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书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韩东的窗外
热度 14 鹤梦白云上 2017-1-26 08:34
挺奇怪的,重重无尽的小日常又勾起我的记忆。这回想到的是韩东的一首诗,上回是冯至。 要说读诗我真没读多少,感觉自己好像就读过冯至和韩东的几首罢了,怎么就接连接上线了呢? 韩东这首诗,真的很喜欢。这首诗有几个特征,一,来自于生活;二,没有故作深沉,也没有要死要活,更没有玩弄文字技巧。读来给人的感觉真的就是:空虚又甜美,生活是,写作是,翻译也是。 韩东,一个南京的诗人。特真。 《写作》 -韩东 晴朗的日子 我的窗外 有一个人爬到电线杆上 他一边干活 一边向房间里张望 我用微笑回答他 然后埋下头去继续工作 这中间有两次我抬起头来 伸手去书架上摸索香烟 中午以前,他一直在那儿 像只停在空中的小鸟 已经忘记了飞翔 等我终于写完最后一页 这只鸟儿已不知去向 原来的位置上甚至没有白云 一切空虚又甜美 ——1986,4,20
83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叶子版的“三味书屋”
热度 46 到处停留的叶子 2014-1-11 07:53
叶子版的“三味书屋” 禅人姐说我前面的日志是叶子版的百草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味书屋。 我小时候家里可没有书屋,但是奶奶的老屋里,我的确有个宝贝的小书架, 本来 是个不知道放什么东西的三层木架子,放在卧室床边的老式梳妆台上。那时候我这个所谓的书架里书真的不多,奶奶虽然识几个字,但不是读书人。因为她对爷爷的复杂感情,她顺便也就不太喜欢所谓的读书人,家里原来的旧书恐怕都烧了,有几本漏网之鱼可能偷偷收在阁楼锁着的箱子里,到后来卖房子搬家才重见天日。 我奶奶自己的两个哥哥也都是读书识字的,其中一个还做过教书匠。所以,反正,奶奶她还是经常会带我去书店,偶尔也帮我买一两本小人书什么的,因此我幼时的小书架,逐渐也丰满起来,也常常有小朋友会过来翻我的小书,有时候还会借走。为了标记这是属于我的东西,我因此学会写的第一行字就是:xxx的小人书。 我的书架上有一个石膏的白毛女,很美的芭蕾姿势,可惜腿儿断了,用胶布粘着。还有一辆军绿色的坦克,很酷很拉风,可以前进后退,炮台还可以旋转的。和居里夫人啦,欧阳海啦之类的小人书呆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鸡蛋,那个鸡蛋的壳连在一根轴上,推动那根杆子,可以把蛋壳旋转着打开,里面露出一只毛茸茸的小鸡。 书架上还有过一个木头的小盒子,里面放着铜钱,清朝的各个朝代,基本是全的,在铜钱上我学会了不少没用的字还听到一些历史知识。没事的时候,我常常将他们排序,排序的最后,却不是什么通宝,而是一个袁大头。这个木盒子,后来被偷走了,也不知道是谁,那时候谁都能在我家自由进出。我是怀疑我的一个小伙伴,因为那天下午就他来玩过,和我一起数过铜钱,晚上盒子就找不到了。我告诉奶奶这件事,奶奶却不让我乱猜,她说对这种没有眉毛影子的事情不能随便乱下结论。但我的心结却是结下了,从此看到那个孩子就不理睬他,他好像也理亏似的,再也没有来玩过。 要说看过的小人书,我的大部分小人书都是暑假在上海的大表哥家看的,这个大表哥可不是和我一起后院探险的夏令营冬令营队友,他是我父亲表姐的大儿子。我还不记事的时候,他已经是大学讲师了,表嫂是他学校同事。他们家买起小人书来就是一纸盒一纸盒整套买的,当时我只有留着口水膜拜的份儿! 是啊,我的西游记,三国和水浒的知识,大部分来自表哥家床底下那些纸盒里的小人书。不需要我多费口舌,只要是那个时代过来的小孩,谁不记得这些经典的连环画册呢?现在 想起来微微笑,这些小人书,其实都是我大表哥买给他儿子看的,我沾的是俺大侄子的光。俺大侄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我这个小姑姑才念小学来着。 二表哥房里的书就高深多了,我小学四五年级吧,他去了合肥念书,但寒暑假总是在家,我念高中时,他留校做讲师,仍旧只有寒暑假才回来。他看很多外国文学,苏联美国的都有,我长大一点以后,就喜欢翻他的藏书。后来他在合肥结婚定居,寒暑假也不常回来了,房间归了我表姐。表姐不爱看书,二表哥没有搬到合肥去的一部分读物,就下放给了我,其中有我启蒙的科幻小说读物,但我现在居然不记得书名了,是一个苏联作家写的,不是后来看的阿西莫夫。 