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中国人口问题之四:孔雀东南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2: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普揭示的另一个趋势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从东北和中部向东部沿海迁移,西部在成渝城市群的带动下也有所增高。总的来说,人口和经济活动继续向沿海三大城市群、沿江城市群和地区中心城市群集中,而且这个趋势不因为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负增长而改变。另一方面,农村和中小城市在萎缩。据说日本也一样,2006年以来人口一直在下降,但东京都的人口依然在上升。

这是马太效应的结果: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人类是喜欢群居的,人多力量大。在群居中,物资和信息交流强化,商品周转加速,商贸成本降低,就业机会增加,生活服务发达,生活质量提高。在农业时代,城市是商贸和政府中心;在工业时代,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工厂依托城市发展,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中国正处在这个时代,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同时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城市还经常是高端就业的地方。

城市也是交通节点,是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汇集的地方,便于形成产业集群,加速物流和信息周转,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和设施利用率,加速投资回报。城市也是提供就业的地方,是人口流动的自然汇聚点。城市越大,汇聚作用越强。

过度的城市化也是有弊端的:交通和居住拥挤,空气和水的污染,房价和生活费用高企,市政和生活服务人满为患。还有城市噪声和热岛效应、生活废物的处理等。到一定程度时,城市的高度集中化反而增加交通时间和物流成本,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已经在领教过度城市化的代价。

关于城市化,有两路相反的观点。一个是城市化是效率的需要,政策应该顺应现实,偏向甚至主动推动进一步城市化,大城市更大,小城市消亡。另一个是大城市的城市病不能继续下去了,需要在行政上、投资上、人才上拆分,要向乡村倾斜。必须说,两者都有道理,但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社会系统是一个负反馈系统,不会无限制地单向发展,而是会自我平衡。同时,政策的作用不是无限的,比如说,户口控制和住房限购并没有产生期望的效果。

对于人口迁徙来说,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1、生活质量,2、就业机会。

大城市的生活质量体现在购物、交通、餐饮、社交、文娱,但这些优势已经极大地削弱了。

今天不管在一二三四线城市,一般购物都不成问题,改革开放前必须到北京、上海才能买到优质商品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今除非必须直接到豪华品牌的专卖店才能体现的高端购物,根本没有必要到大城市去买东西,而这些高端购物从来不是居家过日子的主要考虑。

大城市的交通方便,北京、上海要到伦敦、纽约,也就是直达航班的事,国内的航线、高铁线也更加密集,班次也多。但这个问题也在淡化。随着国内航线和高铁的发达,国内旅行越来越方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之间已经不大需要到大城市中转,三线、四线也越来越方便。对于大多数人,交通方面一般都是可接受的。

餐饮的问题更小。中国人不仅好吃,中国人更善烹饪。说实话,烹饪没有多少了不起的黑科技,那么多名菜实际上在有点烹饪基础的人面前都是点破一层纸的问题,规范化操作后,更是可以保证质量。比如说南翔小笼汤包,过去在上海滩上只有城隍庙一家,现在只要有足够的人吃,每个小区都开一个也不会有缺厨师的问题,质量则根本不亚于城隍庙的“正宗南翔小笼馒头”。顶级厨师是艺术家,到什么时候都是稀缺的,但大众更需要的是工匠。现在有点烹饪基础的人不说烂大街,至少也是不稀缺。一般人对餐饮的要求可能自诩很挑剔,实际上没有那么夸张。连锁化、规范化的餐饮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日常和宾宴餐饮需要,真正的美食家总是少数。更何况连锁化、规范化不等于低档化,海底捞还算丰俭由人,但美国的Ruth Chris就够高档。都是连锁的。

与餐饮相像的是居家服务行业,比如家居装修、水电维修什么的。大地方可能见识多一点,眼光好一点,手艺精一点,但这个也是像餐饮一样,会随着需求向二三四线城市扩散的。

社交更不是大城市的专利。社交有三部分:1、对象,2、场合,3、谈资。大城市人多,不等于谈得来的朋友就多。大城市社交场合多,但人们更喜欢到一只手数的过来的知根知底的地方去,更加自在,更多的场合其实没用,更何况现在人们更加喜欢在微信圈里社交,根本不涉及物理场合。谈资更不是问题。网上来的谈资与城市大小无关,家长里短的八卦也与城市大小无关,更与周边的圈子有关。大城市的人才有见识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都是电视上、网上看来的东西,谁比谁知道得更多啊。至于“内部圈子”,那永远是看人头的,身在大城市而与“内部圈子”无缘的永远是绝大多数。

