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格林斯潘

相关日志

分享 911之后的美国与世界 (转)
gordon 2017-4-11 02:24
摘自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04-16 》 911在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影响深远的事件,次贷危机、美债危机,都和它有非常直接的联系。 911在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影响深远的事件,次贷危机、美债危机,都和它有非常直接的联系。2001年,美国还没有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阴影走出 来,911袭击后,美国民众的情绪更加悲观,为提振经济,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决定采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从2002年年初到2003年的年中,美联 储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1%的水平,直接催生了房地产泡沫,导致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又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很多国家也纷纷采取低利率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后果。从2001年、2002年开始,美国、英国、西班牙、爱尔 兰等国相继出现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同时,低利率让全球很多金融机构有条件去进行高杠杆的经营和投机活动。所以,911之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深刻的影响 了过去十年全球经济的走向,直接导致了各国的资产价格泡沫、金融机构的高杠杆投机行为,以及泡沫破灭之后的危机。 在财政政策方面,911对美国的影响更为深远。克林顿政府期间,美国财政是有盈余的。1998年,美国财政盈余达到GDP的1%,而当时的公共债务 规模只有GDP的35%。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债务规模急剧上升,每年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直接开支达到2500亿,还有其他方 面的相关开支。到布什两个任期结束时,美国财政赤字已经达到GDP的3.5%,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从35%上升到70%。奥巴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一方面军费开支下不来,另一方面需要扩大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导致2009年至2011年,美国财政赤字都超过万亿,甚至超过GDP的10%。 911之后,美国国内的反恐开支成倍增加。反恐对人们的心理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所造成的隐性开支是难以估量的。比如安检设备的广泛铺 设、频繁的恐怖袭击预警等,都提高了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和生产成本。同时,美国的移民政策收紧、签证管理也更为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和国家 战略。 ********************************************************************* 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即当全球经济进入一个紧缩期或下行期的时候,在宏观经济政策缺乏一定效果的情况下,往往会伴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动荡。 通 过反恐战争相应的支出,延续此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经济发展 ,掩盖了实体经济的矛盾,其对美国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使得它的债务支出越来越高。同 时,也使得原本会发生的经济衰退,通过国家开支相对延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视线,将2001年前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延后到了2008年。 我认为,反恐战争使得美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进一步强化而非弱化,因为它强调了自己在反恐战争中的价值观,反恐是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体系,谁都可以反恐,这就强化了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领袖地位。 由于美国要以发债的方式解决反恐支出增加的问题,在国际上就形成了一个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关系 ,特别是以美国为主的债务国和以中国为主的债权国,这两 个国家各自承担了不同的职能后,非常有趣地造成了国际经济格局中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泾渭分明。正因为如此,美国强化了此后美元的汇率问题,美国货币政策对于 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第二大经济体是债权国,而第一大经济体在发钞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债权的市场价值。所以,我们看到,当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相应变化 时,一定会比以往更加加剧全球经济的波动,这个波动可能是增长,也可能是下降。当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形成通货膨胀时,中国由于美元储备市值的变化,形成应激 反应,这一反应是继续增持美元债券来稳定汇率,从而稳定外汇储备。 ************************************************************************** 美国衰退? 您是否同意这样的判断:911事件是美国经济和国际地位衰退的起点? :衰退倒是谈不上,若说衰退,一定要有比较,即其它经济体是否崛起、取代它原有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其它经济体的衰退比美国更加严峻。 1999年是欧元起步期,当时的一个判断是欧洲经济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更加多元化,经济格局更加清晰;日本的衰退也正好是1991-2001年,被称为失落 的十年,而从2001-2011年又进入到失落的20年;俄罗斯国际地位的衰退可能更加明显一些,实际上苏联解体以后,一直没有恢复到它原来的地位。从这 段时间来看,美国可能仍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和政治的领头羊,这一点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是我对过去十年的一个评价。 