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进口

相关日志

分享 从进口替代 到 出口导向
gordon 2017-4-24 09:00
在1966年以前,东亚模式还没有显现其优越性呢 在那个时代,当时的人,都是认为 进口替代 很热门的。 ************************************************************************** 出口导向,东亚模式 ,都是 1966年以后的事情 因为文革,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混乱。 所以 1966年以前,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 这个要考验你的 功力了,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的比较 ************************************************************************** 对于中国来说, 可能不是经济学 的原因 早年在30年代,统制经济这种学说,在学术界就很流行 后来为什么搞改革开放,受 台湾的影响;因为台湾发展起来了 ************************************************************************** 竞争导致的结果 ,倒不是经济学的原因。 所以,不仅仅你糊涂,官府也很糊涂 ************************************************************************** 不仅是你糊涂,而是 这片土地的人都很糊涂 1966年之前,拉美发展的状况,它应该是知道的。 思想应该是 : 30年代的统制经济 + 拉美的进口替代 ************************************************************************** 出口导向这种模式,或者日本模式 这个话,日本当年肯定不敢说 出口这个事情,如果都出口了,那就 不挣钱了。 这是学术界说的,研究的结果 ************************************************************************** 没有测量就没有提高, 很多事情不是自然而然的 ,研究的结果 ************************************************************************** 战前,战后,通产省的崛起,这也是一个话题 其实一些组织,在战前就存在 ,但是没有发挥战后那么大的效果? 为什么
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要压消费
gordon 2017-4-7 13:38
为什么要压消费,因为还要进口机器设备,还要进行研发。 舍弃什么,选择什么。 心里要清清楚楚,没有什么捷径。 *************************************************************** 有这么一个基本的框架,才能在新形式下进行创新。 新形势,就是借贷便利了。 *************************************************************** 借贷便利以后,就可以提前消费了,就不用压了。 只是有些不是现款,而是信用,就是一些卖方贷款。 这需要你自己的资金进行配套。 卖方贷款有点死,就需要你活一点,做一些配套。 *************************************************************** 发展很麻烦,还涉及到你个人素质的提高。 “中国在大发展之前,已经发展很久了”
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进口替代” 与 “出口导向” —— 结构主义的视角
gordon 2016-10-16 00:56
拉美和东亚滑向不同模式也事出有因,其中之一是劳动力禀赋差异,拉美平均智商比东亚低不止一个标准差,卖劳力没比较优势 所以,拉美只能干 “进口替代” 。 ************************************************************************* 看过以前非洲殖民地的文章吗? 欧洲殖民者对待阿拉伯人 和对待黑人,就有很大差异 。 很长时间里,欧洲殖民者对阿拉伯人 不敢动,因为阿拉伯人有组织嘛,是一级组织,ok 有把握才敢动呢 黑人就是一帮傻逼,该收拾收拾。根本就不是 有组织的欧洲白人 对手。 ************************************************************************* 中国的例子更狗血 中国人本身就适宜干小农,但是根据 舒尔茨的理论,小农不是效率不高,而是长期的进化中,已经达到最高了。 除非得到别的因素加强,不可能更高了。 化肥的“绿色革命”,钢铁、煤炭、炼油(炼化) 的副产品 当时,进口的化肥质量好。连日本尿素的袋子都很好,可以做衣服,都被大队干部的闺女拿走,做衣服了。 进口的基础是我们也能做,只是质量不好而已。当时,国产化肥不如进口化肥 ************************************************************************* 绿色革命后的消费升级,家电消费升级 长虹就是做雷达的,,显示设备跟雷达有些东西差不多 其实更主要的,当时还有ic ,东芝转让的电视ic ************************************************************************* 在出口创汇里边,钢铁也占了很大一块。 ************************************************************************* 90年代,老朱就疯掉了。要接手 苏联的盘子嘛 狂贬值,机电产品出口升级 没有外汇,去哪儿买俄罗斯的东西呢 ************************************************************************* 当时国产的电路板元件还是分立式,而同期的日本索尼,夏普电视的主板已实现大规模集成贴片式,日本的电路简洁规范,故障率极低,显像管颜色鲜艳寿命长,而 国产的电路板不但电路杂乱,元件质量差,经常坏电容,三极管,显像管寿命短颜色也不如日本的颜色鲜艳,有的国产显像管两三年就一命呜呼, 注:那时候,还是分立器件呢,就那个东西卖给谁? 苏联,分立器件 水平很高的。
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台湾地区2013年机器人进口情况
热度 2 gordon 2014-10-19 05:07
台湾地区2013年机器人进口的情况,比重最高的仍然是日本,占了其全部进口额的一半以上,总体规模略低于2012年。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工业机器人同比大 幅增长58%,总体进口规模位居第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亦增长很快,亚洲正成为重要的国际机器人制造和组装中心。
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分享之三哥家事 -- 摆脱对中国依赖 日本将从印度进口稀土
热度 17 jerf71 2014-8-31 00:44
括法国(17%),这个比较奇怪。法国有那么多稀土? 2014年08月29日 为摆脱过于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日本政府决定每年从印度进口 至少2000吨稀土。 首相安倍晋三下周一将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宣布这项开发合作。日本也有意向印度提供水陆两用军机,强化两国的军事合作。 莫迪将从8月31日开始对日本进行访问。日本经济新闻昨日报道,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两国企业的稀土开发项目。日本汽车公司丰田旗下商社已敲定下月中同印度国营企业签约开发稀土。印度当局也同意从明年2月开始,每年向日本输出2000吨的稀土。 稀土被视为“21世纪发展高科技的金属资源”,是发展宇航业和环保车的关键材料。 报道指出,中国原本是日本稀土的主要供应国, 在中日渔船2010年发生海上冲突以前,日本企业所使用的稀土90%进口自中国。 然而,中日两国领土纷争加剧后,中国出台减少稀土出口政策,使日本的稀土来源生变。 这三年来日本努力寻求稀土替代来源,除了印度,它也在和越南和 哈萨克斯坦 洽谈稀土合作项目。据日本资源能源署说,日 本去年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已减少到62%,其他供应国包括法国(17%)、越南(15%)及爱沙尼亚(2%)。 报道称,日印两国在经济、能源及军事上加强合作。日本有意在会谈中向莫迪提供水陆两用舰艇,这是日本松绑出口武器原则之后,对外出口武装设备的计划之一。此外,双方也将针对原子能合作进行磋商。
83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要努力啊!我国船舶行业七成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配套设备靠进口 ...
热度 15 silentdarkness 2014-8-19 00:03
  船舶市场回暖,带动了配套市场向好。市场看好,但不能掩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深层次问题,对此仍需认真思考,加以谋划。    七成配套需要进口   目前,我国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的现代造船模式已初步形成,具备了建造除豪华邮轮以外所有船型船舶的能力。海工装备产品基本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船舶配套产品门类齐全,锚链、螺旋桨、船用泵等产品品牌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中国船舶企业成功生产的我国首制1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型油轮、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7.55万吨冰区加强型巴拿马散货船,以及全球首艘按共同结构规范标准制造的15.6万吨苏伊士型原油轮,都在全球市场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造船大省江苏最近统计,该省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共有465家,其中船用配套企业225家,初步建立起了研发、设计、造船、修船、配套、拆船等门类齐全的船舶产业体系。