文娱是个问题。大城市的画展、音乐会、话剧肯定更多。但这其实只是很小一个圈子的人的事情。上海据说连流动人口有4000万人,街上随便去抓1万人来调查,相信过去一年里去过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的人不到1%,好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进这些地方。更多的人们满足于手机上刷网剧、听音乐、分享美图。另一方面,艺术的精髓在于参与。小地方自己拉画展、音乐会、演剧的门槛可能更低,自得其乐比追星有意思多了。最低限度,现在交通发达了,网购门票也容易了,实在有好的,飞的、高铁冲过去,一年里反正也就三五回,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很少人会因为文娱而成为选择居住地的主要依据。

但小地方(也不必太小,二三线城市吧)的住房便宜多了,生活压力低多了,城市拥挤和噪杂少多了,人际关系简单、亲密多了,空气好多了,山明水秀。主要生活质量问题解决后,小城市的优点还是很多的。最终,大城市的房价、拥挤、噪杂和生活压力可能成为逆城市化的最大动力。

更大的问题在于就业机会。实事求是地说,不大有农民工进城是看中了蜗居的“生活质量”,还不是因为城里打工收入高嘛。

城里就业有几个路子:1、大公司;2、闲杂岗位;3、自主创业。

大公司的高大上岗位的入职门槛高,不是进城了就能进的。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岗位门槛低得多,但现在因为大城市的土地、水电、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开始向二三四线转移了,郑州富士康就是例子。要找这样的工作而来北上广深,已经是找错地方了。因为大公司就业的可能性而向大城市迁徙,这不大靠谱。

大城市的闲杂岗位确实多,入职门槛也低,但也正因为如此,现在这是内卷的主战场。有人用土豆地做比方,第一个进土豆地的,随便弯弯腰,就能捡一筐大个儿的;第二个进土豆地的,稍微翻翻地,也能捡到足够的土豆,只是花的功夫要多,土豆也不那么大了;第三个进土豆地的,要深挖、细找,才能捡到可怜兮兮的一筐歪瓜裂枣的小土豆。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三十四年了,现在进城打闲杂工的,好比是第8个进同一片土豆地的,不内卷才怪。

自主创业分复刻创业和原创创业。复刻创业是看到阿黄在东城开水果店赚钱了,就到西城也开水果店,希望能一样赚钱。原创创业当然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复刻创业曾经是发财致富的捷径,初创时谁都害怕失败,有成功的样板不香嘛。问题是,现在这也饱和了,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大部分能复刻创业的行当也是被刨了8遍的土豆地了,内卷同样严重。

原创创业不一定是威廉·波音创建波音飞机公司或者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公司那样的大手笔,也可以是小本经营,关键在于第一个吃螃蟹。即使在内卷严重的大城市,也有别人没有吃过或者不敢吃的螃蟹。比如每家都有大门,绝大多数的门板只是深色的平板一块。如果在门上彩绘,不仅凸显业主品味,也增加识别度,否则不看号码,都是千篇一律的,谁知道哪家在什么地方啊。谁家的灶台都有用瓷砖墙面,淋浴间也用瓷砖墙面,但弄来弄去都是一色的,或者简单图案。要是可以自选图片烧制瓷砖或者贴面,可以个性化很多。这样的生意现在还不多,但有可能会发展起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成为第一个进土豆地的人了。不要老是盯着别人已经刨过的土豆地,那里只是原来有土豆,不见得还有土豆等着你。

即使是大公司,也未必需要大城市。国企是不同的问题,大型国企也轮不到个人原创。但从历史上来看,金融需要大城市,制造业并不需要大城市。威廉·波音创立波音飞机公司的时候,西雅图是个没有多少了不起的伐木城市,波音本人也是从木材生意起家的。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Kellogg’s是在密西根的Battle Creek建立的,至今依然是个小地方。宜家起家的地方叫Almhult,至今还是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不到一万人的小地方。福特、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倒是在底特律,但城市是与汽车公司同步成长起来的,就像华为与深圳,不是先有巢或者先有凤的问题。相反,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发迹的大公司倒是不多。

