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阿姆斯特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意大利的 “阿姆斯特朗炮”
gordon 2017-6-2 07:50
“陆用 阿姆斯特朗,海用克虏伯” , 把以前买的 海用阿姆斯特朗拆下来,当陆炮用。 海炮和陆炮 仅仅是炮架不同。 技术详解: 阿姆斯特朗炮 由熟铁锻造而成,采取多层复合炮身结构,整炮由大小双管组成复合多层炮身,其中小管内刻有膛线。炮弹为铸铁制。早期炮弹使用球形炮弹,外面像米涅弹一样涂软铅以噬和膛线。中后期则改为现代炮弹式的圆锥弹头。目前没有资料表示这些炮弹使用了信管。铁质的实心弹的重量大概在50公斤左右(110磅炮)。火炮也可以使用榴弹,榴霰弹和散弹。 炮弹作用原理和米涅弹非常类似。在炮弹上涂上一层软铅。这样就可以让炮弹有效噬合膛线并旋转。由于是后装炮,所以没有前装炮那种需要降低炮身然后要人跑到前面去装弹的问题。弹药装填时间大大缩短。因为规定了标准装填程序所以可以连续开火。炮身使用铸铁制造。其多层复合炮身比整体铸造式炮身来说其重量大大减轻。因此,该炮性能远比同时代其他种类火炮优秀。该炮可以使用实心弹和榴弹。1858年英军决定将该炮列为制式火炮。 图为7英寸(178毫米)110磅炮的双面图。此炮就是萨英战争时期让萨摩大吃苦头的那种。是 阿姆斯特朗炮 最具代表性的一型。可以看到这种火炮炮身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单层炮身了。而是采用新式的复合多层炮身。其中压力较大的部分使用嵌入铁环的方法来加固。图中最粗的部分是火炮药室部分。炮身铁环的作用是应对膛压,提高火炮的安全系数。因为这个铁环可以热胀冷缩。热胀时可以分摊膛压的扩张,冷缩时可以抑制火炮的膛内应力。这个设计日后被证明很成功。 ****************************************************************** 虽然在当时 阿姆斯特朗炮 非常先进。但是也有大量的问题。经过实战验证,此炮的缺点首先是有锁栓,尾栓质量不过关。在萨英战争后英国海军对 阿姆斯特朗炮 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许多炮的锁栓都破裂了,甚至在炮膛中能找到断裂的锁栓。其次是该炮过于笨重。以锁栓为例,锁栓是依靠人力将其提出或插入的,但是这个锁栓有136磅重(61.7公斤)。需要两个壮男同时抓住两边把手使劲才能完成提出插入的工作。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设计发展出更重的火炮的话,那么锁栓就不能依靠人力而要使用天井滑车来处理了。这样火炮的实用性就大大降低。而且火炮本身就重4吨。调正射角和转向均十分困难。第三,该炮水准过高,价格昂贵。而且产量很低。即便以当时英国工业水准之高,也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后来足以量产时,英军则恢复列装前装炮。举例来说,英国于1864年把勇士号改为预备役并入坞改装,改装的时候将所有的后装炮全部改为前装线膛炮。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把 阿姆斯特朗炮 全部替换下来。在这几年里,英国海军制定了新的 阿姆斯特朗炮 射击条令,规定了射击次数的限制,并且严厉禁止装药过量等问题。自1866年后20余年,英军服役的新战舰都装备前装线膛炮。但是后装炮毕竟好处显而易见,因此英军内部开始了对装备后装炮的问题进行讨论。直到1886年,英国海军终于再次把大口径后装炮列为标配。该年下水的英军战舰征服者号(Conqueror)装备了12英寸(305mm)的后装炮。后装炮的彻底成为时代的主宰。 ************************************************************ 尽管之前就有一些人尝试过制造线膛炮,但是直到19世纪40年代之前,还没有一门后装线膛炮算得上是成功的。