初中开始,我和妹妹共享家里的一个写字台和书柜,高中时我 家 搬到一个大一些的单元,我和妹妹开始有了我们的第一个房间。那个房间位于楼房最高层五楼的东北角,夏天倒还好,冬天,就像现在这样,零度左右的上海冬天,那可真是难过啊。朝北的铁窗密封性极差,7x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全天然的冷气。寒假在家的我们两个,还要在靠窗的写字台上做寒假作业,练毛笔字,画国画。晚上睡觉时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被子上还是冷,钻进被窝需要极大的勇气,早上被窝里却是暖的,真不想从里面爬出来,可是父亲看不惯我们睡懒觉,每天早上必然虎着脸把我们赶出温暖的被窝。有一年春节,妹妹和我合作了一个年画,两个大辫子MM举着灯笼在雪地里,同时我们正式把我们的房间命名为“冰冰冷室” 。 除了冬天冷了一点,冰冰冷室留下的很多都是温暖的记忆。那时候我和老妹淘很多旧书,有些都忘记都是从哪里来的了,主要来源应该是图书馆淘汰的吧?迄今我还记得淘到的一个宝贝,封面都没有了,我们给它做了一个,那本书叫《孤筏重洋》,被我们看了很多遍。我到现在还能记得他们在海上漂流的时候遇到风浪,遇到大鱼,各种情景。据说现在有电影,我不敢去看,怕破坏了自己读书留下的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记忆。 ------------------------------------------------------------------ 附录: 关于 《孤筏重洋》这本书, 百度上的介绍是这样的: “ 《孤筏重洋》是挪威学者托尔·海雅达尔(thorheyerdanl)写他和五位挪威、 瑞典 的同伴乘木筏横渡太平洋的纪实作品。海雅达尔在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作科学调查时,综合研究了那里的文物遗迹和民间传说,以及太平洋的风向、潮流等,确信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公元5世纪从拉丁美洲漂洋过海到那里去的。但一些学者反对这种说法,理由很简单:人类不可能乘木筏横渡太平洋。 海雅达尔则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为了用事实驳倒对方,他和同伴们筹划资金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完全按照古代印第安人木筏的式样,造了一只木筏,于1947年4月从 秘鲁 漂洋西去,他们驾驶的小木筏,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折磨和惊险,历时三个多月,横渡四千多海里的洋面,到达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荒岛上。这次航海,是一次震惊全球的壮举。海雅达尔等人用自己的艰难实践证明了自己的判断,并向人们展示他们忠诚和执著于科学的精神。 原书于1950年出版后,接连再版十余次,受到全世界读者的热烈欢迎。美、法、英、曰、前苏联等30余个国家均有译本,有些国家还把此书规定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 ” 我们手里那本书是1981年的版本, 朱启平先生翻译的, 1981年12月,完整的中文版由 湖南人民出版社 首次出版。第一次印了8万余册。
个人分类: 写字的乐趣|12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ZT]书架上的战争
热度 14 martian 2013-2-18 14:02
[ZT]书架上的战争
无穷尽的背单词
个人分类: 开怀一笑|84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书架一角
热度 9 假如十八 2011-11-30 22:37
书架一角
已经全满了...得整个新的大书架...
1304 次阅读|29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22:42 , Processed in 0.02077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