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5-4 11:19 编辑
, _0 m7 |/ o8 j1 X$ [
* T3 o. D' Y& b0 Z) x. u2 F就在世界大眼瞪小眼地盯着俄乌和白乌边境的俄军动向的时候,普京声东击西,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并派俄军进驻维和。必须说,这一招既掀了乌克兰局势的桌子,又保持了现状,在战略进取和冲突控制上非常精妙。直接承认当然是根本性地改变了顿巴斯(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法律地位,这是彻底掀桌子了。但顿巴斯在2014年后就处于得到俄罗斯支持的顿巴斯民兵控制之下,现在只是换旗而已,并无实质性改变。
* ^1 c& B) [+ U ?. @; f; A8 y2 }( H( e5 p) A. Z: s/ J
但承认顿巴斯并驻军,也意味着顿巴斯的状态永久化了。乌克兰必定赌咒发誓要收回,但现实地说,不可能了。不仅收复顿巴斯不可能,俄罗斯还在“扩大战果”,通过越界的自卫反击战,要在乌克兰实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d1 P# @# t. a' G4 D
; A! V9 d% E; X, I+ m乌克兰是欧洲大国,人口超过4100万,东西幅员超过1000公里,主要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特别适合高速度、大纵深的装甲突击,这正好是俄军的强项。不过有人调侃:乌克兰最大的军事优势在于地方太大、人口太多,谁都不可能一口吃下。其实还有一条:太穷,不管是名义还是购买力等价,人均GDP只有俄罗斯的一半,不管谁进入乌克兰,都是背上沉重的包袱。
& K' |+ o3 b+ r- M) s
; U9 V: ^1 T& Q5 D! {- e6 Q俄军目的很可能是消灭乌军集结在顿巴斯前线的精锐力量,并大量歼灭前极端民族主义武装组成的国民警卫队。作战目的达成后,可能像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一样,撤回实际控制线的己方一侧。这将符合普京的行事风格:出手果断,见好就收。在2014年橙色革命期间,克里米亚宣布独立,俄罗斯马上承认;克里米亚紧接着要求加入俄罗斯,俄罗斯立刻接纳;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也宣布独立时,俄罗斯迟迟没有承认,哈尔科夫地区的动乱则索性没有支持,也是果断出手、见好就收的作为。
/ H7 R, d4 U& |' ~ ~
! N- U5 w9 k7 _9 D: \普京的声东击西不仅把美国和北约打了个措手不及,还彻底打乱了美国和北约的战略判断。美国的制裁威胁叫得震天响,但一天后,只憋出个“俄罗斯可能开始入侵”,出台的制裁措施只有水泡响。$ R& x0 ?. |9 A( f( h* ~
5 J8 R4 @6 s c* T
在2014年橙色革命期间,乌克兰民意高度分裂,亲欧、亲俄各半,尤先科到亚努科维奇就是亲欧到亲俄的反转,只是这一次“民主”不管用了,亲欧派用街头暴乱推翻了民选结果,直接把乌克兰硬推到亲欧方向了。不过在那样民意分裂的时候,倒是“乘胜追击”的有利时机。8年下来,乌克兰民族主义情节和亲欧情节发酵,亲俄民意至少是高度政治不正确,“按下”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局势“静观待变”已经失去意义,但俄罗斯不再能忍受俄裔族群在“外国”受到二等人待遇,也不再能忍受顿巴斯永远受到基辅方面的“军事再征服”的威胁,改变现状就成为必须。6 m0 t2 ]2 P: E- T( m
1 [# R" H% ?) y3 L( S
