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孔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谁说孔子不会打仗
gordon 2014-10-18 20:11
实际上我们抗日战争能够打赢,用的就是德国的办法。德国和拿破仑打仗什么办法,就是研发嘛 舍此再无它途。 因为拿破仑啊,是一个老流氓,打仗时间长了,想打赢它不容易。只有创新才行 德国就是靠这个方法打败法国的。 但是你要搞学习,搞研发啊,还非要 “温良恭俭让” 不可。 ×××××××××××××××××××××××××××××××××××××××××××××××××××××××××××××××××××××××××
0 个评论
分享 古人故事5:子思荐苟变
热度 8 老平 2012-11-1 13:33
古人故事5:子思荐苟变
(子思像) 孔伋(前 483 ~前 402 ,一说前 491 ~前 431 ),字子思,孔子之孙,战国初期思想家。据传子思为曾子的学生,儒家经典《中庸》是他的述著,孟子则以子思的门人为师,后人把他们的思想体系称为儒家的思孟学派,子思则被尊为述圣。 古代文献对子思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他的话语多散见于《礼记》、《孟子》、《孔丛子》等书籍,下面介绍一个“子思荐苟变”的故事,文字出自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子思是鲁国人,有一段时期居住在卫国。有一天,子思与卫侯对话,卫侯是指卫慎公,他是卫国第 37 代国君。卫国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位于现在河南省的鹤壁、新乡一带。 子思向卫侯提起苟变这个人,子思说:“他的才能可以统领兵车五百乘。”在古代中国,兵车一乘上有甲士三人,下有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就有三万七千五百人,也就是说子思认为苟变是一个大将之才。 卫慎公回答:“我知道他是个将才,其实苟变曾经当过官,当年他在征税时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子思不以为然:“圣人选人任官,就如木匠选用材料,会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个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一根合抱的大树有几尺腐朽而把它扔掉。” 子思接着指出:“现在国君您正处在战国纷争之世,需要收罗锋利人才之时,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能够守卫城池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卫慎公闻言一再拜谢说:“谨尊教诲了!”后来苟变成为了卫国的名将。(老平 2012-11-1 ) 附:《资治通鉴•周纪一》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 , 而擅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也,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古人故事1:孔子学琴
热度 11 老平 2012-9-13 11:41
古人故事1:孔子学琴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东周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行思想被记录在《论语》一书里。 孔子学琴的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语•辨乐解》里都有记载。 话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 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从这个“孔子学琴”的故事可以看出: 1. 孔子学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端正心态,精益求精。 2. 孔子弹琴时心意专一,人与曲合,从而豁然贯通,心有所得。 3. 孔子是通过学琴这种日常活动来砥砺意志,锻炼心性,是从事上练起。而这些恰恰就是儒家修身的特点。(老平 2012-3-17 初稿, 2012-9-13 修改) 附:《孔子家语•辩乐解》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缪然思焉,有所睾然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877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孔颜曾孟四姓一家
热度 6 老平 2012-5-28 13:51
孔颜曾孟四姓一家
(上为孔子,下左起:颜子、曾子、孟子) 儒家有四圣,分别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颜子(前521~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颜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门人的学生,孔伋则是曾子的学生。儒家四圣的封号基本上是元、明两朝追封的: 至圣孔子: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封至圣文宣王;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至圣先师。 复圣颜子: 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封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复圣 。 宗圣曾子: 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封郕国宗圣公。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封宗圣公。 亚圣孟子: 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封邹国亚圣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亚圣。 