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青藏高原

相关日志

分享 不是汉族不喜欢扩张,而是自然环境制约了汉族的扩张(转) ...
热度 1 gordon 2017-3-26 15:19
在秦汉帝国,尤其在汉武帝的扩张之后,适农区已基本进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到了汉代,华夏族群边缘大致已移到华夏能生存的生态极限,或华夏政治控制力的极限;东至海,北连大漠与草原,西接青藏高原边缘,南至两广云贵地区。大漠、草原是游牧的世界,不适于华夏式农业的发展,自然被排除在华夏边缘之外”。在当时的军事和管理技术下,进一步向游牧区扩张,就会出现边际收益就会小于边际成本的现象,农耕民族的理性选择就是停止扩张。如秦在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大规模的出击离其统治核心区相对较近的草原地区,而是千里迢迢,出击岭南就说明对于汉民族而言,适合农耕是将领土包含在统治区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强汉盛唐,中原民族出击草原更多的也是基于震慑、惩罚草原民族而不是扩张领土。 基于此,拉铁摩尔认为并不是汉族不喜欢扩张,而是自然环境制约了汉族的扩张。 中华民族真的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吗? 经济学认为组织的规模取决于扩张的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国家的规模选择也不例外。 “从最早的文明开始,国家和帝国就已经寻求扩张并把它们的统治扩张到它们的邻邦,以求增加它们在经济中的份额”。因为“在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率之前,来自农业和向帝国进贡的巨大经济盈余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扩大领土控制。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帝国领土扩展及其政治控制越大,可征税的盈余就越多,帝国的力量就越大”。但随着扩张的不断进行,从某一点开始,边际成本也开始上升。最终的国家规模取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考虑,因此,“它(边界)代表一个帝国组织发展的最大限度”。 当国家组织达到其组织规模的最大限度时,扩大规模也就成为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但总有一些统治者基于青史留名等原因的考虑,试图突破这种限制,但农耕民族在与边疆民族长期对峙中所形成的经验总结,即和平的非远征文化,就会对统治者的冒险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以防止统治者实施得不偿失的扩张而危及其对农耕区的统治。 农耕民族在的适农地区扩张是低成本的,而收益却很高。“在经济上,这个过程是累积,因为每得到一块新土地,就可以扩大一次农耕。在社会上,这个过程是回报的增加,因为它支持了大量家庭对财富及权利的占有,同时给已经有财有势的家庭以更多的财富、更多地权势。在政治上,这个过程是向心式的发展,因为对于国家来说,扩张所获得的利益大大多于所付出的成本”。因此,向适农地区不断扩张也会成为华夏民族的理性选择。 夏商两个朝代国土基本局限于黄河流域。而且,史书记载:夏万国、商千国而周八百, “国家”(部落)数目的减少也说明了在各个“国家”(部落)之间存在着残酷的兼并战争。 更残酷的战争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将各自的统治区域延伸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少数民族统治区域。在中国先秦文献中,不断提及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各诸侯国的骚扰及各诸侯国的反击。从这个视角看,好像是少数民族骚扰在先,诸侯国反击是自卫,而事实是,中原各诸侯国在适农区的扩张,使一直在这些地方繁衍生息的少数民族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反击各诸侯国的扩张也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如果这些少数民族也有文字留存下来的话,这段时间的记载就会是中原诸侯国不断的掠夺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同化和驱逐土著居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血腥。我们看到,伴随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进攻”,各诸侯国的领土面积不断的扩大,拉铁摩尔就一针见血的指出:“狄戎入侵”的累积结果其实是中国的土地扩张。当这些适农区基本都进入各诸侯国之后,继续扩张的道路只能在各诸侯国之间进行,从“周八百”、七雄再到秦统一中国,就是适农区内部整合的过程。 在秦汉帝国,尤其在汉武帝的扩张之后,适农区已基本进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王明珂也这样写道:“到了汉代,华夏族群边缘大致已移到华夏能生存的生态极限,或华夏政治控制力的极限;东至海,北连大漠与草原,西接青藏高原边缘,南至两广云贵地区。大漠、草原是游牧的世界,不适于华夏式农业的发展,自然被排除在华夏边缘之外”。在当时的军事和管理技术下,进一步向游牧区扩张,就会出现边际收益就会小于边际成本的现象,农耕民族的理性选择就是停止扩张。