当前的俄军压境本来就是从2021年3月泽连斯基“解放顿巴斯”的总统令和军事集结的反应开始的,但俄罗斯没有止步于确保顿巴斯的安全。12月普京向美国和北约提出三大和平条件:1、放弃北约进一步东扩,2、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3、撤回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军事基地和部署军事力量。这些是美国和北约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但也表明了俄罗斯不再接受美国和北约强加的现状。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状态改变就是第一步。
& {8 G7 b, v+ C. {/ |( y, l% Y. O9 A6 ^
但普京也清楚:俄罗斯不可能恢复前苏联的疆界,不可能恢复雅尔塔体系的势力范围。俄罗斯需要乌克兰这样一个缓冲区,如果不能亲俄,至少不能敌对。改变顿巴斯现状是这一战略的间接路线。+ b: l: U6 ]- u$ x6 |2 ^ F. A
3 r, g. a" u/ D
边境俄军在出击的有利位置,乌军主力集结在顿巴斯前线,成为口袋底的死棋。包括大量前极端民族主义武装的国民警卫队有可能悍勇斗狠,但这些轻武装、缺乏协同能力的散兵游勇面对同样乌合之众的顿巴斯民兵还有戏,面对训练有素、火力强大、协调顺畅的俄军只能是以卵击石。; h# b3 b/ f* C: J
$ q7 j* s) [& o( y* l3 M$ E
一到3月,大地回暖,土地泥泞,不利于部队机动。这既不利于俄军机动突击,也不利于乌军(包括国民警卫队)行动。但战场“冻结”对俄罗斯有利,有利于“落袋为安”、制造既成事实。一旦乌克兰安全态势稳定下来,俄军有可能部份撤回,在保持压力和降低紧张局势之间达到平衡。乌克兰方向已经动用了俄军40%(一说70%)的实力,长期耗在这里不符合俄罗斯利益。* |, B3 H7 {, c; v) c* P1 m& K
4 X# }; A7 |7 A4 y; q& e' k% z! Q这给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挑战和机会。, o/ }( W6 @! A9 F+ \" [7 A
; Y5 e+ S6 m0 V* R克里米亚是黑海中的瑰宝,重要性不言而喻。顿巴斯是乌克兰的工业区,好比乌克兰的江浙。乌克兰先丢克里米亚、后丢顿巴斯,对《布达佩斯协定》不能兑现关于乌克兰领土完整和安全的保证自然十分愤怒。泽连斯基威胁要退出《布达佩斯协定》,是否暗示乌克兰将重新核武装化还不好说,但这把美国和北约推上火山尖了。美国和北约要是不能保证乌克兰的安全和不再失地,乌克兰重新核武装化就是合理的。但重回核武装道路的乌克兰很可能遭到俄罗斯的先发制人进攻,俄罗斯消除近在额头的核威胁也是合理的。乌军不可能挡住俄军的全力进攻,在乌克兰倒向美欧后丢失乌克兰对美欧是不可接受的政治损失。于是给美国和北约的选项就只剩提供军事保护,但这真是可以打勾的选项吗?
" c! B- U! i) ^3 y, s. l% }' w3 S
北约的军事保护意味着驻军。俄军正在快速进军的消息满天飞,但很少有可以证实具体进军路线和到达位置,最大的可能依然是进占第聂伯河一线,包括基辅,然后长期对峙。北约或许依然有窗口,可以通过闪电式部署造成驻军的既成事实。只要两厢情愿,乌克兰的北约正式成员资格与否既不确保也不阻止北约在乌克兰的存在,现有的北约军事顾问和紧急装备援助已经在“北约伙伴”框架下运作。
5 ?1 v9 v; N- J6 D- `4 e" Q( ]7 D5 A& p, A7 R$ C( T3 J! ^2 W# W
乌克兰的黑海海岸受到克里米亚俄军的威胁,基本上不可能从海上增援,美国航母也不可能开进黑海,这是周转不开的澡盆。乌克兰在西面和西南与北约的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接壤,在中立的摩尔多瓦以南还有一小段与罗马尼亚接壤,但地形使得增援不便。西路的陆路增援是最现实的,但受到来自北方白俄罗斯方向的威胁。
' g( K6 {0 V+ u7 E5 `9 y; ~* S
