤怒异常。) o) S7 o! C5 Z1 Y+ x3 M
' N9 C) b4 ]; i) p$ A4 q7 p! r作为核动力攻击潜艇,“梭鱼”级水下排水量5300吨。常规动力化后,艇体有所缩短,水下排水量降低到4500吨,这也是澳大利亚曾经选中的。荷兰的是进一步缩短的3000吨版本,水下航速和自持力有所降低,但荷兰主要在北海、最多波罗的海使用,并不需要太大的航程和速度。
0 q3 K+ R% l; ]; m! u) o) ~: K# v% U% M% J# C/ V2 x" q3 ]9 V; a
不过荷兰“梭鱼”级可发射美国“战斧”巡航导弹,这是欧洲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里独有的。
5 c0 X k2 G+ R. G" u: K# V6 M2 o2 W# b- J1 `8 w5 O
巡航导弹使得潜艇从纯海战武器变为具有对内陆目标攻击能力的准战略武器。“战斧”巡航导弹在80年代就开始服役,在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里首现神威,至今依然是美国海军战舰和潜艇的主要对地打击武器。
3 l4 O" k0 i) ? `; K n
* ]/ ?0 d. o% G( `3 ~0 l' o具有有限隐身能力的“战斧Block V”还将继续使用很久,但面对空天地一体化的先进防空体系,高亚音速掠地飞行已经不能可靠突防。好在荷兰海军不需要面对中国这样的强悍对手,在北约或者欧盟架构下,“战斧”还是能摩擦所有对手的,包括俄罗斯。
6 }" R* t* n) z3 u8 o4 a* F
" K* f. ?$ I- M* k8 c) ]% A# g y荷兰“梭鱼”的一号艇和二号艇预计在2034年和2037年服役。签约后10年内交付,这在欧洲是良心速度了。4艘艇总造价56亿欧元,这也是欧洲标准的良心价格。
0 K. x9 m5 ^6 R7 ~9 ]9 U0 w" M# O+ L. S0 p( a7 O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一定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不让Damen集团造新潜艇?如果荷兰放弃了潜艇设计能力,至少保留按图纸建造的能力,这也有助于荷兰的高收入工作岗位。
& {& T" M( A7 K7 r+ J3 R" u* B' i! z6 @9 ^* j
问题是,造潜艇不是曾经行就一直行,技工、工装都需要保持,一中断就是30年肯定就荒废了,重新捡起来很困难,差不多相当于新建能力了。荷兰海军胃口小,只造4艘,为此重启潜艇建造能力在经济上不可负担。相比之下,法国潜艇工业倒是一直拳不离手,直接帮荷兰建造不仅质量有保证,速度还快,成本还低。/ S, e* o- w( e$ {* m7 r; A# Z
7 C n C! h8 }! q0 k这是欧洲军工的普遍问题:由于批量小、间隔长、造价高,曾经百花齐放的欧洲军工现在越来越一枝独秀。这是极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 E3 m& f5 H1 |4 L
1 H: K/ e; |+ @8 E5 R) S: {$ c就潜艇而言,德国、法国、瑞典三家里可能还要退场一家。德国HDW的212型已经交付10艘(德国6艘、意大利4艘),还有4艘订单,计划还要再造6艘;面向出口的214型生意更加兴隆,已经交付16艘,在建5艘;更加先进的216型也在研发中。法国海军集团“梭鱼”级完工2艘,在建2艘,计划还要建造2艘,现在再加4艘常规动力的荷兰订单,生意算不错的。瑞典萨博“布莱金格”级(也称A26型)只有在建的2艘,如果不能很快得到更多订单,未来血脉可能难保。' a, M1 P0 Q& \& }) L
$ z! H3 U% H4 j; e8 i像中国这样039一造就是近40艘的壮举,欧洲只有德国HDW能媲美,法国、瑞典已经想象不能了,英国、意大利、荷兰则索性不想象了。
! h3 I' a# r1 m6 O6 j) f- d4 |1 w! y# a( }, ~! ~% y$ \- K4 n) X
清廷曾经到英国、德国购买战舰,会有一天欧洲到中国购买战舰吗?现在还是想象不能,但是谁知道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