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C0 o% I/ A- D, X! B: @是这么回事。德军突破顿河防线后打得很顺,所以计划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而且在9月14日那天差一点就真的实现了。 
; {8 ^: {* M8 j 
: e' H  D( s. C; p( z幸亏罗季姆采夫玩命在白天冒死强渡伏尔加河。% n: k) }  Z% Z7 m3 t) _. T9 R 
幸亏崔可夫在9月12日夜间接手指挥第62集团军。0 ^) X$ T! `; R5 m$ ]6 r 
幸亏近卫第13步兵师战士们极为英勇。 
  L' T/ h% D0 W 
, p2 k( {' a7 h德国人于9月15日被打回马马耶夫岗以后,觉得仍然有力量有可能有办法迅速攻占斯大林格勒,于是就开始城市攻坚。 
  s2 I" P- y. C4 L, Q& [8 v 
4 o$ o3 m" `- y德国人占有战场主动权,他们想了太多的办法反复攻坚,而且每次都有点斩获,给他们造成再来一次没准就成了的印象。但崔可夫的部队偏偏就像是电影里那种屡遭痛扁,就是打不死的英雄,硬是挺下来了。 
7 w, W* T3 U0 T- z; K* d8 Z$ t* D! A  r9 W/ e' Z; c 
后来,西方“历史学家”无论怎样复盘斯大林格勒,总是德国人应该赢。他们理解不了,这场战役的输赢在于人。苏军的士气,英勇,献身精神都是超超超常发挥。苏军的政工部门决不是吃干饭的。大规模的集体英雄主义是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根本。% X/ f7 X" J5 p9 E) p 
' q" X, _+ p$ C- H8 s6 a/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