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卦杂谈] 十三号室的中国病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3: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8-10-26 13:03 编辑


YAKIK
昨天 18:14

【文/小猪佩琦,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黑夜中,一扇窗户传出了声嘶力竭地惨叫,以及肢体与金属的撞击声。

你问这是哪里?欢迎来到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

https://v.qq.com/x/page/u07624hihwk.html?start=14

今日,一段男孩惨叫视频在网上热传,男孩不停地喊“妈妈”,声音尖利带有哭腔。视频发布者称,事发地是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杨永信曾任该院副院长),拍视频前男孩已喊叫10余分钟。相关部门称,“网瘾戒除中心已于2016年8月关停”;网友则称,中心并未关停,只是把招牌等字迹抹去,且有关部门在回应媒体时出现口径不统一的情况。真相仍未可知,但“十三号房”曾经的存在依然值得警惕。


“十三号室”

关于十三号室,是一个久远又新鲜的故事。

2006年,临沂市“网戒中心”成立,名义为市精神卫生中心(即临沂第四人民医院)下设的“特色科室”。中心主任杨永信,兼任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2008年,央视播出纪录片《战网魔》,以绝对正面角度介绍杨永信的“电击治疗”和“洗脑式教育”,片中的杨永信被一群“望子成龙”的家长当作救世主。

2009年,媒体对治疗方式提出质疑,在柴静对话杨永信的节目《网瘾之戒》中,网戒中心除了电击,还有捆绑、监禁、行动限制、个人崇拜、重复洗脑、消解信任感等非人道手段来“帮助”孩子。

“就像是那种特别高频率震动的小锤子,一下下打着我的太阳穴,痛不欲生。”

“像无数根针扎了进去,每一个细胞都在疼。”

——《中青网》等媒体采访网戒中心学员

2016年,文章《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爆转,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再次回到公众视线,原来“网戒中心”仍在经营。曾经接受治疗的学员“未消逝的青春2015”等发声讲述网戒中心的“集中营式”经历,离开中心后患抑郁症、与家人决裂。

2018年,在十三号室里,依然有稚嫩的声音在惨烈哭喊着“妈妈”。


“妈妈”

在这条视频微博下,有这样一条评论:“你哭着喊妈妈,可就是妈妈送你来的。”

这段在建筑外拍摄的视频中,我们看不到孩子沉迷网游的叛逆画面,也看不到杨永信之流虐待施害的可怖场面,我们只能听到“妈妈”,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青少年学员噩梦的源头——他们的父母。


(来源:网络长片《网瘾战争》)

在临沂四院,学员被送入中心的理由并不限于“沉迷网游”,“追星”、“早恋”、“逃学”、甚至“自闭症”都成为了要通过电击戒除的病。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神经类疾病,典型症状如反应慢、语言表达障碍,我们根本不能以健康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父母连了解一下孩子到底出了问题都不愿,就借他人手给自己的孩子以暴力。合理吗?

“早恋”、“叛逆”之类的行为,在青春期时发生是很常见的,父母作为孩子建立三观的第一责任人,理应以关心和耐心的交流沟通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父母自己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教育的缺失,却要让孩子承受更多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合理吗?

“沉迷网络”是网戒中心这类反人道机构任务的万恶之源。但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对虚拟世界沉迷,问题一定出在现实世界。而父母并不在乎沉迷的现实根源,只想着要一个“不打游戏,死了都行”的孩子。合理吗?

不合理,当然不合理,可是自2006年后的十年间,有成千上万的所谓“网瘾少年”被迫遭受虐待。许多少年们的家长在接受媒体询问时,表示清楚知道杨永信等人的治疗方法,但为什么还要给孩子治一些莫须有的病,并以一种极为残忍的方式。

因为,在“十三号室”门前,孩子没有病,反而是罔顾人性的父母才是患有“听话病”的中国病人。


“听话病”

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并且,听话哲学深入无数国人内心,记忆中,中国家长夸孩子时,“听话”和“乖”绝对是最高频词汇。但如果孩子不听话,很多中国家长就会觉得生不如死,如临大敌。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提出: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这个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其他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是一种婴儿期的“全能自恋”,而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延续到一个成年人身上,也许会爆发许多可怕的后果。

[img=500,339][/img]

