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follow

相关日志

分享 你要多努力,才能够 “举重若轻”
gordon 2017-6-5 10:57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地赢,很讨厌暴露出软肋——这在早期是可行的,比如你协调性很差,那不要当众跳舞就好了。但是越往后活,生活这个泥潭就会越漫越高,漫过你的小腿,你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不断往前走,比姿势好不好看更重要。 我们都热爱在网上follow看起来很酷的博主,并且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看起来活得还不错的人。我们有时忘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大量元气的事啊。 我以前觉得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才有安全感,但现在发现,开拓舒适区领地这件事,才带给我更大安全感。 这可能是我们对健身房有感情的原因,当我硬拉起跟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杠铃,或者忍着恐惧学习倒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在小心翼翼伸出手,跟我所不擅长的一切,打了个还算友好的招呼。 ****************************************************** 那些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有天赋的人,会非常在意不断向周围的人寻求肯定。 因为自己有天赋,自我认知就强烈地依赖于抓住一切机会证明自己拥有它。他们会尽量避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选择自己觉得容易的课程和专业,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非常敏感,并且尽量永远只展现优点给别人看。 而那些潜意识里相信这些能力可以后天提升的人则没有这种心理需求。他们不觉得选择自己不能立刻发挥出色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既然总可以逐渐通过练习变得更好,与其关注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现,不如关注自己是否能通过这件事情得到什么能力和收获。 ****************************************************** 有很多人都属于第一类人。这可能和他们大多在少年时期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光彩夺目有关。 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不同的事情分成两类,要么是自己应当表现优异的,要么是自己不在乎的,而一切自我认同都和前者紧密挂钩。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强化,以至于变成本能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最近升到管理职位的朋友有一次向我抱怨,她在公司一次对新晋中层的管理能力测评得分是 below average。「我怎么可以是 below average!」她忿忿不平地说。 我说:「参与评比的既然都是新晋中层,水平应该相近,那你本来就有差不多一半的概率 below average 啊。」 「我不管,我不接受。别的事情 below average 无所谓,但这件事不行。」她说。 我觉得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心理。它不合逻辑,但其实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自认为有天赋的领域里落到需要通过艰难进取才能逐渐赢得别人好感的地步,简直是种耻辱。虽然从道理上来说,许多人本来就是通过努力奋斗才走到这一步的。但那是「其他人」。 所以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出色,而且要是易如反掌举重若轻的出色才行。辛苦习得的能力,总是不如天纵英才更令人钦羡,哪怕最终实际效用其实差不多。要么就很酷地做好一件事,要么就别去碰它。即使需要付出代价,也最好不要被人看破手脚。有时候我觉得这简直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你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似乎是这个时代的座右铭。 问题是,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意义何在呢? **************************************************************** 禁忌之深正如其脆弱之深。 这个民族习惯,就喜欢神童,或者 “怪力乱神”。 因为大家都是下苦力人,所以特别期望 不废什么力气的成功。 **************************************************************** 笨拙地摇摇摆摆地前进是种奇特的体验。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比我想象的有效率得多。一开始会觉得看着自己步履蹒跚从零开始并且不断失败简直是种对耐心的折磨,但其实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被微细但确实的成就感所取代。那和发现自己原来天赋异禀的得意全然不同,但如胡适所说,那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然后不知不觉间就发现自己走得还挺远。 **************************************************************** 我们反复讨论过“认知”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先决作用。
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0 21:26 , Processed in 0.02033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