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叶剑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言之无物]戚本禹回忆录读后感
热度 36 雪天利箭 2017-6-12 22:12
//读戚本禹回忆录之后而写,言之无物,但见大家在讨论这书,就发吧 读了一本有趣的书,《戚本禹回忆录》。 不能说太多,无力说太多。 不想做「它是否真」的「事实判断」,我没这能力; 不想做「它是否善」的「道德判断」,这十分艰难; 如果做「它是否美」的「文艺判断」,毫无疑问,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看的一本回忆录。 一点也不奇怪,这是戚本禹啊。 这书的思想体系是完整而自洽的,尽管不知道作者有多真诚; 这书的内容事件是丰富而细腻的,尽管不知道其中是否掺水; 这书的情感倾向是坚定而激烈的,尽管我知道立场影响态度; 这书的段落,字词,标点,近乎浑然天成。 一点也不奇怪,这是戚本禹啊。 作为一个喜欢写字的人,看到这样棒的篇章和文字,没有办法不被引而入胜。 也吸收营养,例如「偷师毛主席读书」的苦功,「在监狱里默书」的硬功,都值得想想该怎么效仿。 好希望看到毛主席批注过的书啊。 读书到前面,佩服田家英的聪明;读书到后面,佩服陈伯达的洞见。 还有「李公绰很聪明」「曾希圣非常聪明」「叶剑英多聪明啊」「谢富治何等聪明」「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 总能看出别人聪明的人,自己笨不到哪里去。 看一些历史,就像看柯洁和阿尔法狗下棋,知道他们非常厉害,但无法领会到他们厉害在哪里。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可惜,我不是。 「才足以文过,辩足以饰非」,可惜,我分不清。 享受故事,享受文字。
1675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上嘴唇一碰下嘴唇
热度 7 树袋熊毛毛 2014-8-25 00:47
--------------------------------------------------------------------------------------------------------------------------------------------------------------------------------------------------------------------------------------------------------------------------------------- 1976年10月,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6年10月,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伪中央领导人冒称中央政治局,伪造党和人民的意志,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分裂了党,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此奔着资本主义一条道走到黑。
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客家话与客家女性
热度 12 老平 2012-5-28 14:08
客家话与客家女性
客家人来自古代中原地区,因此保留了古代的一些发音和习俗,从他们身上可以窥见古代中原文化的影子。但客家人长期居住在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文化相对保守,这也是事实。作为客家人的后代,我认为客家人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两个特点值得一说: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女性。 客家人必定要说客家话,而且不管他移居外地有多长时间,客家话的音调都难以改变,一开口就能听得出来。如叶剑英,他说的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客家话,不管他是当十大元帅还是当人大委员长,也不管他是在家里讲话还是对着电视讲话。他一开口,家里人就乐了:“看,客家人在向全国人民讲话。” 叶帅的儿子前广东省省长叶选平是个例外,他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估计与从小离开家乡在北方生活有关。第一次听到叶选平公开讲话的时候,家里人都吃了一惊:“他是叶帅的儿子吗,怎么听上去不像是客家人啊?”现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也是客家人,一张嘴就知道。 在我的亲戚里,老一辈的人都是乡音难改的。我大伯父在广州呆了几十年,有一次到市场买菜,售货员听不明白他说什么:“老伯,你说什么话呀,你能不能说广州话呢?”大伯火了:“我是客家人,就说客家话。”一生气把菜放下就回家了。这就是老一辈的客家人,他们认为说客家话是天经地义的,不管你到了那里。 客家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妇女很能干。自古以来,客家妇女不缠脚,因为她们要下田干活。客家妇女是真正的内外能手,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要下厨房做饭。逢年过节能做出三、五桌饭菜来招待客人,每当有亲戚生孩子的时候,她们能酿出高质量的糯米酒,糯米酒煮鸡是客家人给产妇补身子的主要方法。 我小时候第一次回老家,下了车跟着二伯父沿着田埂走,不远处有一个妇女背着孩子在干活,她吆喝着一条大水牛在犁田。二伯父指着妇女说:“她就是你七婶,背上的孩子是你堂弟。”我当时就懵住了,一个年轻妇女背着孩子赶着水牛犁田,这是在城里无法想象的事情。那幅图像深深的打在我的脑海里,到如今我对七婶还是心感敬佩。 每次过节回到家乡,我的起居饮食都是由伯娘、婶娘或者是姨妈、舅妈她们负责的,在我的记忆里,她们似乎没有休闲的时刻。衣服脏了她们洗,洗澡水她们弄,我说我习惯洗冷水澡,她们坚决不让。到吃饭的时候她们会敞开嗓子叫人,不管你在屋子的哪一层都能听见。 客家女性从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到老了只要能走动还在干活。我第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她养着一群猪;十年过去,她八十多岁了,还为家里养猪。我们劝她:“年纪那么大就别养了,在家里养老吧。”她却说:“能够干活那是好事,不干活人就没用了。”她老人家真是活到老干到老,九十多岁去世,去世前一年还在养猪。 在乡下的客家女性是如此能干,到了城里的客家女性同样勤劳。我母亲退休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是三班倒,早班、中班、晚班轮着转,一周上一种班,很多人都受不了这种翻来覆去的折腾,要求调换工作。我却没有听过母亲有什么抱怨,她说:“那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工作嘛总得有人去干。” 母亲的样子看上去文静,但意志坚强。她对身体的毛病不是很上心,有病该看医生就看医生,但对医生的话不盲从。她主张自力更生,多运动少吃药。以前膝盖有骨刺,行走困难,医生说要动手术,但手术后骨刺可能还会长出来。她就打消了动手术的念头,自己练站庄,结果行走自如。前年摔了一跤,手腕骨折了,到医院做了手术,复查时发现骨头接得不好,往外突了一块,需要重做手术。母亲说:“这太费事了,我自己把它捏回去吧。”结果她自己硬是把骨头弄回去了,一家人无不叹服。 我大嫂跟我母亲生活的时间长了,对母亲的坚强深有体会,她对我说:“客家女性不简单,我这个儿媳妇学不了,如果每一个老人都有她这种意志力就好了。”(老平 2010-4-17)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6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0 08:04 , Processed in 0.02068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