尽管船舶产业规模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核心技术储备少,设计研发能力弱,70%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配套设备需要进口,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江苏如此,全国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一直以来,“造壳”被认为是中国造船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如何迎难而上,赢得突破?   加快技术创新是核心要义。在江苏,船舶行业已建立3家国家级工程中心、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试验评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造船企业还与上海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联合攻关。    瞄准行业空白加强研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船舶配套产业要实现突围,首先要选择一些有比较优势、当前市场前景好的领域切入。江苏苏南重工集团依托产业优势,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大功率小规格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的厂家,今年上半年的曲轴接单总额已近100套,是去年全年生产总量的5倍,产品价格也在去年基础上平均提升了5%-10%左右。整个集团的船用锻件及船用柴油机曲轴订单已接至2017年,与国内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苏南重工董事长马建兴介绍,企业每次的转型都围绕行业短板展开,向船用装备领域拓展,就是看准市场需求,看准了填补国内空白、替代甚至超过进口产品。   2006年,苏南重工引进1250吨和2500吨级锻造油压机两条生产线,使集团具备了25吨以下船用锻件的生产能力。   2007年,投入5亿元成立苏州恒鼎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生产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   之后数年,付出逐渐得到回报。全球首根6RT—Flex35型船用柴油机曲轴,由苏南重工研制生产,成为我国目前自主生产的首根大功率小规格低速柴油机半组合式曲轴,填补了我国在船用曲轴生产领域中的多项空白。产品转型,带动了企业转型,产品竞争力随之直线提升。    加快开发节能环保技术   日前在中国船舶工业2014年度船舶配套产品洽谈会上,中国船协副会长杨乾坤指出,造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要从长远着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做好新一代节能环保船舶物资配套的技术储备工作。   他指出,我国船舶配套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产品大多以低端为主,与日本和韩国同行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在研发能力、关键技术水平方面差距明显,整个产业的集中度也比较低。同时,航运业结构性运力过剩的矛盾仍很突出,造船企业正在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工作,这对船舶配套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国际海事组织和航运业对船舶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世界重要造船国家,我国只有积极开发出质量更优、能效更高、安全环保的船舶,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新一轮造船业复苏将是以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船型的开发为前提。船配企业要利用当前造船业调整的时机,抓紧做好为新一代节能环保船舶物资配套的技术储备工作,为我国造船业实现由大到强的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
7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资料】1958-1965年的粮食进出口情况
热度 13 duanjian 2014-8-18 11:01
以下内容摘自《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和《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57-1958年每年进口粮食4亿斤左右 1958年净出口65亿斤,比1957年增长73.1% 1959年净出口94.8亿斤,比1958年增长45.9% 1960年进口35.8亿斤, 原定的粮食出口计划经过削减和推迟,净出口20亿斤 1960年底,中央决定从1961年开始大量进口粮食, 1961年2月第一条进口粮船抵达中国 1961年 第一季度进口10亿斤,第二季度进口33亿斤,从而 避免了京津沪辽和重灾区粮食脱销,全年 进口133.2亿斤, 完全用于弥补国内粮食收支缺口 1962年进口123亿斤, 部分补充库存 1963年进口168亿斤, 以补充库存为主 1964年进口155亿斤, 以补充库存为主 总计,1961年度到1965年度共进口粮食547亿斤,年均109.4亿斤 同期出口粮食127亿斤,年平均出口25.4亿斤 净进口420亿斤,年均84亿斤
