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水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07: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根 战例来了


#蘇州之圍:#決定吳越國存廢的五代江東大戰


#冷炮歷史

公元9世紀末,唐朝中央宮廷的急速衰落,引發了各地方藩鎮間的擴張爭霸。除了長期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原、山西、江淮和荊州,經濟地位逐步上升的江東也為多方所覬覦。通過競爭激烈但過程並不十分血腥的幾輪洗牌,形成了江淮楊行密與浙東錢繆的兩大對立集團。

雙方的戰略訴求多有不同,卻都將目光對準了江東的最大城市蘇州。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內外夾攻,幾乎遍及整片太湖流域,其中又以公元898年的圍攻戰最為關鍵。不僅決定了江東大地的地盤歸屬,也促成了十國中壽命最長的吳越建立。

#歷史悠久的江東首府

自諸夏並立的先秦時代起,蘇州就是江東地區的鐵桿核心。無論歷史的沿革如何為其更換名字,或是帶來兵災與整體搬遷,都不能阻擋這座城市在晚些時候成功復興。等到李唐王朝的版圖越過長江,也將勢必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江東首府,統御整個太湖流域的大部分州縣城鎮。

雖然地區經濟還沒有後來那般強勢,但以蘇州城為核心的江東卻已是至關重要的次級糧倉。北面的長江、西面的太湖與南面的錢塘江,都是滋養整塊土地的充沛水量來源。再通過彼此間的中小水系,支撐起大片收成極高的農業產區。加上可以由蘇州河通向大海,讓發源自南洋的外貿經濟能直接輻射內地。這讓江東數次成為亂世流民的避難所,也是梟雄崛起的理想孵化器。

因此,隨著唐朝開始在黃巢之亂的動盪中風雨飄搖,江東連同周圍的數個分區都出現了各自的地方代表勢力。其中實力最強的楊行密,來自江北的國際大都會揚州,坐擁淮南和運河漕運的豐厚儲備。實力較弱的錢繆則由浙西發家,深得地方勢力的信任和重視。當雙方合力絞殺共同的大敵孫儒,就免不了開始為太湖流域的要地發生爭奪。前者已經佔據大半個長江下游地區,並通鎮江和常州作為南下跳板。後者就因起勢較晚,只能先勉強兼併浙東沿海。但至關重要的蘇州、崑山、湖州皆為江淮部隊佔據。

到了公元897年,局勢依然向著有利於揚州幕府的方向發展。不斷南下的江淮軍部隊,已經以蘇州為前進基地,開始發兵攻打杭州灣以北的嘉興。如果這裡也被奪取,那麼錢繆本人坐鎮的杭州也將危在旦夕。好在有鎮守長江中游的鄂州太守杜洪反叛,把整個江淮集團的目光都吸引到向西面。蓄勢待發的浙東集團才看到背刺反擊的機會,並派遣麾下最好的將領顧全武負責前線事宜。

#移動的水面勁旅

相比長江以北的爭霸沙場,水網密布的江東更適合以戰船搭載步兵實施各類機動。當年吳王夫差下令開挖的春秋運河,就是為延伸這類作戰環境的一種嘗試。日後江淮集團眼裡的浙兵不善持重問題,同樣是因地方習慣而自然形成。但放在有相當膽識的將領手裡,這些並無光鮮戰績的船民還是能給對手以重大打擊。

公元897年4月,顧全武率領的萬餘名士兵坐船出海,只用1天時間都抵達了靠近岸邊的嘉興城。考慮到當時的船舶技術尚不能摒棄槳劃動力,吳越方面除去水手與海員後的戰兵數量恐怕只在數千左右。好在即將面對的江淮軍也實力有限,且經常徵發大量流民充當消耗炮灰。所以即便佈置了18座封鎖城市的營地,也遲遲不能逼迫嘉興投降。隨著大批援軍突然從海上抵達,過於稀薄的防線就被對方輕易擊穿。困守多日的吳越駐軍也藉勢殺出,裡應外合的打崩了整支江淮遠征部隊。後者不僅有數千人死傷,還有多名將領連同麾下的3000人被直接俘虜。

此後的3個月內,顧全武又藉助戰勝之威,開始沿水系掃蕩太湖流域的其他城鎮。首先是靠近嘉興的小城松江,然後是北面的無錫、常熟兩地。等到作為上海前生的華亭鎮易手,通往大海的蘇州河兩岸就全部被吳越方面控制下來。只要艦隊繼續向上游高歌猛進,就能直接抵達蘇州城下。但精明的顧全武依然覺得條件不夠成熟,繼而率領部下追趕潰兵進入湖州。很快就佔領了這片太湖以南的關鍵區域,並任由少量江淮軍殘部躲在縣城內惶惶不可終日。

