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4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1367 天 [LV.10]大乘
|
同文 发表于 2012-5-11 03:16 ![]()
! D! d# f% I) ~* q好故事+好历史。能不能把下面有关的历史简单整理一下(比方用链接),也放到主题里?
@7 z9 ~: P4 G- l4 n% y' \
4 o( [( Y7 u- K! ? ...
# L9 K( y( S6 F( F$ P中美在日内瓦的较量
5 y7 q* b+ ~( | k: m# f5 a' i% B; g$ g: }' ~
就在钱学森埋头于工程控制论研究的时候,中美之间的博弈在激烈地进行着……
s P& l* R0 @) y& j- j/ L
! M# R0 n9 G$ u) c0 C$ L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打着联合国的招牌进军朝鲜,中国则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军朝鲜。虽然中美双方是在“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名义下交战,实际上中美两国成了敌对的交战国,中美关系紧张到了极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美国逮捕了钱学森。 b4 @( E5 ?( d' i. q
B+ F7 G P+ F- ^( ]6 I- i- G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这时,中美关系虽然还是那样的僵冷,毕竟交战已经中止。/ }8 q2 J& m3 F8 d: j; L" T! S: o
- ^) d4 k$ Z" C$ W) p: U
1954年4月,美、英、法、中、苏五国外长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来到日内瓦,出席会议,象征着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地位和身份出现在世界上。在会场,中美两国代表相遇时,冷漠而又尴尬,没有握手,没有寒暄,甚至连点一下头都没有,彼此都把对方视为陌路人。
( s4 G7 b. }% q9 ?/ M/ t* f0 g+ A7 P: k j- D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但是与英国有外交关系。曾任英国驻新中国的第一任代办的杜维廉(Humphrey Trevelyan)出面居中斡旋。美国通过杜维廉向中方表示,希望解决在华被拘留的美方人员返回美国的问题。这批在华被拘留的美方人员之中,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飞行员等军事人员,还有一批在中国被捕的美国间谍,仅1954年11月23日经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依法作出判决的美国间谍就有13人。当时中国也有一批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以及留学生被扣在美国,无法回国。中美双方都希望解决彼此的被扣押人员。
; E. O" r3 m6 l0 J3 w6 N, s5 \" b% C& x
周恩来认为应利用时机,开辟同美国直接接触的渠道。于是,6月5日中美代表在日内瓦联合国大厦进行了首次直接接触。中方代表为中国代表团秘书长、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为美国代表团秘书长、副国务卿、美国驻捷克大使尤·阿·约翰逊,虽然第一次会谈只有15分钟,但毕竟是中美这两个互不承认、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举行的大使级会谈,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创举。& X4 S2 `/ h3 r. q8 F7 b, l7 _2 J
) h$ _7 ]6 V+ A V8 m
王炳南有着不凡的经历,他曾经留学日本、德国。1936年,在西安事变中协助周恩来做了诸多统战工作。此后,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中,由于王炳南在国统区人头极熟,所以毛泽东在重庆期间特地请他担任秘书。新中国诞生后,王炳南担任政务院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外交助手。
: q# t* K- i* B4 @! C' a. V# c# k* C1 L2 V n4 n$ \+ B6 x
有一就有二。从6月5日起,至6月21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代表就侨民和留学生问题进行了四次接触。# J4 w: r, e3 e# q, |- J: T
- b5 }1 F, E0 b' f, n8 ~7 q 日内瓦会议结束以后,这种接触改为双方驻日内瓦领事会谈,从1954年7月29日至1955年7月15日,双方领事共举行了11次会谈。
5 ~% m* z' D, D j: [9 c& i+ S0 h2 A8 \; \
1955年7月13日,美国政府通过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政府表示同意。双方派出的代表是老对手,王炳南和约翰逊。
3 A* Z- u1 F* z% f4 I$ i3 J9 h- H f1 Y: A3 Z$ Z! d
1955年7月25日,中国外交部成立了一个中美会谈指导小组,由周恩来直接领导。
+ T! @8 h$ T! B- h2 |/ R. w' a
$ p y! y3 @1 \ 1955年8月1日下午4时,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联合国大厦举行。& x8 M& k) o! a2 j3 U
& d% n+ }# K2 J+ G7 m! i0 @" @ 会谈一开始,王炳南就宣布:“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人员。他们已经在7月31日离开北京,估计在8月4日可以到达香港。我希望,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个措施,将对我们的会谈起到有利的影响。”. n9 i& J- `& ~: G
5 q# h% y* o$ \3 t' N, M
约翰逊当即向王炳南表示谢意。接着双方先商谈了会谈议程,一是双方侨民遣返问题,二是有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 ^; P# Y4 U* f' T7 f* L
2 C- T+ w4 W, r* F( n& U. m
8月2日,第二次中美大使级会谈继续举行。# R) I' |) C% H. D# g, M, V7 ~
' a- _, h: U" {- h 这一回,约翰逊首先发言:“美国人民关心中国继续拘留的美国人,其中大部分关在监狱里,有的得不到出境许可。现在还有36位美国平民被拘,此事影响美国人民及政府对中国的态度。”约翰逊随即把36人名单交给王炳南。, u' h* g! a! J4 J; U" d0 U; j
+ N( l4 `( M) b7 j2 B) R/ a: K 王炳南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在美国的中国侨民,绝大多数的家属都在中国大陆。由于美国政府的限制,他们不能自由回返他们的祖国,无法回到他们自己的家庭。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们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一向极为关切的问题。 N# V" P( c3 E: z7 w
z1 @1 t( d& f 约翰逊当场否认。他宣称,美国政府在1955年4月就取消了扣留中国学者的法令,允许他们来去自由。
2 N9 @( m2 P; ~* H* ]. X; \$ [ M# J5 U* E0 p
这时,王炳南大使当场揭穿约翰逊的谎言:“请问大使先生,既然美国政府早在今年4月间就取消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法令,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还在6月15日写信给中国政府请求帮助回国呢?显然,中国留学生要求回国依然遭受美方的种种阻拦。据回国同学报告,钱学森被禁止离开他所在市界。”
! f7 U V) n) z; ^2 a% U
( [, W1 c0 ]* [0 x 王炳南大使同时还出示了钱学森的一封亲笔信。9 L7 s, Z- n, O/ @( L
) M/ ^. }# W+ N7 { 约翰逊看了钱学森的亲笔信,无言以对,表示马上向美国政府转达。
. r6 d3 k8 r# ]' D% Y: |
6 J% J* a) g. b3 R# J8 ^# @ 8月8日,中美大使举行第四次会谈。
& \/ m( N3 n" F# X& H7 r- d3 b/ }# }" t, \6 B
约翰逊告诉王炳南说,8月4日,在他们举行第三次会谈的时候,美国移民归化局就已签署同意钱学森离开美国并于8月5日通知到了钱学森本人。也就是说,在8月2日王炳南向约翰逊亮出钱学森的亲笔信两天后,美国政府就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到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