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邱世卿021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1: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683年,鄂圖曼帝國的軍事領導人和執政官穆斯塔法·帕夏,動員了當時帝國內所有的各地的彈藥、火炮與其他支援作戰用的物資,隨後這支大軍進入巴爾幹半島。

戰事推進很順利,這支鄂圖曼帝國的大軍於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城。

攻占維也納城一直都是鄂圖曼帝國各任皇帝的戰略抱負,因為這座城控制著多瑙河與歐陸的貿易路線,更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

這已經是百年來鄂圖曼帝國第二次嘗試要擊潰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佔領維也納。

1683年穆斯塔法·帕夏的圍城最終在9月以失敗結束,但這不是雙方戰爭的句點。數百年來二個帝國在歐洲與亞洲之間依舊衝突戰爭不斷。

雙方都用彼此的鋼刀、火炮與鮮血書寫各自的歷史。

一直到1918年11月11日,一戰結束。

鄂圖曼帝國與哈布斯王朝的奧匈帝國,二個統治的疆域幾乎一樣大的帝國,彼此幾百年來不斷的衝突,誰也沒有辦法征服對方,卻因為人類第一場世界大戰而在幾乎相同的時間同時瓦解,一同走入歷史。

或許這就是帝國的宿命。

此後因這二個帝國分裂與不久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由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帝國領土獨立的國家各自選擇加入不同陣營,也都付出了遠比1683年維也納之戰更大的代價以交換剛萌芽的國族意識與彼此的疆界。

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繼承前人的意志,然後倒下。

只是他們不確定,倒下的地方離祖先們指畫的距離有多遠。

若說ISIS 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是一種歷史的幽魂,那麼潛隱在基因與血液中,對於過往的呼喚則是給予當代的人一種浪漫的想像與希望。

奧匈帝國的後人,或是心理上歸屬鄂圖曼帝國的人們,他們會用甚麼角度看著現在的國際局勢變化呢?

美國的歷史尚短,都懂得堅持南美洲是其生存領域的後院,那麼其他更古老帝國的遺緒呢?

我們常常自以為現代文明,全球化的浪潮已經掏洗這一切陳腐的歷史印記,可是那些已經轉印到每一代人心理深處,對於自身族群或過往的認同,往往比他們認為的更深刻,深到難以抹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colin1992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9-2-18 15:10:30 | 只看该作者
虽然看不懂阿拉伯语,但是做工非常精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 09:38 , Processed in 0.03849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