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美国版

相关日志

分享 CCAV 美国版
热度 32 草蜢 2013-5-9 11:20
俺最近在看一个对John Mearsheimer 同志的访谈。John Mearsheimer 是草蜢唯一佩服的美国当代战略学者。 他是美国国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著作 <大国政治的悲剧>成名。 他认为如果中国继续发展,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因为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希望看到有可以与其竞争的同等级对手。从美国立场来说,更希望中国四分五裂。 他其实不是一个反华人士,不过说实话罢了。他关于中美关系的实话是受到美国军方的支持和重视的,在美国战略层有相当的份量。 但他的另外一番实话在美国主流媒体就相当地不被待见了。 这是关于他对亲以色列院外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的反对。 亲以色列院外集团是美国国内影响力最大的游说集团,长期左右美国的中东政策。 Mearsheimer 同志的看法很简单。以色列是以色列,美国是美国,双方利益不可能一直吻合。以色列是美国的附庸,应该为美国利益服务,但亲以色列院外集团的奉以色列利益为上,利用美国势力为以色列谋利益的作风,把主客颠倒了。 在美国主旋律中,这是很不和谐的声音,违反了美国主流媒体的一个大禁忌。一般都会被扣上反犹种族主义者的大帽子。 而俺看的这个访谈恰恰是谈的这个禁忌话题。俺当然同意他的看法。以色列,日本,韩国,台湾。。。都是美国的狗,那里有主人为狗服务的道理。但俺突然回过神,那家美国电视台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把这个搬上了话题(节目主持人的美国口音和美国访问风格让俺确定这是美国的电视台)!又一看,左上方的图案,震惊了!CCAV!对不是别人,正是以华盛顿为家的CCAV 美国版:CCTV America!
98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两部《战争与和平》的PK (多图慎入)
热度 44 爱菊轩 2012-1-11 01:22
平沙JJ那天的日志里提到各种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想起我曾经写过这么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版本之争的日志,特地转来应和一番。 2009年05月11日 in 影视 (提示:我的版本非高清,截图质量有限,点击图片可放大) 赫本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但美国版《战争与和平》中的她在苏联版《战争与和平》中的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Людмила Савельева)面前绝对黯然失色。 Война и мир,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 美国人拍不出《战争与和平》,好莱坞尽管有《飘》的辉煌在前,又有当红影星奥黛丽.赫本和亨利.方达的加盟,但仍然不出意料地令人失望。 《战争与和平》这篇人类历史上最壮阔的史诗之作,在好莱坞机器的运作下,堕落成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纠葛”、“一部伟大的罗曼史”。 浅薄的美国电影文化就是这么令人尴尬。 托翁的助手,俄罗斯文学评论家斯特拉霍夫评价《战争与和平》:“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 与私人生活一切的可能领域,历史,战争,人间的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世的啼哭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最后感情迸发,人所能感受到 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在美国人眼里就只剩了“罗曼史”三个字,而且是美国人心目中标准的好莱坞式“罗曼史”。 于是,一部没有灵魂的作品就这么诞生了。 如果说这是一场PK,美国人一开始就输透了,输给了自己,输给商业化的浅薄娱乐审美观。 至少我是这么评判输赢的。 妈妈一直说喜欢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可惜本人多年不得一见,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读小说读出的东西很难在电影里得到重现。 但是现在看来,苏联人不打算拿自己民族最伟大的文学经典去滥赌。我只能再感叹一次:托尔斯泰的作品,只有俄罗斯人能拍出原有的、应有的味道。 功勋演员出身的苏联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Сергей Фёдорович Бондарчук)耗时五年,耗费一亿美元于1968年完成这部宏篇巨制,忠实地体现了托尔斯泰原著的厚重底蕴。 