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除了真实的历史,全为杜撰。初来宝地,多多指教。闲话少说,上正文。; s8 h. T& u* v. R
' l0 ~, k- X0 P& [6 W4 a6 [
-----------------------------------------------------------------------------------------------------------------------------------------
5 D7 ^+ n4 o4 P, E/ d; E) D& c+ o1 E* v7 l& O
! Z: y6 G8 @4 e% F3 W2 y4 N& h: j: Y 春秋战国时的某一天,俩个乡野打扮的人投身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情接待了他们,与他们“食之同器”,把手畅谈。他俩也是被孟尝君的热情所感动,决心誓死相随。这俩个人就是留名于青史,被史太公所记的狗盗与鸡鸣。: q5 w2 r' u# b: ?. C5 ~1 F4 r
T1 M( I$ m5 E1 A0 n 公元前299年,齐愍王派遣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与孟尝君一见如故,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那一刻,真是羡煞旁人!几天后,就有臣僚提醒秦王,不是同族比有异心。而秦王对待这些牛人的原则也是,能用之,则用之;不能用之,则毁之。这样,孟尝君被秦王下令囚禁起来,图谋杀之。此时,孟尝君也是悔不该当初,身出险境如何是好。这时候,手下有门客献策,向秦王的宠妃求情。宠妃也没有拒绝,只是希望以孟尝君的白狐裘皮酬之。可是孟尝君的白狐裘皮已经在初见秦王的时候,献于秦王了,怎能再献于秦王的宠妃呢?一阵冷场,孟尝君看到的门客不是摇头就是低头。死一样的沉默,但沉默终究是要被打破的。在光线无法触及的一个角落里,一个门客说到:“公子,我可以帮你拿回白狐裘皮”。侧目,并伴有低声的私语,孟尝君举目望去并说到:“到近前来说”。门客穿过人群,说到:“我叫狗盗,有一件狗皮,穿上后可以传墙过户,如入无人之境”。此时的孟尝君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紧紧握住狗盗的手,感动和五味的心情一起涌上心头,说到:“生死在此一举”,四目相对,泪水就这样给憋了回去。别过孟尝君后,狗盗一个人就悄悄的跑回秦宫。要说秦宫,狗盗还是很了解的,作为孟尝君的门客和秦国的上宾,狗盗也是白天晚上的在这片土地上溜达,秦王的宝库和秘室也是去了不止一次,不是狗盗不怕被抓,就是为了玩个心跳。而这一切今天晚上,都有了用处。轻车熟路就来到了宝库门前,消失与再现,狗盗的手里就多了一个包裹。夜还是那样的静,不同的是月亮更大了。狗盗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把白狐裘皮交给了孟尝君。故事的发展也如前所言,在宠妃的再三说情下,秦王终于下令放了孟尝君,孟尝君也是得令后把腿就跑,直奔函谷关。
" @8 U( H+ \* {8 V' N
) U$ x; j2 ]4 }- C, ?3 V* | 但是人算终究不如天算,站在函谷关前的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们,看着紧闭的大门,当时就傻眼了。根据秦律,听到鸡叫才可以开城门,而现在明月当空,还不知要多久鸡才会打鸣。而且,如果秦王已经知道白狐裘皮被盗,如果秦王已经后悔下令放了孟尝君,那么追兵就有可能已经在路上了。惊恐和不知所措在每个人(不包括狗盗)的心头掠过。表情和心情就这样交相辉映着。这时,一个声音从门客们的后面传来,“公子莫急,我有开门良方”。听到这个声音,孟尝君再也按捺不住,泪水就这样夺眶而出。鸡鸣站在人群前,开口模仿鸡叫之声,这声音嘹亮而久远,把函谷关附近睡梦中的鸡都个个惊醒,慌乱中也跟着叫了起来,大问到“弟兄们,怎么会事?半夜也打鸣,不看看时间”。就这样一阵乱轰轰的鸡叫过后,城兵开了大门,看着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们消失在夜色中,城兵们很纳闷儿,鸡们也很纳闷儿。心想,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3 ?6 i( L0 l7 H) V( q
# {% u$ |) V3 i, D 在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们远去的时候,狗盗模了模自己怀里的皮囊,面带笑容的看向鸡鸣,鸡鸣也笑嘻嘻的看向狗盗,他们俩不约而同的望向身后...... * n: D8 n& F- v& q2 K" h
0 @ L9 r2 ]8 H" H
: K* \8 e, S3 |; M 其实,狗盗和鸡鸣有没有再此回到秦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来过,盗过,鸣过......( @! [" w1 O7 `: V7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