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麻烦事太多,一直计划要看的《被解放的姜戈》和《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拖了一个月都没时间看,恐怕要被电影院下线了。本周末终于有个间歇,于是疯狂滴在24小时内3次进了同一家电影院,把上述两片和《中国合伙人》都看了一遍。不论网上的文青们多少影评如何推崇姜戈,因为他们如此的崇拜昆汀,对我而言这依然不过是一部以杀戮刺激感官的电影。我需要这种刺激来放松一下,仅此而已。一部情节如此常规的商业片被拖长到了135分钟,多少有些overdo了。重点说说《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 抛开所有的技术层面,以及对所谓的《中国合伙人》抄袭了《社交网络》用法律纠纷串起整个故事的诟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因为这两部片子中80、90年代大学生们所经历的很多痛楚,我都感同身受。 先说《中国合伙人》。一个农村凤凰男,一个家学渊源的高富帅,以及一个混不吝的文艺青年的组合。对于所有曾经怀揣着一个美国梦的大学生,曾经千辛万苦地考GRE,申请奖学金,当他在中国的美领馆被各种无理拒签的时候,当他无论如何签不出去而被已在国外的女友抛弃的时候,当曾经心目中女神一般的爱人为了种种理由投入一个美国白人怀抱的时候,当在美国的他被剥夺一份杀小白鼠的“宝贵”工作的时候,这个曾经的中国的“天之骄子”,内心的屈辱是这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所以,当他们近乎偏执地要在美国上市,抱着一种肯定会被公知们斥之为狭隘的土鳖动机杀回美国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痛。因为我曾经也站在那个领事馆的窗口,遭受同样的屈辱,更看周围许多同龄人梦碎(而后来在欧洲,美领馆的面签如同喝咖啡一般轻松随意);目睹许多优秀的、恩爱的朋友,天各一方,最终分手。所以,让我们自由地狭隘吧,学习你的敌人,并最终把他击倒,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致青春》作为一部女性视角的影片,没有那么励志,主要都是感情,但是同样动人。因为首先影片对90年代大学的典型场景和典型细节都下了大工夫去做好。魔鬼在于细节当中。普通观众不care你的叙事王家卫式的还是昆汀式的,你的摄影用光什么风格,如果你的细节穿帮,那就狗屁也不是。《致青春》成功还原了我们90年代的大学校园,丛林般的宿舍走廊,贴满小广告的电话亭,男生宿舍的遍地狼藉和电视、电脑里的黄碟,OK,有生活。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