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t5 e6 `$ K+ i5 N. S* \7 A
不同高校的导师跟学生比例是从计划经济年代的基数形成一直沿袭下来的,因此高校水平跟研究生名额没有直接关系,比例非常不合理。 / T/ ]' S& ?* N. N/ Y 同一所高校内,导师的水平高低跟研究生名额也不成比例。行政领导比如校长院长处长的学生名额一大堆但是根本没时间指导,越是名气大经费多的教授越是没时间指导学生,一学期见不了几次面。还有,年纪大的教授,60前或60后的,自己应该受教育的时代经历 文革,学术水平最低,但在国内大学学术水平低的时代早就混上了教授博导,再加上人脉丰富或者
+ G6 N8 f K6 i# Q* w1 I
完全不能同意。从管理角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皆然,处处把知识分子当贼防,搞得知识分子毫无尊严,那知识分子也只能做贼。人的尊严是建立在有基本体面的收入基础上的。现在高校不分房子,工资收入不到企业同等学历同等工作年头职位的一半,那教授哪有尊严?怎会不挖空心思搞钱?; p7 n: v8 T! H$ N* F: d' X6 O
量化指标在过去十几年曾经发挥了促进高校学术研究大跃进的作用,现在逐步过时了。以现在的年轻博士所受的学术训练,毕业几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就比60后老教授一辈子发表的还多、档次还高。但是这解决不了国家社会对高校产生从0到1 的基础研究成果的需求,因为做从1到10,从10到100的成果足以完成大量的量化指标,但是只能让中国高校停留在世界三流的水准上。 ' y. V0 O! i% K 国外期刊被中国论文淹没已经是现实了,根本不用等几年。国外期刊审稿也要拖个1年-2年,版面费比国内贵的多,少则3千多则1万美元。什么?免费?那是幌子,只有不超过一个规定长度内的论文免费,例如6-8页。问题是能满足高水平期刊发表标准的工作的复杂度都很高,少则需要10页,多则30页,多出来的这些都是每页数百美元的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