1846年,现代后装火炮的先驱,时任撒丁王国陆军 少校 的意大利人乔瓦尼·卡瓦利(Giovanni Cavalli)对外公开了他的设计。 1845年他就已经试验了自己的新火炮。这是一门 铸铁铸造的后装火炮 ,膛内刻有两条简单的膛线,发射长弹。可以说,这是第一种成功的后装线膛炮。 对于当时的后装炮来说,闭锁机构是决定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卡瓦利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32磅卡瓦利后装炮的水平榫眼深9.4英寸,宽3.4到3.7英寸。楔形炮闩上有两个把手。当装填弹药时,楔形炮闩向一旁滑动,之后弹药从大把手中穿过,填入炮膛。 大把手上的锁链可以阻止炮闩滑动距离过大 。楔形炮闩正下方有三个钢栓,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是为了减少炮闩滑动时的摩擦。当炮闩因为污垢被卡住时,将一个手柄插入榫眼,就可将炮闩撬到一边。吉本(Gibbon)在1863年出版的《炮兵手册》(Artillerists' Manual)中说:“这种闭锁装置在火炮射击后,被发现位置多多少少会有移动,然而并没有移位过大的危险。”之后的 阿姆斯特朗后装炮和克虏伯后装炮的炮闩有时也会存在脱落的问题 ,而它们的形状都不是楔形的。可见 在巨大的冲击下,楔形炮闩要更加牢固 。 ​ 卡瓦利后装炮炮管内有 两条凹槽状的膛线 ,使用的纯铁制 长弹上有两个耳状结构,用于嵌合膛线 。。卡瓦利制成的第一门后装火炮是三十磅炮,使用5磅装药和重64磅的圆柱锥形空心弹;当射角为14.75度时,火炮的射程(根据第一次测量所得的结果)为3050米,即3400码。他的试验一直继续到不久以前(部分在瑞典,部分在皮蒙特进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即发现了线膛炮发射出去的一切炮弹都经常发生方向偏差,也就是由膛线的缠角所引起的、并且总是偏向炮弹旋转方向的一种偏差;当这种偏差被发现后,卡瓦利就又发明了一种叫做方向或水平正切分划尺的装置来修正偏差。他的试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注:这跟惠特沃斯的炮类似啊,都是弹齿 (六角形,而且加 润滑的布, 防止漏气 ) 阿姆斯特朗炮,不是弹齿,而是靠软金属膨胀,卡住膛线。 ************************************************************ 注:幕末的日本 阿姆斯特朗炮 是指这种火炮,甲午战争中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跟这个炮是两码事。甲午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是新产品。 那时候,阿姆斯特朗已经是钢膛钢套了。早年是钢膛 锻铁箍。 ************************************************************ 把原理一搞明白,你都会造了。 阿姆斯特朗炮没问题,就是炮闩有点问题 。 闭锁机构不行。 ************************************************************ 1854年,阿姆斯特朗爵士与英国战争部接触,得知战争部需要一种新的火炮设计。为此,他开始设计 阿姆斯特朗炮 ,最开始的设计是一种3磅的后膛装填线膛炮。后来,他将设计改为5磅炮。设计提交后制造方迅速就制成了样品。1859年,英军使用装甲靶舰“特鲁西”( Trusty)号来实弹射击测试各型 阿姆斯特朗炮 。受测火炮为40磅-100磅之间的诸版本(120-152mm), 测试中发现均无法穿透特鲁西号的102毫米锻铁铁甲 。但是测试中英军认为该炮在射程和准确性上都十分让人满意。基于这些理由决定采用该炮。。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阿姆斯特朗爵士完善了他的设计,并成功的设计出了口径更粗的版本。