到了當年8月,吳越軍先鋒又進抵蘇州東北的小城崑山。由於是脫胎於當年抵抗黃巢暴民的地方團練,所以江東的武裝普遍缺乏有效攻城的大型專業設備。相關領域的作戰都容易由突襲轉變為長期圍困。但只要水師戰船能牢牢控制河道,並為士兵不斷輸送給養,就不愁城中的被包圍者能造成多大破壞。他們的堅守不出,也讓西南面的蘇州失去了側翼援助。

#重奪蘇州

公元897年冬季,顧不得休整的吳越大軍又開始從東南兩面合圍蘇州。此時的江淮軍守軍,正是當初南下搶占此地的台濛。但他手裡的部隊大都是從周邊縣城潰逃而來,自己的府庫也因多次破城混亂而沒有多餘儲備。只是由於吳越方面缺乏圍攻大型城市的經驗,才讓防御者能依靠城牆堅持下去。

然而,此時的蘇州城本身已沒有任何獲得外援的希望。附近尚有駐軍的崑山,同樣被吳越方面的偏師封鎖,城市的其他方向也有敵方步兵和水軍的聯手巡邏。至於遠在江北的楊行密,也需要同時對付中原的朱溫和鄂州的杜洪,很難分出部隊再做增援。因此,台濛雖然可以組織一些小規模的遭遇戰勝利,卻根本沒可能扭轉整體局勢。當戰役持續到公元898年的1月,又有更多的吳越士兵從南方趕來,擊潰了企圖解圍的江淮集團偏師。至此,蘇州城的陷落只會是時間問題。

不過,隨著楊行密在淮河水畔擊潰了老對手朱溫,揚州方面也就有能力向江東方向輸送新生力量。大將秦斐就授命渡江,率軍衝入了只有少量士兵看守的崑山。鑑於蘇州主城的局勢較為穩定,顧全武也立即帶著吳越主力北上。結果在城下的數次有限決戰中,江淮集團就因自己的過度擴張而付出了相應代價。由於軍中強徵或收納了大量老弱饑民,所以空有數量而戰力羸弱。補充手段就是讓他們使用近戰武器,成為全軍最前沿的廉價炮灰,掩護真正精裝的主力兵在後排從容髮射弩箭。面對狀態更好的吳越勁旅,自然是只能被驅趕回城牆背後。

最終,還一直在後方運籌帷幄的錢繆親自率領水師北上,為懸而未決的鏖戰劃上休止符。公元989年秋季,大批新造的吳越艦船出現在太湖水面,很快就讓堅持許久的守軍意志崩潰。包括守軍台濛的大部人都選擇棄城逃走,讓對方拿下了江東區域的絕對首府。後者也立刻增援崑山前線,將1000份口糧陳列出來,引誘缺乏給養的江淮士兵乖乖就範。但守城士兵只有百人溜出來投誠,氣的錢繆下令顧全武用築壩灌水的方式威逼秦斐。最後等到城牆因大水浸泡而出現崩壞,才終於拿下這座殘破的戰略要地。但這也意味著大半個太湖流域已落入自己的浙東集團手中。

當然,蘇州的陷落絕不意味著揚州幕府願意就此罷休。只是苦於徐州與荊州方向的再生事端,才讓重奪蘇州的計劃遭到拖延。楊行密的麾下也不乏足量的水師部隊,卻往往需要兼顧整個長江中下游到淮河兩岸的防務,自然就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會顯得捉襟見肘。他們也不會料到,自己的這次失敗,會讓整個集團從此與蘇州徹底無緣。

對於獲勝的浙東方面而言,蘇州則將是他們應對北方威脅的最重要基地。連同隔壁的崑山一起,成為阻擋江淮集團南下的絕對前沿。整個五代時期的整個江東地盤劃分,也基本會在這條紅線的兩端遊走。南吳與吳越兩國的恩恩怨怨,自然也因這場衝突而被徹底引爆。只是雙方都懂得自身的實力有限,也能夠在深陷僵局時迅速脫身,才得以將這種有底線的爭霸不斷持續下去。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4 收起 理由
喜欢 + 8
李根 + 6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07:2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07: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 11:51 , Processed in 0.03858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