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22-6-19 00:00 |
---|
签到天数: 2264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9-1-5 23:36 编辑 7 s3 G: U1 {8 x6 `
马鹿 发表于 2019-1-5 22:38$ V) u4 |# i" c2 s/ E4 z
关于远离斥候, 4 A: \1 ?- S8 i- H( R% z# J3 Z
@wjdcumt @蓦然回首 @然后203
, n) p8 M8 L# t' y" q+ \% {6 V6 @% H1 e0 r" F- m; L3 z2 b
《三国志 卷十七 魏书十七》里面的徐晃部分,是高中古文的一个热门题目,网上针对徐晃传的古文翻译不下几十篇,“远斥候”无一例外都是解读为远派斥候的。* V# n6 Y6 W- L. |
7 a; ]" M, I' x0 a4 g4 M' j& g
至于说徐晃的作战风格是勇猛和用奇,这个和谋而后动不仅不矛盾,简直就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掌握了更为全面的信息后,才会对自己的判断更有信心,作战时才会更加坚决,表现出来的作风自然就是勇猛和奇胜。但表现出来的作风是勇猛和奇胜,背后却是大量的思考和判断,如果不重视军情的搜集,徐晃再有思考判断能力,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远派斥候,尽量多搜集军情,恰恰是徐晃敢于坚决勇猛作战的基础。怎么能拿他勇猛的作风来否定他的情报搜集呢?+ {7 g1 U U, w: {! e t0 E2 ]
3 }; c+ E/ Z. |* W8 ?+ n下面是徐晃传中结尾处对徐晃作为大将的最终定评,我一字不落都抄过来了。注意看红色加重的部分:" w, `+ B1 Z3 G" Y, u+ d. a$ ~* }
0 t8 d/ r6 `3 M: O* V/ T: o9 c“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子盖嗣。盖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户,封晃子孙二人列侯。”
4 o; s0 B5 ?" {. L
& [, @6 M( A! [$ I) B无论徐晃作战风格有多么勇猛,其性格是非常谨慎和有风险意识的(畏,这里做有风险意识解读)。表忘记曹瞒给夏侯妙才语重心长地说过“为将当有怯懦时”。什么叫“怯懦”?不是说鼓励夏侯渊胆小,而是说要有风险意识。! {6 v4 V$ e3 k" i% Q/ b
同理,后面紧跟着的“先为不可胜”,也是有风险意识的表现。3 g A- p0 N4 N: H" M
1 y# Z8 A" Q$ F
勇猛用奇,和谨慎“怯懦”,是辩证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更不是互斥关系(mutually exclusive)。它们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你越是谨慎“怯懦”,做好足够的风险计算和思考判断,作战的时候才会越坚决越勇猛。而思考判断的基础,是斥候的军情搜集' ?8 C$ `! J7 k/ b) x4 X
# C% l2 |. G4 x, n: K0 g$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