字辈,是中国汉族取名的一种形式,字辈跟在姓的后面,用来区分辈分。辈分,是表示家族中的世系次第关系。字辈通常用吉祥和兴旺的字眼,呈四言或五言诗句。孔、颜、曾、孟四姓自清朝起经皇帝御批使用相同的字辈,这些字辈源自孔氏。孔氏的字辈是从明朝开始使用的,经过历朝历代皇帝的赐赠,到了清末民初字辈共达60个之多,但实际使用并为后人熟悉的是下面30个字辈: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以上字辈,有一些因避讳而作了改动,如 “弘” 改为“宏”,“胤”改为“衍”,曾氏还把“继”改为“纪”。在孔、颜、曾、孟四姓中,孔姓从第 61代、 颜姓从第 62代、曾姓从第63代、孟姓从第64代开始启用“宏”字辈的。但由于孔、颜是表亲(孔子母亲姓颜),所以颜姓一直没有使用这个字辈。 目前在网上看到的孔、曾、孟三姓名人,其字辈大都以宪、庆、繁、祥居多,如:孔繁森(繁字辈,知道电影《孔繁森》吧),孔祥熙(祥字辈,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令辉(令字辈,前世乒赛冠军),曾宪梓(宪字辈,香港名商),曾荫权(宪字辈,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庆红(庆字辈,前国家副主席)、孟建柱(祥字辈,现公安部部长)。字辈用得最多的应属孔氏,台湾的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在2006年就已经有曾孙子了,那是孔子第80代传人,名叫孔佑仁(佑字辈)。 知道这些字辈有什么用处呢?知道字辈就能确定辈份。在过去,晚辈见到长辈需要按辈份来称呼和招待,因此,有时候会出现老人家对年轻人口称晚辈、礼遇有加的有趣现象。(老平 2010-4-2)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216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听南怀瑾讲庄子》
热度 7 游泳 2012-3-9 08:21
昨天新借的书。听人说过顺境时读孔子逆境时读庄子。如果直接读庄子恐怕自己水平有限读不懂,所以听南老师讲课啦!如果有啥所得就记录在这里。
个人分类: 读书|88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女子无才
热度 24 席琳 2011-11-6 08:45
2011-11-5 看老外写的宋美龄传记《The Last Empress》知道孔夫子之所以说抱怨“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来是有出处的,因为孔子自己,和他的儿子孔鲤以及孙子子思,婚姻都比较失败,所谓三世出妻(Confucius's own marriage, as well as these of his son and grandson, all ended in divorce)。其实孔子还抱怨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大约也能扯上点关系。 时光过了两千年,这孔老先生的第75代嫡孙,偏偏就榜上了宋家的大小姐霭龄,明明是被人给算计了(a rich man into the bargain),钓了金王八,却偏偏又宣称,是获得了真爱(This was really love!),可见圣人之家教,就是不一般。 这本书还大暴名人隐私,说军阀张宗昌外号老八十六,就是因为他老先生的阳器,有八十六枚袁大头摞起来一样高大(It would take eighty six silver dollars to make up the length),这位美女作者还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说是即便是在休闲状态,也有九英寸长(nine inches in repose)。因此张将军就有本事娶数不清的小老婆,这些小老婆来自二十六个国家,吃饭时每个小老婆都端印有自己国家国旗的饭碗,因此在小老婆们会餐的时候,就如同开联合国妇女大会,蔚为壮观。 最为出格的是,说张大帅作霖同学,占领北京后,就做起了当皇帝的梦,坐虎头椅,出游时清街,有5个小老婆,喜欢赌博和鸦片,还定制了御瓷(He even started to make his own imperial porcelain)。看起来多少有点儿和袁大总统闹混了。其实别说是张作霖,就是后来所有的中国大小官僚中,视察工作时清街的也不在少数。连上世纪末口碑颇好的万里副总理出巡,专列通过陇海道时,大小车站,客货列车,都关闭停运12小时。 在众多的军阀中,作者比较偏爱的是冯玉祥和吴佩孚,说他们都只有一个老婆。看来这位女作者,是一个十足的女权主义者。她说冯玉祥开始时军纪严明(were noticeably neater and cleaner than those of other warlords),重视士兵教育,餐前饭后,识字和清洁,向上帝祷告,可一旦掌权后,要弄钱花啦,便又和土匪无疑了。而吴佩孚则是颇具个人魅力和儒将风度(Chinese gentleman from his cultivated speech to his Confucius core)。说吴大帅有一次在雨中作战获胜,对手说不服,就退还战利品,等天晴了重来一遍。吴自己则视金钱如粪土(cares little for money),而且从不克扣士兵军饷,颇得民心。 最倒霉的是提倡三爱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对手)的孙传芳,因为他碰上了北伐军。北伐军的领导是谁,就是美龄小姐的爱婿,追随二姐夫炮公三民主义的常凯申。虽然说此孙非彼孙,可是一物降一物,于是孙传芳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不想两年后,就死在了一个小女子的复仇之手。 不过当时的一个外国记者描写的中国军阀混战的场面也颇可爱,前面是冲锋陷阵的士兵,后面是抬了棺材的民工。随时准备着,一旦被战死,就可以入棺掩埋,而不至于暴尸荒野。 这大概就是指吴佩孚的军队,否则哪里会有余钱买棺材?也许这记者闹错了,把抬军阀姨太太们的轿子和藏宝箱,当成了棺材。因为曾经看过60年代的一本红色中国介绍《The World of Red China - page 26》,作者只根据新闻图片,就把明明是挑柴下山的农民小伙子,当成浪漫的茶花女们给报道了。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957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22:28 , Processed in 0.02545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