但毫无疑问,一些新兴市场在崛起,主要以中国为代表;但以中国为代表的崛起和当年日本的崛起、及此后东亚四小龙的崛起,它们的量级有一定的相似性, 特别是日本在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也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日本形成了一种替代关系。因此,老大的地位未变,第二名之后的经济体 却在重新洗牌,这恰恰是911之后我们观察到的一个情况。 其次,美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层面的影响力,从1990年代到2001年之间一直是独一无二的,而在2001年之后 呈现出一个逐步弱化的趋势。即美国老大的地位未变,但老大的影响力,或者说和第二名之间的差距,及在全球层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能在弱化。其中一个标志就 是1990年代兴起的IT技术革命,主要以美国硅谷为代表;而2001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之后,恰恰也是911发生的那一年,时至今日,全球似乎缺乏一个 具有领袖地位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将会在哪里产生,目前还不是非常确定,但我个人以为,发生在新兴市场的可能性比较低,以中国为代表的产业引领的可能 性也比较低。 格林斯潘在回忆录里提到,美国最核心的优势是制度,而宪法是美国制度的核心,其他的法律制度是在宪法框架下派生出来的。911之后,美国的国家制度 没有改变,华尔街模式仍有生命力。尽管现在美国陷入危机,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信用级别被下调,但是美元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上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 地位进一步强化,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美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制度、教育、科技、金融。制度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先导,金融是手段。911尽管对美国造成很大的冲 击,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模式,美国仍会沿着金融资本主义这个模式走下去。在全球分工的框架下,美国的产业还将继续向海外转移。美国只需要掌握几个 关键领域:金融、教育、科技、品牌、设计等,就能够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再加上美国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美国的优势还将持续。 美国走出危机的路径 :此次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结构的哪些深层次问题?您认为美国走出危机的可能路径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承认,经济运行是周期性的,无论采用哪种经济制度,任何经济体都是如此。美国经济的恢复是需要一定时间,我个人判断至少要到 2015年才能好转。目前采取的量化宽松、财政刺激等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政府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够通过政策干预来逆转或抹平经济周期。然而当政者必 须要有所作为,否则选民就会投反对票。打一个形象的比方,现代医学证明,人得了感冒需要七天康复,吃药也得七天,不吃药也得七天。刺激政策就好比感冒药, 看上去能够刺激经济,但会产生副作用,对经济造成伤害。财政政策虽然能够暂时起到刺激作用,但也是对未来资源的一种透支。 : 美国的经济结构有它的特殊性,调结构是很难的 ,就像中国很难从一个生产国变成真正的内需拉动国一样。 所以,指出它的结构性缺陷或深层次问题容 易,但改变很难 。与其不咸不淡地指出美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如探讨它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客观地观察,我认为美国的生命力依然很强。在它的经济结构 中,次贷危机也好、债务危机也好,肯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衰退造成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这恰恰说明了美国这样一种引领形 势没有根本改变,全球对于美国经济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的,反过来说明它的竞争力依然非常强。 次贷危机和美债危机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哪里?当经济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产业竞争力下降时,我们似乎只能依靠凯恩斯主义来拉动经济增长。次贷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中最关键的问题,即缺乏引领全球的经济增长点,而负债又过高。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社会体制是比较成熟的,而这又意味着相对中低层老百姓是得到充分保护的。它的竞争力靠什么?少数精英。无论是之前美国哈 佛、麻省所在的大波士顿区的剑桥,还是现在以斯坦福为代表的硅谷,都是靠少数大学、科研机构、PE和VC,金融资本结合科技创新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强的产出 能力和利润获取能力,来养活大多数老百姓的。这种模式到底对不对,不好说。而中国的问题可能是过于新古典主义了,即在微观上,大量的人通过自己的能力、辛 劳获得相应收入,回过头才发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缺乏的正是美国这样的补偿机制。 那么,我们在等待什么?等待美国的科技精英和资本精英,这两种要素的配置再次找到完美的融合点,而不再把过剩的资本配置于那些看起来不太能获得产出 的领域,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反恐战争,实际上都是只能维持支出,不能获得收益的领域。从需求管理到供给学派,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演变,但到目前为止我 们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我们在等待美国寻找到引领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它找不到,其它国家找到了,美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出危机。按照通常情况看,从2008年开 始,美国最快也需要4-5年时间,即到2012年底或2013年才能真正走出衰退,理由是它的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若其它经济体崛起,而 美国又没有找到有效的增长点,那么即使走出衰退,它还将在低位徘徊较长的时间;除非它能够再度像当年的IT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那样,引领全球走向一个新的 繁荣。
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格林斯潘确实要为美国危机负上责任(转)
gordon 2015-12-26 04:57