' |! B9 K5 Q' N, s7 G) o美国和北约的闪电式部署只可能是轻步兵,尤其是空降兵,但轻步兵在大平原上没用,美国的空降兵先遣队只是做姿态。坦克是火力、防护、机动的结合,人手一具反坦克导弹的轻步兵也只有火力,缺乏机动,在大平原上更缺乏防护,挡不住具有强大炮火掩护、下定决心的装甲冲击。
9 w# g4 j7 p) j" l; a* |0 Y
% A2 r7 ?! ]4 [7 V0 w' r" l/ S重装部队需要时间集结和开进,俄军必然抢先进攻,在白俄罗斯方向的侧翼威胁下,北约部队将出于严重不利的态势,但并非不可能。
8 G& _# ]% L+ k7 {' d
% y! l' `* x8 a5 J第聂伯河的河东开阔平坦,便于装甲突击。这里本来就是俄罗斯和东正教影响更大的地区,也是乌克兰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工业区都在河东。河西是农业区和少量山区,经济落后,乌克兰民族主义情节也更强。
. g4 C* d2 \) c2 `, X3 P; i3 s5 U, K8 p
对于乌军来说,退守第聂伯河也是唯一的可行选项。乌军实力不如俄军,固守打不过,还容易被分割包围吃掉;机动防御则缺乏足够的装备、训练和指挥控制能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乌军主力集结于顿巴斯前线,如果没有及时后撤,那就是比2014年杰巴利采沃战役更悲惨的结局,这一次都难说是否会“留枪走人”了。$ o# c2 \. u3 g# O% S8 k% H" r
+ F6 L Y2 {; U
北约具有空中优势,但战场地理环境不利于发挥。顿巴斯和哈尔科夫在俄罗斯的口袋阵的底部,整个第聂伯河以东都相对遥远,北约空中力量要在几百公里的白俄罗斯侧翼威胁下攻击第聂伯河以东目标,十分不利。从黑海方向迂回则绕不过去克里米亚方向的威胁。穿越中立的摩尔多瓦则有政治问题。主动把战争扩大到白俄罗斯、克里米亚和俄罗斯其他部份的话,俄罗斯刚举行的核力量演习不是白做姿态的。
1 p$ F+ N3 u/ n1 \7 Z, ]) h$ w% K. d L6 H* J
据兰德公司的研究,北约驰援只调得出3个美国旅和1个波兰旅的机动力量,且不说杯水车薪,能否及时赶到战场都是问题。在兰德的计算里,北约需要3个月才能集结更多重装甲部队,稳定战线,准备有意义的战略反攻。北约是否有决心、有能力最终收复河东全部失地,就是大得多的问题了。
$ R# k: p+ {( _- F: D6 T( g% `
3 T) Z* V6 ^6 o0 p. p! F% O据美国战略智库CSIS研究,“兰德方案”对应于“消息树”选项。也就是说,在和平时期(或者在对峙时期,主要战斗已经结束后),北约在乌克兰部署一个师级前进指挥所,一个外军教导旅(SFAB),另加一些北约顾问和教官。SFAB由军官和有经验的士官组成,不带重装备,主要任务是训练外军和提供顾问,大约600人。这样的轻装部队很容易空运进乌克兰,但没有实际战斗力。- Z7 [0 q: M: {
F8 o* [4 f9 [5 z6 K: z; F% G& t
CSIS估计,北约(主要是美国)需要先期投资7.5亿美元用于设施建设、铁路和机场的升级,乌克兰现有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持北约增援要求,波兰、罗马尼亚的相应设施也需要升级。海港不是太重要,因为海上增援不现实。另外还需要1亿美元的SFAB装备投资。共计约8.5亿美元初始开支。, Y m" m* F4 p: h& G8 v" _
( Y4 B& P" B3 J5 c- C此后,每年需要1亿美元用于地面和空中演习开支,包括北约部队在乌克兰的混合作战和轮训开支;5亿美元乌军训练、加强配合作战能力的开支;3.9亿美元SFAB的运作开支。共计约9.9亿美元的逐年开支,这些由美国负担。另有1.5亿美元的北约欧洲部队轮训开支,这些由北约欧洲盟国负担。乌克兰太穷,基本上不可能向德国、日本、韩国那样分担。当然,CSIS的分析是在战前进行的,事到如今,乌军还剩多少值得训练和再装备都是问好了。
9 N) ~# A8 K( B8 p0 |. G; Y! |$ J& U