新版本最终成为了实战用 阿姆斯特朗炮 。 英国战争部最终于1858年决定采用阿姆斯特朗的设计。期待着该炮作为最新锐武器能有优秀的表现。为此英国政府购买了火炮专利权并立法禁止输出该火炮。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战争部仅将此设计用于小型火炮上来完成“特殊野战用途”。最开始完成三种是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64毫米)。为马拉炮兵制造的一种9磅炮(76毫米)和12磅野战炮(76毫米)。 阿姆斯特朗最开始并未考虑要设计更强劲的火炮。但是他的设计在测试中表现很好,所以战争部要求他拿出更强力的设计 。于是阿姆斯特朗拿出来几个新设计。主要的设计有三种。第一种设计是20磅(95毫米)野战炮,第二种则是40磅(121毫米)的攻城炮。第三种是110磅(180毫米)重炮,这三种设计完成后,除了一种为新西兰设计的20磅短程野炮以外基本都先后为英国海军所采用。英军采用该炮之后最开始仅在巡洋舰等大型军舰装备2门左右。1861年下水的铁甲舰勇士号(Warrior)上装备了大概10门左右。随后英军舰队逐渐增加这种火炮的装备量。但是因为该炮过于精密,生产量上不去,所以仍然还是大型战舰使用的装备。 1862年萨英战争结束后, 因为在战斗中 阿姆斯特朗炮 屡出问题 ,英军内部对火炮的可靠性及其怀疑,英国政府随后决定组成一个委员会来处理 阿姆斯特朗炮 的问题。 1863年英国军械评议委员会(Ordnance Select Committee)开始调查 阿姆斯特朗炮 并对前膛炮和后膛炮的各自优点进行比较。1864年,(因为在萨英战争中的表现)英国政府宣布停止制造阿姆斯特朗后装炮。随后委员会发表报告,从而在理论上支持了政府的这一决断。 委员会的报告认为 阿姆斯特朗炮 的新特性——多重膛线, 铅涂弹 和后装填设计 相当的复杂和低效 。尽管很有威力,但是由于 阿姆斯特朗炮 的新特性导致其价格高昂,不适于批量制造。而且因为萨英战争中的火炮事故使其可靠性受到质疑。所以委员会认为 阿姆斯特朗炮 不适合做为主力火炮上战场。(此报告不排除有阿姆斯特朗的竞争对手恶意中伤的可能)经过对比,委员会对于前装炮非常看好,因为前装炮技术相对成熟,可靠性好而且便宜。所以委员会认为前装炮更适合战场的需求。 然而,尽管前装炮有着更便宜更安全更成熟的优点,尽管委员会对 阿姆斯特朗炮 大加鞭挞。但是最后在报告中委员会还是对 阿姆斯特朗炮 的威力和先进性予以了高度的评价。(最受诟病的难以排除迟发弹和卡壳弹的问题在后来设计的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中得到了解决)随后的调查虽然对于后装系统予以肯定,但是后装炮的昂贵造价还是让委员会建议政府采用前装炮。由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1870年,英军开始撤装后装炮,以前装炮代替。 为了能让前装炮也使用膛线,阿姆斯特朗在1866年向战争部递交了他的前装设计。在设计中对炮弹进行了修改。 在炮弹外壳上车以凸起纹路以配合膛线 。然而在火炮测试中发现这种设计非常糟糕。以100磅新设计型前装炮射击装甲板发现 即便是4英寸的装甲板在50码内都无法穿透 。从而证明了这种设计之失败。 注:前装炮,密闭不严,而且用了 弹齿。(还不如 惠特沃斯; 它和惠特沃斯是竞争对手 ,) 为了弥补不足之处。阿姆斯特朗随后开始了新的设计。1876年阿姆斯特朗向英国海军部提交了重100.2吨,口径450mm(17.76英寸)的重炮设计。这就是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但是(由于委员会报告)海军部对此设计不感兴趣。再次失手的威廉姆爵士结束了跟埃尔斯维克公司的合作,回乡自办工厂和武器公司,阿姆斯特朗军械公司从此诞生。因为 阿姆斯特朗炮 的成功,所以威廉姆爵士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流的武器设计师。他的公司成立后,各国军方慕名而来。