如秦在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大规模的出击离其统治核心区相对较近的草原地区,而是千里迢迢,出击岭南就说明对于汉民族而言,适合农耕是将领土包含在统治区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强汉盛唐,中原民族出击草原更多的也是基于震慑、惩罚草原民族而不是扩张领土。 基于此,拉铁摩尔认为并不是汉族不喜欢扩张,而是自然环境制约了汉族的扩张。 和一切强大文化一样,汉族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共同的亲缘关系以形成最佳的环境。因此,当汉族成为独立的历史势力时,就继续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大的‘汉族环境’。在某些地区,他们找到了这种等待他们发展的环境。在某些地区,他们可以改造环境,利用中国精耕农业的灌溉及排水方法,去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一些地区只能勉强达到他们的环境标准。而另外有些地区,则完全不容许汉族生活方式进入。……拒绝汉人的主要环境是草原,草原社会是抵抗中国社会的最坚决的组织。 在中华民族的版图基本定型后,中原统治者也曾有过不少突破现有统治区域的尝试,如汉武帝对匈奴的长期战争,王莽对草原的战争、明成祖朱棣对草原和越南的战争等,但这些扩张和战争并没有实现战争的预期目标,反而将农耕统治区的财政拖入内外俱疲的境地,最后不得不在借助修建长城和朝贡贸易等形式重新恢复以前的疆域,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在秦汉时所确定的边界在当时生产和军事技术下的合理性,而这些试图突破现有边界的行为的失利反过来强化了中国的非远征文化,如《资治通鉴》上讲汉武帝晚年对多年征战对百姓的不利影响做了深刻的反思,并且不再征战。司马光对此的评论则是如果没有这些反思,汉武帝和秦始皇就没有什么区别。 和平的非战和不远征文化会随着农耕民族的军事技术进步而变化。如满清入主中原后,一方面通过满蒙联合统治的形式拉拢草原贵族,另一方面通过日益成熟的热武器应对不服从的草原贵族,从而成功的将统治区扩张到草原地区。康熙和乾隆年间对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战争很明显已经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不远征文化,但这种现象并不说明满清之前中原统治者的非理性,而是说明在管理和军事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国家的最优规模已经增加,出击草原并将其纳入统治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理性选择。 在以农耕民族主体的中华民族面对来自海洋的威胁时,鉴于出击海洋的得不偿失,在明清时期,一直以守代攻,同样采取了非远征的和平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面对生产和军事技术的约束,维持自己统治的理性选择,后人不能以改变了的约束条件苛求前人。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并不是基因或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和平特征,而在经过血腥的开拓后,到秦汉时期,适农区已大多都已被纳入了农耕的汉民族统治的范围,在当时的军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水平下,已经没有疆域(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值得我们去开拓,以修建长城为代表的和平防御政策和得名让利的朝贡贸易等政策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理性选择,作为现实归纳和总结,文化上也表现为强烈的和平主义色彩。 中华民族在未来还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从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面临的约束条件去分析。答案希望留点悬念。
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马来总理默认飞机被劫持可能 失联时间为当天8:11
热度 2 天狼星 2014-3-15 17:41
【马总理纳吉布发表声明要点】 在刚刚结束的马方发布会持续大致12分钟,要点如下: ①客机的联络系统被人为关闭; ②可能折返,可能是蓄意而为的结果; ③客机最后一次联系时间是马来西亚时间8时11分; ④仍在调查是否存在劫机可能性; ⑤目前还无法确认失联飞机的最后位置。 太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一套卫星数据可以给出两个方向?朝向哈萨克斯坦那条路越过越南缅甸泰国青藏高原,这可能吗?沿途防空网都是瞎子吗? 这是黑我天朝空军吧。向西南那条航线,横穿马来本土两大主岛啊,结果马来空军还只能给个不确定的答复。前两天最远只敢给出霹雳島这个地点,修改一下内容,越过马来本岛,从霹雳島附近进入马六甲海峡,接着的航线必然穿越印尼本岛苏门答腊,现在球已经踢出去了,看看印尼怎么回答。
5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基因中的人类史:青藏高原上的征服
热度 28 草蜢 2013-11-13 13:27