冷战一旦变成热战,SFAB旅立刻撤退,等待增援,但“兰德方案”的增援最多能隔和对峙,反攻需要进一步集结力量。- Y- }( o2 F6 T9 d
/ R5 k" O" j: [1 Z) _9 J5 P5 n
“消息树”选项的好处是经济负担相对较小,但这也意味着俄军一旦进攻,乌克兰不仅要丢失顿巴斯的全部,大概率还要丢失整个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包括骑跨第聂伯河的基辅,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能收回,甚至可能永远不能收回。这是乌克兰无法接受的。如果俄军已经全面进攻,“消息树”不再是选项。这正是现状。
) o9 }' t' W7 [" M2 e0 `# H& N8 w! ]. m/ `& q
前沿防御才能满足乌克兰的最低要求。这必须是乌军和北约共同努力,首先要求乌克兰大大增加军事开支,提高乌军的装备、训练水平,提高与北约部队的配合作战水平。
3 I4 ^7 J( n* {# O3 R/ Z% z# W W q' j
在2014年,乌克兰的军事开支只占GDP约1.6%,现在已经提高到3.4%,大大超过北约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也是乌克兰负担能力的极限了。兵力也有所增加,但没有恢复到苏联解体时的水平。1 D5 X; A5 y- ~+ b7 H8 h) v2 k
. p. h! \' m+ ] _- g' a# M乌军依然以征兵制为主,20.9万人的陆军装备以苏联时代遗留为主,包括T-62、T-72、T-80坦克、S-300V、道尔、SA-6、SA-3防空导弹,还有一些美国提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空军约有100架苏联时代的作战飞机,如米格-29、苏-24、苏-25、苏-27,技术状态只是勉强能飞;海军在克里米亚事变中大部分被俄罗斯拿走后,只有一艘“克里瓦克III”级护卫舰(舰龄29年)、一艘“马特卡”级导弹艇(舰龄42年),其他还有些老旧的巡逻艇、登陆舰,实力微不足道。军事地理现实也决定了乌克兰的海军现代化可有可无。
2 ~8 X, q& Y* o" ~4 }
& g( p& n6 K+ i, R- v3 `乌军现代化首先需要从指挥通信系统开始,确保与北约部队通得上话。反坦克、防空、炮兵指挥也急需更新,网络、情报方面则基本空白。CSIS估计,北约需要从每年提供1.2亿美元援助提高到5亿美元,才能跟上更新要求,乌克兰自己是没有这个钱的。这里也根本没有涉及更加费钱的坦克、炮兵、飞机更新。
5 \) B& B, I+ K- }4 M$ H' ^9 ~( e8 O4 d1 W1 s, k- g
这是战前的设想,现在谁也说不上来乌军还剩多少,不过无关紧要,谁都没有太把乌军战斗力当回事。" n8 f# V& U& E. Z
+ F! N' p$ X( |& Q7 V: A
前沿防御不能用SFAB糊弄事了。CSIS估算,在和平时期就需要在乌克兰常驻可观的力量,包括2个美军战斗旅、1个北约战斗旅作为前沿防御力量,1个防空旅提供防空反导掩护,1个SFAB旅提供训练和顾问,1个战斗机联队(约54架战斗机,分属2个美国中队和1个北约中队)提供空中掩护,一个师级前进指挥所(约250人)协调平时和战时的行动。
% Y o. k! H, B3 b" F8 g8 m
5 T+ L: i; o6 M5 r! I0 R战斗旅以重甲装为主,不能用轻步兵糊弄事了。
. u% [" h0 [4 }9 m r# K
/ p# f1 \8 }) f Y1 y; I8 L俄军空中力量或许不及北约,但还是很可观的,加上强大的炮兵和火箭炮兵,对北约部队是巨大的威胁。防空旅不仅需要“爱国者”防空导弹,还需要“间接火力防护能力”(IFPC),用于拦截巡航导弹、制导炸弹、火箭炮弹等间接火力弹药。简单地说,是比以色列“铁穹”性能更好的低成本野战防空系统。
" Y) |1 m0 v" Q. ?3 Y, ^* p , S L6 t$ x4 R" f$ F