另一种原创是异地复刻。比如在大城市学得一手装修的好手艺,带到二三四线城市,你就是原创了,就是第一个进土豆地的幸运者了。

最大的改变就业机会的因素可能是通信和交通(以及相关的物流)。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异地工作不仅是可行的,甚至是有利的。大家都团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交流机会多,团队感觉强。但团队一大,实际上互动机会并没有那么多,很多人只是点头之交。

从工作效率上来说,远程办公未必就比坐班办公低,这还节约租用办公楼和水电、维护费用。员工的满意度可能还因为节约了上下班的时间和开支而增加了。即使要996,居家办公也可能使得996更加能忍受一点,毕竟节约了上下班的通勤时间。远程办公还改变了考勤概念,考核的不再是迟到早退,而是实际绩效。本来就该这样,只是因为考勤更加方便,所以弄得大家都以为熬时间就是上班。

然而,远程办公是在离公司只有一条街的小区,还是在几十上百公里外的小城市,差别就不大了。大量自媒体的人不再蜗居大城市,回到家乡,就是这个道理。电商也是一样,接单、发货、客户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梧州的电商接单后,指令东莞的货源发货,客户则在淮安,一点也不违和。

换句话说,通信使得大公司脑力劳动职位逆城市化成为可能,交通和物流使得在中小城市自主创业成为可能,大型制造业也会出于避税和劳动力问题而“逃离大城市”,就业机会方面的逆城市化动力是很可观的。但逆城市化的最终动力来自大城市的广泛内卷。不仅“外地人”会止步不前,“城里人”也会“出城”寻找更好的机会。内卷程度越高,一线与二三四线的差距越小,逆城市化的动力越强,二三四线缩小与一线的差距的速度也越快,直至新的平衡态的形成。

“为了孩子的未来”和“为了老的时候更好的医疗条件”也是迁徙的动力,但教育和医疗的问题更大,这里就不扯远了,容另文展开。

必须指出的是,逆城市化更加确切地说是逆大都市化,是向北上广深这些特大城市迁徙的逆过程,但更加广义的城市化依然是大趋势。中国的工业化还在进行中,农业运作的集约化使得农业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农村的萎缩是必然的。工业化的就业机会和城市生活水平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则是强大的推力,一拉一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还将继续。

但流向的终点未必集中在北上广深,北上广深的内卷造成逆向压力,所以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有可能成为主要目的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成为下一级城市的目的地,四线城市则吸收农村过剩人口。农村直接向北上广深的迁徙会放慢,但地区内的迁徙会加速。传统的村庄可能会淡出,村里人口向城镇汇聚,村庄则被散居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农户所取代,

城市化还体现在城市群,抱团的城市群提高交通和物流效率。一小时交通圈和10小时交通圈还是不一样的。逆城市化在群内可行,出了群就障碍大多了。

但逆城市化是现实存在的。比如说上海,过去人们购物都到南京路、淮海路、城隍庙,现在那是旅游的人去的地方。徐家汇、虹桥、五角场等副中心实际上取代了原有市中心的购物作用,加上松江、莘庄、花木、金桥、张江等新兴中心,真正在中环以内居住和工作的人口占比实际上是下降的。

小中见大,同样的趋势可以蔓延到嘉兴、湖州、太仓、张家港,甚至江对岸的南通、启东,更不用说已经很有大城市样子的苏锡常。如果上海的团队并不需要每天坐班,只需要一周开一次碰头会,员工是住在苏州河边还是莘庄,花桥还是湖州,差别并不太大。京津唐、广深、武汉、成渝等也都是一样,具有巨大的集约发展潜力。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孔雀东南飞还将继续,直到东南的城市群也开始内卷。交通进一步发达也会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比如京沪之间的磁悬浮把高铁的5小时缩短到2.5小时,那京沪走廊沿线及两侧一小时范围内都成为京沪的“郊区”了。如果北京-西安-上海开通磁悬浮,则把中西部也带动起来了。继续向沈阳、哈尔滨延伸,则带动东北。更加便捷、密布的交通必将带动进一步的城市带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向京沪等特大城市进一步集中。那时发展的后浪才会逐渐席卷到东北、西部。这需要一点时间,但是会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20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2
可梦之 + 8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3 05:28
  • 签到天数: 448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21-6-4 23:11:04 | 只看该作者
    大城市一个显著优势是美女如云。走在哈尔滨,武汉,上海静安区的大街上,赏心悦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23:37:57 | 只看该作者
    中关村88楼 发表于 2021-6-4 09:11
    大城市一个显著优势是美女如云。走在哈尔滨,武汉,上海静安区的大街上,赏心悦目,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