其实俺对2010年的藏人基因研究结果也不应该太苛刻。毕竟这个研究在学术界也被批了N遍了。 2010年在分子人类学历史上是个十分热闹的年代。许多的结果出炉。 最大的结果就是人类先祖不是完全是从非洲出来的。一直被认为不是现代人类祖先的尼安德特人被发现,还真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至少是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口的先祖。2010年被取样的法国人和中国人体内的常基因(性染色体以外的基因)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2010年的藏人基因研究的结论: 汉藏分家发生在2750年前,所以藏人先天性的对高海拔适应的基因突变可能是世界上最快的自然选择。 是建立在对50个藏人和40个北京汉人的取样上的。 在这个报道上市以后,更多的数据出现了。 还在2010年另外 发表 一 个 研究 的是现代藏人母系线粒体的数据。 藏人的母系线粒体很多是M9。 这是个很古老的线粒体。 这个变异的发生至少有3万9千-4万年了。 最后在今年(2013年),最新的藏人基因研究结果出来了。 这次也是中国的科学家从事的研究。 其实近年许多的分子人类学成果都来自于中国。 这次的采样大大的丰富了。 http://mb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3/05/16/molbev.mst093.short 总共6109个来自西藏各地包括青海一地的藏人基因,其中2354个男子的男性性染色体取样,6109个母系线粒体取样。 请看取样图,包括海拔和地区 其中40是山南地区的门巴族 下图是男性性染色体的分布数据图 图中可以看到在被采样2354个藏人男子中 有54%的男子带有D型男性性染色体 33%的男子带有O型男性性染色体 2%的男子带有印度次大陆的R型男性性染色体。看来印度来的高僧们不但极大丰富了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还给为西藏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印度基因,为藏族妇女带来了肉体上的快乐!这是神马精神? 这是白求恩式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2%的男子带有C型男性性染色体,还有近6%的男子带有N型男性性染色体。这些都是北亚和蒙古常见的基因,考虑到蒙古人和藏人历史上的关系,这个是自然的。 另外少数蒙古人男子中也有藏人独特的D型男性性染色体,所以当年在蒙古人中 生活的西藏高僧们也继承了他们的印度高僧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但丰富了蒙古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蒙古妇女带来了人间的快乐!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许多藏人的母系线粒体和3万年前在青藏高原定居的人类母系线粒体是一致的。 其实,俺在俺2011年写的 中印边界西线争端的来龙去脉 中就已经有过剧透. 这个最新藏人基因研究的结论是青藏高原的移民史中至少有两波不同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浪潮。 第一批是在3万年前就进入了青藏高原的族群。 这些是以狩猎采集生活的人群。 第二批族群的基因(包括男性性染色体和母系线粒体)和现在汉人的基因至少在7千到一万年前源于同宗。 那7千到一万年前在中华大地到底发生了神马? 简单的说,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 这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宇宙小爆炸:农业的诞生。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直接导致了一次人口大爆炸。 一部分说汉藏语的族群进入了青藏高原。 相对于还是处于狩猎采集生活的青藏高原原住民,具备农业和畜牧业技术的汉藏语族群带有想当大的优势。 距今2000年前,具备农业文化的弥生人在日本登陆,迅速取代了仍然狩猎采集生活的日本列岛原住民繩文人。新登陆的O型男性性染色体在日本也取代了原来繩文人的D型男性性染色体成为了多数。 而这一幕在更早的青藏高原上发生了。 但青藏高原和日本群岛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当然是高海拔。 在青藏高原生活的旧石器时代人口经过N万年的自然选择,已经适应了高海拔生活, 这是他们生理上具备的优势。 刚刚进入青藏高原的汉藏语族群最早可能只是占领了河谷等可以耕作的相对海拔低的谷地,将旧石器时代人口赶到了更高的地方。 因为原住民的生理优势。新移民无法完全取代他们。 最后经过,上千年的民族融合, 后来的汉藏语族群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普及了青藏高原,同时通过与原住民的混血,得到了适应高海拔生存的基因。 语言和血统相关但不是直接联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 旧石器时代人口的基因因为其适应了高海拔生活的优势,大量流传下来。但新石器时代进入高原的农民们将他们的语言文化传播开来。 最后,经过吐蕃对青藏高原的统一,形成了现在的藏族。
12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逆光的羊儿
热度 34 葭蕙 2013-8-21 23:04
逆光的羊儿
那曲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县,县城海拔4600多米,我们在那儿住了一夜,氧气比较稀薄。 第二天出发,途中遇到一群羊,还有放羊人,真的不容易,高海拔的地方跑了两天,很少看到放牧的。 太阳照在羊儿身上,逆着光,亮亮的很好看,我喜欢拍逆光的羊儿。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923 次阅读|2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7-1 09:46 , Processed in 0.02469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