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延安时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本领恐慌
热度 19 樱木花道 2016-9-18 09:24
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03/c1024-20655810.html
82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延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编制
热度 2 gordon 2016-5-26 05:43
毛泽东在党代会上提出的首条要求是,立即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使它在各方面都成为全国国民党军队的榜样。在同南京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协商以后,陕甘宁地区的红军部队按照他们的人员编制编成三个师,部队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军队的相似,每个师与过去不同,现在由两个旅组成,每个旅按照战士的人数由两个至四个团组成。 另外,后来在军司令部下设一个炮兵团,配有迫击炮和轻野战炮; 在师和旅里设有执行特殊任务的独立团,大部分是骑兵,主要作为侦察部队、通讯部队和警卫部队使用,如果指挥部受到突然袭击,在紧急情况下也是指挥部的预备队。 团以下各部基本上保持原来的三三制。 在设置政治委员方面,我方不得不作出形式上的让步,蒋介石坚持取消政治委员,但实际上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变化,政治委员成了政治部门和特别部门的领导人。由于任务扩大和分工细致—— 例如有我军中的、老百姓中的、敌军中的政治工作,实际上主要是“友邻部队”中的政治工作和反敌特、叛徒和破坏分子的斗争——这些政治部门的现有人员甚至大大地增加了。 1937年夏初,这三个师的实有兵力在八千和一万人之间,国民革命军的全部兵力,包括后勤部和司令部及其所属的警备部队在内,大概不超过三万到三万五千人。一直到年底,当部队已经调入山西的时候,根据延安官方统计人数总共增加到四万人。 **************************************************************************** 三三制是游击战编制 四四、五五是国防军编制,两旅四团制 苏军可不是三三制,苏军是四四、五五,跟帝国主义军队一样。像英军,都是这种编制。 正规化、国防军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因为 中国社会现实的条件,三三制是最好的 。所以 团以下的基层部队还是三三。 后勤、宿营,一套子问题呢。 以前试过苏军的编制根本不可行,还是黄埔时期的三三制最好。(军事顾问团特别量身打造的; 广东那种条件还三三呢 ,其它地方更不可能) **************************************************************************** 注:那三个师,其实应该称为一个军,因为有军直属炮兵团。 这个军呢是野战军或者国防军,可不是守备部队 。 **************************************************************************** 守备部队 边区的守备部队是完全独立于军队的,1937年守备部队的实有兵力总计有四千至五千人,共分五个团。 1938——1939年同国民党军队开始发生摩擦时,从前线撤下三个团来加强守备部队,使其人数增加到六千至八千人。 边区守备部队经常得到被称为自卫军的地方民兵武装的支援。自卫军不是中央组织起来的,而只是在一些城市和县城劳动人民自愿建立起来的队伍,类似过去的自卫组织,他们时常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增援守备部队。 **************************************************************************** 红大与抗大 中央委员会把主要注意力逐渐转到对干部的训练上来,党校虽然扩大了,但是训练的重点不在党校,而在军事学院。 这其中有一定的分工,参加党校学习的只是新老党员,他们大部分经过三至六个月的短期学习,然后分派到国民党地区后方,在那里根据情况从事合法工作或地下工作; 反之,军事学院是为国民革命军培养各种军官和政工人员,包括低级、中级和高级领导干部,以后又越来越多地为游击区和日军后方的地方行政区培养这方面人员。 学生的学习期限同样为半年,他们分成所谓的大队,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系。 由于他们在延安的人数不断增加,引起了住房的紧张,人们只好把学院的一部分移到城外一座古老的寺院里。这是一所抗日大学,简称抗大。 **************************************************************************** 抗大主要是培养军事干部的,就是德械师呗。 红大不是,红大是培养大领导的。(就是怎么造反、怎么招兵。看过罗马史就知道了,不是个军事干部,而是军政干部;就是会拉杆子,筹款,建立根据地,就是这种东西) **************************************************************************** 193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组织: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校务部主任周昆,教务部主任何涤宙。 6月1日,红大开学典礼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米粮山上旧庙堂举行。红大校长林彪,政委毛zedong兼,教育长罗瑞卿,教务部主任何涤宙,训练部长袁国平,校务部长周昆。第一期学员分为三个科。 1937年1月20日,红大第一校随中共中央迁往延安,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成立教育委员会,委员有毛zedong、林彪、刘伯 承、傅钟、罗瑞卿、刘亚楼、杨立三、莫文骅,毛zedong兼任主席。抗大校长兼政委林彪,副校长刘伯承、何畏(后增),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傅钟, 副主任莫文骅;训练部长刘亚楼,副部长何涤宙;校务部长杨立三,副部长周文龙。 1937年3月2日,抗大举行第二期开学典礼。所以一般有“ 红大无二期、抗大无一期 ”的说法。 **************************************************************************** 抗大简单,就是德械师;“红大” 说清楚比较难; 1936年9月29日,一封电报,照抄如下: “你们尚保存伟大力 量,将来发展无量,可为中国革命庆贺。随营学校非常必要,你们所需干部主要靠此供给。我们从前线部队抽出大批高级干部,开办红大训练,储为将来之用。 前四 个月专学政治理论,后四个月政治军事并重 。此外,尚有造就连排长的普通科600人,均长征中之优秀下级干部与战士。因此,暂时不能供给你们,但准备于毕业 后分配你们一部分。” 注:主要是 第一科(高级科) 和 第二科(上级科) 。 ****************************************************************************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官方史学的说法: 第一科(高级科)主要培训师、团以上干部,第二科(上级科)主要训练营、连干部,第三科(普通科)主要训练班、排干部和部分老战士。 注: 其实就是党校 。后来就改成军校了。 这里面的人出来干嘛的,就是建根据地的,根据地的一号首长。(注意:不是学军事的) **************************************************************************** 这里面的人,大多是红军出身,三三制游击队出身。 后来的抗大,就是四四、五五,学的是正规化。 **************************************************************************** 1938年2月,罗瑞卿曾前往国民党设在武昌的黄埔学生联络处作统战工作。回来后,他建议成立 抗大 同学会,并请毛泽东为同学会题词。3月5日,毛泽东经慎重思考,挥毫而就:“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 1939年5月26日,为了庆祝 抗大 成立三周年,毛泽东又写了一篇文章《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在这篇文章中,他又把 抗大 的三条教育方针重新在文字上修订了一番,最终确定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不让抗日 这也挺逗的,它想跑到 蒙古哪儿,跟苏联接头。 蒋介石和阎锡山,不让它过去 。 只好不断的扩充军队,在陕西东北的黄河沿岸等着。 **************************************************************************** 有块地盘不容易 山西是比较富裕的,但那是阎锡山的地方, 沾点光可以。常驻不合适。 所以,实际上它们是在山西之外的。例如晋察冀就是在河北。阎锡山也管不到,那是宋哲元 29军的地头
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5 22:53 , Processed in 0.0227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