这些部队只是战时的屏护力量,能起绊马索作用,但不能真正拦住俄军的全力进攻,需要增援。为此,需要在战场预置装备,轻装的快速增援部队赶赴战场后,启封后就能投入战斗。CSIS计算,需要1个火力旅、1个斯崔克旅、2个重装旅的预置装备。
: R; m/ U1 ]# O3 L) o! M5 K( ?* B) A# @, s- K
火力旅以155毫米榴弹炮营、MLRS/HIMARS火箭炮营为主,自带反炮兵侦察、无人机分队,这是北约部队的战场远程打击火力主力。斯崔克旅的轮式战斗车辆机动速度快,适合在广阔战场上执行火力侦察、侧翼掩护和后方警备任务。增援的主力当然是两个重装旅。6 v' J9 \# p. n# ?3 i$ h
! t' d7 }1 A( t* {2 c
这都是要钱的。按照CSIS的计算,需要美国一次性出资269.5亿美元,其中:
9 w2 h8 C8 i" B3 G
6 Z# h& y# H3 `. U• 43.5亿美元用于前沿预置装备的设施建设。现代装备既皮实又娇嫩,直接扔在露天堆放肯定是不行的,简易仓库也不成。精密装备需要存放在设备良好的库房里,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封存。还需要预先构筑防空反导阵地,IFPC还可以“不讲究”,“爱国者”防空导弹对阵地要求很高。这43.5亿投资包括前述7.5亿美元的铁路、机场和交通设施的升级。
7 n' J# R- X6 v5 _/ L: o# e• 51亿美元用于2个美军战斗旅的装备。美军现有部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在乌克兰长期部署2个旅,就得新增装备、兵员。5 O N! d* C1 t$ u2 e3 q: U( l
• 15亿美元用于防空旅的装备。和上述战斗旅一样,也是新增的。; h/ T- R$ a! v1 U
• 58亿美元用于2个F-35中队的装备,包括指挥控制中心、油料库、管道、训练设施、弹药设施、备件。
! |7 d% I! S0 ^. o; l• 21亿美元用于1个斯崔克旅的预置装备,包括后勤设施和15天的作战物资。
4 H( Q. a: X' t- ~1 N• 21亿美元用于火力旅的预置装备。
8 O) ~4 u2 W6 V! j' [2 [& i" _• 60亿美元用于2个装甲旅的预置装备。+ x, K3 }6 l% \' d4 G# |6 V" g
( T; M' W% s2 C这些初始投资之外,还有逐年开支109.8亿美元,其中:$ o% t. v+ E7 g: ?5 G' {
9 s! a7 |/ F4 P• 2个战斗旅和1个防空旅的人员、运作、装备维修和更新、各种支援开支:62亿美元。
$ U+ w" c5 D) M, M/ i• 1个SFAB旅:4.15亿美元。$ X6 S, n0 S- h n; N
• 2个F-25中队:12亿美元。" h& I( B4 ?* }9 ?, x, E
• 前沿预置装备维护:4亿美元,库存装备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 |2 q5 e+ g# b& T1 s" t• 演习和训练:2亿美元。
! E) u o8 O' G6 j. n# w4 t/ X• 驻军费用:20.65亿美元,这应该包括军饷、轮休等。# R! X7 Z4 I* `. v
• 乌军与北约部队配合作战所需要的装备更新和训练:5亿美元。
7 {0 w$ }2 p0 L
: K3 A D& `( T8 e4 ~另外还有北约欧洲盟国的开支,其中:
/ z6 c0 W/ L. S/ M9 z9 u9 V9 z
/ x. o1 O6 n- P5 A8 a• 1个战斗旅的初始投资(一次性):25亿美元
9 u9 h p2 U w# i: W5 Y( ?4 {• 1个战斗旅的运作开支(逐年):31亿美元
# B7 l7 K) j: ?- A+ r" R3 ]• 驻军开支(逐年):18.2亿美元& ?: P$ C9 ^" I
. S) a: C3 ~0 o. ~1 U+ g, p( H4 S# ?
