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文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朱子与武夷文庙
席琳 2016-7-23 22:20
http://www.rujiazg.com/article/id/7938/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文庙失修“丹碧剥落,殿庑半圮”。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共合作抗日,崇安稍宁,县长刘超然等组织专门委员会筹款,历时两年四个月对文庙进行整修,“规模如旧,轮奂一新”。但囿于抗战期间党政机关骤增,办公楼院不敷使用,经县长“详准”将明伦堂与崇圣祠整修作政府用房, 左右廊庑改建为砖木结构廊式办公楼。这一动作引起了本县人士的不满,县长于是“乃以大成殿后武夷小学地址(今市政府大楼东端)修建为崇圣祠,其规则始告完 备云。” 二、文庙学制与朱子教育思想 武夷文庙有教无类,被泽崇安莘莘学子在修齐治平中出类拔萃。文庙的主要功能是教化,特别是其中的学宫,也称“儒学”、“郡学”或“县学”,是一所“官办学 校”。武夷文庙秉承孔朱有教无类真谛,学宫实行半“义务教育”模式。《武夷山市志》载“县学的设置,以官团举办为主,由官府拔给公田,让学宫出租作为办学之用。乡绅也捐助一部分,或实物、谷物、银钱、田产。县学过去为崇安的最高学府,长官为教谕、训导,明清时各一。学生经三年两次的县试,考中者录取入学,称生员。 明清县学的生员有膳食津贴,成绩一等前列者(称廪膳生)才能享受,一般为前20名(《崇安县新志》载‘崇之取额每试取26名’)。清代廪膳生膳食津贴为年白银7.2两,但各地不所差别。生员学习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也学诸子百家、史志策论,诗词歌赋等。由教谕、训导 定期讲解。” 值得一提的是,“学田制”得到朱熹肯定与倡导后,之后的许多官员及乡绅也向文庙捐助学田,为文庙普及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如“总督姚启圣康熙二十一年,捐置学田计苗五十石,坐落城隅共二十三段一十九佃”等等。 由于武夷文庙长期致力“基础教育”的推动及朱熹之后雨后春笋般的武夷山书院“高等教育”的促进,崇安人读书穷理和学儒求仕蔚然成风,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学术执全国牛耳”。 清 末民初,废科举,改学堂,朱敬熙、潘政明、万钟骥、丘戴等乡绅及官员发起并筹资,在文庙内的明伦堂、景贤书院等场所先后创立了“崇安中西学堂”“同化两等小学”“师范讲习所”“县立初级中学”“武夷小学”“清献小学”等,为武夷山培养了第一批新学的学生,许多后来成为了社会的栋梁。崇安学风之盛和教育质量 之高由此可见,武夷文庙对武夷山乃至全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 据统计,唐垂拱年间(685-688)至清光绪十八年 (1892)的1300年间,全县中进士达248人,平均5年中1人,其中南宋152年间中进士99人,平均每5年3.26人。古代崇安县人口稀少,如果按人口比重计算,排名在闽北各县中居第一。武夷山古代至民国所出人才并不限于科举,学术道德突出者及经商从政显著者更不胜数,其中荣列入武夷文庙各殿堂祠 庑的先哲、先贤、先儒和乡贤等,以及获得朝廷(中央)旌表褒奖的忠臣贤士义商儒将等等,达百余人之多,同样地“宏丽为闽北冠”。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0 个评论
分享 惊闻:河北省15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恢复县级以上“文庙”建制 ...
热度 18 chenchanghai 2016-1-14 10:44
我靠, 脑子进水的人真多, 儒家网13日报道,昨日,在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河北省人大代表高士涛等15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恢复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文庙”建制的建议》。干脆把爱新觉罗请回来算了, 我看殉葬的传统文化也不错,让这15个代表 殉一下是极好的。
73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4 18:59 , Processed in 0.01811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