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鄒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09: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鄒衡:因為崇拜郭沫若,由法律轉學考古

我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家裡兄弟姐妹有九個,我最小。1946年我高中畢業,1947年沿著長江考了三次大學,首先是在武漢,接著到南京,然後又到上海考,在上海我考上了北京大學。當時我住宿、上學都在宣武門一座兩三層高的房子裡,到二年級的時候才去了紅樓。開始的時候我上的是法律系,因為這個系費用由政府全包,不用自己花錢。我覺得專業課及格很容易,所以經常聽歷史系、中文系、哲學系的課。胡適雖然是校長,但他開了很多課,胡適講課腦子很清楚,很幽默,學問也好,基本不看講稿,學生對他都很崇拜。我聽過他的三門課:歷史、哲學、與歷史有關係的地理(講的《水經注》)。地理課沒講完,胡適就離開北平了,1949年1月的時候,北平解放了。

原文網址: http://sc.piee.pw/SNLH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09:13:57 | 只看该作者
邹衡:因为崇拜郭沫若,由法律转学考古[color=var(--weui-LINK)][url=]亚洲考古[/url] [color=rgba(0, 0, 0, 0.3)]3/17

 

  我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里兄弟姐妹有九个,我最小。1946年我高中毕业,1947年沿着长江考了三次大学,首先是在武汉,接着到南京,然后又到上海考,在上海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当时我住宿、上学都在宣武门一座两三层高的房子里,到二年级的时候才去了红楼。开始的时候我上的是法律系,因为这个系费用由政府全包,不用自己花钱。我觉得专业课及格很容易,所以经常听历史系、中文系、哲学系的课。胡适虽然是校长,但他开了很多课,胡适讲课脑子很清楚,很幽默,学问也好,基本不看讲稿,学生对他都很崇拜。我听过他的三门课:历史、哲学、与历史有关系的地理(讲的《水经注》)。地理课没讲完,胡适就离开北平了,1949年1月的时候,北平解放了。

  1949年下半年,我对法律越来越没有兴趣,因为很崇拜郭沫若,就转到了历史系。毕业后,我又读了三年考古专业研究生,当时叫副博士,老师有郭宝钧、裴文中、夏鼐、向达等人,我的指导老师郭宝钧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学家之一。当时,搞考古的,全国只有十多个人,北大的研究生只有7个人,其中有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朱光召。
  研究生期间,我在郑州做了两年多商代遗址发掘研究,此外,还在洛阳待了半年多时间,挖了很多墓。这个时候我对自己的目标也更清楚了,我做研究生是带着问题去的。之前,我已经确定要解决郭沫若在历史学上没有解决的三大问题,为它奋斗一辈子也在所不惜。郭沫若走的路子是通过文献来研究,但这个方法无法解决,我就想走另外一条道路——考古学。

  第一大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之前,郭沫若认为是从商朝开始的。而大家习惯性的说法是5000年,这个影响很大。我30多年前提出,商朝的首都在郑州,但很多人都不同意。直到1997年,学术界一百多人在河南开了一个会,才肯定我的观点是对的。根据我的考古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从商朝后期开始的,距今近4000年。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最早有一个夏朝,但是,否认的人不仅在国外有很多,在国内学者中也有不少。顾颉刚认为禹是一个虫子,他没有否认夏朝存在,但也没有承认。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没有完全解决。二三十年前我曾提出观点,夏朝确实存在,但很多学者认为我所说的那些夏朝文物其实是商朝的。不过到了1997年后,国内学者基本上都同意我当年提出的观点了。

  第三个问题是,郭沫若一直没有看到周武王以前的铜器,这样,以前的历史就难以确定。我后来发掘出了周武王以前的大量铜器,但非常遗憾,郭沫若这时已经病危了。

  《中国史稿》事件,“郭沫若”抄了我的讲义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到兰州做助教,而其他同学的分配去向都比我好,所以我很有情绪。1956年年底,北大把我调回了历史系考古专业,我在这里一直待到现在。回来以后,北大很重视我,因为当时搞考古的人特别少。可惜好景不长,运动开始了,我带学生去考古,工作刚做完,学生就说,我们要批判,就开始批我这个白专典型。“文革”期间,我还被打为“漏网右派”。

  1961、1962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大概在那两年,郭沫若出过一本书,名叫《中国史稿》。

  这本书的内容不是他亲自写的,而是中国科学院集合了十几个人写的。我当时在给学生上课,就给他们开了一些参考书,其中就有《中国史稿》。结果有两个学生就对我说:“邹先生,别的书可以参考,但《中国史稿》就不必了。”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我认为郭沫若这样的学者的著作肯定没有问题,就问他们原因。学生就说,这本书我们看了,有很多与你发的讲义基本相同,那不如就看讲义。我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话,认为郭沫若这样的大学者绝不会抄我的讲义,就把这本书与我的讲义对照一看,我越看越吃惊,有一二十万字与我的讲义完全一样。

  我当即向总支书记汇报,他又向副校长兼系主任翦伯赞汇报。翦伯赞当时十分生气,拍着桌子说,“这还了得,抄到北大来了,连一个注解都没有。”过了一会儿,他对我们说,凭自己对郭沫若的了解,他不会做这样的事,真正的作者肯定不是郭沫若,他还嘱咐我们不要将此事闹大,然后向校长陆平汇报。三天以后,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以及中国科学院十多个人开车来到翦伯赞家,向他表示道歉,并保证再版时该书一定会全部重写。

  正在这时,“三家村”事件出来了,翦伯赞也受到批判。结果,在“文革”中历史系有四十多人被打成“反革命”。

  我也受到了冲击,当时给我罗列的罪名是“给翦伯赞提供材料”。我当时就想,这回活不了了,恐怕要被枪毙。那时我只有三十多岁,刚检查出来有心脏病。在“文革”中,又被他们说成“个人主义”:你为什么要对翦伯赞说你的讲义被抄?无非还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嘛,抄了就抄了,有什么了不起?你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太厉害了。

  就这样,一直批了我10年。

- 完-

亚洲考古发布(Asian archaeology)

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丨新京报2005年

以上图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仅用作学习之用,如有侵权,即作删除处理,特此声明。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 12:36 , Processed in 0.02855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