在最小的社会群体单位——家庭中,“全能自恋”的第一受害者就是从生理到心理都最弱势的子女。

在央视节目《第一线》和《战网魔》中,都以实名报道了一名心理系的本科生武旭影的故事,当年20岁的她因为“网恋”和“网瘾”被父母送进临沂网瘾中心。她在控诉杨永信的治疗手段时提道:

当其他“盟友”把我抬进13号室的时候,当我听到“嘀、嘀”作响的仪器声音,和看到一间几平方米大的狭小空间里那张凉冰冰的处置床的时候,我什么都明白了。

我的学识告诉我,这是“电休克”——这就是杨永信口中的简单检查,看看我有没有“网瘾”。

理性上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再加上的确遭受了杨永信也承认的“相当疼”的数次电击后,武旭影策略性地选择了顺从。对此,她写道:

我表面上服从了他的安排,可能是外面毕竟有记者,他不敢使用太过的量,我是这里所有人当中算是幸运的,只用了1到2(毫安)之间的。但是,久病初愈的身体在脚踩地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一阵眩晕。我咬牙站住了,我告诉自己:坚强,我要出去……

即使,真正的病痛也要坚持,因为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灾难。果不其然,我的脚滑了一下,没有任何人扶我,杨永信用怀疑的眼神斜视着我,我自己站了起来……经验告诉我,他心里在说:想装病的话,外面是有记者,你敢不按我的剧本来,我就敢再做你几次。  

在《战网魔》节目中,武旭影被认为最严重的网瘾行为是“动手打了自己的父亲”。而关于为什么打父亲,她也有自己的解释:当明白父母把自己送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她失控了。她认为,父母对她并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抚养,所以“某天他们突然站出来称自己为我的父母,对我实行‘管制’让我感到无法接受和排斥”。

她谈到的“管制”是,她生病后父母没有照料,而她的男友照料了她,并将她接到自己家中。她的父母要求将她接回家中,她不接受,男友也反对,说“如果不是我来照顾她,她可能死在屋里”。接下来的某一天,她的父母通过派出所,带着几名亲人,将武旭影强行送到了杨永信的“网瘾戒治中心”。

仅从事实层面看,这是最为荒唐的一幕,因为,无论从哪个标准看,武旭影都没有所谓的网瘾。如果说,杨永信的中心是戒治网瘾的,那他的中心根本没有接受武旭影的逻辑基础,除非是,杨永信的机构,是用来“治疗孩子不听父母话的”。

我曾接触过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教授,做了两年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后来他愤然辞职。辞职的理由是:“中国实在有太多沙俄女皇般的母亲了!她们带孩子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医生,我的孩子太不听话了!’这位教授并不是杨永信那种人,他很负责的了解来龙去脉后,诚恳的与‘女皇’们交流孩子们的真实希望与需要。‘女皇’们却听不进去,有甚着会说‘我拿钱来让他们做咨询,就是要得到他们变乖的结果!你怎么做心理医生的,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办不到!’,并且,那些‘女皇’大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知识女性。”

荒唐并未止于此,因为“听话病”的病态的不只是想要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而更甚是要求孩子理所当然的听话,且不需付出任何教育的责任。

“推卸责任”

“听话病”父母的爱是独断专行的,教会孩子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推卸责任。

中国大多数父母都不会对孩子说:“我错了。”在他们的认知中,父母是权威,永远没有错,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向他认过错。错永远都是孩子的,他们不听话不学好就被别人带坏了。

在《战网魔》和一些网戒机构的宣传片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幕画面——家长哭天抹泪对着镜头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这样的家长也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过去把责任推给武侠小说,现在把锅丢给网络游戏。他们只等着孩子感恩,他们的孩子却等着他们的道歉。







(来源:央视《新闻调查》——《网瘾之戒》)

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位,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时粗暴对待。随之出现五花八门所谓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和网戒中心,正是顺应了这种“替父母让孩子听话”的巨大商机,对于青少年的伤害之重责在于杨永信之流,但更在于父母。

“结局的忘记”

两年前,中青网曾采访过一名离开临沂网瘾中心多年的学员张旭。张旭向记者分享了一次近期经历——他看了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聚焦》,因为其中一个桥段,他不停的流泪:被猥亵男孩的父母知道牧师假借上帝的名义对自己孩子犯下最新后,依然给牧师端上了一盘点心。

后来,他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提起过去的事情,母亲很惊讶:“过去这么久,你怎么还没忘!”