    那其实是大城市姑娘会打扮。你上当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1-6-5 02:58:2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不同城市间高铁的速度不是大障碍。现在的问题是市内交通太耗费时间。北京从北城到北京南站,地铁要将近2个小时。因为堵车的原因,白天打车去南站也要80分钟。西安也有类似的问题,要是住在西安南面,高新区那,打车走绕城高速,也要超过一个小时,车费也不便宜。
    上海要好一些,火车站就在城里。但是去浦东就远了。好些年前去上海出差,我记得是到上海南站。从那去张江也是挺远的。
    中国的一线城市实在是太大了。四个一线城市不够,应该发展20个,均衡发展,这样每个城市的状况就不会太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1-6-5 03:07:35 | 只看该作者
    ringxiao 发表于 2021-6-4 12:58
    我认为不同城市间高铁的速度不是大障碍。现在的问题是市内交通太耗费时间。北京从北城到北京南站,地铁要将 ...


    所以一定要住在上海、北京就更没有理由了,因为城际交通花费的时间是小头了。

    地铁的速度有可能提高吗?估计不容易,不光是轨道的问题,还有那么多站立的旅客的安全问题,万一急刹车就死了一大片,这是肯定不行的。

    四个一线城市不够,但预期弄20个新一线,不如弄50个二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4-20 05:43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合体

    6#
    发表于 2021-6-5 04:12:49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1-6-5 03:07
    所以一定要住在上海、北京就更没有理由了,因为城际交通花费的时间是小头了。

    地铁的速度有可能提高吗? ...

    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目前一个问题是人才聚集的太厉害了。北上深各种IT人才都有,剩下的“二线”就差远了,再往三线走,招人就更靠运气了。反过来也是,优秀的人才在一线城市找工作容易,到了小城市,找到合适的IT企业也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1-6-5 04:15:10 | 只看该作者
    可梦之 发表于 2021-6-4 14:12
    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目前一个问题是人才聚集的太厉害了。北上深各种IT人才都有,剩下的“二线”就差远了, ...

    这就靠自己创业了。IT创业相对不依赖地理环境,二三四线(尤其在城市群内)也有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3-8 05:45
  • 签到天数: 2441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21-6-5 05:2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湖珞珈 于 2021-6-5 05:24 编辑

    90-95年间,日本从七八十年代如日中天的好日子慢慢回落的时候,就有一股U-turn风,京漂们发现日子不好混,所以掉头回故乡。然而二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漏夜赶考的多,辞官回家的少,首都圈人口是越来越多。
    中国会重复日本的这段道路的。其实回头看过去几十年,跟日本的没有啥太大区别,无非是延缓了30年而已。以前笑话日本平成废柴,现在中国也有躺平一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4-20 05:43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合体

    9#
    发表于 2021-6-5 06:46:5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1-6-5 04:15
    这就靠自己创业了。IT创业相对不依赖地理环境,二三四线(尤其在城市群内)也有机会? ...

    有机会,但是不好招人。我们在国内三线城市招人,一言难尽啊。相对来说,招新毕业的,自己培养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2:54
  • 签到天数: 2917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21-6-5 09:48:40 | 只看该作者
    可梦之 发表于 2021-6-5 06:46
    有机会,但是不好招人。我们在国内三线城市招人,一言难尽啊。相对来说,招新毕业的,自己培养效果更好。 ...

    确实是,稍微要求高点,能独当一面的,在三四线城市都很难找,甚至能提供比一线城市更高的薪水,还是难找。
    这属于产业聚集带来的人才聚集效应。
    在三四线城市,虽然压力小,但是供应链的成本高,交通物流的成本高,离客户远,其实对于小公司并不划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94 天

    [LV.Master]无

    11#
    发表于 2021-6-5 10:32:59 | 只看该作者
    ringxiao 发表于 2021-6-5 02:58
    我认为不同城市间高铁的速度不是大障碍。现在的问题是市内交通太耗费时间。北京从北城到北京南站,地铁要将 ...

    你说的北城出了三环了吧,恐怕还要多次换乘。否则去南站应该不会要近两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4 03:51 , Processed in 0.03813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