注: 早年我对这个事情,认识不深刻。 (本文作者系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高级研究员、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和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的招数都是如出一辙的。一再延长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美联储开始了正常化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就是将基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提升到了一个既不会刺激,又不会限制美国经济的水平。 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为此策略喝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美联储正在套用前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2001-2003年极度宽松之后的2004-2006年加息周期——的剧本。正如前一次渐进式行动为毁灭性的金融危机和2008-2009年可怕的大萧条埋下伏笔那样,本轮被承诺会持续更长时间的正常化正在增加引发另一场危机的风险。 问题源自美联储,如同其他主要央行一样,已经变成了金融市场的奴隶,而非实体经济的管理员。这样的转变始自1980年代,当时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抗击通胀攻坚战的胜利,但美联储却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后通胀时代的挑战在阿兰·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长达18年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内达到了巅峰。1987年10月19日股市的大崩盘,部分地预示了即将发生之事,而此时距离格林斯潘宣誓就职仅69天。为应对美股高达23%的单日跌幅,美联储采取了激进举措支撑市场,并买入了政府债券。 ******************************************************************************** 现在回头来看, 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格林斯潘看跌期权”的雏形 ,即在危机爆发后,通过大规模注入流动性,“逆势而为”。 由于市场在随后几年持续遭受打击——从储贷危机(80年代末)到海湾战争(1990-1991)到亚洲金融为(1997-1998)到“911”恐怖袭击(2001), 格林斯潘看跌期权成为美联储“市场驱动型”政策的一个关键组成。 这种政策在九十年代末变得变本加厉,因为当时格林斯潘迷上了所谓的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 在那个收入增长疲 软、经常账赤字看似要长期持续的年代,揭示经济增长的新来源的压力确实存在。但是,当股市急剧上涨并演变成最终在2000年猛烈地破裂的泡沫后, 为了避免 美国陷入类似日本的境地——可能触发一场旷日持久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长期资产通缩,美联储采取了激进的行动 。 从那时起,一切都已定格。 美联储不再只针对特定的危机和自身引起的市场动荡采取行动。 它还让资产市场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在货币政策框架的形成争辩中,资产市场迅速取得了相当突出的地位。 实际上,美联储对这个自己一手创造的怪物负有责任。其结果是, 美联储一直坚定不移地护卫着以金融市场为根基的美国经济 。 主要是出于这个原因,以及对“日本式衰退”的惧怕,在美股泡沫破裂后期的2003-2006年,美联储仍然维持着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4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被维持在1%的四十六年低位,此后到2006年中,美联储才以每次25个基点的步伐连续17次上调利率。 然而,正是这一时期的渐进式正常化和旷日持久的宽松怂恿市场过度地承担了风险,播下了随即而至的金融危机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面临的难题变得更加棘手。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2008-2009年大萧条远比此前的危机严重,其带来的“余震”也远难以消除。然而,由于美联储一直“故技重施”地为资产经济提供支持,政策利率被降到了零,传统工具终于“弹尽粮绝”。 因此,在时任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的领导下, 美联储转而使用量化宽松(QE)释放流动性,进一步沦为金融市场的奴隶 。 随着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在零利率下失去效用,资产市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异常低迷的通胀率为以通胀为目标的美联储腾出了试验非常规政策的空间,从而避免逆转利率波及对通胀十分敏感的债券市场。 ********************************************************************************** 今天的美联储继承了已根深蒂固的资产经济的道德危机。 通过小心斧凿、高度限制的条件“从句”,美联储释放出的信号是,相较于十年前的正常化策略,这一次会更加渐进式。 市场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每年会有两次还是三次25个基点的加息,这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回归3%的常态需要长达四年的时间。 然而,如2004-2007年的经历所显示,渐进式加息招致的过度流动性使得金融市场十分容易融到意外事故的冲击。由于正常化被认为会持续更长时 间,这些风险更加令人担忧。就这一点而言,近期美国垃圾债市场、新兴市场债市和欧元区利率衍生品市场释放的初期警告信号尤其让人担忧。 美联储沉浸这种思维模式的时间越长,所面临的难题就越大,金融市场和美国的资产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也越大。断去经济的“金融市场之奶”,需要一个极其独立的央行。卷入政治经济学的增长辩论的美联储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 只有缩短正常化的时间轴,美联储才有希望减少聚集的系统性风险。美联储越早放弃考虑市场的因素,市场越不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是的,更快地正常化会引发抗议。但是远比诱发另一场毁灭性危机更加可取。 ******************************************************************************* 注:美国现在也是"穷人当家" ,不是当年 老大们当家的年代了。所以短视,跨代安排阻力很大。 新经济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 ,“新贵们” 对好些问题理解不透。 美国也不再是以前的美国了。 ******************************************************************************* 其实 美国建国时候就知道他们的制度缺陷 ,就是外交不像那些君主制国家,眼光那么长远。像梅特涅,这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李鸿章) 所以,它设置了一个国务卿的职位,这个职位的权力非常大。可比一般国家的外交部长 大多了。
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6 09:02 , Processed in 0.0239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