139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要进口大豆啊?
热度 8 gordon 2014-5-21 15:09
豆粕富含蛋白质,是动物饲料中蛋白质成分的主要来源。只要对比一下国人餐桌这20 多年来的变化,任何人都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需要进口那么多豆粕。事实上,看一下欧盟的情况就会知道,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目前欧盟每年需 要进口3500 万吨大豆,而欧盟总人口只有5 亿,相当于每人每年用掉70 公斤大豆(主要是豆粕)。中国的进口量只相当于每人每年45 公斤。    有趣的是,欧盟和中国一样,选择了保玉米放大豆的政策。玉米虽然也可用于饲料 ,但因为品种的差异,玉米更主要的用途是提供碳水化合物。换句话 说, 欧盟和中国都选择保留碳水化合物,把蛋白质的供应权拱手让了出去。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蛋白质是所有营养成分当中较贵的一种,国际粮食贸易需要考虑昂贵 的运费,只有更贵的蛋白质才负担得起 。事实上,因为本身适合运输,大豆成了国际大宗粮食贸易当中单位重量最贵的农产品。 如今国产大豆的生产成本大都在每吨2900 ~ 3300 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租地的成本,则超过了4000 元。美国中西部大豆产区的生产成本只有2500元人民币左右,巴西、阿根廷更低,只有美国的一半。如果没有国家收储政策支撑的话,在中国种大豆就成了亏钱 的买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的信号显示,已经实行了5 年的大豆收储政策即将终结,大豆农民将获得种植直接补贴,具体办法应该还在商议之中。但不管怎样,中国豆农将不得不直接面对进口大豆的冲击, ×××××××××××××××××××××××××××××××××××××××××××××××××××××××××××××× 国外农业的优势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一直是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但自上世纪30 年代开始,国外科学家开始质疑精耕的做法,认为这种方式造成了土壤水分的丧失和耕层土壤的流失,继而开始质疑古老的耕作技术是否真的能帮助作物生长,是否 真的改善了土壤结构,除草是否真的只能靠锄和犁。”矫树凯说,“于是,国外有人开始试验少耕或免耕,更准确的说法叫作‘保护性耕作’ (Conservation Tillage),其核心要素就是尽量少地扰动土层,尽量少地裸露地表,尽量少地田间作业,尽量多地保留秸秆。”   “美国和南美已经广泛地采用了免耕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土壤有机物含量持续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张晓平说,“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人家的土地越种越厚,我们的土地越种越薄。”   免耕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是播种。传统的开沟器是铧式的,土壤先被分到两边,播种后再由一个V 形覆土器将分开的土收拢回来盖住种子。后来有人发明了免耕播种机,用了一种圆盘式开沟器,两片圆盘将土层“切”了一条缝,种子掉进去后再由一个装置将该 “缝”挤合,整个过程对土壤的干扰很小,近乎免耕,播种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相比之下,除草的进展较为缓慢。地表的残茬覆盖对杂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还是需要使用除草剂。科学家们先后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选择性除草剂,可以除掉某一类杂草而不伤苗,但效果均不理想。 直到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的出现才使得免耕条件下的除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 “我国免耕技术的推广只是近20年的事,与其他国家遇到的问题大体相当,但由于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尚未被我国批准种植,免耕法的推广受到了很大影 响,已经远远落后于美洲。”矫树凯说,“多年精耕细作导致的结果是,中国的土壤有机物含量很低,最差的西南地区只有0.6% 左右,中原地区为0.8% ~ 1%,东北人引以为豪的黑土地其实也只有2% ~ 3%,相比之下,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和美国的中西部‘玉米带’已经达到了4% ~ 5%。”有机物含量高的土壤吸水能力强,不但可以节约农业用水,而且可以提高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产量。   “其实中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也很严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张晓平说,“既然进口大豆主要是为了将其变成动物蛋白,为什么不可以直接从国 外买动物蛋白呢?去年双汇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这件事就释放一个很强的信号,说明我们国家正在考虑从买大豆逐步过渡到买 猪肉,让生产条件更好的美国去处理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话虽如此,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把肉类供应全部交给国外,还是需要大量进口大豆。 ××××××××××××××××××××××××××××××××××××××××××××××××××××××××××××××  “阿根廷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就开始建设大豆压榨厂,当时还都是国有的,如今全部私有化了,产能严重过剩。”图里斯说,“今年整个阿根廷预计将生产5300 万吨大豆,但即使全部留下来榨油也只能满足60% 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很少出口大豆原豆的原因。相比之下,巴西国内只有很少的几家榨油厂,所以巴西主要出口原豆。”    中国的情况和阿根廷非常相似,榨油厂也是产能过剩, 处于等豆下锅的状态,所以中国只愿意进口大豆,这就和阿根廷产生了竞争的关系。去年中国只从 阿根廷进口了612 万吨原豆,但今年预计将有所增加,再加上中国还进口一部分大豆油,所以阿根廷今年大约将有1000 万吨大豆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阿根廷还有两个地方和巴西不同。第一,阿根廷只有4000 万人口,只是巴西的五分之一,再加上 阿根廷人喜欢吃的牛肉大部分都是用潘帕斯草原的草喂出来的,所以阿根廷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小 ,本国产的大豆几乎 100% 都以原豆、豆粕或者豆油的形式出口了,巴西则要留下一半供本国使用。第二,阿根廷政府对出口大豆征收35% 的出口税,豆粕和豆油的出口税略低,但也高达32%。换句话说, 阿根廷农民每生产3 吨大豆,就有1吨被政府拿走了。在这个全世界政府都在补贴农业的时代,阿根廷政府的做法绝对称得上是个异数。   “ 阿根廷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矿产和石油资源也都不丰富,以前还可以靠出口小麦玉米和牛肉挣外汇,但现在这几样东西国内也都需要,出口太多了 会导致物价飞涨,阿根廷政府为了稳定物价,对这几样东西限制出口,所以就只剩下了国内需求量不大的大豆可以用来出口挣外汇了 。”罗萨里奥农产品交易所的市 场分析师埃米尔丝•特里(Emilce Terré)对我说,“如今阿根廷政府每年的税收总额为1000 亿美元左右,其中100 亿美元来自农产品贸易,绝大部分是大豆。虽说总数只有十分之一, 但大豆贸易挣的都是美元,实际价值要比国内那些服务行业的税收大得多。可以说大豆就是阿根 廷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如果没有大豆的话,阿根廷的货币必将大幅度贬值,阿根廷经济就垮了 。” ×××××××××××××××××××××××××××××××××××××××××××××××××××××××××××××× 对比一下中国的情况不难发现,阿根廷农民之所以很难赚到钱,主要原因是大豆的收购价太低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阿根廷政府要征收35% 的出口税,而阿根廷政府之所以敢这么做有两个因素:第一,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位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这里过去一直是农业和畜牧业混合经营,土壤肥力保持得 很好,阿根廷农民花在化肥上的钱比巴西农民少很多。第二,阿根廷境内的这条帕拉纳河正好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穿过,为阿根廷大豆提供了一条廉价的运输线。巴 西则没这么好的运气,从巴西大豆主产区的中心到出海港口的公路距离约为2700 公里,运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由此可见,阿根廷农业的先天优势还是非常大的,但这点优势都被阿根廷政府拿走了,导致阿根廷农民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很多人不堪重负,纷纷将自己 的土地租给别人经营。据统计,阿根廷在过去的40 年里流失了40 万农民,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农场的面积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而经营农场的人则逐渐演变成了职业“包工头”,他们像开工厂一样搞农业,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 力争提高效率。比如我参观的这家农场没有自己的机械化设备,无论是播种机还是收割机都去专门的公司租。租来的这些大型机械都配备了卫星定位(GPS)系 统,几乎不需要人来操作,一天24 小时都可以工作。   再比如,这家农场非常重视高科技,他们知道只有紧跟科学发展的潮流,使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否则就没办法跟别人竞争。