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人的一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回答 holz 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的方法在社会上行不通
热度 4 gordon 2014-1-24 09:02
holz 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人的一生会有多少次酝酿去(逐步)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又有多少次得以真正的实现?(当然了,实现一件就够了…… ×××××××××××××××××××××××××××××××××××××××××××××××××××××××× 我当时开了个玩笑,我说,人生实现一件是根本不够的。俺的理解是 抓权、抓利,抢钱、抢粮、抢地盘。 后来觉得这个不妥,改成了中性的 “别被理想绑架了,在门槛外边的时候,很多想法都是不靠谱的。” 俺想来想去,这个问题没讲透。 ×××××××××××××××××××××××××××××××××××××××××××××××××××××××× 如果你们注意的话,就会发现 牛顿写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力学书的时候,工匠们已经先做过了 ,只不过牛顿把它总结成 “理性的形式” 。(读它的序言,微积分没有发明,用几何无法解释运动的问题.) 现实中,往往是先有成果,后有理论的。 不是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实践产生理论。 但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事其实很简单,信息经济学中有论证,就是 市场经济啊,它需要的信息量最少。 例如, 你去市场上买东西,你对商品一无所知,但是只要让供应商进行竞争就可以了 ,然后货比三家,就能买到心仪的产品。 诺,就这么简单,呵呵 不是设定计划,然后再去实现它,真的不是。真的不是搞计划的, 计划经济害死人啊,呵呵 注:这个跟元数学一样,它需要的条件是最少的,象拓扑学;啥叫普适真理,就是抽象度更高,更一般,覆盖面更广。 从信息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后发国家和先发国家采用的不同策略。 “后发的跟随策略”为什么能行得通,因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先发呢,就不能采用计划,要采用需要信息量较少的方式。 后发国家采用计划经济,还有几个原因,例如 外部效应和规模经济。 外部影响指 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
2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名言的困惑
热度 9 duanjian 2013-1-9 17:13
上学的时候学过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名言: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懊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但我一直以来都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一个对虚度年华都不懊悔、对碌碌无为都不以为耻的人咋就成了共产主义战士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才觉得好像理解了:人这一辈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你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所处的时代、所归属的团体、所从事的事业,如果你从事了一项有价值的事业,那么即使你没做出什么成绩,只要身处其中,你的价值也会随之而放大,你这辈子就值了。 想想周围的人,大家都在为房子、车子、票子而奔忙着,努力混个小康,等到老了以后,回首往事,除了自己还能谈论什么呢? 再想想亲身经历过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人,也许他们这辈子过的很平凡甚至颇为艰难,但谈起曾亲身经历过某些事时的自豪,却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列宁也有一段话,大意是:一段名言,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也会说,但其中蕴含的味道确实截然不同,因为融入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体会。 诚哉斯言啊!
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09:15 , Processed in 0.01825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