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的風骨》
#作者註:台大校長傅斯年不是不可以討論但至少要基於學術,基於研究,而不是喊著「轉型正義」的口號,就把學術的一點尊嚴都掃地。
下面我想引用岳南著的《南渡北歸傷別離》一書中,一段傅斯年晚年的描寫,讓人們多了解一點傅斯年。(文長,仍動人心弦)歡迎轉。
------------------------------------------------------------------------------------
一九四九年三月底,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學生聯合鬧將起來,高呼口號:「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等,引發當局的嚴重關切,認為臺灣校園確實受 到共黨分子的統戰與滲透,必須捉拿主謀分子,予以嚴懲。臺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命令警備副總司令彭孟緝率部辑拿。
四月六日,臺北大批軍警按預定計畫闖入校園欲開殺戒, 傅斯年對當局不經法律程序進臺大校園逮捕師生表示不滿,親自找國民黨最高當局交涉,要求逮捕臺大師生必須經過校長批准。傅對前往執行任務的彭孟緝道:「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
彭孟緝禁於傅的氣勢,不敢造次,遂當場保證:「若有人流血,我便自殺。」
未久,臺大被捕的學生多數放回,而師範學校不但近百名學生被送進監獄,還有七名學生以反革命罪名被槍殺。事件過後,省立臺灣師大停課整頓,師生重新登記並接受軍訓、校園戒嚴等懲處。而國立臺灣大學雖受波及,但比之師大要好得多,此皆得益於傅斯年竭力庇護、斡旋之功。
一九五O年新生入學考試,國文卷由傅斯年親自命題,其最重要的一題摘自《孟子》的〈滕文公下〉的一段: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此題可視作傅斯年赴臺後「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志獨白,也是對臺大學生精神層面上的心靈寄託。
這年一月,風浪再起,校外校內傳言傅斯年「將去國,將辭職」。針對傳言,傅氏在二十三日的校刊上發表了〈致臺大同事同學〉公開信,信中說:「半年多來,校外攻擊斯年者,實不無人,彼等深以不能以臺大為殖民地為憾。然彼等原不知大學為何物,故如遂其志,實陷本校於崩潰。鑒於一年來同事同學對斯年之好意,值此困難之時,決不辭職,決不遷就,決倍加努力,為學校之進步而奮鬥!」。
正是這種內外交困局面與本人剛烈不屈的性格,導致傅斯年血壓驟增,身體很快垮了下來。
一九五O年夏天,傅身患膽結石,不得不到醫院做手術。出院時醫生勸他至少要在家中休養一週,但臺大的事務紛亂如麻,根本無法辦到。對此,隨國民黨赴臺的朱家驊曾以十分傷感的心情回憶道:
「在他(傅斯年)去世的前幾天,閒談之中,他忽然對我說:『你把我害苦了,臺大的事真是多,我吃不消,恐怕我的命欲斷送在臺大了。』當時我只以為他因感覺辦事的辛苦,而出此苦語。不意數日之後,便成識言。」
傅斯年於心力交瘁中,生命的步伐戛然而止,其情其景,俞大綵有一段深情的回憶:「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他去世的前夕,是一個寒冷的冬夜,我為他在小書室中升炭盆取暖。他穿著一件厚棉袍伏案寫作。我坐在對面,縫補他的衣襪。因為他次日要參加兩個會議,我催他早些休息,他擱下筆抬頭對我說,他正在為董作賓先生刊行的《大陸雜誌》趕寫文章,想急於拿到稿費,做一條棉褲。他又說,你不對我哭窮,我也深知你的困苦,稿費到手後,你快去買幾尺粗布,一捆棉花,為我縫一條 棉褲,我的腿怕冷,西裝褲太薄,不足以禦寒。」
傅氏說到這裡,俞大綵一陣心碎,欲哭無淚。儘管當時臺灣的經濟狀況極度混亂糟糕,但比抗戰時期在昆明和李庄總要好一些,傅斯年身為臺灣大學校長兼中研院史語所所長,一般人也許覺得他不該再像李庄時代那樣鬧窮了,殊不知當時傅領的只是臺大的一份薪水,時兒子傅仁軌仍在美國讀書,他和時任臺大英語系副教授的夫人俞大綵兩個人的收入,僅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此前傅斯年拿到一筆報刊文章的稿費,想託衛生署的官員劉瑞恆出差到香港時買一套現成的西服,但把稿費和家裡的存款加起來一算,只能買一件上衣。傅斯年只好說:「幸虧我還有沒破的褲子,那就只買件上衣 吧。」
在這個暗伏不祥之兆的冬夜,正當俞大綵為家中的窮苦生活黯然神傷時,傅斯年起身滿臉疲倦地 打了個哈欠,突然指著壁上的書架說:「這些書,還有存於史語所一房間的書,我死後留給兒子。我要請董作賓先生製一顆圖章,上刻孟真遺子之書幾個字。」言畢,長歎一聲,一反常態地對俞大絲說道:「你嫁給我這個窮書生,十餘年來,沒有過幾天舒服的日子,而我死後,竟無分文錢留給你們母 子,我對不起你們。」俞大綵聽到這裡,大為驚駭,不讓他繼續說下去。
後來俞大綵回憶這個夜晚的凶兆時說:「我一向不迷信,難道這幾句話就是他的遺言?夜深了, 窗外吹起一陣寒風,室內盆中的炭已化成灰,我猛然感到一陣透骨的寒冷。」
不數日,當董作賓含淚把稿費送到傅家時,俞大綵雙手捧著裝錢的信封,悲慟欲絕,泣不成聲。 用心血換取的稿費到來了,但此時的傅斯年已命歸黃泉,不需做禦寒的棉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