这部影片毫无悬念地获得了莫斯科电影节金奖、第26届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和第4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邦达尔丘克亲自扮演了看上去总是心不在焉的彼埃尔。而美国那边,五十岁的亨利.方达演出这个原本年轻强壮的角色,又随时随地要向英俊潇洒的罗曼蒂克偶像方向靠拢,实在是力不从心。 维切斯拉夫·吉洪诺夫(Вячеслав Тихонов)扮演了严肃的安德烈公爵。我真正认识吉洪诺夫是在《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这位被誉为“永远的英雄”的功勋演员在这部影片中尽情地散发他中年的魅力。而好莱坞版本中既不英俊又不倜傥的梅尔.弗瑞演出安德烈一角真是没有说服力,不得不怀疑他获得这个角色不过因为他当时是赫本的丈夫而已。 说到女主角柳德米拉.萨维里耶娃,我要说她简直就是为娜塔莎这个角色生的。除了眼睛是蔚蓝色而不是黑色之外,她就是从书里走来的娜塔莎。二十七岁的赫本被导演禁锢在成熟世故的所谓优雅形象上,完全不符合原著中十三岁到二十一岁充满纯真活力而且略带野性的娜塔莎的青春形象。 第一次出场的娜塔莎才十三岁,在她的命名日宴会上。 舞蹈演员出身的萨维里耶娃推开沉重的宴会厅大门,她的亮相是一张写着羞涩与狂喜的纯真的圆脸,一袭鹅黄色纱裙下纤细却充满活力的身体。她迈着小女孩特有的轻盈脚步飞进来,披着细碎的卷发如精灵一般在人丛中奔跑。她回眸间灿烂笑容定格,瞬时点亮了整个银幕。 四年后,娜塔莎在她的第一次社交舞会上。虽然已经作成年女性装扮,一头棕发高高盘起,但眼睛里依然流露着小女孩在盛大场面前的惊喜和惶恐,甚至会为没有舞伴请她跳舞而含满眼泪。 忐忑不安中终于盼到了安德烈的求婚 订婚后的娜塔莎参加家族的秋狩。俄罗斯广袤的灰金色秋天的原野上骏马飞驰猎犬急奔,被追逐的狼矫健地冲破重重围阻。如果不是马蹄阵阵号角声声传来,简直就是一幅重彩的油画。 狩猎结束后在农庄小憩,伴着俄罗斯六弦琴的音乐,在农夫农妇们充满欣赏的眼光中,身着黑色猎装长裙的娜塔莎挥舞白色手帕跳起了热烈欢快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这个在贵族家庭成长并接受法式教育俄罗斯姑娘,血液里天然渗透了俄罗斯的一切。 又是一幅生动的油画,而且是列宾的油画,十足的俄罗斯味道。 有时候,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一幅幅油画串起来的:盛大奢华的舞会、喧闹放纵的军官俱乐部豪聚、雪野上风驰电掣飞奔的雪橇、壮美的田园森林、雄伟的城市、迷乱的梦境、被亚历山大皇帝称为“照亮灵魂”的莫斯科大火、严酷的风雪中被库图佐夫元帅拖垮的法军大溃败…….. 这一部《战争与和平》在战争场面上的投入更是惊人,博罗季诺会战( Бородинская битва) 占 用一个小时的片时,动用了十二万军队充当群众演员。这一战,是独眼的库图佐夫元帅与小个子拿破仑皇帝最后的冷酷对峙,事后估计两军共有七万人伤亡,堪称人 类历史中最血腥的战斗的一天。影片重现了混乱的战场和惨烈的战事:双方的炮兵不顾一切地向战场上倾泻炮弹,步兵们排着队形在鼓声的伴奏下冲进伸手不见五指 的浓烟中。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子弹密集如蝗地飞来,成批的人倒下,以至于后面的人要艰难地踩过成堆的尸体才能前行。 在书里,托翁让读者通过彼埃尔的眼睛去看这一切。而,有了这部电影,我们果然真真切切看到了这一切。 重读《战争与和平》的时候,不必再去想象。 这场战争中,我们的不幸的安德烈幸运地和娜塔莎重聚了。 战争后恢复和平的日子里,彼埃尔和娜塔莎也重新聚首。 附:我截了二百二十一张图作了相册,不过需要安装skydrive才能观看 https://skydrive.live.com/redir.aspx?cid=016ae969d7f06c76resid=16AE969D7F06C76!3758parid=16AE969D7F06C76!1905authkey=!AAAocFoPMiNHXuc
个人分类: 絮絮影话|231 次阅读|59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版的踢寡妇门的结果
热度 78 东湖珞珈 2012-1-5 11:44
俄克拉荷马一个苦命的美国小妇人,才18岁,宝宝才三个月大,她的丈夫因为癌症刚刚在感恩节去世了。 新年夜,两个家伙踹她的家门企图破门而入,她有一只手枪和一只双筒的12号猎枪。 她给911打电话问该怎么办?如果坏人冲进来她能不能开枪? 911非常艺术的回答了她:我不能告诉你是否可以这样做,但是你可以做任何事来保护你的孩子。"I can't tell you that you can do that but you do what you have to do to protect your baby" 20分钟后,歹人破门而入,迎接他们的是12号霰弹枪的弹雨。一个歹徒当场挂了,另外一个落荒而逃,后来自己投案自首。 不要忽略这个要点:感谢”城堡法“,她不必面对任何刑事的或是民事的责任。在某些州,她这样自卫依然可能面对歹徒的家属的起诉,要负民事责任。 看这个ABC News: http://abcnews.go.com/US/okla-woman-shoots-kills-intruder911-operators-shoot/story?id=15285605#.TwUYbfJedY1
2417 次阅读|74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4 12:02 , Processed in 0.0226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