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22-6-19 00:00 |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9-1-5 23:36 编辑
! j3 M0 p) h. N7 k5 E. t/ j
7 W, ^: Q1 J; n" J
1 }# q. T7 J9 u7 s- _. k; Y《三国志 卷十七 魏书十七》里面的徐晃部分,是高中古文的一个热门题目,网上针对徐晃传的古文翻译不下几十篇,“远斥候”无一例外都是解读为远派斥候的。
7 l* ]! B8 v2 N0 e9 R- V1 e9 C! Z" e; P9 n, X# w1 z
至于说徐晃的作战风格是勇猛和用奇,这个和谋而后动不仅不矛盾,简直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掌握了更为全面的信息后,才会对自己的判断更有信心,作战时才会更加坚决,表现出来的作风自然就是勇猛和奇胜。但表现出来的作风是勇猛和奇胜,背后却是大量的思考和判断,如果不重视军情的搜集,徐晃再有思考判断能力,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远派斥候,尽量多搜集军情,恰恰是徐晃敢于坚决勇猛作战的基础。怎么能拿他勇猛的作风来否定他的情报搜集呢?3 _* K( b3 Y$ h6 i6 s# j# E8 O, E! m
" F* m, }4 a+ @8 q下面是徐晃传中结尾处对徐晃作为大将的最终定评,我一字不落都抄过来了。注意看红色加重的部分:
3 m$ v( s2 s* U, r) V
8 l0 G. O6 H- v' F& r“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子盖嗣。盖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户,封晃子孙二人列侯。”! f) Z& y* {/ V" N. O: ]0 e
2 ~. n5 J7 r' M, K* @; a0 X" I无论徐晃作战风格有多么勇猛,其性格是非常谨慎和有风险意识的(畏,这里做有风险意识解读)。表忘记曹瞒给夏侯妙才语重心长地说过“为将当有怯懦时”。什么叫“怯懦”?不是说鼓励夏侯渊胆小,而是说要有风险意识。6 @9 F0 I3 Y' g* g9 `6 ]7 i$ p
同理,后面紧跟着的“先为不可胜”,也是有风险意识的表现。/ _4 M8 O2 @3 k/ z( g
# {1 z" W! m7 P$ l; W勇猛用奇,和谨慎“怯懦”,是辩证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更不是互斥关系(mutually exclusive)。它们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你越是谨慎“怯懦”,做好足够的风险计算和思考判断,作战的时候才会越坚决越勇猛。而思考判断的基础,是斥候的军情搜集
9 b; M2 g* s1 T! c; ^% L8 @* F
3 }. l9 u5 ~: A/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