“我们比别家农场早10 年开始采用免耕法,如今已经使用了20 多年,土壤肥力保持得非常好,这就是我们的产量比别家高的主要原因。”费里说,“但是这样做也有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大豆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太丰富了,不但病 虫害会比较多,而且鸟也越来越多,每年都会被它们吃掉一部分豆子。”   我抬头看,天上果然有成群的鸟儿在飞。蹲下身子仔细检查这片大豆田,不到1 米高的茎秆上挂满了豆荚,已经开始发黄的叶片上可以找到各种昆虫。拨开密密麻麻的枝叶,只见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死叶片,都是上一茬农作物留下来的,大部分 叶片已开始腐烂。腐叶下面是黑色的土壤,由于叶片挡住了阳光,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土是湿的,攥在手心里一挤就能挤出水来。向远处看,整片豆田都是平 的,没有裸土,没有沟坎,更没有焚烧秸秆后留下的黑灰,和中国农村很不一样。   吉林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前所长矫树凯告诉我,东北种大豆的传统做法是“秋翻地,春起垄”。前者指的是在收获之后,封冻之前,用犁(现在是拖拉机) 把整个耕层翻过来,将作物残茬和草籽埋在土下,这样既可以深松土壤,又可以防止来春的草荒。后者指的是春天解冻后用犁打垄,垄高20 厘米,垄宽60 ~ 70 厘米,起垄后再把土壤压实等待播种。起垄的目的一是方便后来的松土除草作业,二是农民认为垄可以提高地温。这还没完,大豆出苗后还要“三铲三趟”,继续用 人工来清除杂草,直到大豆苗长高后挡住阳光,这才终于不用担心杂草问题了。   “阿根廷以前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我们的耕作技术也都是从北半球的传统农业国家学来的。”阿根廷免耕协会前主席加斯藤•帕尔玛(Gastón Palma)对我说,“后来我发现传统的耕作方式损害了阿根廷的土壤,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钻研免耕法,如今这种方法已经普及到全国,超过90% 的土地都采用了这种耕作方式。”帕尔玛今年73 岁,本职是个外科医生,种地只是业余爱好,没想到渐渐种出了心得。阿根廷像他这样的白领农民非常多,他们在工作中积攒了一些钱,总数不见得很多,却不敢存 银行,只能找地方投资,农业是他们的首选。这些人大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思想解放,知识丰富,又肯钻研,渐渐把原来那些地主们甩在了后面,这就是为什么 阿 根廷70% 的农地都是由一群知识分子白领在管理,地主们则靠租金生活的缘故。  据帕尔玛介绍,大豆最早是由阿根廷国家科学院引进来的,当时只是众多外来农作物中的一种,产量也只有每公顷1 ~ 1.2 吨。后来经过阿根廷科学家的不断改良,大豆逐渐适应了阿根廷的气候,产量直线上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最终搭上了大豆贸易这艘巨轮。   阿根廷的主要农业区是潘帕斯草原,这里原本是农业和畜牧业轮作,类似于休耕,土壤肥力可以有效地得到恢复。随着大豆越种越多,水土流失现象变得 严重起来,免耕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原本是北方农民采用的耕作方式,已经实行了几千年,这么做一是为了松土,顺便让冻土尽快融化,便于植物的根系生长, 二是为了除草,就是把冬天长出来的杂草连根铲除。首先质疑这一传统农耕方式的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经过不断钻研,科学家们发明了免耕播种机和选择性除 草剂,解决了播种和除草的难题。   “早些年除草是一件又贵又麻烦的事情,必须同时使用好几种不同的除草剂,比如氟乐灵(Trifluralin)和氟吡禾灵 (Haloxyfop)等等,分别用来对付不同种类的杂草。也有一些广谱的除草剂,比如百草枯,但毒性太大,在土壤里残留时间长,农民不敢多用。”阿根廷 谷物协会执行主席马丁·弗拉吉奥(Martin Fraguio)对我说,“后来孟山都公司推出了低毒的草甘膦,不但能够杀死一切杂草,而且在土壤中最多一个月就自动降解了,没有残留,好处太明显了,于 是草甘膦迅速占领了市场,把其他除草剂公司气坏了。”   但是,因为农作物也会被草甘膦杀死,农民们只能在播种前一个月先喷洒一遍,等草甘膦自然降解后再播种,播种之后就没有办法了,只能手工除草,或 者定点滴上几滴。不过,当时的草甘膦非常昂贵,每升要20 多美元,农民本来也不敢多用。1996 年孟山都推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美国和阿根廷几乎同时批准了这一新技术。这种大豆不会被草甘膦杀死,农民们可以在任意时间喷洒这种除草剂而不用担心影响 产量,这就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将近一个月的种植期。后一种功能看似不起眼,其实对于潘帕斯农民来说非常重要。这里冬天气温较低,通 常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有了草甘膦后,农民们可以加种一季具备超级固氮能力的速生豌豆,既增加了收入又调整了土壤,一举两得。就这样,潘帕斯草原上的农 民们绝处逢生了。 