应该指出,常驻加增援依然只有6个战斗旅的兵力,如果面临当前规模的俄军集结,仅仅够稳定战线。北约必须继续增兵。事实上,如果俄军已经全面进攻,前沿防御也不再是选项,最多是北约反攻成功后的选项。
% a% F* z' ~& Y% V; {" O* n
% p* R7 \8 R/ j这样的价码对美国和北约是不可承受之重,但一旦作战行动开始,哪怕只是临战状态而非实际战斗状态,开支将进一步暴增。按照CSIS数据,在维和作战中,每一名官兵的平均年开支约50万美元,但这只是地面部队的直接和支援开支。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战争数据表明,算上空军和国内支援开支,实际开支相当于每人每年100万美元,这和反恐高峰每年至少1000亿美元的额外开支是大体符合的。
+ V C/ H+ k6 [2 l O0 z4 ~* J/ c2 P% s) F
阿富汗和伊拉克比乌克兰更远,作战行动的支援开支更大;但乌克兰的(潜在)冲突烈度更高,动用装备和兵力的技术含量更高,两相对冲,每人每年100万美元的开支依然是合理的估算。乌克兰周边的俄军兵力估计在10-15万不等,还能得到4-5万顿巴斯民兵的支援。乌军难堪大用,北约需要至少5-10万兵力才能形成有意义的对峙,这就是每年500-1000亿的开支。相比之下,上述“前沿防御”选项都是“经济实惠”的了。% c& _) L: G! P* z' [' B
! M3 B. S' u9 j) R) o( F- T
此外,还需要重新武装乌军,至少提供几百辆二手豹2和M1A2坦克,上百架二手F-16战斗机,完全重新组织和训练,才能使乌军具有起码的战斗力。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来源问题。德国在冷战结束时退役了大量豹2坦克,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坦克可作为二手转让了。美国从来没有多少二手的M1A2可供转让,二手F-16也转让得差不多了。F-35进一步服役能换下来一些,但有中国方向存在,美国空军自己也不富裕。3 W$ O: P& {. R: T
& |* z! v! @& W1 c4 V/ N" U简单地说,美国和北约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峙且不说对现有兵力的掣肘,在经济上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1 t- p( X. v0 r8 i9 o) q2 c- K+ K% F8 @+ x) R
俄军当然也有经济负担问题,但在国内和周边部署的成本低得多,而且部署地区恰好是俄罗斯的发达地区,机动和保障都相对便利。
$ p) O3 e/ m/ U0 n- d" L- M$ M/ P: r
4 J$ j- F( \8 w( x- a: T乌克兰东部和南方有大片俄语区(乌克兰族主导)和俄裔区(俄罗斯族主导或者占很大成份),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占绝大多数,所以当年公投毫无悬念地要求独立和加入俄罗斯。俄罗斯未必会试图把整个第聂伯河东岸克里米亚化,但语言、文化的融通使得作战性质与通常意义的出境作战完全不同,这实际上好比内战,对手还很菜。快速达成作战目的是做得到的。俄军的高度合成的机械化作战会成为未来很长时间各国军界的重点研究对象,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t- J5 m, X4 Q8 w; d+ U {
4 ?9 h- Y' q! T5 T5 q
假定俄军在达成作战目标后,俄军作战行动可能扩大到第聂伯河西岸,但可能较为有限,而且会像自卫反击战一样撤回。战线稳定后,主力会有所撤回俄罗斯。要确保北约不在乌克兰造成“前沿防御”的既成事实,很可能在边境保持足够强大的军事存在。一旦北约部队开进乌克兰,就抢先占领第聂伯河沿线,形成对峙。即使在顿巴斯形势稳定和部分边境部队后撤后,再次前出依然近便,有把握抢在北约之前。北约和俄军一旦开始赛跑,就很难不全力投入,很难不前出到第聂伯河形成对峙,这包袱就黏上了。1 n0 L: m0 o4 i4 Q @* D
" ~3 C X5 `7 j& P- C: d5 x8 w
要避免这样这样的局面,并且避免乌克兰因为重新核武装化而引发俄军进攻,美国和北约只有避免驻军乌克兰,陷入重兵对峙的“死亡螺旋”,并压乌克兰不得重新核武装化。乌克兰高度倚赖美欧的援助,不管民族主义情结如何高涨,对美国和北约的“命令”没有还嘴的余地。
# o" ~; Y) v0 V0 x. [" x, A: P- a% x$ q2 B5 O C
在自卫反击战后,在乌克兰境外的隔空对峙可能间接造成乌克兰的实质性中立化,这可能才是普京对顿巴斯事改变现状的打算。
) t* ^$ [* J9 l2 j* z
+ [; i" ~2 }; C9 y. r+ m$ H中立化对乌克兰未必不是好事,既避免进一步失地,又可以不再想没用的,努力发展经济,切实改善民生。7 u- h7 m# S, @# `" S; f. v
/ A% U( O8 m1 y" C" k但世界上的事情常常不按计划或者“合理”而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顿巴斯事变后的走向还将是世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1 V/ M, K% Y7 d m7 t5 \(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