这个百吨 阿姆斯特朗炮 的设计引起了 意大利 军方的很大兴趣。于是在1880年, 意大利 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一批百吨前装 阿姆斯特朗炮 ,装备在两条新战列舰杜里洛号(Duilio)和单达洛号(Dandalo)。每舰配备4门左右。口径达450mm(17..76英寸)。这巨炮在当时创下了世界记录。 意大利 装备此种重炮后,其海军力量对当时英国的保护地直布罗陀和马耳他就造成了威胁。但在一开始英国并不认为 意大利 海军能够给马耳他和直布罗陀造成很大的威胁。因为这两艘 意大利 船都是22英寸的铁甲,并不能抗住直布罗陀和马耳他的岸防火力。委员会为这两地推荐的火炮都是160吨-200吨的巨炮,其威力足以摧毁 意大利 的战舰。自信满满的英国开始投入力量生产委员会推荐的重炮以保持军事力量上的优势。 但是英国虽然百般努力,但是百吨 阿姆斯特朗炮 已经是当时前装炮的技术自然极限。所以英国的研制不断遭到失败。最后英国不得不放弃研制委员会式重炮。一时之间没有替代品的英军不得不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4门百吨 阿姆斯特朗炮 。在直布罗陀,英军在维多利亚炮台和玛格达纳佩尔炮台各配置了一门。在马耳他,英军在瓦莱塔(马耳他首都)北部的斯列玛(Sliema)附近的剑桥堡(Fort Cambridge)配置一门。在南部的卡坎拉(Kalkara)附近的雷尼拉堡(Fort Rinella)配置一门。这些都是英国为了支持马耳他防务而帮助马耳他建设的,总共耗资18890镑。后来维多利亚炮台配置的火炮出现炸膛事故。目前现存的百吨 阿姆斯特朗炮 仅剩玛格达纳佩尔炮台和雷尼拉堡的两门。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是前装炮时代的巅峰。在完成这两项订货后,阿姆斯特朗一直为英军承造前装线膛炮为生。在此之后因为铁工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均开始采用后装系统来代替前装系统,前装炮的时代走向没落。而阿姆斯特朗爵士曾在后装炮上取得成功,这让他的公司得到了很大发展。所以19世纪80年代始英军列装大口径后装炮时,同时因为线状无烟火药的诞生使得新型火炮的开发成为可能。于是阿姆斯特朗公司便投入到新型后装火炮的研制中。随后该公司因承造了17英寸(432mm)的巨炮而再次扬名。 随后阿姆斯特朗公司以开发速射炮而享誉国内外,之后该公司一直以从事于各种各样的兵器开发。成为国际上知名的老牌武器公司。 ************************************************************ 萨英战争中,英国海军方配备的100余门火炮中有21门 阿姆斯特朗炮 ,总共向萨摩的炮台倾泻了365发炮弹。战斗中 阿姆斯特朗炮 问题频出。多门火炮连发28次后就出现各种问题(早期线膛炮经常出现卡壳,迟发等问题)而不能继续射击。尤其糟糕的是旗舰欧亚卢斯号上的一门 阿姆斯特朗炮 发生炸膛,迸飞的后膛螺栓导致炮组死伤惨重。造成了此战中英军的最大伤亡。战后调查显示, 阿姆斯特朗炮 的 制造工艺有相当的问题,特别是尾栓和锁栓问题最严重 。几乎全部的火炮上的锁栓均出现裂缝,个别炮的锁栓破裂。这让英军对于 阿姆斯特朗炮 的可靠性甚为怀疑。于是英国暂停了 阿姆斯特朗炮 的生产并开始对火炮可靠性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显示, 阿姆斯特朗炮 的垂直锁栓和尾栓均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委员会报告出台后。英国解除了 阿姆斯特朗炮 的禁令。同意出售 阿姆斯特朗炮 。消息传出后,记忆犹新的维新志士们立即开始尝试购买 阿姆斯特朗炮 。 阿姆斯特朗炮 开始走入日本。但是在早期维新军手中的 阿姆斯特朗炮 仍然很少(因为价格非常昂贵。承担不起费用),而且英国流出的 阿姆斯特朗炮 也很少。直到南北战争爆发时,英国向美国大量输出 阿姆斯特朗炮 。