阿根廷农业的崛起要感谢三件事情,第一是70 年代大豆的兴起,第二是80 年代出现的免耕法,第三是90 年代出现的转基因技术 。”帕尔玛说,“实践证明大豆是最适合阿根廷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豆农赚了不少钱。免耕法改良了阿根廷的土壤,使得阿根廷农业变得可 持续。转基因技术则彻底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成本,使得阿根廷农业具备了与其他农业大国抗衡的实力。” ×××××××××××××××××××××××××××××××××××××××××××××××××××××××××××××× 玉米产量大,价格低;大豆产量小,价格高。 早年是平衡的,直到上世纪60 年代末期时东北地区的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还是差不多的,农民没有偏好。 杂交玉米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大豆的价格弥补不了玉米的产量。 大豆不但可以榨油,还可以充当饲料,造酱油。 中国其实吃转基因大豆已经吃了20年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开始闹了。 这可能跟人口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有关。更注重环保、更注重健康了。 一系列事件都说明中国人口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 ,例如开始吃大米,吃肉、奶,更注重环保和健康。 注:谁再想吃绿色食品,划个一亩地,干半个月,呵呵 都想吃好的。 这就是人性哦,人性哦 那是个经济行为,一亩地产出是死的,种绿色食品还是产量比较大的食品,不论是杂交还是转基因,种地的人肯定有衡量。 如果绿色食品消费多,并且换算,价格好,肯定就种了。就不可能去关注产量。 当然有特例,一般来说,市场就能形成价格。
3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入股俄罗斯钾肥公司
热度 23 逸云三洲 2013-9-25 03:0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用户,中国每年进口六百万吨钾肥,超过世界总需求的百分之十 俄罗斯钾肥巨头 乌拉尔钾肥公司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组成的垄断联盟,曾经控制成世界价格, 前些时候该垄断联盟的破裂,亦造成价格猛跌, 由于钾肥出口占白俄罗斯政府收入的百分之十二,此事对该国影响巨大,因此政府运用行政力量,与拉尔钾肥公司发生剧烈冲突, 乌拉尔钾肥公司的CEO被捕,同时百俄罗斯方面还寻求没收乌拉尔公司在该国的资产, 为了解决问题,最近以来乌拉尔钾肥公司的控股股东寻求出售股权, 最后中投取得乌拉尔钾肥公司百分之十二点五的股份。 估计也是俄罗斯政府限制,否则全部买下(21.75%)也不到四十亿美元。 但同意中国入股,也算网开一面, 以前有传中国欲购加钾,后来未成,其实就是达成协议,通过政府一关也没有希望
10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看到这个我很震惊
热度 14 黯影 2012-4-6 18:19
2011年,中国近六成的石油消费,依赖从国外进口。这其中,包括有来自伊朗的石油。 而对美国来说,即使中东局势再紧张,对其能源安全的冲击也不那么致命。 因为,美国能源供应的80%左右,已经由本土解决。 目前,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比例,已降至15%以下。 连接 http://roll.sohu.com/20120406/n339892471.shtml 震惊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媒体上书上看到的,跟这个里面俩现在的自给率差不多是相反的。。。。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是天朝经济太景气,米国经济衰退导致两者需求变化导致,但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因为米国自给率只有一半时可是人家 历史上最牛逼的时刻。
76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复苏中的美国经济对进口的需求增加了-- 但愿能帮到中国
热度 10 武宜子 2012-3-20 23:59
复苏中的美国经济对进口的需求增加了-- 但愿能帮到中国
美国经济复苏,对进口的需求增加是在情理之中。今年一月份集装箱运货来美增加了4.1%(同比增长),重要的是美国进口需求变强的时间发生点,但愿它对渐入困境的中国经济有所帮助。 瞧那2010年,好几个月这个增长率都再10%上下,如果今年美国对进口的需求也有类似的表现,无疑将会帮到中国。 前两天看到数字,说中国二月份出现贸易逆差达三百十五亿美元 -- 巨额,这对习惯于贸易顺差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个惊讶。这其中虽有春节的季节因素,但中国的出口工业面临困境也是事实。 以一二两月汇总计算,去年这两月的逆差是八亿九千万美元,而今年这两月汇总的逆差达四十二亿九千万美元。
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5 11:16 , Processed in 0.03595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