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9-21 15:52 编辑 . {9 W1 w& f# m7 E" Z R4 H- O
) I6 B: ~6 ~2 @9 ?$ X
借北京阿新的美图一用:/ ~. j) R; q+ \
# ~% B# |* G& p$ d/ I![]()
- N7 G; M6 C7 e# p ; l6 Y4 H6 Q0 W( X5 g6 a$ S
![]()
0 c% F0 L l! y; U: B- V$ _传说中的歼-16D真的在珠海现身了
B$ r" ?* q# ]/ d7 B& J& z/ v0 f2 ?, q. ]9 O0 ?, u8 f3 J7 u- ^8 Y% g
珠海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有看头的航展。如果珠海还没有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话,珠海绝对代表世界最快发展速度。航展是看变化的地方,不是看水平的地方。最高水平年年不变,说实在的,也没有多少看头。但珠海不一样,每次都有惊喜。去年因为疫情没开成,今年看样子不会再变了,已经有飞机飞抵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歼-16D。
* w5 E% }2 U8 N' N/ c
2 G- p% d# @, G中国战斗机的命名规则和欧美不一样。美国的A/B/C/D是发展亚型,一般A是基本型,B是A的双座型,C是目标规格型,加上在A型推出时来不及完成的功能,D是C的双座型。英国用Tranche 1/2/3命名,差不多就是第一、二、三期的意思。俄罗斯的S是基本型,M是大改型,后面加K则为出口型,如SK、MK,有时S后面加M,以为自用的改进(但不是大改)型,如SM。法国则是A为空军型,M为海军型。; B* z; |7 M0 ]( I9 G$ a
# R- y4 @' i6 D8 L4 {中国的命名规则变过好几次。以前用过歼-6甲/乙,后来用过歼-8I/II,现在似乎用A/B/C代表第一、二、三期,如歼-10A/B/C,但S为双座,如歼-10S。有时S加在A/B/C后,如歼-11BS,当然就是歼-11B 的双座型。第二个字母H为海航,如歼-11BH,双座型则成为歼-11BSH。必须说,这个命名体系有点混乱,应该统一起来才好。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D,电子战型。$ n% P/ G% h8 F: _! @6 {
2 H+ e- g& b" a" T ]
4 f) W3 P5 A( r) [+ X
苏-27系列从一开始就有翼尖短舱可配,中国空军早就大量使用了,以弥补态势感知方面的不足/ H) P w/ l* I) ^5 C. b
c8 N6 d/ U% t# i E; h
歼-16D是中国空军第一种专业电子战飞机。在外观上,没有多大特征。浅灰的机头雷达罩比较特别,意味着不同的雷达,不过歼-16的雷达罩颜色变过好几次了,不好说这是否为全新的雷达。翼尖短舱不是最大特征,苏-27/30、歼-11系列早就有翼尖短舱选项,一方面用于自卫电子战,另一方面增强被动电子探测能力,弥补早期雷达性能的不足。0 L/ d$ f8 a% }/ @: Z) Q
0 |4 \* r- y! A1 N7 \( ?歼-16D的翼尖短舱当然和早期俄罗斯进口的不一样,粗壮很多,增加了外侧的平面天线,还增加了顶上4个刀片天线,捕捉微弱电磁信号的能力要增强很多。置于翼尖则充分利用了最长的基线。这些天线的性能和功能是保密的,只有等更多的解密和解说才能了解了。& q& Y% ]. U! _, Y/ K! A7 h) p
1 H$ C& u- {$ T7 H) [在真正作战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在翼下吊挂额外的电子战吊舱,以加强电子干扰乃至电磁攻击的力度。
! r# D V9 ]4 N* {
& ]2 E0 B8 g7 C& E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后舱座舱盖涂黑了,前后舱之间也有遮光分隔。这是很特别的。专业电子战飞机不多,美国的EA-18G、EA-6B的后舱盖都不涂黑,EF-111是并列双座,更加没法涂黑了。歼-16D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反常即妖。