南北战争结束后,两军剩余了大量 阿姆斯特朗炮 ,其价格大跌。维新军才能购买得起。所以这些剩余火炮大多被日本买走。这才拉开了 阿姆斯特朗炮 大量装备维新军的时代。 由于 阿姆斯特朗炮 的天价(据称费用可达4000-6000两每门。而且不能使用旧式火炮的炮弹,所以炮弹也要进口,其费用也很高昂)于是佐贺藩在进口了 阿姆斯特朗炮 后尝试仿造并取得成功。但是现代研究对于佐贺藩的 阿姆斯特朗炮 的火炮性能能否达到和原品一致表示质疑。因为制造这样的先进武器首先需要有很高的工业技术水平。 阿姆斯特朗炮 是当时英国工业技术的最先进产品。佐贺藩的工业技术水平与英国相比尚有差距。其次,这种先进工业品的制造需要搅铁炉,滚轧机,加热炉,水锤等大型成套工业设备来制造材料和车床来切削零件。即便是当时英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也只能在全英设备最高最好的工厂里才能生产这样的火炮。当时佐贺藩并没有这样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都需要有设施完备的大型工厂和熟练的技师方可支撑。而佐贺藩当时虽然有类似设备和优秀的技术人员,但是实际作业能力与英国有差距。所以当今研究认为佐贺藩的技术力只对于进口的 阿姆斯特朗炮 予以了改进增强了稳定性。而自造的 阿姆斯特朗炮 只在部分指标上能够达到英国原装货的水准。 但是即便是仿制的 阿姆斯特朗炮 ,在战斗中也发挥了很大的效用。 阿姆斯特朗炮 的狂猛火力让佐贺藩兵如虎添翼。上野之战中,维新军仅用了两门 阿姆斯特朗炮 炮,就轻松摧毁了彰义队的防御。在随后的戊辰战争中, 阿姆斯特朗炮 为维新军四处拼杀。屡建功勋,虽然在藤原之战中,由于幕府军占据了优势地形,火炮不能完全发挥威力,导致了佐贺藩兵的失败。但是在之后的会津鹤丸城战役中,佐贺军在四公里外的小田山上部署此火炮猛轰鹤丸城,导致城内死伤惨重。防御被轻松摧垮。佐贺军顺利拿下了鹤丸城。由于该炮的强大威力。幕府方也大量购买和配备。比如幕府军的开阳号,但是幕府军并未有效利用该炮。维新军在验证了 阿姆斯特朗炮 的威力后大量进口和仿制。最后在围攻虾夷共和国之战中,政府军的铁甲舰上装备有大量的80磅 阿姆斯特朗炮 ,给予幕府军以极大杀伤。幕府终于在 阿姆斯特朗炮 的猛轰下彻底倒台。
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阿姆斯特朗去世
热度 19 bayer 2012-8-26 12:36
不是近日因为兴奋剂闹得沸沸扬扬的环法七冠王阿姆斯特朗,是世界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今天凌晨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家人在一份声明中称由于早前的心脏手术并发症, 阿姆斯特朗不幸辞世,享年82岁。而在本月初这名前 NASA 宇航员刚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根据 其家人发布的声明,阿姆斯特朗死于本月初心脏搭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但并没有提及其去世的地点。 NASA 在第一时间表示哀悼:“对于前测试飞行员、宇航员、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辞世我们致以深深的哀悼与慰问。” 观海同志也发来唁电, 表达自己的悲痛,并称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他的壮举就不会被世人遗忘。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663 次阅读|7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2 01:08 , Processed in 0.02810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