少年的父母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不计过程的得到了,也轻描淡写带过了少年们所受的痛苦。

他们患上了可怕的“听话病”,我想,他们的“听话病”仍然没有好。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30 收起 理由
qyangroo + 4 谢谢分享
潜了又潜 + 6
齐若散 + 10
兰芷 + 4
indy + 4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3:09:32 | 只看该作者
可惜当年采访的记者已经名声有缺,现在不知道现状究竟如何?

在广大地区,家长打小孩还是普遍的,家庭暴力立法是落后的。

大国复兴,人是根本,而人的进步是艰难的,百年树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indy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6 16:21:59 | 只看该作者
我妈现在还想控制我呢,哈哈。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8-10-28 21:13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indy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1:09:42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8-10-26 16:21
我妈现在还想控制我呢,哈哈。

怎么控制?我家太后是不想我买有机蔬菜,但也只能说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indy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0-26 21:10:11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10月22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称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13号室中,不断传来疑似孩子的尖叫声和断断续续哭喊“妈妈”的声音。有媒体称,该院“13号治疗室”曾是杨永信为治疗网瘾少年,专门用来进行“电击治疗”的房间。2018年10月25日,山东临沂市卫计委官方微博消息称,经市卫计委调查组现场调查,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原“网戒中心”于2016年8月取消,不再收治网瘾人员。视频中提到的“13号室”为“心理康复一病区”第13号房间,是收治精神病人的抢救室。经了解,该抢救室近期一直未使用,网传视频信息明显不实。该中心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网传视频制作当事人正在公安机关配合调查。



@IADSER龙徒 :《声明》

第一,拍摄视频的时间在2018年10月22日晚19点55分和2018年10月22日晚19点58分。一段视频时长50秒和一段视频时长40秒。后与相关派出所核实,确是此时此地拍摄。网上所传为原视频。任何在视频里加工的痕迹,具不是本人所为。
第二,拍摄视频的原因是由于听到该孩子长时间哭喊,出于同情,试图利用拍摄该视频引起当地机构迅速重视,核查情况,解决该孩子痛苦。后引起@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重视,了解核查情况,由2楼一智力发育迟滞孩子发出,遂放心,并删除相关视频及微博。
第三,对于所传视频对@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和@临沂卫生计生 和@临沂 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到非常惊讶,震惊!也十分出乎本人预料!也实非属本人初衷,在此向临沂卫计委和临沂四院和临沂表示诚挚道歉。未经核查添加“十三号室”等字样缘由本人2015-2016在临沂网戒中心十三号室所受伤害印象所致。发布信息不够客观,再次对临沂卫计委和临沂第四人民医院和临沂表示诚挚道歉。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临沂四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1],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的最高级别。
临沂是我从2016年来去过的所有城市中最美的一个!我的态度很简单:
建设大美临沂靠大家。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是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希望大家通过我这件事情吸取到教训,碰到我遇到的这种不平事后,第一时间选择拨打110通知附近警察,核查落实解决相关事情。而不是学我,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此,要感谢临沂四院崔院长在了解情况后,知道这实非我初衷,选择谅解我,你是我在临沂见过最大度的人!
对于此次对临沂四院,对临沂卫计委,对整个临沂造成的不良影响,本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表示,甭管多难,咱们一起渡过去。临沂是个好城市,临沂是个善良友爱公平发展的城市。美好的要让他继续美好下去。终有一天,会看到一个登峰造极般美好的城市,临沂。[爱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indy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0-28 17:50:43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8-10-26 21:09
怎么控制?我家太后是不想我买有机蔬菜,但也只能说说

“想”控制,说说那就是想了。
至于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4:11 | 只看该作者
易水 发表于 2018-10-28 17:50
“想”控制,说说那就是想了。
至于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

是的,不过为了哄她,我也常常被“说”动。你家太后“说”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18:16:32 | 只看该作者
hotmen 发表于 2018-10-26 21:10
2018年10月22日,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称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13号室中,不断传来疑似孩子的 ...

果然反转。 不过这位语气有些谄媚,看来被教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10-28 22:0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捣江湖 于 2018-10-28 22:09 编辑

控制论,控制与反控制。实际上控制是很正常的事,失控对于个人来说才是有害的。一切尽在掌握中,感觉最好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是的  发表于 2018-10-28 2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 07:11 , Processed in 0.05772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