, I# {/ L3 O6 x, k/ f& A/ X3 x8 J* _% _" G* w) K) F8 p/ O
![]()
& [% Q1 m( |3 h! b/ M* I) NEA-18G的后舱盖是不涂黑的
7 ~: T+ g% {8 L8 ]- q- B: D
+ P! D3 W1 U: U# G6 T9 ?![]()
$ |/ n+ ?& O; e5 h# pEF-111是并列双座,电子战军官的舱盖更没法涂黑了
7 b; V& V* O8 [; C, Z/ R
! s! k- A* r$ G
2 {/ y! U: |( z2 A- r) G- ~' OEA-6B也不涂黑
- R( |" u Z& l
4 W7 n K: |6 e2 R1 u4 qEA-18G保留了战斗机的功能,用作战斗机时,可以携带全套空空导弹,强大的电子战能力既可以用于静默捕获对方,又可以强力压制对方的雷达和导弹,十分给力。这使得EA-18G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击落”F-22的战斗机,美国海军为此得意了很多年。
, F* v! M4 Y& {) }! U e: `3 D$ e
: G1 l8 [; w/ ~3 _4 ]作为战斗机,后座的观察能力十分必要,通常用于观察侧后、尤其是六点钟位置,帮助前座飞行员掌握态势。双座战斗机也容易增加第二套操纵杆,两个飞行员轮换操作,可以大大降低疲劳,保持长航时巡逻和作战时的体力。0 [6 l3 K1 I3 [4 f0 z. Y
! v0 K H* _$ t* Q' D9 a; j; r" e* r
EA-6B是从攻击机改型而来的,后座的空战和对地观察作用不再是大问题,但有透明的座舱盖,主观感觉舒适很多,这也是降低疲劳的。
1 u9 {3 ?; }( L! l9 E! H) J
* G: o8 T* L4 X- n; _然而,暗舱作业在需要高度精力集中的场合很常见,因为人类在黑暗的环境里,会本能地提高警觉。
( L; ?3 G# N5 s& p8 S1 y+ p0 e. ~6 h, n' {4 v1 p* l
* P8 M" j' a5 ]
比照显屏亮度,潜艇操控台的头顶灯光其实很暗,这是图片曝光平衡的关系- d' l6 ]' P) K o
! Q9 Q2 v% s! e4 j0 q) S0 P, r
![]()
% k7 [# P4 y6 _ R3 l. J8 y9 M0 t* z4 B军舰作战情报中心(CIC)也是“暗舱操作”- A' o% _1 ~$ R$ x
3 e! Y% ~4 r: i- o8 x& b3 }3 n6 ^
另一个问题是,飞机在空中,座舱外如果是白天的话,亮度很高,显示屏上一是容易有反光或者虚光,而是视力在显示屏和明亮环境之间来回转换很伤眼睛。大太阳下开汽车,要仔细看仪表屏上细微的信息,也有这个问题。汽车还好办一点,仪表屏上一般围一圈遮光罩,但在空中翻滚的战斗机方向不定,环境强光一会儿照在显示屏上,一会儿消失了,非常恼人。索性涂黑,但像墨镜那样还是能看到外面,相当于给后舱带上墨镜,工作环境会好很多。
2 ~: T ]$ \5 ?% V+ O* F& x: K- U
2 {+ b6 J& S5 W6 J7 O后舱飞行员依然可以保持足够的对外观察,并改善舱内的光学环境。如果激光投影技术过关了,还可以利用座舱盖和舱间分隔作为额外的显示屏,增加显示面积,甚至实现辅助现实(AR)的显示功能,进一步加强人机界面。1 p) A5 _3 I. z
4 ~" i8 ]1 Z% S2 d
代价是后舱飞行员的空战和对地观察功能大大降低了,也不再能作为第二飞行员分担前座飞行员的负担了。1 o6 r, S8 w6 `6 Z6 j% S. J1 n5 F
! Y3 Z) U/ k3 k6 o/ C
但是也有着陆图片显示后舱盖是透明的。在起飞、着陆的高危险阶段,确实需要后座飞行员可以看清外面的,确保有危险的时候可以及时弹射。完全放弃空战观察可能也不妥。有可能后舱盖是电控变色的吗?这就是真首创了。还有一个可能比较囧:后舱盖遮上黑布了,为了保密,不至于无意中泄露高度保密的舱内设备。但这不像,要保密的是后舱腰线以下显示屏和操纵杆什么的,但图片里后座都能看到,但头顶是黑的,这就说不通了,最方便的铺黑布方法是从后座背到前置显示屏上端。. M. q5 h) r7 t9 v
2 M4 ]/ [! q2 p2 D
![]()
- Q7 P0 k3 G4 G' q3 z
4 Y9 h+ N; s2 r+ `当然,现在的图片和信息还有限,看走眼的可能也是有的,哈哈。6 ~0 A; i) t; x+ 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